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油畫:斑花而素

2021-01-15 藝術道


藝術之道,讓人生更美!

布面丙烯·《珊花》·碧天珊花段段詩·91cm×68cm·1997


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因年代久遠,書中所刊發作品己散落各地,難見真容。本次所刊發作品均翻拍自《石虎畫集》,因當時印刷條件不成熟,作品圖片效果雖儘可能還原,但仍難以企及原作,僅供參考。 —— 編者按



布面丙烯·《人面》·60cm×80cm·1998



觀石虎先生90年代油畫作品

文 / 於海元

  

我抱著仿如重新打開寶藏的心情,來觀瞻石虎先生這一批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的油畫佳作。

 

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他將中國古有之大漆、帛畫等與西洋油畫齊而觀之,這樣一來,哪還會有「恨不能修成金髮碧眼之苦」,反而筆筆都是貼近自己母體文化的圖像經驗與歷史記憶,心手合一,筆筆篤定;那種斑駁華貴,丹青綺麗,「情同闊步鄉路,自信不會迷野」。

 

然而,油畫畢竟是舶來品。先生以過人的才氣智慧將之與中華古文明相連結和轉譯,顯然這無論如何不是一種復古,而是獨身開闢出來的一條新路。看先生這一批油畫作品,我最大的感觸,是他將看似不可能協調的事物那樣自然輕鬆的熔於一爐,了無痕跡,仿若隨手勾勒,但造型、構成、色彩、氣韻絲毫不爽,生豔潑辣,直接純粹,非大家手筆不能如此。令我想到畢卡索晚年那些隨手塗抹的畫,每一張都是不可複製的創造。

 

先生在取法傳統的路徑上也與常人不同。平常一說「東西融合」,大家想到的往往是水墨畫、文人畫,或是把書寫性與油畫的表現性進行嫁接。而先生對傳統的汲取面向要比這寬廣得多,從畫面中能夠分辨得出的就有剪紙、大漆、皮影、壁畫、帛畫、重彩、水墨等等,這還只是就畫種分類而言。更為重要的,則是先生對於東方藝術哲學中「心象」的闡發,這又是他在畫論上的獨特貢獻。他筆下的畫面雖有具體的人物、動物造型,但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抽象結構。畫面形象也不拘一格,變化多端,時而彎曲纏繞,時而直線勾勒,時而疊加互融;有的形象還清晰可辨,有的只有人的面部可以分辨,身體已純然是線條與色彩的錯落交織;有的則人身、花葉、動物的剪影相互交織重疊,此為形象?抑或抽象?這似乎是一種現代主義的平面構成意識,但其內在實則是藝術家「心象」的給予與創發,是藝術家對於母語文化根源的回應。

 

「象」,非外在之物,又不離於物;「象」有待主體的觀看與體驗,由此,「象」就成為心靈的觸機,所謂「心外無物」,心即物。這就超越了「具象」「抽象」二元論的羈絆,在一種與神遇的狀態下,隨筆勾勒皆為形象,由象生形,隨形就象,宛若上帝依照自己的樣子造人。回溯文明創生源頭,藝文原本就應為這般天人感應無中生有的神跡。而石虎先生最為念茲在茲的,或許也正是這一在歷史長河中早已消失轉遠的中華文明的詩意與神性。

 

事實上,對於人類文明源頭的原始性與神性的呼喚,本身就是現代藝術以來的一大追求。無論本能或是潛意識,都在召喚藝術家們掙脫現代人生活的機器時代(現在已是資訊時代、生物技術時代)所強加的種種外在束縛,恢復人的自然本性與靈性。因此,這種面向古老文明精神源頭的回溯本身即是一種現代性的追求。對於這種追求,東方文化所推重深究的「詩性」與「心性」,顯然更擅勝場。

 

正是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特點,這一批畫作在畫面結構和語言方式上變化多端,姿態萬千,每一幅都各不相同,卻又不露斧鑿痕跡,稱之為隨心所欲當不為過,才氣真如汪洋恣肆。藝術家「心象」的給予化為作品的內生結構,畫面就如同擁有了自己的生命,像植物一樣逐漸生長出來,搖曳多姿,「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此種自由自在,要令多少藝術家們羨慕!雖然石虎先生近些年來在創作上不斷出新,但屬於那一時期的那一批作品,想必也是不可複製的。

 

創作這一批作品時,石虎先生寓居南洋,筆下亦有炎炎之氣。先生自謂「求畫者比比」,甚或「一夜間推出數十幅油畫」,這或將被道學家誚之為「墨戲」了。而在我看來,石虎先生的這一批油畫作品,與其當作西畫看待,更不如就看做「墨戲」。不但在精神境界上有文人墨戲的放達疏曠,在語言技法上也如墨戲般縱橫塗抹,毫無油畫排筆板結之感,有的畫面直如水墨般清透流暢。於先生而言,畫種、媒介的運用已然是存乎一心;不單油畫、水墨,即連書法、山水也都打成一片。唯一不變的,是重塑中國文化信心,喚回古老文明神性與強韌生命力的宏遠抱負。以此依歸,行所當行,止所當止,無可無不可。

