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大學研究報告大全

2021-02-09 佔知智庫

前期,佔知推出了不少美國國防大學的研究報告,如《尋找「安德」,軍隊創新頂尖人才》、《軍改評估》《武警部隊》,受到讀者廣泛關注。

 

為讓讀者全面了解其研究成果,本次,佔知搜集整理了全套美國國防大學研究報告(英文版),形成彙編,供大家參考。獲取方式,請聯繫微信zhanzhiceo

序號

文件名稱

1

修昔底德的其他「陷阱」:美國、中國以及「不可避免」的戰爭前景

2

尋找安德:探索美國軍隊中創造力、創新和人才管理的交叉點

3

穆勒報告:錯過了普京幹預的催化劑

4

中國WJ部隊

5

俄羅斯從現在到下一代的挑戰:地緣戰略入門

6

薩爾瓦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可:區域背景

7

軍改評估

8

拉丁美洲戰略概覽:確定新的集中中心、被遺忘的領土和跨國有組織犯罪的重要中心

9

向更致命、更靈活、更有彈性的聯合部隊邁進:重新發現JPME II的用途

10

俄羅斯和伊朗之間:在敘利亞追求美國利益的空間

11

中國的戰略支援部隊:新時代的力量

12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環境的可持續性

13

低成本進入太空:軍事機遇和挑戰

14

技術與國家安全:美國正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

15

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戰略依據、風險和影響

16

五角大樓的戰略重心:主要用戶如何改變國防產品開發

17

生物戰簡史:從史前到21世紀

18

中國軍事外交,2003-2016:趨勢與啟示

19

亞洲和川普政府:挑戰、機遇和未來之路

20

創新原型和嚴酷演習:一周課程建立文化和幹部

21

普京在敘利亞的策略:更鋒利的手肘,更大的足跡,更粘的三柱門

22

喜歡,評論,轉發:軍隊在社交媒體世界中的超黨派道德狀態

23

在美國國防部建立一個以創新為基礎的生態系統:挑戰與機遇

24

習近平時代的中國軍事改革:動力、挑戰與啟示

25

印日戰略合作及其對美國在印度-亞太地區戰略的啟示

26

促進日本參與多國防務研發:日本對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產權問題的戰略管理方法

27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談判案例研究

28

管理軍事戰備

29

制定方針:新政府的戰略選擇

30

中國未來的SSBN指揮和控制結構

31

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新政府的新選擇

32

外國武裝分子重返中亞:對美國反恐政策的啟示

33

印度納薩爾派叛亂:歷史、軌跡和對美國的影響——印度國內反叛亂安全合作

34

國防改革中的跨職能團隊:幫助還是阻礙

35

蘇聯的生物武器計劃及其在當今俄羅斯留下的遺產

36

反思美國與古巴的軍事交流

37

技術融合會逆轉全球化嗎

38

北約華沙峰會:如何加強聯盟凝聚力

39

支持民主埃爾多安的土耳其:智囊團的作用

40

日本深化與其他國家在防務裝備和技術領域合作的倡議

41

中國的戈德華特—尼古拉斯評估解放軍組織改革

42

國家安全改革和2016年大選

43

違反現實:拉威爾事件,尼克森,以及對真相的解析

44

朝鮮半島的統一和美韓聯盟的未來

45

沒有聯盟的問題:核協議後的中伊關係

46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應急預案

47

反思威懾與保障

48

教訓:從長期戰爭中吸取教訓

49

南海主權聲索策略實證分析

50

透過中東鏡子了解普京

51

亞洲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日本的政策選擇

52

全球知識網絡:促進創新學習和領導者發展的聰明策略

53

人類環境變遷:人文地理學的趨勢將如何塑造未來的軍事行動

54

北約峰會後對俄羅斯的回應:無人駕駛飛機系統在黑海大勝

55

在和平與安全前線的婦女

56

國防夥伴關係:記錄趨勢和新興的行動主題

57

美日同盟:防務合作指導方針審議

58

紅色中國的「資本主義炸彈」:中國中子彈計劃探秘

59

