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必須給予讚揚-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1-01-21 光明數字報

    【特別關注】

    在日前泰國外國記者俱樂部舉行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專題記者會上,與會的世界衛生組織駐泰國代表丹尼爾和泰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長卡宗薩充分肯定中國對疫情的應對。

    加拿大裔的丹尼爾非常讚賞中國對抗疫情的開放態度。他說,此次疫情發生後,中國科學家迅速解碼了整體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並與世界共享。他認為,全球為抗擊疫情投入了巨大力量,世界衛生組織、醫生團體、相關企業等正爭分奪秒、攜手合作,與病毒戰鬥,和17年前非典疫情時的投入不可同日而語。因此,他對戰勝疫情保持「謹慎樂觀」。

    丹尼爾呼籲民眾不要過分恐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尤其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得了這個肺炎也是症狀較輕或中等,並不嚴重。目前,這個病的致死率是2%,但實際致死率應該比這個還低,因為實際感染者肯定比我們已知的更多。實際上,季節性流感仍是當今世界的主要殺手,每年有65萬人死於流感疫情。」

    當某家西方媒體記者質疑丹尼爾對中國的肯定時,長期在疾病控制一線工作的泰國衛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長卡宗薩搶過話筒說:「我想跟你分享我的故事。1月的某一天,當我從新聞中了解到,中國從武漢一家海鮮市場的人員身上發現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時,我禁不住問我自己,問我的同事們:如果在泰國發生同樣的情況,在只有區區27例感染病例的情況下,我們能意識到情況不對頭嗎?要知道,對於武漢這麼巨大的城市而言,這就像大海撈針一樣。而他們這麼快就分辨出病毒,必須給予讚揚。」

    卡宗薩認為,控制疫情取決於三個因素,即病毒本身發展、政府的應對以及民眾的配合。全世界正在加強對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但仍存在很多未知領域。在政府應對方面,泰國醫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2019年年底的全球健康安全指數排名中,泰國列全球第6位,亞洲第1位。「武漢能夠最終戰勝疫情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民的團結」,「政府讓市民待在家裡,自我隔離,每個人都會遵守,而非指責政府。他們理解並支持政府的舉措,而民眾的配合對於戰勝疫情至關重要」。他呼籲民眾加強與政府的配合,共同應對疫情。

    泰國是中國大陸以外繼日本之後,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截至2月6日,共確診25例,19例為中國患者,疑似患者近600人,取得了已治癒8人、無人死亡的良好治療成績。

    (本報曼谷2月8日電 本報駐曼谷記者 付志剛)

