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11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被剪掉魚鰭的鯊魚像石頭一樣沉入海底等待死亡,畫面血腥而沉重。去年,紀錄片《海洋》讓很多觀眾立志「拒食魚翅」。然而,今年8月,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的「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上,水產行業內人士公開表示,不吃鯊魚翅是一種資源浪費。一時間,有關魚翅能不能吃、該不該禁的爭議再度升溫。
傳統觀點認為,每年有數千萬萬條鯊魚被捕撈,魚鰭被切下做成魚翅,這造成了世界範圍內鯊魚種群數量的大幅減少。為此,野生救援協會請來姚明等明星發出倡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但有魚類研究人士稱,食用的魚翅大多來自被「誤捕」的水鯊,並非瀕危動物。保護鯊魚最有效的方式不是不吃魚翅,而是應該是降低捕撈能力。
正方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野生救援協會網站顯示,每年有7300萬條鯊魚被捕撈,它們的魚鰭被切下做成魚翅,這造成了世界範圍內鯊魚種群數量的大幅減少。
去年9月,紀錄片《海洋》熱映,失去魚鰭的鯊魚像石頭般急速下墜,染紅一片海域。這畫面讓觀眾深感震撼,禁食魚翅、保護鯊魚的呼聲高漲。
野生救援協會網站顯示,每年有7300萬條鯊魚被捕撈,它們的魚鰭被切下做成魚翅,這造成了世界範圍內鯊魚種群數量的大幅減少。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野生救援協會發出倡議:最重要的是,不要購買任何魚翅食品;告訴你的朋友和親人,吃魚翅可能會對鯊魚種群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永遠支持環保和可持續的魚翅替代品。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也是環保論調的支持者,他認為,魚翅既無營養也無味道,吃魚翅不僅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是野蠻人、價值觀有問題的人才會做的事情,「現代社會,還有人吃『猴腦』嗎?」顧駿表示,早在清朝就有學者著書點明,吃魚翅不過是吃錢。
魚翅本身並不美味,「魚翅泡飯即使沒了魚翅味道是一樣的。」顧駿說,既然人造魚翅、粉絲可以做出相同的口感,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吃魚翅、傷害鯊魚呢?
反方「誤捕」鯊魚不吃也浪費
目前市面上90%的魚翅來源於金槍魚漁業誤捕的鯊魚。鯊魚、鯨魚、海龜、金槍魚等均屬於大洋上層動物,它們棲息在同一個區域,因此在捕撈時無法避免誤捕。
但在上海海洋大學教授、農業部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大洋上層魚類研究專家戴小傑看來,魚翅並不是不可以吃,某種程度上講,確實是不吃浪費。
戴小傑教授表示,目前市面上90%的魚翅來源於金槍魚漁業誤捕的鯊魚。鯊魚、鯨魚、海龜、金槍魚等均屬於大洋上層動物,它們棲息在同一個區域,因此在捕撈時無法避免誤捕。專門捕撈鯊魚的漁船漁民極少,目前僅在中南美洲、非洲和日本少量存在。
東海水產研究捕撈室主任、研究員黃洪亮也證實了這一說法。黃洪亮說,鯊魚在我國屬於兼捕,不是專門捕撈漁業。我國沿海鯊魚的數量不多,從經濟效率的角度出發,沒有漁民進行專業的鯊魚捕撈,在國際上也幾乎如此。
這說明,市場對魚翅的需求量大小並不能影響到鯊魚的生存。「即使想吃再多的魚翅,整個捕撈能力就這樣,也無法提供更多的魚翅。」戴小傑說。
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全球主要種類的金槍魚產量在430萬至450萬噸之間。戴小傑說,根據海上漁業科學觀察員的調查,平均捕撈100噸金槍魚,有3至5噸的鯊魚被誤捕,主要種類是大青鯊,俗稱水鯊。
如果禁食魚翅,那麼結果不外乎兩種:一是漁民捕撈到鯊魚後,將魚翅丟棄,這顯然是浪費;其二,便是通過走私等不正當的途徑再讓魚翅流入市場,這必將加大執法成本。
對策改進漁具減少捕撈
誤捕鯊魚的存活率不同,有的拖網時間達到6小時或者更長,這樣捕撈到的鯊魚基本已經死亡或者無法生存。因此,像黃洪亮一樣的研究員致力於改進漁具。
對此,上海大學教授顧駿卻有不同的看法。顧駿認為,誤捕是一個拙劣的理由,是商家們在商言商為自己的行為找的遮羞布。「現狀是誤捕的鯊魚翅有市場,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非誤捕的魚翅。」這一點從鯊魚急劇下降的數量可以看出來。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可以將誤捕的鯊魚放歸大海?戴小傑表示,對於放生當然是鼓勵的,但是現實情況是大部分鯊魚在被捕獲時,因咬鉤而死亡,無法再次回歸海洋。
黃洪亮表示,根據拖網時間的不同,誤捕鯊魚的存活率不同,有的拖網時間達到6小時或者更長,這樣捕撈到的鯊魚基本已經死亡或者即使放生也無法生存。因此,像黃洪亮一樣的研究員致力於改進漁具。
「比如金槍魚漁業所用的釣鉤的形狀、大小都是值得研究的。」黃洪亮說,目前專家們正在對漁具進行改良,希望減少誤捕率的同時提高誤捕後的存活率。
東海研究所副所長莊平認為,「若不是位列保護動物名錄的鯊魚,是可以食用的。當然,這也要看如何利用。割鰭棄肉、把魚翅作為一種畸形的消費品是不可取的;但綜合利用則無可厚非,鯊魚全身都是寶,肉比魚翅更好吃,蛋白質含量高。」
此外,讓戴小傑教授認為不應該禁食魚翅的另一原因是,被誤捕的鯊魚中80%左右都是大青鯊(俗名水鯊),並非瀕危動物。
但是,吃魚翅並不等於不保護鯊魚。戴小傑認為,保護鯊魚最有效的方式應該是降低捕撈能力。目前,全球包括鯊魚在內的漁業捕撈能力都是過剩的。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來看,降低金槍魚捕撈能力才能真正保護鯊魚。當然,政府和社會也應當鼓勵漁民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