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溪鎮以水為名,滋養一方熱土。
古坑「同安紅」三角梅園
褒美彩紅楊
匣缽古厝葉拱南故居修繕如舊。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 黃文水 圖/何東方 通訊員 葉少靜 林玉芳 洪振宇)「溪水清,溪水清,水煙朝盡暮還生。」清代進士許琰曾賦詩讚美汀溪鎮溪流之美。溪水流淌千年,其美在空靈清澈,美在水趣盎然。靈秀汀溪,堪稱「廈門生態第一鎮」,「其山崔巍以嵯峨,其水浹渫而揚波」,引得宋代大儒朱熹登遊題字,明末文士池顯方棲山隱居。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第一花村600多畝「同安紅」三角梅年產值約2000萬元
8月28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示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汀溪鎮古坑村入列,作為廈門鄉村的代表,古坑村與全國248個村落候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古坑村是靈秀汀溪的一面鏡子,折射了汀溪鎮鄉村振興的軌跡。古坑村是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的關鍵節點,一朵花不僅美了一個村,更激活了一個村。這朵花名叫「同安紅」三角梅,古坑村是「同安紅」三角梅地理性商標發源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同安「第一花村」。
有了產業,鄉村振興就有了「源頭活水」。古坑村黨總支書記葉建發說,黨建引領下,村莊2017年起謀劃三角梅產業,引入三角梅龍頭企業千日紅公司,目前全村三角梅種植面積達600多畝,年產值約2000萬元,每年可為農戶帶來每畝3.5萬元收入,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今年,古坑村即將掛牌『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廈門三角梅基地』,將為古坑村鄉村產業振興輸出強勁動力。」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信心滿滿。
彩虹事業村民合作眾籌統一運營一棵樹一間屋打造最美鄉村
與古坑村一水相連的褒美村,則把「一棵樹」做成了「彩虹事業」。
在褒美村彩紅楊母苗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彩紅楊延綿舒展、色彩繽紛。「春季紅色,夏季多彩,秋季金黃……彩紅楊樹葉一樹多色,全年彩色。」褒美村村委會主任葉躍新說,彩紅楊於2015年獲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已在褒美村引種上百畝,採用「科研機構+公司+合作社+農民」模式運營,合作社成員113戶,統一運營、收益分成,現已初見成效,明年將擴種至500畝。
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頂村村,黨建引領建成了鄉村民宿、木屋、高空滑索等特色項目,頂上鄉村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統一收益,去年一年就向611名村民發放近50萬元分紅。其中,高空滑索項目由村民眾籌建成,年接待6.5萬人次,每年可帶來約280萬元旅遊收入。
見證輝煌汀溪青瓷曾遠銷東南亞,海絲之路追夢文化再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文化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汀溪、西源溪,是同安母親河西溪的主要源頭。」林虹說,西溪溯流而上,汀溪、西源溪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尤以青瓷文化為最,古渡口、古窯址、古民居都將在鄉村振興中得以復興。
最近,一方斑駁的石碑在汀溪隘頭村發掘。汀溪文化站原站長劉良陣介紹,經考證,古渡口石碑立於乾隆年間,距今200多年,這方珍貴石碑見證歷史上汀溪水運的繁盛。宋元時期,汀溪青瓷從古坑、隘頭古渡口啟程,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走出汀溪,從海路相鄰的泉州南港安海裝船出海,銷往東南亞和日本。在日本發現了大量的汀溪窯青瓷,就是很好的物證。
在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中,汀溪窯址、路嶺窯址、章厝窯址是關鍵文化節點。海絲之路讓依山傍水又靠海的同安窯獲得蓬勃生機,汀溪窯成為宋元時期我國南方生產青瓷的著名窯址,「珠光青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貨物之一。
在褒美、古坑一帶,汀溪特色古民居碗匣厝堪稱一絕,先民就地取材建成的碗匣厝,用汀溪窯碗匣與汀溪河床的卵石共同壘造。鄉村振興過程中,以葉拱南故居、葉成章故居等為代表的一批古民居得以修繕。此外,汀溪古山寨保存數量令人嘆為觀止,廈門至今共發現古寨57座,汀溪鎮就有23座。
整治提升
七大項目注重內涵發展
既有「面子」更有「裡子」
依山就勢、臨溪傍水、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汀溪鎮黨委委員馬銘飄介紹,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生成了7大項目,投資約2200萬元,注重要素集聚和內涵發展,提升了鄉村振興的「面子」和「裡子」。
截至昨日,汀溪鎮動線7個項目已全部完成多規平臺徵求意見環節,其中褒美村糧站及商業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等3個重要節點已進場施工,其餘項目也開工在即。
褒美村糧站及商業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是汀溪動線的起點,結合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將營造具有海絲文化韻味和汀溪古鎮風情的形象展示面,設立「海上絲路」壁畫浮雕。古坑海絲文化園周邊節點改造工程是動線沿線的景觀節點,擬新增海絲文化園、三角梅主題雕塑等,展現海絲文化和鄉村產業振興脈絡。
西源驛站及磚窯景觀工程將對動線沿線節點整治提升,新增休息驛站、磚窯舊址景觀節點。其中,西源村磚窯廣場通過地刻、景牆等方式展現海絲文化、汀溪印象。
動線沿線環境整治提升,共發動村民530人次清雜217車,沿線拆違近5000平方米,沿線裸房整治87棟,已上架63棟,預計10月30日前全部完成。
自然與人文資源薈萃的汀溪鎮,以山為脊、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民為本,注重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讓群眾內心「有感」,以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守護碧水青山。
連結
汀溪鎮
汀溪鎮地處廈門西北部,北鄰安溪、東北通南安,轄區總面積155.85平方公裡,其中林地面積13.35萬畝,耕地面積1.65萬畝。鎮下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戶籍人口2.4萬人。近年來,榮獲「國家級生態示範鄉鎮」「福建省鄉村旅遊休閒集鎮」等稱號,入選全國首批特色小鎮。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