相關焦點

  • 西部高校的「黑駿馬」-光明日報-光明網
    【首屆「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    賀蘭山色青嵯峨,長風蕩雲生翠波。6月23日上午8點,光明日報、光明網首屆「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走進寧夏大學,在招辦主任羅進德帶領下,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高玉琢、數學統計學院副院長劉國軍、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倪剛、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波、後勤集團副總經理馬彥峰等與廣大網友實時互動,介紹了寧夏大學學科建設及辦學情況。直播的觀看量達17.7萬,點讚數7.9萬,互動留言量719條。
  • 光明網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20餘年來,光明網延伸和發揮光明日報的核心價值和傳統優勢,在新媒體領域開拓創新,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5、主動宣介,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  光明網不斷壯大海外社交媒體陣地建設,並積極與捷克《文學報》、塞爾維亞《政治報》、土耳其《光明報》和泰國沙炎叻報業開展合作,著力提高對外傳播能力,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截至2019年底,光明日報臉書粉絲497.2萬、光明網臉書粉絲207.3萬、光明日報推特粉絲24.2萬。
  • 水杉的遐想-光明日報-光明網
    書中的14篇文章分別發表在當時的上海《大公報》、南京《中央日報》和《科學時代》《科學大眾》《讀書通訊》《科學》《科學世界》等報紙雜誌上。     看了這本小冊子,我才知道,水杉與銀杏一樣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他的發現曾多麼的轟動。我這才知道,水杉是一種極不普通極不平常的樹,它可是植物界的大熊貓啊!
  • 光明日報:菱角
    採菱歸 張金泉\繪 二○一五年,位於浙江嘉興南湖附近的油車港鎮獲「中國菱鄉」稱號,當地農民畫家張金泉創作了一幅頗具江南水鄉濃鬱生活情趣的農民畫
  • -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漢字字形信息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所長周建寶表示,目前國內字體行業盜版猖獗,但由於計算機中文字庫屬於相對新興的版權保護客體,缺少保護的法律細則,不同法院對字庫侵權案件的判決不僅不統一,甚至相互矛盾,致使字庫廠商維權困難。同時,國內專業從事字體設計的人才嚴重缺失,現有設計師均年齡偏大,行業發展前景讓人憂慮。
  •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的戲曲就不是這樣的,中國的戲曲並不是沒有悲劇,但是中國的戲曲一定要有一個光明的結尾,或者稱為大團圓的結局,一定要讓「善」戰勝「惡」,這就是中國文化強調的美與善統一。     中國傳統美學強調的是表現、抒情、言志;而西方強調的是再現、模仿、寫實。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中國的藝術注重表現藝術家的情感。
  • 新聞集錦-光明日報-光明網
    12月中旬舉辦的中國動畫年會上,該劇被評為2009中國動畫年會「影視動畫推薦作品」。由於該劇主人公「大角牛」卡通形象既活潑可愛,又寓意深刻,早在該劇播出之前,就被選定為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吉祥物和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形象標識,這在我國動畫劇卡通形象中尚屬首例。
  •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光明日報-光明網
    破除強權迷信、堅定必勝信念,是我們當前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    數十年來,美國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在全世界推行其正面、良性、積極、強大的美國形象;美國價值觀與社會科學研究體系無限擴張其覆蓋面;美國公司的廣告、美國產品的暢銷、美國電影的熱映進一步推波助瀾,使不少人對美國的整體認識遠遠好於美國的實際情況。
  • 重視醫藥教育 助力健康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來茂德是德國科學院最早的五位中國籍院士之一,曾經是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大學最年輕的副校長,2013年出任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他對中國醫藥教育的認識非常深刻。社會要重新認識醫學的重要性    來茂德說,正所謂「大疫之中有大醫」。從古至今,任何一個國家都經歷過與傳染病的頑強鬥爭。
  • 兒童文學:讀書立國之始-光明日報-光明網
    說起來,中國「五四」思想啟蒙運動中聲勢浩大的「兒童文學運動」就直接受到日本的影響;而中國兒童文學從本體觀念到語言表達,又何嘗不浸淫於日本兒童文學的傳統呢。    說到近代以來的日本文學傳統,有人將其歸結為未明傳統。
  • 光明大直播走進武漢大學等5所高校-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9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    6月16日,「2019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武漢大學等五所大學。
  • 《林徽因》:探索中國歌劇新樣式-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中國歌劇舞劇院創演的歌劇《林徽因》在籌備兩年後終於與觀眾見面了,其新穎的戲劇結構布局與多元音樂手法,將中國歌劇的樣式進行了新穎的探索,將西方音樂體裁進行了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融會與彰顯。
  • 是「飛蛾」還是「鯰魚」-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工信部向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廣電」)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中國廣電在全國範圍內經營網際網路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這意味著中國廣電成為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之後的國內第四家電信業務運營商。
  • 植物與昆蟲的戰爭-光明日報-光明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專家對吉米教授的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的努力終於讓我們看見了人類徹底擺脫化學農藥的美好希望。     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對於植物進化出的防護措施,昆蟲也會及時採取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比如,歐洲的防風草網蟲就可以化解防風草中和DNA連結的化學物質中的毒素。
  • 家雀兒-光明日報-光明網
  • 在母語的屋簷下-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倒是聽說過中國古代有一部文學名著《金瓶梅》,但沒有讀過。     流傳的手機簡訊段子,所謂外國人的漢語六級考試題,讓人忍俊不禁:成為大齡未婚女的原因,「開始喜歡一個人,後來喜歡一個人」。前後有什麼區別?不管這是不是杜撰,確實,前後完全相同的字句中,意思卻大不相同。
  • 指尖上的玩具-光明日報-光明網
    翻花繩其實是閒暇時常玩的,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遊戲,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繃繃、解股等。翻花繩一般是兩個人對著玩,一個人把線繩繞於手指間,預先做好線繩的空間布置以編成一種花樣,另一個人觀察其形態,對線繩的空間形態進行變換,這種變換就叫「翻股」,也就是對手要挑出種種由線構成的「新花樣」的一種遊戲,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相互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翻下去為止。
  • 蚊子「最愛」咬人嗎-光明日報-光明網
    人們無不讚揚威爾遜總統的先見之明。     二戰期間,隨著太平洋戰場的開闢,使美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熱帶傳染病威脅。戰爭壓力促使美國加緊了殺蟲劑的研究,DDT最終從上萬種化合物中勝出,相比於傳統的滅蚊手段,DDT價廉、高效、持久,並且可同時殺滅幼蟲和成蟲,配合飛機噴灑控蚊效果更加顯著。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一生創作了《野蜂出沒的山谷》《傍晚敲門的女人》《丹東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樂》《聽李迪講中國警察故事》《英雄時代——深圳警察故事》《加油站的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等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40餘部,他最喜歡用「故事」標註自己的文字。
  • 全國首個央地共建電競互娛平臺《雲數光明遊戲》重磅啟動
    雲南網訊近日,雲南廣電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光明網傳媒有限公司、雲南廣電網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明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舉行了雲南廣電網絡集團與光明網戰略合作座談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四方將依託5G技術發展趨勢,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共同探索新時代文化互娛產品業態,並聯合推出地方大型綠色棋牌遊戲平臺《雲數光明遊戲》及其系列休閒遊戲,打造具備行業領導力的國家級文化互動娛樂平臺。該平臺將是全國電競互娛融合首個央地國企共建平臺。光明網總裁、總編輯楊谷、雲南廣電網絡集團董事長和向東、光明數據總經理李黎君、雲廣數據董事長張芮寧代表四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