推特和殺戮的時機:IS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實力投射

60

深化日本信息安全制度:國內立法的需要

61

美國的大戰略

62

「不是我們必須迴避的想法」:21世紀中國海外基地需求

63

坦尚尼亞日益增長的恐怖主義威脅:國內伊斯蘭好戰分子和地區威脅

64

印度聖戰運動:進化與動力

65

美國的「再平衡」和歐洲的「趨同戰略」 為改善合作打開了大門

66

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未來:其在2030年的性質和作用

67

緊縮時期的戰略和武力規劃

68

一個低能見度的力量倍增器:評估中國巡航飛彈的野心

69

有針對性地殺害恐怖分子

70

波士尼亞培訓和裝備計劃:軟硬實力跨部門整合的教訓

71

國防採辦三難:巴西案例

72

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缺陷的戰略辯論

73

敘利亞下一步行動

74

次大陸的危機穩定和核交流風險:主要趨勢和伊朗因素

75

DTP-104:陸軍科學和技術的外部合作:陸軍研究聯盟

76

成功案例分享:阿富汗開放信息共享項目的經驗教訓

77

重視可持續服務:通過合作方式建立夥伴關係能力

78

中印關係與印度東北部邊界問題:來自印度的觀點

79

中國的克制是有限度的:中國發出的威脅和報覆信號,以及它對中美軍事對抗的影響

80

融合:全球化時代的非法網絡與國家安全

81

新北約反恐政策指南:分析、評估和行動

82

2002-200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發現伊朗不遵守協議後做出的決定

83

2005-2010年日中關係:巖石與硬地

84

1991-1992年總統核倡議

85

打擊暴力恐怖主義與軍事特別行動的作用:來自印度的觀點

86

中美海空互動管理:冷戰教訓與新途徑

87

欺騙、虛假信息和戰略溝通:跨部門組織如何發揮重要作用

88

防擴散安全倡議:起源與演變

89

法國國防和美國利益的交叉

90

俄羅斯與伊朗核計劃:重蹈覆轍還是突破

91

界定「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修訂)

92

鐵三角表現:2001-2005年美國空軍加油機租賃案例研究

93

美國批准化學武器公約

94

購買、建造或偷竊:中國對先進軍用航空技術的追求

95

2001年波恩會議回顧及阿富汗未來應用

96

朝鮮未來:朝鮮政權垮臺對美國外交的挑戰

97

泰國南部持續不斷的叛亂:暴力趨勢,反叛亂行動,以及國家政治的影響

98

聯合跨部門特遣部隊-南方:最著名,最鮮為人知的跨部門成功案例

99

秘密武器:作為組織創新的高價值目標團隊

100

俄羅斯的復興:美國的野心、局限和機遇

101

特派團主管國家安全一體化的典範

102

中國的域外海軍行動:案例研究、軌跡、障礙和潛在的解決方案

103

增兵:彼得雷烏斯將軍和伊拉克局勢的好轉

104

重新定義成功:將朝鮮核外交的經驗教訓應用到伊朗

105

中國的軍民關係:評估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精英政治中的角色

106

評估中國軍事透明度

107

伊朗核政治

108

努恩-盧格的起源與合作減少威脅

109

美國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

110

尼克森總統決定放棄美國攻擊性生物武器計劃

111

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112

打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國際夥伴關係

113

未來的核前景

114

消除對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什麼風險

115

蓋達組織能被阻止使用核武器嗎

116

伊拉克戰爭及戰後:吸取打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教訓

佔知建立開源情報資料資料庫,擁有外軍各類報告、會議資料、技術標準20餘萬項,主要涉及領域:

網絡安全、無人系統、人工智慧;

多域作戰、指揮控制、防空反導;

裝備採辦、後勤保障、試驗鑑定;

體系架構、系統工程、模擬仿真;

智能製造、工業安全、先進材料;

人體增強、人機互動、智能感知;

