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汀溪鎮推出鄉村振興動線 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1-01-10 廈門網

  汀溪鎮以水為名,滋養一方熱土。

  古坑「同安紅」三角梅園

  褒美彩紅楊

  匣缽古厝葉拱南故居修繕如舊。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 黃文水 圖/何東方 通訊員 葉少靜 林玉芳 洪振宇)「溪水清,溪水清,水煙朝盡暮還生。」清代進士許琰曾賦詩讚美汀溪鎮溪流之美。溪水流淌千年,其美在空靈清澈,美在水趣盎然。靈秀汀溪,堪稱「廈門生態第一鎮」,「其山崔巍以嵯峨,其水浹渫而揚波」,引得宋代大儒朱熹登遊題字,明末文士池顯方棲山隱居。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第一花村600多畝「同安紅」三角梅年產值約2000萬元

  8月28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示了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汀溪鎮古坑村入列,作為廈門鄉村的代表,古坑村與全國248個村落候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古坑村是靈秀汀溪的一面鏡子,折射了汀溪鎮鄉村振興的軌跡。古坑村是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的關鍵節點,一朵花不僅美了一個村,更激活了一個村。這朵花名叫「同安紅」三角梅,古坑村是「同安紅」三角梅地理性商標發源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同安「第一花村」。

  有了產業,鄉村振興就有了「源頭活水」。古坑村黨總支書記葉建發說,黨建引領下,村莊2017年起謀劃三角梅產業,引入三角梅龍頭企業千日紅公司,目前全村三角梅種植面積達600多畝,年產值約2000萬元,每年可為農戶帶來每畝3.5萬元收入,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今年,古坑村即將掛牌『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廈門三角梅基地』,將為古坑村鄉村產業振興輸出強勁動力。」廈門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信心滿滿。

  彩虹事業村民合作眾籌統一運營一棵樹一間屋打造最美鄉村

  與古坑村一水相連的褒美村,則把「一棵樹」做成了「彩虹事業」。

  在褒美村彩紅楊母苗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彩紅楊延綿舒展、色彩繽紛。「春季紅色,夏季多彩,秋季金黃……彩紅楊樹葉一樹多色,全年彩色。」褒美村村委會主任葉躍新說,彩紅楊於2015年獲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已在褒美村引種上百畝,採用「科研機構+公司+合作社+農民」模式運營,合作社成員113戶,統一運營、收益分成,現已初見成效,明年將擴種至500畝。

  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頂村村,黨建引領建成了鄉村民宿、木屋、高空滑索等特色項目,頂上鄉村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統一收益,去年一年就向611名村民發放近50萬元分紅。其中,高空滑索項目由村民眾籌建成,年接待6.5萬人次,每年可帶來約280萬元旅遊收入。

  見證輝煌汀溪青瓷曾遠銷東南亞,海絲之路追夢文化再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文化振興就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汀溪、西源溪,是同安母親河西溪的主要源頭。」林虹說,西溪溯流而上,汀溪、西源溪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尤以青瓷文化為最,古渡口、古窯址、古民居都將在鄉村振興中得以復興。

  最近,一方斑駁的石碑在汀溪隘頭村發掘。汀溪文化站原站長劉良陣介紹,經考證,古渡口石碑立於乾隆年間,距今200多年,這方珍貴石碑見證歷史上汀溪水運的繁盛。宋元時期,汀溪青瓷從古坑、隘頭古渡口啟程,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走出汀溪,從海路相鄰的泉州南港安海裝船出海,銷往東南亞和日本。在日本發現了大量的汀溪窯青瓷,就是很好的物證。

  在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中,汀溪窯址、路嶺窯址、章厝窯址是關鍵文化節點。海絲之路讓依山傍水又靠海的同安窯獲得蓬勃生機,汀溪窯成為宋元時期我國南方生產青瓷的著名窯址,「珠光青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貨物之一。

  在褒美、古坑一帶,汀溪特色古民居碗匣厝堪稱一絕,先民就地取材建成的碗匣厝,用汀溪窯碗匣與汀溪河床的卵石共同壘造。鄉村振興過程中,以葉拱南故居、葉成章故居等為代表的一批古民居得以修繕。此外,汀溪古山寨保存數量令人嘆為觀止,廈門至今共發現古寨57座,汀溪鎮就有23座。

  整治提升

  七大項目注重內涵發展

  既有「面子」更有「裡子」

  依山就勢、臨溪傍水、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汀溪鎮黨委委員馬銘飄介紹,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生成了7大項目,投資約2200萬元,注重要素集聚和內涵發展,提升了鄉村振興的「面子」和「裡子」。

  截至昨日,汀溪鎮動線7個項目已全部完成多規平臺徵求意見環節,其中褒美村糧站及商業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等3個重要節點已進場施工,其餘項目也開工在即。

