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曾準備阿拉斯加敵後抗戰 擔憂蘇聯渡海入侵

2021-01-08 環球軍事

新近披露的美國空軍解秘檔案顯示美國當年的「洗衣盆」計劃。

【環球軍事報導】烏克蘭危機導致俄羅斯同西方國家的關係陷入低谷,這讓很多美國媒體回想起冷戰時期的場景。美聯社和《星條旗報》等多家美國媒體披露,新解密的美國空軍和聯邦調查局檔案顯示,上世紀50年代,由於擔心蘇聯入侵阿拉斯加,美國政府曾在阿拉斯加各地秘密招募與培訓漁民、叢林飛行員、設陷阱捕獸者及其他人士,以便在阿拉斯加淪陷後組建一個秘密情報網,向美國軍方提供蘇軍情報。

美提防史達林進攻計劃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端,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冷戰初期,阿拉斯加的重要性引起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密切注意。解密文件顯示,1951年,史達林命令蘇軍參謀部制定進攻阿拉斯加的軍事作戰計劃。美國冷戰史專家約翰·加迪斯說,在1951年-1952年間,史達林曾下令制訂進攻阿拉斯加的作戰方案,相關軍事準備工作也在秘密進行。按照蘇軍的戰役構想,蘇聯陸軍兵力遠遠超過美國陸軍,有望在阿拉斯加戰場上壓制住美軍,從而取得這場戰役勝利。

美國解密情報顯示,早在冷戰之初,美國就開始防備蘇軍進攻阿拉斯加。二戰結束後,美國大規模裁軍,本土防禦力量比較薄弱。1950年韓戰爆發,五角大樓認為這是莫斯科一個深思熟慮的行動,目的是在入侵歐洲前分散美國的注意力。1951年,美國軍方由從秘密渠道獲悉蘇聯有進攻阿拉斯加的打算。聯邦調查局一份備忘錄寫道,美國軍方認為,蘇軍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能力不足,很難從白令海峽對面的楚科奇半島運送幾十個師渡過海峽發起攻勢,為此,蘇軍會通過轟炸和空投傘兵部隊的方式入侵阿拉斯加,最有可能的目標包括諾姆、費爾班克斯、安克雷奇和蘇厄德。美軍參謀人員宣稱,五角大樓已在安克雷奇的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配置F-82戰鬥機和F-80戰鬥機,一旦蘇軍入侵,這些戰機能立即執行攻擊任務,除此之外,費爾班克斯附近的B-29轟炸機也會很快趕來馳援。

準備阿拉斯加敵後情報戰

在五角大樓積極備戰的情況下,美國情報機構也開始研究阿拉斯加一旦淪陷之後的應對方案。聯邦調查局同新組建的空軍特別調查處協作,制定了一個代號叫「洗衣盆」的高度機密行動計劃。這個秘密計劃的要點是在阿拉斯加關鍵地點部署「平民特工」,這些人將在隱藏地儲備食物、保暖服裝、信息編碼材料和無線電收發設備,在阿拉斯加淪陷後作為地下人員潛伏下來,刺探蘇軍動向情報。但發起該項目的聯邦調查局局長約翰·埃德加·胡佛和空軍特別調查處處長約瑟夫·F·卡羅爾少將等人禁止讓任何阿拉斯加土著居民參與。他們認為,應該避免招募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阿留申人,「這些土著居民傾向於過量飲酒,並且對政府構成和政治哲學基本上漠不關心,他們首要關心的是如何生存下去,不管誰控制阿拉斯加,他們的效忠對象隨之就會輕易改變」。

1951年春夏之際,美國情報機構不斷獲得蘇聯正在準備「阿拉斯加戰役」的情報。鑑於蘇聯可能的入侵行動臨近,胡佛和卡羅爾加快阿拉斯加「敵後特工隊」的組建工作。為吸引阿拉斯加當地人參加,情報機構提出了優厚的待遇,考核合格後,每名愛國「平民特工」將獲得每年3000美元(相當於現今近3萬美元)的訓練經費。一份計劃文件顯示,在蘇軍發起入侵戰爭後,提供給「平民特工」的經費還將增加一倍。不過,情報機構內部也承認,「平民特工」面臨高度風險,因為蘇聯軍事學說規定對佔領區域內的間諜毫不留情。儘管如此,在秘密招募期間,一些申請者熱情高漲。情報機構利用阿拉斯加民眾的愛國熱情,把漁民、叢林飛行員、設陷阱捕獸者以及其他不同專長的人士都列為招募對象。