 

如先生自言:悠悠五千年中華文墨在側,布彩當如還鄉。這一批油彩作品,是藝術家的懷鄉夢,是幽古文明的招魂曲。



布面丙烯·《天箏》·瓷有釉色名花青·顏有玉質澱蛤粉·97cm×46cm·1994


布面丙烯·《璧星》·斑花而素·84cm×65cm·1995


布面丙烯·《白牧》·取色如土取形如陶·100cm×62cm·1994


布面丙烯·《細月》·情系蘆笙邊陲月·84cm×39cm·1994


布面丙烯·《兩斜》·一枕春忱眠兩斜·70cm×50cm·1994


     布面丙烯·《燭花》·隨朱即翠·88cm×45cm·1994


布面丙烯·《儜雲》·森魂有氣蠻有詩·86cm×60cm·1995


布面丙烯·《瑯綉》·瑯綉針針出畫盤·48cm×72cm·1996


布面丙烯·《安鳥》·安木知棲·88cm×48cm·1994


布面丙烯·《奕相》·奕心龍爭·77cm×69cm·1994


布面丙烯·《八仙》·四舊小棄因鐵拐·八仙宏歸乃龍人·89cm×67cm·1995


布面丙烯·《湘君》·湘君金韻隨日無·70cm×67cm·1995


布面丙烯·《沃原》·豐沃碩華之地·72cm×48cm·1995


 布面丙烯·《青倪》·猊人人猊·62cm×55cm·1996


布面丙烯·《泊鵝》·絨天三月思北飛·98cm×79cm·1996


布面丙烯·《夷妹》·繩粉圖此·73cm×53cm·1996


布面丙烯·《雁抒》·漢魂殊墨·90cm×80cm·1996


布面丙烯·《春衣》·去春衣而博夏·77cm×78cm·1994


布面丙烯·《細典》·對月切勿上馬遲·72cm×48cm·1996


布面丙烯·《璜面》·璜面側像直鼻口·悟像得夢識丹青·64cm×64cm·1994


布面丙烯·《卓瑪》·智愚乃近·神蠻乃通·72cm×78cm·1995



布面丙烯·《朱思》·76cm×60cm·1995


布面丙烯·《紫市》·紫市琉璃·78cm×77cm·1994


布面丙烯·《丹柿》·68cm×47.5cm·1994



 布面丙烯·《臂子》·墨色守白之作·66cm×48cm·1998


布面丙烯·《花茸》·寒茸彩象·66cm×48cm·1998


布面丙烯·《豐銘》·鐵扣銅栓戴鄉門·134cm×85cm·1992


布面丙烯·《穹度》·玫瑰玉魄橫欲飛·盔夫戈仕連相隨·牽手星穹蒼龍恨·更勁西風幾人回·55cm×62cm·1996


布面丙烯·《拾秋》·莫失秋心脈脈情·60cm×60cm·1994


 布面丙烯·《燭蛾》·燭我明誰·72cm×48cm·1998



封面


內頁之一

內頁之二

內頁之三



       石虎簡介

石虎

1991年,在澳門市政廳舉辦「石虎心象」個展,同年在香港多次舉辦個人畫展。1994年,參加廣州中國藝術博覽會,同年成立「石虎詩會」並多次舉辦「石虎論字思維」詩歌研討會。2003年,中國畫研究院、香港、澳門、新加坡、雅加達巡迴展。

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石虎藝術大展」。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藝術道 ID:yszdao

