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火箭可回收首次成功 殘骸實現「指哪兒落哪兒」

2021-02-15 新浪軍事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4日報導,航天科技集團又傳來喜訊!我國完成了火箭殘骸的精準控制,落在了設定的落區範圍內。這次技術驗證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獨家視頻:4個視角看火箭殘骸回地球,相當震撼!

  那麼問題來了,啥叫火箭殘骸精準控制呢?說白了,就是指哪兒落哪兒。這一次準確落在設定落區的殘骸,是長徵二號丙火箭的一部分,就是下方火箭中間那段深色的部分。

  (↑ 長徵二號丙火箭,深色部分為火箭一子級,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石立群)

  這次驗證技術的成功,柵格舵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它們可以控制回收時的姿態,確保火箭殘骸能夠落在設定的區域。那麼問題來了,這個長得像「蒼蠅拍」似的東西,真的有這麼大的能耐嗎?

  當然!

  來聽聽航天人是怎麼說的:

  1、它不是蒼蠅拍,它叫「柵格舵」,是一種非常規的氣動穩定和控制舵面;

  2、在火箭向上衝向天空的過程中,「柵格舵」是緊緊貼著火箭的,不工作;

  3、當火箭的一子級完成使命再入大氣層的時,「柵格舵」正式開始工作,變成火箭殘骸的「翅膀」。

  4、在「翅膀」的保駕護航之下,最終火箭殘骸落在設定的區域。

(↑ 圖片中的網格狀叫做柵格舵,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石立群)

  好的,下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精確控制火箭殘骸怎麼落下來?兩個字:安全!

  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運載火箭高密度發射成為常態。同時在內陸發射場的周邊,人口數量也逐年增加。為了保障人員安全,每次發射任務前,會將落區內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帶。而此次技術的驗證成功,則可以免去落區居民疏散問題,也為我國運載火箭後續助推器及子級的可控回收、軟著陸、重複使用等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 掉落在落區的火箭殘骸)

  最後一個問題,這次的殘骸回收成功之後,是不是就意味著火箭可以回收了?

