第一站:國防科技大學

2021-02-20 軍校招生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哈軍工」創辦於韓戰期間,是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院,其卓越的辦學成效鑄就了我國國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豐碑。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併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中央軍委決策,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國防科技大學,並將軍委裝備發展部第63研究所劃歸國防科技大學,歸軍委建制領導。



學校建設發展始終得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親切關懷,軍事工程學院創建時,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學院頒發《訓詞》,為院刊題寫刊名「工學」。1978年,學校在鄧小平主席的直接關懷下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江澤民主席籤署命令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並於2003年為學校題寫「厚德博學、強軍興國」校訓,發出「為把國防科技大學建設成為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的號召。2007年,胡錦濤主席對學校某重大科研項目研製成功作出重要批示,勉勵學校「為推進科技強軍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主席對學校建設十分關心,2013年11月5日,習主席視察學校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把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2017年7月19日,習主席為學校授軍旗致訓詞,指出:「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要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潮流,適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抓好通用專業人才和聯合作戰保障人才培養,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學校建設發展始終得到國家和軍隊的高度重視,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院校,是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雙重」建設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一所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軍管文結合、加強基礎、落實到工」的綜合性學科專業體系,涵蓋理學、工學、軍事學、管理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8個門類,擁有46個本科學歷教育專業,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學校獲評A類學科數8個,其中,A+檔學科數4個、A檔3個、A-檔1個,A+檔學科數列全國高校第11位。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5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學校形成了「領軍人才+創新團隊」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擁有兩院院士16人,「萬人計劃」人選13人,長江學者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4人,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全軍優秀教師152人,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27人,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人選74人。有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牌表彰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0個。2012年學校高性能計算創新團隊榮獲首批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學校自主創新團隊被確立為全國重大典型,「慕課」團隊被確立為全軍重大典型,在全國全軍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學校形成功能互補、配套銜接的良好辦學條件,校園育人環境優美,資源配置科學,後勤保障高效,啟智尚武氛圍濃厚。建成體育館、遊泳館、田徑場、軍事訓練場、野外綜合訓練基地等一批功能完善的訓練場地及設施,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一批國內高校先進水平的教學科研實驗室。學校圖書館建築總面積7.9萬平方米,擁有閱覽座位7000餘個,現藏書553.8萬冊,數字圖書資源488.5TB。學校信息網絡終端布點2.5萬個,信息存儲量1.8PB,主幹網絡速度達到萬兆,擁有154個特色資料庫,41個學科網站。



學校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始終恪守「厚德博學、強軍興國」校訓,為黨育才、為國樹人、為軍鑄將,聚焦培養駕馭國防科技的工程師、科學家、戰略家和駕馭未來戰爭的設計師、指揮家、軍事家,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形成高質量本科教育、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高標準任職教育和高效益軍事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始終堅持又紅又專的育人傳統,以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支撐,堅持「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育人特色,堅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和高標準軍事教育有機統一,實施精英教育;始終堅持學生中心、能力導向的教育理念,實施全程導師制、小班式教學、國際化培養等培養機制,為學員個性化學習提供有力支撐。在優良傳統的薰陶培育下,學校人才輩出,燦若星辰,為國家和軍隊培養輸送了約20萬名各類人才,其中60人當選為兩院院士,650餘人擔任省、部、軍級以上領導職務,培養出一大批像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殲-10之父」宋文驄這樣的科技帥才。



學校是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承擔著從事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任務,形成面向尖端、獨具特色的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系統、「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關鍵技術、「天拓」系列微納衛星、雷射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中國速度」、「中國高度」、「中國精度」,為我國「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貢獻。學校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連續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學校在2020年1月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學校是軍隊國際交流合作的基地,與國(境)外多所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學術往來,每年請進國外著名專家來校講學交流,派遣教員學員赴國(境)外參加頂尖國際會議和學術競賽等。每年選派優秀本科生赴國外聯合培養,資助優秀碩士研究生赴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積極承擔我軍外訓任務和維和任務,舉辦和參加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派遣學員赴國外進行對口軍事交流,定期邀請外軍代表團來校交流。