  褒美村糧站及商業街立面改造提升工程是汀溪動線的起點,結合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將營造具有海絲文化韻味和汀溪古鎮風情的形象展示面,設立「海上絲路」壁畫浮雕。古坑海絲文化園周邊節點改造工程是動線沿線的景觀節點,擬新增海絲文化園、三角梅主題雕塑等,展現海絲文化和鄉村產業振興脈絡。

  西源驛站及磚窯景觀工程將對動線沿線節點整治提升,新增休息驛站、磚窯舊址景觀節點。其中,西源村磚窯廣場通過地刻、景牆等方式展現海絲文化、汀溪印象。

  動線沿線環境整治提升,共發動村民530人次清雜217車,沿線拆違近5000平方米,沿線裸房整治87棟,已上架63棟,預計10月30日前全部完成。

  自然與人文資源薈萃的汀溪鎮,以山為脊、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民為本,注重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讓群眾內心「有感」,以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守護碧水青山。

  連結

  汀溪鎮

  汀溪鎮地處廈門西北部,北鄰安溪、東北通南安,轄區總面積155.85平方公裡,其中林地面積13.35萬畝,耕地面積1.65萬畝。鎮下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戶籍人口2.4萬人。近年來,榮獲「國家級生態示範鄉鎮」「福建省鄉村旅遊休閒集鎮」等稱號,入選全國首批特色小鎮。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同安汀溪入選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
    瞄準「三農」工作,搶抓發展機遇。日前,汀溪鎮交出一份鄉村振興階段性工作的「高分答卷」——入選2019年度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特色鄉(鎮),成為廈門地區唯一入選的鄉鎮,將獲得1000萬元獎勵。結合「深化大學習、提振精氣神」專項活動,汀溪鎮召開專題學習會,把參會對象延伸到鎮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和村居幹部,再一次振奮精神,堅定全力趕超、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走深走實的決心。
  • 同安規劃建設歸僑文化特色樣本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
    在同安鄉村振興頂村古坑片區內,這種美得純淨、紅得深沉、豔得動人的「同安紅」三角梅,成為同安鄉村「產業興旺」的引擎,為鄉村振興增添亮彩。  記者從同安區獲悉,該區圍繞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立足同安實際,堅持規劃引領、項目帶動、試點示範,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據介紹,2018年同安區在建及新建鄉村振興項目132個,項目總投資約70.25億元。
  • 廈門生態第一鎮 同安汀溪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汀溪鎮黨委書記蔡志宏說,近年來,汀溪鎮在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指引下,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鄉村旅遊確立為全鎮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已經是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堅定了汀溪鎮做大做強鄉村旅遊的決心和信心。
  • 同安古坑通過三角梅產業的創新發展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文/本報 記者 吳耀東 圖/通訊員 陳嘉新)昨日,市旅發委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條題為《同安又「紅」了!這兒的三角梅美到讓人窒息!》的微信,文章中的主角,就是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的「同安紅」三角梅。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古坑村的三角梅頗為引人注目。
  • 同安區汀溪鎮用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帶動村強民富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林玉芳) 古坑村三角梅綻放,春節迎客十餘萬人次;頂村村巷深酒香,常年遊客不斷;西部旅遊線山水人文風景獨好,吸引城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經過持續幾年的大力推動,有「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同安區汀溪鎮,鄉村旅遊發展的格局已經確定,特色亮點正在不斷顯現。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汀溪鎮的發展引起了更多關注。
  • 同安汀溪用鄉村旅遊引領振興 西部旅遊線基本成形
    古坑村三角梅綻放,春節迎客十餘萬人次;頂村村巷深酒香,常年遊客不斷;西部旅遊線山水人文風景獨好,吸引城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經過持續幾年的大力推動,有「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同安區汀溪鎮,鄉村旅遊發展的格局已經確定,特色亮點正在不斷顯現。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汀溪鎮的發展引起了更多關注。
  • 同安汀溪鎮古坑村「同安紅」花開紅似火
    盛開的三角梅  閩南網3月12日訊 昨日,廈門同安汀溪鎮古坑村村道兩旁,三角梅花開紅似火,聞訊而來的遊客也絡繹不絕,流連花叢中拍照留念。  汀溪鎮古坑村「同安紅」種植大戶葉先生告訴記者,3月到5月是「同安紅」開花最旺的時間,許多遊客紛紛慕名來觀賞。  「國內聞名的『潮州紅』三角梅的花期僅有80天,而『同安紅』三角梅的花期卻可以長達220天。」葉先生自豪地說。古坑村黨支部書記葉建民表示,村裡正打算將「同安紅」申請為古坑村的「一村一品」,希望能夠打響「同安紅」的品牌。
  • 鄉賢「雁歸」 激活象西小鎮鄉村振興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開啟了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徵程。省委書記車俊指出,我省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特質發展,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樂東:山海水激蕩鄉村振興新動能