中美關係、黑客技術、軍事改革。

1.《美軍國防採辦文件彙編》(150餘份)
2.《美軍試驗鑑定文件彙編》(126份)
3.《飛機試驗鑑定期刊雜誌》
4.《美軍網絡空間安全政策體系》(150餘份)
5.《美國CSCI網絡安全期刊》(120份)
6.《美國國防部DoDD大全》(316份)
7.《美國空軍指令大全》
8.《美軍未來士兵系統文件》(26份文件)
9.《美軍人工智慧文件》(43份文件)
10.《美軍試驗鑑定大會會議材料》(344份)
11.《2018年網絡空間安全CIO參考和資源指南》
12.《NSA/CSS技術報告彙編》(共58份)
13.北約2018年網絡空間安全大會文件(22份)
14.美陸軍試驗室報告全集ARL(3000多份)
15.聯合條令出版物(JP系列)大全(共61份)
16.參聯會(CJCS)政策文件大全(166份)
17.國外標準資料庫(美國、英國、北約等)

18.美國防科技委員會DSB報告大全(300餘份)

1.五篇免費。提供全年5篇以內免費資料,超出5篇原則上不再免費提供;
2.資料無折扣。佔知匯資料購買不享受折扣服務。

1.獲得免費資料。免費下載加入會員當年佔知所有免費資料(100篇左右)。
2.資料購買折扣。享受佔知資料95%折扣優惠(限會員當年資格)。
3.加入資料交流群。加入「佔知會員群」,提供佔知資訊及時分享。
4.翻譯眾籌服務。可申請佔知會員範圍內免費發起翻譯眾籌活動,並獲得譯文。

1.獲得免費資料。下載加入會員當年以及近2年內佔知所有免費資料(300篇左右)。
2.資料購買折扣。享受佔知資料8折扣優惠(限會員當年資格)。
3.加入資料交流群。加入「佔知會員群」,提供佔知資訊及時分享。
4.翻譯眾籌服務。可申請佔知會員範圍內免費發起翻譯眾籌活動,並獲得譯文。
5.開源文件檢索。免費提供10篇開源文件原文檢索。

1.獲得免費資料。下載加入會員當年以及近5年內佔知所有免費資料(500篇左右)。
2.資料購買折扣。享受佔知資料7折扣優惠(限會員當年資格)。
3.加入資料交流群。加入「佔知會員群」,提供佔知資訊及時分享。
4.翻譯眾籌服務。可申請由佔知在會員範圍內免費發起翻譯眾籌活動,並獲得譯文。
5.開源文件檢索。免費提供10篇開源文件原文檢索。

6.專題資料檢索。免費提供1次專題檢索及檢索到的原文。

以上為佔知會員服務(暫行辦法1.0-2019-5-19),最終解釋權歸北京佔知科技有限公司。請聯繫zhanzhiceo微信號,獲取《會員登記表》

佔知對會員資料嚴格保密,僅用於會員管理。

1.表格填寫:*為必填,百度網盤帳號為資料共享使用,務必準確;

2.費用繳納:按等級繳納會員費(1年期),可以微信轉帳給zhanzhiceo;

3.權限分配:由佔知為註冊用戶分配權限;

4.加入微信群:由佔知將註冊用戶加入註冊會員群;

5.資料下載:登錄百度網盤,在好友分享處,進入群組,文件庫,下載資料。

6.會員其他服務,請直接對接zhanzhiceo。

會員費可以技術服務費等形式開具本公司發票。

歡迎與佔知開展不限於以下內容的合作:

1.資料翻譯;

2.課題合作;