最國學ID:zui-gx


藝術道  www.artsoo.cn

QQ:1762239581    主編微信:13466422688

相關焦點

  • 石虎的油畫魅力
    編者按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
  • 花貞其事 秘豔有淪 | 石虎90年代油畫作品
    布面丙烯·《湘君》·湘君金韻隨日無·70cm×67cm·1995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
  • 石虎90年代油畫作品欣賞
    布面丙烯·《人面》·60cm×80cm·1998石虎不是用觀念作畫,他深深懂得「形象大於思維,直覺大於理性,人性大於學養」。他作畫主要憑直覺,憑靈性,憑藉生命的衝動和生命意識。這並不是說石虎作畫前不思考,不用思想。反之,他對歷史、社會、人生、藝術,都有很深、很廣闊的思索。《蠻夢》一文就充分說明這一點。可是,對石虎來說,他把實踐放在第一位。一切觀念,一切思考,在面對畫紙、畫布時,都被暫時忘卻,他尊重的是自己的感覺功能,他似乎胸有成竹,又全然胸無成竹,全憑自己的感覺、感性和內心的需要作畫。————邵大箴
  • 石虎:中華文明的詩意與神性
    《天箏》瓷有釉色名花青 顏有玉質澱蛤粉 97cm×46cm 布面丙烯 1994 編者按: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旨在重溫經典,以饗讀者。 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一段對「油畫中國化」的爭論,因為這一提法過於籠統,歧義甚多,最終不了了之。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
  • 【圖文】畫家石虎與他的畫作
    過節的時候呢,在我們村裡掛起一種叫' 吊掛',實際上是一種布的中國式的油畫,它是用桐油把那個布打了底,然後用顏色畫上去。主要是畫老百姓喜歡看的故事。」 1960年北京市舉辦了一次雕刻展覽,展出的都是一些有名氣的雕刻家的作品,18歲的石虎也帶著自己的木雕作品參加了這次展覽。他的作品雕刻的是一個穿著厚厚棉衣的北方男孩,胖乎乎的臉上帶著幾分稚氣,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石虎雖然是初出茅廬,但是他的作品卻受到了人們的關注。1978年,一個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非洲,石虎也是其中的一員。
  • 「消失的畫家」石虎回歸北京
    長期旅居海外的著名畫家石虎昨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中國美術在21世紀」的講座,並對中國藝術發展前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石虎被稱做中國當代繪畫中「消失在歷史時空中的人」,他是我國少有的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畫家,並與陳逸飛、丁紹光並稱,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其作品頻頻在各種藝術博覽會上創出百萬高價,如《玄騰圖》在1995年北京國際創下了800萬港元的紀錄,石虎作品還被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等私人和海內外藝術機構收藏。不過,由於石虎長期旅居海外,雖然在東南亞聲名卓著,卻少為國人所知。
  • 臺灣畫家石虎:掀起市場旋風的書畫多面手
    在這一點上,石虎和畢卡索的共同之處非常多。作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員驍將,石虎多年超凡的繪畫探索證實了傳統在現代復活的巨大能量,他的作品既顛覆傳統,又深深根植於傳統,技法多變,不拘章法,具有深深的個人印記且難以模仿。難得的是,其作品的雅俗共賞性極強,從名門雅士到販夫走卒,均能從中獲取體驗,這也難怪石虎但凡辦展,便會形成社會文化景觀。
  • 石虎|字象之詩 意象之字 神覺之畫
    石虎依舊長髮披肩,正襟危坐,其形如獅;依舊聲音洪亮,臧否藝壇,其勢如虎。石虎歷盡人間浮華,謝絕畫壇活動,隱居北京九年,以致當今畫壇學子不聞其人,不知其畫。石虎詩、書、畫三絕,無不奇崛而自然,突兀而瀟灑。作為中式現代藝術典範,石虎反對新潮美術照搬西方,言詞激烈;反對守舊派照抄傳統,態度輕蔑。石虎排斥觀念藝術而推崇藝術觀念-非邏輯非寫實且不可言說,類似於心性,杜撰為「神覺」。
  • 「原始」的東方精神——石虎作品賞析
    「原始」的東方精神  ——石虎作品賞析  剛剛在中國美術館結束的個展,幾乎集合了石虎「潛隱」多年後最重要的作品。一直不斷探索、不斷超越、畫風多元的石虎,在這次展覽上盡顯他在書法、水墨人體、水墨山水和重彩油畫等方面超乎一般的創造力。
  • 安木知棲-觀石虎先生90年代油畫作品