 


學校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戰育人核心指向,打造鑄魂育人、教書育人、科研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格局,促進學員全面發展,每年舉辦「強軍風採 科大風採」系列文化活動,開辦空天科技、機器人、電子科技苑、「銀河之光」等各類大型科技文化節,實施高雅藝術進校園、名師大家進校園工程,鼓勵學員參加高水平學科競賽,最近兩年學員獲國家級以上競賽獎項400餘項;每年組織「強軍杯」等軍事比武競賽,實施軍事素質特長提升計劃、體育特長提升計劃,提供格鬥、搏擊、射擊、定向越野、武術、潛水等多項課外輔導訓練,激勵血性虎氣、錘鍊鋼鐵意志,幫助學員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全方位鍛造世界一流軍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學們,有志從軍報國的熱血青年們,讓我們的青春夢想在國防科技大學放飛,讓我們的軍旅人生在國防科技大學啟航!

相關焦點

  • 6分鐘,了解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 他畢業於哈軍工,原總裝備部政治部主任,曾任國防科技大學政委
    遲萬春早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航空武器專業,是我國較早培養的現代化軍事人才之一,曾任解放軍總裝備部政治部主任,國防科技大學政委。那麼,遲萬春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這還要從他進入哈軍工說起。
  • 【名校黨】112所211名校之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據2020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八大學科門類46個本科專業;有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兩院院士29人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國防科技大學圖書館建立了以理工類重點學科為核心
  • 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後軍銜和學位的關係、學科及招生對象詳解
    沒有強大的國防,哪來的國泰民安!這就是我國最強的軍校「國防科技大學」。談到國防科技大學,大家都知道和軍隊有關,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唯一一所軍隊建設的國家「985工程」院校。還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及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國防科技大學畢業是什麼軍銜如果是本科畢業的,一般授予中尉軍銜,定副連職或技術十三級幹部。
  • 年薪14萬起,2021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文職人員預公告!
    一、單位簡介國防科技大學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一流大學建設支持的院校。學校下設13個學院和研究所,地域覆蓋湖南長沙、湖北武漢、江蘇南京、安徽合肥、陝西西安等多個城市。
  •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活動紀實
    傳承海天精神根續紅色血液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活動紀實原來,這是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正在進行現地參觀教育活動。根據學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理論集訓工作安排,4月22日,氣象海洋學院組織各級黨委委員共計80餘人,驅車200餘公裡,遠赴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現地教學活動,而這次現地參觀教育僅僅只是該學院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的其中一項。
  • 【國防大學】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
    ——習近平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羅金沐 鄒 琪閆曉強攝記者一行到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採訪時,該院院長董連山剛剛從某重大演訓現場歸來。作為全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國防大學也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挑戰——新生的聯合作戰學院由多個院系和部門合併組建而成,原有任務不同、思維理念有別,學院建設的方向如何確定?課程體系如何設置?
  • 大學軍訓國防活動個人心得總結9篇
    下面是小編整合的大學軍訓國防活動個人心得總結,一起來看看吧,肯定對你有所幫助的。更多活動總結點擊軍訓總結查看。大學軍訓國防活動個人心得總結3青春,猶如一首詩,反起平落,合轍押韻;還如一場電影,娓娓道來,觸動心靈;更如一個故事,慢慢訴說,刻骨銘心,在我們的青春歲月中,正是因軍訓而增添了一道獨特的色彩。在我們的大學生活裡,正因為軍訓而添加了一些軍人的精神與感觸。都說軍訓是我們進入大學的第一堂課,的確如此,它教會了我許多,尤其是堅持。