  長二丙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牟宇說,不是的!這次試驗回收的只是火箭殘骸,只能實現火箭殘骸「指哪兒落哪兒」,並進行精準回收。但距離實現火箭回收再利用,還需要一些其他相關技術的支持。但這一次的成功,已經讓我們在火箭可回收的路上收穫了第一次的成功。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太空墓場:在這個山區裡,人們用火箭殘骸搭雞舍
    要是觀察細緻,就會注意到每一次加速的過程,火箭都會剝離一部分助推器。當火箭的結構「肢解」結束,大部分助推器消耗完燃料,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回歸地面變為殘骸。運載火箭也就成功把運載物送進太空,完成了使命。逐級的加速,也是逐級的剝離。但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直插雲霄的速度,卻很少留意剝落的助推器去了哪兒。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隨著馬斯克SpeaceX公司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所使用的可回收技術一直讓許多國家羨慕。可回收的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不過隨著長徵八號火箭的成功,我們再也不用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
  • 火箭回收技術驗證成功!中國版的「獵鷹-9」號來了?!
    據航天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宇航智能控制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官方介紹,此次試驗的主題是對運載火箭垂直回收過程中制導控制技術進行驗證。眾所周知,運載火箭的垂直回收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技術。美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就曾經將火箭垂直返回任務的困難程度形象的比喻為,就如同朝天空發射一根鉛筆,然後這根鉛筆必須飛越過紐約帝國大廈樓頂(高約 443 m),然後還要讓這根鉛筆在狂風中返回並落在一個鞋盒上屹立不倒。
  • 實現太空火箭首次軟著陸的SpaceX和它的牛逼創始人
    公司的唯一目標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迅速研製出「能飛的火箭」。  馬斯克曾表示,製造能重複使用的火箭,才是人類航天的未來。一枚火箭的成本,燃料僅佔很小一部分,火箭的導航控制系統、燃料儲箱和火箭發動機等部分才是絕對的大頭。  如果一枚火箭可以重複使用,就可以大大降低發射成本。火箭的成功回收將節省資金高達75%以上,最終成本只有我國目前火箭發射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 退役戰艦去哪兒了?
    尤其是我國,海軍新裝備服役甚至被外媒用「下餃子」來形容。這麼多新軍艦的服役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老舊艦艇要「解甲歸田」。那麼那些曾叱吒風雲、顯赫一時的海軍艦艇退役後去哪兒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盤點退役軍艦的最終歸宿!許多名艦名艇退役後大都留存並調撥到有關博物館、軍史館、紀念館進行展覽。
  • SpaceX 火箭又在海上成功回收了一次,意外爆炸的事可以翻篇了!
    狂人埃隆 馬斯克( Elon Musk) 的火箭再次實現了海上回收,這是既去年 9 月SpaceX 在火箭發射臺出現爆炸事故後的首次成功發射。北京時間 1 月 15 日凌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在西海岸加利福利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用一枚獵鷹 9 號火箭將銥星公司下一代首批 10 顆通信衛星送入 625 千米高的低地球軌道。而在火箭升空 8 分鐘後,SpaceX 成功在海上回收一級火箭。這一刻對於 SpaceX 具有重大意義。
  • 投後動態丨天兵科技「天梭一號」重複使用試驗箭回收著陸裝置試驗圓滿成功
    降低火箭發射服務成本是商業航天蓬勃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中回收著陸技術則是核心關鍵技術之一,有效的回收著陸裝置可以大幅度降低回收階段的控制壓力,同時可大幅度降低發動機推力調節精度要求
  • 獵鷹火箭回收連續成功,回收後的火箭長啥樣?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獵鷹九號火箭一級火箭回收成功早就習以為常,但重型獵鷹火箭兩枚助推器同時降落還是很科幻的。近日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甘迺迪中心的遊客中心(KSCVC)展出了重型獵鷹回收回來的助推器,讓我們得窺真相大飽眼福
  • SpaceX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離火星又近一步
    T+00:08:58,一級火箭LANDING BURN(軟著陸前點火1個梅林發動機減速)成功,不過落到海上平臺「We Still Love You」時信號日常丟失,後續畫面傳來,回收成功,兩位太空人聽到消息興奮地碰拳。
  • 解讀 | 重型獵鷹火箭的第三次成功
    北京時間下午2:30分,美國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成功進行了第三次發射。常言道事不過三,又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重型獵鷹的本次發射依然熱度不減,因為任務具有空前的技術挑戰性,仍吸引了全世界航天相關人士關注的目光。火箭發射升空後雖然芯一級回收失敗,不過其他任務圓滿完成,尤為可喜的是整流罩首次回收成功,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了。
  • 法爾肯9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展綜述
    2011年9月30日,SpaceX公司執行長兼技術總監艾隆·馬斯克(Elon Musk)對外宣布其公司將研發法爾肯9可重複使用火箭。近年來進行了多次試驗,並在2015年12月21日的發射中首次成功完成一子級的陸地回收,引起了國際航天的轟動。
  • SpaceX發射10顆銥衛星,回收一級火箭成功,整流罩再次失敗
    隨後,火箭第一級再次實現海上回收,但整流罩回收再次失敗。這是Block 5在美國西海岸的首次發射,SpaceX也在自己的推特中直播了此次發射進度,並表示,「儘管天氣情況複雜,但是獵鷹9好運載火箭第一節火箭的加速器落在浮臺上」。即一級火箭順利在太平洋的海洋浮臺上著陸回收,這是SpaceX今年第14次航天發射。
  • 失聯17天 阿根廷潛艇去哪兒了...
    搜尋工作進入下一階段,將從搜救艇員轉為尋找潛艇殘骸,搜尋重點也將轉入水下。阿根廷軍方披露的調查結果顯示,「聖胡安」號潛艇失聯當天10點31分左右,在附近海域檢測到有不明原因的爆炸發生,官方將爆炸描述為「異常、短暫、劇烈」和「非核的」。因此這艘失蹤潛艇可能發生過爆炸,而這次爆炸很可能是「毀滅性的」。
  • 別只惦記火箭上天,火箭回收也有大講究
    如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三戰三捷、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探月採樣返回、北鬥全球導航成功組網等等,無一不是重磅級的成就。因此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新成員,運載能力僅僅算中型火箭的長徵八號,在2020年底首發成功的消息,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可是實際上長徵八號對於中國航天的意義同樣非常重大。
  • 中國實現運載火箭的回收技術,美國喪失主導地位
    而且我國還是唯一一個成功登錄月球背面的國家。而近期我國航天又有了新突破,「中關村科技前沿成果展」在北京舉行,這裡要提到就是我國的「雙曲線二號運載火箭」,這是我國首枚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已經研製出了火箭回收技術,成為了第二個擁有液體燃料可重複回收運載火箭的國家
  • 輝煌60年(8)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回收(下)
    在衛星入軌後,就由分布在我國大陸上的衛星地面測控站對衛星進行跟蹤、測軌、遙測和遙控。此時,幾路大軍已經分赴各地保障衛星在軌運行和成功返回:在內蒙巴丹吉林沙漠深處,一支負責發出衛星儀器艙和回收艙分離指令的特殊設備分隊已經枕戈待旦4個月,他們深入沙漠就是為了替衛星搶出幾個分鐘的時間。在四川盆地衛星預定回收區,衛星回收測量部隊已經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將相關區域一草一木完全摸清。
  • 【盤前資訊】火箭回收 海南土改
    【美國首次實現海上回收火箭】當地時間8日,由特斯拉CEO馬斯克創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一艘海上無人船上,成功回收了其發射的獵鷹
  • 中國民營可回收火箭完成「三連跳」!這次超過300米
    8月10日10時35分,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翎客航天在位於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鎮的火箭基地,成功實施公裡級可回收火箭RLV-T5的第三次發射及回收試驗。   此次試驗飛行時間50秒,目標高度300米,實際飛行高度300.2米,落地精度優於0.07米,滾轉誤差小於30度。RLV-T5型火箭主要用於未來亞軌道和入軌級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先期技術探索。
  • 藍色「火光」點亮加州夜空,SpaceX首次在美國西海岸完成陸上回收
    而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的火箭回收地點是首次啟用的、位於美國西海岸的 LZ-4 著陸區。「可回收火箭」與「SpaceX」就如同硬幣的兩面,我們提到其中的一個詞很難不會聯想到另外一個,甚至在 2016 年,「可回收火箭」這項技術還被列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成為歷年來屈指可數的航空航天領域創新性技術
  • 廈門大學成功發射「嘉庚一號」火箭,網友大讚「優秀」!
    2019年4月23日上午7時28分,由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的廈門大學「嘉庚一號」火箭在我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成功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