    編者按  此次選發的石虎先生這批油畫作品出自20世紀90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石虎畫集》,《石虎畫集》我抱著仿如重新打開寶藏的心情,來觀瞻石虎先生這一批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的油畫佳作。今日看石虎先生當時的作品、文論,氣魄還是不一樣。在他的眼中和手上,不是「油畫中國化」的問題,而是「布上賦彩,中華古有此技」。他將中國古有之大漆、帛畫等與西洋油畫齊而觀之,這樣一來,哪還會有「恨不能修成金髮碧眼之苦」,反而筆筆都是貼近自己母體文化的圖像經驗與歷史記憶,心手合一,筆筆篤定;那種斑駁華貴,丹青綺麗,「情同闊步鄉路,自信不會迷野」。
  • 石虎:狂草與表現的想像世界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石虎先生便馳名於畫壇。當時正值'85新潮,藝術家石虎在一片否定傳統繪畫藝術的聲浪中,堅定地走在探索和創新的道路上。他廣泛吸納了中西繪畫的精髓,以誇張變形的創作手法打破了傳統重彩「唯筆墨」的固化格局。石虎《牽霞》,紙本重彩,122×75cm,1993年上世紀90年代,石虎創作了一批重彩人物作品。
  • 石虎重彩人物丨從「材料實驗」中得出的率然、本能、強烈生命力
    石虎毫不猶豫地中斷持續了20多年的水墨創造的方式,從使用的毛筆,到紙張再到顏料,都進行了一系列具有專利性的實驗。目的在於通過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能的物質支撐,擴展和更加有效地延伸傳統中國水墨藝術的文化含量。的確,看石虎重彩的視覺特徵,既與既定的彩墨畫截然不同,也與西方的油畫乃至日益綜合化的油畫也趣味迥異。這正是石虎引進材料作為他拓展中國本土藝術的當代審美性質的基本途徑。
  • 石虎筆墨中的弦外之音 | 郭慶豐
    石虎石虎筆墨中的弦外之音郭慶豐一件好作品其意境必然是無窮盡的,所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這不僅說的是一種餘韻而是傳統中國文化天人合一,一語多指的作品結構空間的拓展。
  • 神來虛靜,疊中幻虛:石虎(創作視頻)
    |藝術鑒賞|藝術諮詢|藝術訪談|藝術大家|藝術收藏|第326期神來虛靜,疊幻有中▼石虎的畫筆墨酣暢淋漓他秉承著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融匯中西的創作理念,用國畫的筆墨語言,借西方傳統油畫的表現方式,對波洛克潑灑式的抽象表象主義、德?庫寧東方書法式的黑白水墨抽象,進行著有選擇性的借鑑和取捨,在紮根於民族傳統基礎上,尋找幾千年來中國畫筆墨語言在當下環境中的心性表達,探索屬於民族自己的表達方式。
  • 石虎重金僱傭兵返攻石生,石虎用金子造宮殿大選美女
    但石堪剛出了襄城,便被石虎派人追回,搜出血詔,然後用烙鐵烙死。石虎又殺劉太后。改立石弘的生母程太妃為太后,命石恢回京。河東王石生在關中長安,得知石虎把持朝廷,殺太后,於是起兵討伐石虎。關中的蒲洪,洛陽的守將石朗也起兵響應。石虎留世子石邃守襄國,親自率領八萬人來攻洛陽。石生還沒來得及去救援洛陽,石虎便以極快的速度攻破了洛陽,擒住石朗。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回到初始的宿地,是我對石虎先生最為深刻的印象,石虎先生的這些山水,看似溷沌,其實悠然,恰印證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之為用」的源本,就像飄零流浪的孩子,終於依偎在了母親的懷抱般,蕩漾著稚子真情,生死一如。我不禁想到老子的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你不敢相信的石虎
    接著,你看到車廂上可愛的石虎繪像,還露著微笑。但很抱歉,那是只豹子,是設計師花錢買來的圖案,原作者是俄國插畫家。      觀光局要改造集集線觀光列車,花了三百萬(新臺幣,下同)招標,不料每個環節都惹爭議。一開始,是車內使用的字體涉及「侵權」,趕緊塗掉。接著,石虎被發現不像石虎,而是花豹,臺灣設計師承認是每張三百元買來的圖案,趕緊塗改。
  • 石虎:神覺之境
    石虎依舊長髮披肩,正襟危坐,其形如獅;依舊聲音洪亮,臧否藝壇,其勢如虎。石虎歷盡人間浮華,謝絕畫壇活動,隱居北京九年,以致當今畫壇學子不聞其人,不知其畫。石虎詩、書、畫三絕,無不奇崛而自然,突兀而瀟灑。作為中式現代藝術典範,石虎反對新潮美術照搬西方,言詞激烈;反對守舊派照抄傳統,態度輕蔑。石虎排斥觀念藝術而推崇藝術觀念亦非邏輯非寫實且不可言說,類似於心性,杜撰為「神覺」。石虎一生,君視天下,我行我素。在水墨人體畫和重彩人物畫領域,前不見古人。
  • 中國國家畫院畫家介紹-石虎
    作品參加「當代中國繪畫展」等大型展覽,舉辦有「石虎心像」、「石虎星洲畫展」、「石虎亞洲藝術博覽會展」、「玄雀——石虎丹青巢鄉展」等展覽。曾在1978年赴非洲13國寫生訪問,出版有《石虎畫集》等著作。石虎經典作品欣賞:
  • 石虎——【共華圖】
    什麼都可以言說,特別是石虎創造的一些詞,淨是來形容自己的不可言說。陳量:您在您的詩歌裡有很多這樣自造的詞語,比如「鞋火」、「坯坼」等等。石虎:我在漢詩裡提倡並置,就是兩個漢字之間的搭配。你看我幾乎所有的畫的命名都是兩個字,唯有恰當的兩個字可以說清楚這幅畫那種不可言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