值得一提的是,情報機構對申請當阿拉斯加「平民特工」的人進行了嚴格審查,首要考察的是政治上的忠誠度,申請者的所有不忠跡象都會受到秘密甄別。有文件顯示,聯邦調查局秘密審查過其中一名申請人,此人曾在1943年被聯邦調查局列入一份「阿拉斯加共產黨活動家」名單之中,該名單上的人都曾訂閱過名叫《今日蘇維埃俄國》的雜誌;基於聯邦調查局線人提供的情報,另一名申請人被錯誤標記為「可能的共產主義同情者」。此外,聯邦調查局還對申請人進行秘密竊聽,以確定潛在的特工人員是否忠誠於美國。那些被初步認定可靠的阿拉斯加人尤其會受到竊聽人員重點關注,包括聯邦法官、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安克雷奇分部負責人、安克雷奇醫生等。

考慮到潛伏行動展開後會出現人員傷亡,美國情報機構還專門組建特工後備隊,蘇軍攻佔阿拉斯加後,這些人將陸續空投至淪陷區作為短期替補。但情報機構的一份規劃文件冷冰冰地警告,比起潛在的招募者,美國本土的一些特工對無確定期限留在敵佔區內可能不太熱心。

「平民特工」難擔重任

目前公布的文件顯示,「洗衣盆」計劃分為兩部分實施。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敵後特工」項目;第二部分是在阿拉斯加同步努力創建一個「平民特工」後備隊,秘密訓練當地平民疏散被擊落的美國戰機飛行員,以免飛行員被蘇軍俘虜。這部分「躲避和逃離」方案同中情局進行合作。

1951年9月,首批經過訓練的特工被派往未來潛伏地點。然而此時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卻打起退堂鼓,決定把具體行動留給空軍特別調查處去實施。他擔心,當聯邦調查局在阿拉斯加開槍時將「獨自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在一份標註日期為1951年9月6日的備忘錄中,胡佛在邊緣部分寫道:「如果出現一場危機,我們將置身『另一個珍珠港』之中,並且承擔部分責任。」於是,他下達的最終命令是「立即退出」。

美國空軍官方史學家黛博拉·基德韋爾表示,在空軍特別調查處主持下,「洗衣盆」計劃從1951年一直運轉到1959年,培養出了89名「平民特工」。與此同時,在阿拉斯加境內也秘密建了許多特工隱藏點。但是,許多特工人員卻讓空軍特別調查處感到很失望。例如,其中一名「平民特工」代頓·阿比·吉利蘭1955年5月死於蒙塔古島上的一場飛機墜毀事故。情報記錄表明,1951年6月-7月間,吉利蘭曾在華盛頓接受12天的專門培訓,包括使用降落傘,並接受過編碼和解碼信息的全方位培訓,但培訓效果看上去並不明顯。一份文件顯示,僅用15個小時就讓生活在邊遠地區的人掌握諸多技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1954年10月,由於費爾班克斯的匿名發件人寄錯信件,一封用打字機列印的信件轉給聯邦調查局。早已不參與「洗衣盆」計劃的聯邦調查局認為這是間諜在傳遞情報,下令密碼破譯者儘快破譯其中的信息。但最終沒能破譯出這些「密碼」。聯邦調查局確定這條神秘信息不是發自一名敵方間諜,而是「洗衣盆」計劃訓練的一名特工不當發送的一條「練習信息」。

事實上,1953年史達林去世之後,蘇聯就放棄了「阿拉斯加作戰計劃」。所以,美國情報機構訓練出來的「敵後間諜」從未從邊遠地區隱藏點收集和報告過蘇軍動向情報。上世紀60年代後,美國情報機構在阿拉斯加建的很多特工隱藏點被用於民用目的。一些美國媒體評論稱,在美國國內招募平民充當間諜並準備展開「敵後抗戰」,這在美國現代歷史上實屬罕見。(侯濤)