  • 國防大學:窯洞裡走出的最高軍事學府
    1986年1月15日,冬日的北京陽光明媚,久經沙場的張震老將軍,從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手中,莊嚴地接過一面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校旗。  這是一所嶄新的大學——我軍歷史上第一所「合同指揮大學」。  這又是一所歷史厚重的大學——從烽火硝煙中的抗日軍政大學一步步走來。
  • 我們在戰位報告 | 國防大學:聯合作戰教學體系在這裡重塑
    中國軍網記者  張詩夢特約記者  羅金沐 通訊員  閆曉強 又是新的一天,陽光透過松林映照,國防大學校門右側,習主席對國防大學的訓詞熠熠生輝。時間流轉。2016年3月23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強調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
  • 喜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再添4位院士校友(附照片及簡介)
    姚富強1990年和1993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他們是各自領域內頂尖的資深專家。
  • 國防大學教授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無論是穿著便服還是一身戎裝,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莉走到哪兒都會被人認出來。她在媒體上擔任特邀軍事評論員已經多年,這位女軍事專家通俗易懂、娓娓道來的風格受到很多人喜愛。  李莉在中央電視臺做的第一期節目就非常有挑戰性。當時我軍殲-20戰機首飛,恰逢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境外媒體普遍認為這兩者之間「必有聯繫」,是要給蓋茨點「顏色」看看。
  • 國防科技大學餘同普、銀燕課題組:高能量密度正電子源與雷射對撞機新方案
    國防科技大學朱興龍、餘同普、銀燕與上海交通大學盛政明等人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國防大學:聯合作戰教學體系在這裡重塑
    ■中國軍網記者 張詩夢  特約記者 羅金沐通訊員  閆曉強又是新的一天,陽光透過松林映照在國防大學校門右側,習主席對國防大學的訓詞熠熠生輝。時間流轉。2016年3月23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強調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
  •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一「壇」好課
    國防大學教學樓前一張活動海報,引起許多學員圍觀。今年9月初,研究生院的非全日制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學們,集智原創了這檔「軍爭論壇」。論壇首期開講後,他們的學習日程表裡從此多了一份特別備忘。調整改革後,國防大學對2019級非全日制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員採取集中統訓培養。90名軍碩學員,來自軍委機關、戰區機關和部隊一線等全軍數十個部門、二十幾類崗位,具有參與重大軍事行動多、崗位實踐經驗豐富、基層建設情況熟悉等優勢,短板在於理論功底普遍薄弱、對其他軍兵種或相關領域了解不多。召開學員骨幹會,集體探討論壇構想、選題計劃及實施細節。
  • 新的國防大學成立 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7所軍校併入
    國防大學校門前言       2017年7月19日,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大會暨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1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龍江書院創辦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軍官教導隊。
  • 美國國防大學研究報告大全
    前期,佔知推出了不少美國國防大學的研究報告,如《尋找「安德」,軍隊創新頂尖人才》、《軍改評估》《武警部隊》,受到讀者廣泛關注。
  • 【國防七校-北理工:共慶八一,國防力量,有我七子守護!】
    ,光榮地走上了奉獻國防科技的道路,逐夢強國,連創輝煌。新中國第一批常規兵工專業和尖端國防專業在這裡誕生。學校曾創造了以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部低空探測雷達和第一輛輕型坦克等系列「新中國第一」為代表的輝煌科技成就。
  •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招文職啦!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是全軍軍事文化領域人才培養的專業學院,主要承擔軍事文化領域專業人才培養、軍事文化理論研究等任務。
  • 新年度,國防大學掀起備戰打仗熱潮
    新年伊始,國防大學堅決貫徹習主席開訓動員令,堅持課堂銜接戰場,教研對接打仗,迅速掀起了教戰研戰、學戰練戰的新熱潮。1月4日,習主席籤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2021年開訓動員令。為迅即傳達貫徹主席號令,當天下午,國防大學召開宣布中央軍委《2021年開訓動員令》大會,迅即進行傳達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