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讓你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蜜蜂,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一定是勤勞。一直以來蜜蜂都被視作勤勞的象徵,無論是在教科書中還是在老師家長對孩子的諄諄教誨中,蜜蜂可以說都是被作為正面教材來教育孩子的。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是勤勞的,蜜蜂群中也會有&34;(雄蜂)出現。
要知道每個蜂群裡都不是只有簡簡單單一種蜂,一個完整的蜂群由一隻蜂王、上千上萬隻工蜂和少量雄蜂組成。蜂王在蜂群中專司產卵一職,此外不負責任何工作。而大家平時見到的勤勞的蜜蜂指的就是工蜂,工蜂不僅擔任著巢外的採蜜採粉工作,還要負責巢內的育子、清掃及防禦敵害的工作,把勤勞作為它們的代名詞可以說是一點都不為過。
圖註:從左到右,依次為蜂王、雄蜂和工蜂
相較之下,蜂群中胖胖的雄蜂可就談不上勤勞了。不同於蜂王和工蜂都是雌性,雄蜂是蜂群中唯一的雄性蜂,由蜂王產下的未受精卵發育而來。其個頭較蜂王小,但較工蜂大,介於兩者之間,且體色一般較黑,易於辨認。雄蜂一般只有在食物充足、溫度適宜的繁殖季節才會出現,它在蜂巢中不從事採集蜜粉、撫育幼子或防禦敵害等任何工作,而且食量巨大,一般1隻雄蜂相當於5隻工蜂的食量。由此看來,雄蜂算得上是十足的&34;了,但你要是說它一無是處,那它肯定要跟你急。
既然蜜蜂分雌雄兩種,那就離不開交尾這個話題。雄蜂在蜂群中最大的作用正是和蜂王交尾,提供精子供蜂王產卵,繁衍後代。
雄蜂和蜂王的交尾也並不是安逸地在巢內進行,而是在空中進行。雄蜂在性成熟後會吃飽蜜粉,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再飛進空中,此過程稱為婚飛。在婚飛過程中,雄蜂們根據蜂王散發出的特有性信息素努力尋找蜂王,一旦發現就會窮追不捨,只有體質強壯、飛行速度快的雄蜂才能成功追上蜂王並交尾成功。
由於這個過程是依靠性信息素吸引雄蜂的,所以與蜂王發生交尾的雄蜂,不一定就是蜂王所在蜂群中的雄蜂,而是蜂王飛過的路線上的所有雄蜂。通過這種方式,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近親繁殖,也使得優質雄蜂的優良形狀得到很好地遺傳,蜂群的後代才能保證優良基因的傳承。
看到這裡,如果你希望成為一隻雄蜂,不僅可以好吃懶做,還可以得到蜂群中的交配權。那不妨再繼續往下看,或許看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蜂王外出交尾不是只和一隻雄蜂交尾,它終生只出來婚飛一次,為了儲存足夠的精子,就需要和多隻雄蜂交尾。為了確保和下一隻雄蜂交尾時精子不會外洩,蜂王完成每次交尾時都會通過收縮尾部來夾住雄蜂的生殖器,在飛行過程中讓雄蜂生殖器折斷,堵住蜂王尾部,避免精子外流。而這個過程會讓雄蜂的部分內臟被拉出來,所以只要成功與蜂王發生交尾的雄蜂,都會掉落在地,最終在兩個小時內死亡。
除此之外,雄蜂的另一個作用是可以在大流蜜期刺激工蜂採集。在大流蜜期,外界蜜粉源豐富,蜂群內如果有少量雄蜂存在的話,會相應消耗巢內蜜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工蜂積極出巢採集補充消耗。
正常來說,雄蜂的壽命可達3個月以上,但是通常只能存活30天左右,這是因為大流蜜期或者蜂王交尾需要的時間一般在30天左右。在缺蜜季節或是蜂王成功交尾後,巢內若存在大量未出巢的雄蜂,會極大地消耗蜂群中的蜜粉,群內的工蜂為了減少消耗,會無情地將雄蜂驅逐出巢,至於這些雄蜂是飛進他群還是餓死在巢外,工蜂是一概不理的。而成功交尾的雄蜂已經在交尾過後一命嗚呼了,也是活不到三個月之久的。這種對雄蜂的遺棄也是一種自然規律而且符合種群繁衍需要。
而對於養蜂人來說,蜂群中出現過多的雄蜂,會導致蜜粉的消耗變大,使工蜂的勞動強度加大,縮短工蜂壽命。因此,在非繁殖期或繁殖期過去之後,蜂群中如有大量雄蜂房或大量雄蜂,養蜂人一般都會及時割除或驅除。
綜上所述,依筆者看來,雄蜂雖然說不上勤勞,但在蜂群中並不是毫無用處,俗話說&34;。無論是工蜂的&34;還是雄蜂的&34;其實都是人們的主觀評價,但這真正意義上正是生物繁衍生息的體現,是不可打破的自然規律。
文章來源:蜂博士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