相關焦點

  • 為何只有共產黨能堅持敵後抗戰
    日軍大舉深入中國內地後,總數不過5萬人的八路軍、新四軍以敵後為發展方向,國民黨也向敵後派出過50萬軍隊。最終結果是,8年後共產黨的軍隊發展到百萬之眾且建立了1億人口的根據地,而國民黨在敵後的軍隊或滅或降或逃,所剩無幾。為什麼國共雙方在敵後戰場的表現如此不同?這是回顧抗戰史時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 國軍廣東敵後抗戰史記
    筆者前作《國軍敵後抗戰史記》中,曾提及廣東敵後抗戰;但當時史料較少。近期收集到新的史料,故單獨一文講述國軍廣東敵後抗戰的歷史,並含軍統,第三方武裝和中蘇中美空軍轟炸廣東敵後。以紀念國軍敵後抗日英烈。
  • 抗戰老兵馬扶增:大掃蕩後 他在敵後秘密抗戰三年
    1942年日軍大掃蕩後,抗校被迫分散,他留在敵佔區堅持抗戰,進行地下聯絡、鋤奸等敵後工作。抗戰勝利後,他轉戰東北。  「敵後工作真艱苦。家不敢回,村不敢進,那幾年真的太難熬了,但我堅持了下來。」2日下午,在位於啟明東路的77200部隊洛陽幹休所,馬扶增老人回憶起70多年前的抗戰經歷時,再三感嘆。
  • 到敵人後方去:我黨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從1931年到1945年,歷時14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尤其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的全民抗戰,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並在世界面前樹立了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國難當頭之際,中國共產黨以明確的政治主張、深邃的戰略思想、廣泛的民眾動員,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支撐起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與全國人民一起不斷走向勝利。
  • 八路軍在敵後咋抗戰? 95歲神槍手講述「麻雀戰」
    作為敵後抗日的主要戰法之一,真實的麻雀戰究竟什麼樣?聽一聽95歲的老八路講述抗戰歷史。  李付勝,河南襄縣人,生於1922年12月,1941年5月在山西安則縣參加八路軍。此後長期在敵後與日軍作戰。  「麻雀戰」:神槍手領頭 專打日本「太君」  八路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後,經常遭遇日軍的掃蕩。
  • 正面戰場敵後戰場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兩岸同胞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團結一心、維護勝利成果,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努力。習近平指出,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不分黨派、民族、階級、地域,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 敵後抗戰兵法之二:平原伏擊
    除了利用現有地貌,敵後武裝還發動群眾改造地形地貌。1939年1月20日,駐山東鹽山的日軍派出一個中隊(200餘人)前往舊縣鎮設置據點,八路軍冀魯邊挺進縱隊決心在韓集村打伏擊。韓集位於鹽山至舊縣鎮公路東側,北距鹽山15千米,南距舊縣鎮5千米,該村院深牆高,村外又有土圍子,它的周圍還有馬杯家、韓沙洲等幾個村莊和一片樹林,易於隱蔽。
  •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難道就毫無準備嗎?其實早就擺好了進攻姿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入侵蘇聯之前,曾對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欺騙,果然得逞。這讓史達林誤以為德軍在解決英國之前,是不會對蘇聯發動進攻的,事實上,德國正在積極準備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計劃的入侵部隊人數有300多萬,分成了三個集團軍群。
  • 洪希伯:敵後抗日戰場的土造武器
    戰爭物質條件極端惡劣的中國軍民,以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 作為21世紀的中國人,對解放軍日新月異的武器裝備早就習以為常,看見烏克蘭和敘利亞內戰戰場上出現的古董武器,媒體不禁嘖嘖稱奇。然而筆者卻總是感慨,抗日戰場上的先輩們也曾使用過古董。幸運或者不幸,長時間的戰亂讓各種各樣的武器在國土上流轉,至少我們還有「超越時空」的武器可以用來抗敵。
  • 南京敵後抗戰威脅日偽統治中心
    1937年南京淪陷後,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新四軍挺進敵後,在南京周邊地區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創建蘇南、淮南等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日偽統治的核心地帶立足生根、發展壯大,直接威脅汪偽政權的統治中心。
  • 二戰結束後,蘇聯入侵過哪些國家,最後一個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之後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這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非常強大,兩國開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除了冷戰,兩國還在其他地方開始熱戰。我們今天看一下二戰後的蘇聯在哪些地方進行過熱戰,入侵過哪些國家。首先是匈牙利。二戰結束後,由於蘇聯的影響,匈牙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最初這個國家完全照抄蘇聯的模式,後來發現有問題,所以匈牙利開始了非蘇聯模式,進行了「新方針」。