3.委託銷售。

洽談請聯繫zhanzhiceo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我們在戰位報告 | 國防大學:聯合作戰教學體系在這裡重塑
    中國軍網記者  張詩夢特約記者  羅金沐 通訊員  閆曉強 又是新的一天,陽光透過松林映照,國防大學校門右側,習主席對國防大學的訓詞熠熠生輝。時間流轉。2016年3月23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強調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國防大學:聯合作戰教學體系在這裡重塑
    ■中國軍網記者 張詩夢  特約記者 羅金沐通訊員  閆曉強又是新的一天,陽光透過松林映照在國防大學校門右側,習主席對國防大學的訓詞熠熠生輝。時間流轉。2016年3月23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強調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
  • 【名校黨】112所211名校之國防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等學科領域的有創新性的論文,有創造性、實用性的技術成果報告,重要學術問題評述等,被中國國內外多家著名檢索資料庫、刊物收錄: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國《國際宇航文摘》(IAA)、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科學文摘》(S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BST)、俄羅斯《文摘雜誌》(РЖ)、《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
  • 南亞智庫研究|國防分析研究所——基本情況
    這家智庫被廣泛視為印度政府在防務與戰略領域的「外腦」,與政府與印軍高層關係極為密切:研究所主席由印度國防部長擔任,研究所年度報告呈交議會,其領導出入政府要害部門(原所長出任印度副國家安全顧問),其活動總能得到印度高官(副總統、外長、國防部長、國家安全顧問等)捧場。2005年11月11日建所40周年之際,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甚至親臨國防分析研究所發表演講,致辭祝賀。
  • 美國DSB發布《5G網絡技術國防應用》報告執行摘要(全文翻譯)
    在軍事領域,美國國防部正在制定一項5G戰略,其下屬相關的幾個委員會紛紛開展研究,獻計獻策。5月10日,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辦和維護的副部長埃倫·洛德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防創新委員會(Defense Innovation Board ,DIB)、國防商業委員會( Defense Business Board,DBB)和國防科學委員會(Defense Science Board,DSB)的研究將會影響到五角大樓的5G戰略。
  • 國防大學教授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無論是穿著便服還是一身戎裝,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莉走到哪兒都會被人認出來。她在媒體上擔任特邀軍事評論員已經多年,這位女軍事專家通俗易懂、娓娓道來的風格受到很多人喜愛。  李莉在中央電視臺做的第一期節目就非常有挑戰性。當時我軍殲-20戰機首飛,恰逢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境外媒體普遍認為這兩者之間「必有聯繫」,是要給蓋茨點「顏色」看看。
  • 【國防大學】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
    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是國防大學的核心職能,必須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深入研究把握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規律,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完善教學保障。——習近平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羅金沐 鄒 琪
  • 丨軍校改革丨國防大學:一切圍繞「最艱巨的戰爭準備」
    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賦予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新的時代內涵和標準要求。以強軍目標為統領的軍隊院校改革作為軍隊新一輪改革的一部分,正向縱深發展。 新年伊始,以改革強校為主題,國防大學召開校黨委五屆九次全會。
  • 中國科技大學舉行泗縣藥物布鞋科學化研究報告驗收會
    12月17日,省非遺保護中心組織傳統醫藥、傳統工藝等方面專家,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區融合樓,舉行「安徽泗縣藥物布鞋科學化研究報告驗收會」。省文旅廳非遺處、省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調研組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 第一站: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哈軍工」創辦於韓戰期間,是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工程學院,其卓越的辦學成效鑄就了我國國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豐碑。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人工智慧與國防未來》報告解析