    原標題:樂東:山海水激蕩鄉村振興新動能 11月22日,俯瞰樂東黎族自治縣海南柔鳴紅心火龍果基地 「既尊重家庭養殖場的首創精神,又引導社區探索發展集體經濟。」利國鎮駐望樓港社區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吳碧振說,縣財政支持100萬元產業資金,2018年12月註冊成立社區集體企業,辦起了石斑魚養殖廠和烘乾廠,吸納社區居民和周邊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共126人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集體經濟實體項目都注重構建現代企業制度。
  • 決戰脫貧攻堅,點讚富美同安!第九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同安脫貧攻堅...
    下面就請跟著小編的步伐一起來回顧下吧~活動於8月5日正式上線推出內容豐富 精彩紛呈一「決戰脫貧攻堅 點讚富美同安」活動網絡專題頁面在廈門網開設專題頁面匯聚整合活動全部內容直觀呈現同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成果市民網友可以通過該頁面全面深入了解相關內容
  • 同安街道:擦亮「底色」,更顯「成色」
    人居環境美起來鄉村振興強起來——同安街道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推動鄉村更美和產業進山郭家溼地,與城市、山脈遙遙相望在迎接大運會舉辦全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壩區環境如何美?山區產業如何強?近日,小編在同安街道發現,該街道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將「清潔美化提升村莊助力鄉村振興」作為主題,因地制宜,結合街道壩區、山區疊加的實際做好人居環境整治文章,一方面抓好壩區農村的環境整治,讓鄉村美起來,另一方面,將產業進村、營造新的消費場景與林盤整治、鄉村振興結合,讓產業強起來,在抓好整治和結合間,一幅環境更美、更具活力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 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在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當前和今後將重點抓好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
  • 汕尾市海豐縣委書記鄭俊雄:釋放鄉村振興動能,推動鄉村全域美麗
    「新山片區打造紅色文化旅遊,蓮花山片區打造生態康養旅遊,兩條美麗鄉村景觀示範帶深入挖掘紅色、綠色的資源,讓沿線村莊成為一道道風景。近日,汕尾市海豐縣委書記鄭俊雄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說,海豐縣正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文化傳承體驗區和旅遊休閒康養「後花園」的目標,聚焦「八大美麗」,釋放鄉村振興動能,推動鄉村全域美麗。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白龍溝村的變化,彰顯出綠色生態的可貴,充分說明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發展得不償失,只有算對生態帳、環保帳,才能謀得大發展。發展換路子,首先要思想換路子。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 台州全域協作式團建模式 為鄉村振興積聚青春力量
    2018-05-26 07:35 | 台州共青團新時代有新使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國家戰略,需要青年一代為之不懈努力,台州共青團推出全域協作式團建模式,為鄉村振興積聚青春力量!台州共青團創新基層組織全域協作新模式,打破鄉村振興參與過程中組織、人才和業態上的瓶頸,引導更多的資源向鄉村傾斜、引導更多的社會大眾參與鄉村振興,實現全域協作。自2017年12月啟動實施新青年鄉村振興行動以來,深化青農協會和新農人組織建設,加強鄉、村兩級團組織建設,試點推出青創農場,開展二十四節氣青年新農人養成計劃,舉辦了各類活動46場,覆蓋農村13萬餘人次。
  • 同安汀溪康養小鎮暨溫泉文化節舉辦 將持續至明日
    (盛之鄉供圖)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陳萬泉 通訊員 張榮森)品同安特色美食,賞珠光青瓷璀璨,享小鎮康養生態。昨日上午,同安汀溪康養小鎮暨溫泉文化節在盛之鄉溫泉度假村拉開帷幕,八方遊客歡喜來逗陣,現場熱鬧非凡。文化節將持續至明日。
  • 「三村共建」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這樣一座會「呼吸」的山水之城,如何把生態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又是如何扛起鄉村振興大旗,讓承載無限鄉愁的家鄉變得更美麗、更宜居?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和基礎。近年來,臨朐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掉隊。  聚力攻克堅中之堅。
  • 新春開局怎麼幹②: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前不久閉幕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省著力打造千萬農民的美麗家園,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 「鄉村振興」的馬連莊突破
    「脫貧攻堅」之後,「鄉村振興」如何繼續?對於平臺較小、資源稟賦較差的鄉鎮,「鄉村振興」如何突破?近來,山東省青島市馬連莊鎮用平臺思維整體推進鄉村工作,激發了鄉村活力。針對這些問題,馬連莊鎮積極探索,堅持改革意識和平臺思維,充分發揮鎮農業發展公司作用,走出了一條土地全域化統籌、產業全域化開發、服務專業化供給、資本全鏈條支撐的發展新路。  馬連莊鎮還開展以黨組織改革為統領、村委會配套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積極發揮鎮黨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持抓鎮帶村、鎮村聯動。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鞏固脫貧成果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發展鄉村振興,要「補針點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過渡期內各項政策平穩過渡,接續推進脫貧摘帽地區鄉村振興。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向化藏族鄉三角城村大膽探索,積極多方位尋求產業發展項目,實現多條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