  •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這是八路軍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太原失守後,晉察冀三省聯結地區的多數縣城都空了。」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會長陳春森說,早在1937年10月,聶榮臻就帶領約3000人的隊伍開始創建根據地了。     到曲陽縣不久,八路軍騎兵營就打了一個漂亮仗。他們一舉搗毀日軍的一個兵站。這一仗給了老百姓極大的信心。
  • 德國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為何只能是有頭無尾?不想自取其辱
    海軍總司令雷德爾的反對聲是最大的一個,在他看來,渡海和渡河作戰根本就是兩回事,面對波濤洶湧、長約40公裡的英吉利海峽,另有英國皇家海軍嚴陣以待,渡海戰役必敗。 一是,在德國空軍沒能擊敗英國皇家空軍之前,海軍是不會出動的,避免了與其在海上進行對抗;二是,一旦擁有制空權,渡海戰役開始,按照德國元首的性格,一定會親自指揮,出了問題和海軍無關。 空軍擔任「海獅計劃」的「主角」,戈林是沾沾自喜的。
  •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常說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歷史主編文欽小哥哥,今天呢小哥哥給你們簡單闡述一下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的具體知識點。其實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只是對國共兩黨獨立領導的抗日軍隊作戰地域的劃分,它們是統一的抗日戰爭的有機組成部分。
  • BTV牽手搜狐開啟紀念抗戰節目網際網路+時代
    會上,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和搜狐網聯手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節目網際網路+啟動儀式,首批上線的是專題片《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  《檔案》系首部以「敵後抗戰」反映八年抗戰作品  據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導演成誠介紹,《檔案》是首都衛視高端品牌,是全國知名紀錄片品牌欄目,它憑藉原創的節目形態、精良的製作風格,獲得了數十個業內頂尖獎項。
  • 曾激勵一代人保家衛國奮不顧身的十大革命歌曲,你知道幾首?
    曾激勵一代人保家衛國奮不顧身的十大革命歌曲,你知道幾首?一、《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革命歌曲,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國國歌,並於2004年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該歌曲曾獲「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等獎項。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電影《八佰》熱映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參觀地點。而我們廣東也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之一,銘記抗戰歷史、緬懷抗日英烈,廣東人身邊就有不少值得去「打卡」的地方。
  • 驚悚劇情類型電影《深入敵後》
    他感到失落,對自己喪失了信心,準備放棄。克裡斯的這種態度在視軍隊為生命的瑞格特看來根本不可理解,他認為克裡斯完全不懂得「為國服務」的真正意義。原先的劇本中並沒有這些內容,是編劇扎克·潘把一個掙扎求救的故事,變成兩條主線,還添加了有關波士尼亞地區政治的內容。
  •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重生——聊城抗戰記憶
    75年前,中華民族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之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抗戰爆發後,聊城人民積極投身到抗擊列強、保家衛國中去。歷史不會忘記,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獻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 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蘇聯軍隊為何紀律渙散,搶劫民女還殺害司令員
    原來,這些進入中國的蘇聯士兵,紀律渙散,斷髮生目不忍睹的粗魯地開槍、掠奪、強姦,甚至搶劫行駛中的汽車重大刑事案件,這些惡劣的行為,引起民民眾的極端不滿。尤其是在1945年12月14日夜晚,當時擔任松江軍區軍區司令員兼衛戍司令盧冬生在哈爾濱乘車外出,途中遇到了蘇聯軍隊士兵拿著鋼槍攔車搶劫,盧冬生在蘇聯留學多年,自然學了一口流利的俄語,於是他嚴厲的質問了搶劫的士兵,士兵一看情況不妙就慌忙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