    《人工智慧與未來國防》報告由海牙戰略研究中心(HCSS)於2017年推出。本篇報告從人工智慧的定義、發展歷史、組成部分及方法、以及設計構造等方面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內涵,並將人工智慧及國防領域的過去與現狀進行比較。
  • 美國蘭德公司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
    日,美國蘭德公司官網發布2030未來戰爭系列研究報告,針對現在到2030年間下次戰爭發生的地點、參與方、原因及方式,從地緣政治、經濟、環境、法律、信息和軍事6個趨勢來塑造未來戰爭畫像。本次共發布了7份研究報告,分別為一份總報告《2030未來戰爭:項目概述與結論》,一份研究簡報《凝視水晶球——全面評估未來戰爭》和5份分報告《地緣政治趨勢與未來戰爭》、《全球經濟趨勢與未來戰爭》、《環境、地理與未來戰爭》、《約束趨勢與未來戰爭》及《軍事趨勢與未來戰爭》。
  • 美國防部報告《國防導航能力》研究PNT 技術以彌補 GPS 的不足
    2021年5月10日,美國政府問責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發布題為《國防導航能力:國防部正在開發定位、導航和定時技術,以作為全球定位系統 GPS 的補充 》(Defense Navigation Capabilities: DOD is Developing 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 【特邀學術報告】報告人:Mark I. Greene 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
    報告人簡介Mark I. Greene教授1978年畢業於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獲M.D./Ph.D.學位,博士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師從因發現MHC家族基因獲198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Baruj Benacerraf教授,研究抑制性T細胞及抗腫瘤免疫,並留校任教,歷任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 超材料研究及在國防領域的應用前景(上)
    但是直到2000年,首個關於左手材料的報告才問世。此後,Veselago的眾多預測都得到了實驗驗證或廣泛模擬。為了深入了解左手材料的物理原理和國防應用前景,美國DARPA國防科學辦公室於2009年發布負折射率材料(NIM)項目,旨在深入研究「左手」傳輸物理特性以及負折射率,以擴展能夠觀測到這種現象的頻段。
  • 美國智庫報告:中國機載C4ISR
    美國空軍大學中國航空航天研究所最近完成一份題為《中國機載C4ISR》的報告。隨著我們進一步進入21世紀大國競爭的時代,了解這種競爭的許多方面是很重要的。雖然這些主題值得單獨的研究中,中國文字說清楚,他們的目的是在相互結合,作為網絡的一部分作業系統,使解放軍內部分支和內部服務在全球範圍內和在更高水平的協調。利用中文政府出版物、新聞文章、戰略戰術權威著作和學術研究,本報告列出了歷史背景和一些關鍵驅動因素,然後綜述了中國目前的空中C4ISR平臺,並概述了可觀察到的作戰使用訓練趨勢。
  • 國防大學:窯洞裡走出的最高軍事學府
    1986年1月15日,冬日的北京陽光明媚,久經沙場的張震老將軍,從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手中,莊嚴地接過一面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校旗。  這是一所嶄新的大學——我軍歷史上第一所「合同指揮大學」。  這又是一所歷史厚重的大學——從烽火硝煙中的抗日軍政大學一步步走來。
  • 焦新平 | 從旗艦語言計劃看美國國防語言能力建設戰略與舉措
    焦新平(1975- ),男,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博士,教授。【關鍵詞】旗艦語言計劃,美國國防語言能力,戰略與舉措美國國防語言能力建設近來成為國內外語界語言政策與規劃方向研究熱點之一。對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學科內涵不斷擴大,研究領域不斷拓展,研究路徑和方法呈多元的發展態勢,顯現出由交叉學科向超學科過渡的發展趨勢(張天偉,2016)。
  • 新年度,國防大學掀起備戰打仗熱潮
    新年伊始,國防大學堅決貫徹習主席開訓動員令,堅持課堂銜接戰場,教研對接打仗,迅速掀起了教戰研戰、學戰練戰的新熱潮。1月4日,習主席籤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2021年開訓動員令。為迅即傳達貫徹主席號令,當天下午,國防大學召開宣布中央軍委《2021年開訓動員令》大會,迅即進行傳達部署。
  •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一「壇」好課
    國防大學教學樓前一張活動海報,引起許多學員圍觀。今年9月初,研究生院的非全日制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學們,集智原創了這檔「軍爭論壇」。論壇首期開講後,他們的學習日程表裡從此多了一份特別備忘。調整改革後,國防大學對2019級非全日制軍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員採取集中統訓培養。90名軍碩學員,來自軍委機關、戰區機關和部隊一線等全軍數十個部門、二十幾類崗位,具有參與重大軍事行動多、崗位實踐經驗豐富、基層建設情況熟悉等優勢,短板在於理論功底普遍薄弱、對其他軍兵種或相關領域了解不多。召開學員骨幹會,集體探討論壇構想、選題計劃及實施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