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敵後抗戰威脅日偽統治中心

2020-12-05 華龍網

1937年南京淪陷後,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新四軍挺進敵後,在南京周邊地區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創建蘇南、淮南等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日偽統治的核心地帶立足生根、發展壯大,直接威脅汪偽政權的統治中心。

新四軍東進敵後的第一站就是到南京的郊縣高淳,打的第一個勝仗就是南京外圍的韋崗戰鬥。新四軍在南京周邊地區開展頻繁、靈活機動的遊擊戰爭,老古墩戰鬥、赤山戰鬥、金牛山戰鬥、馬佔寺戰鬥、桂子山戰鬥、溧高戰役……取得了反「掃蕩」、反「清鄉」鬥爭的一次次勝利。

期間,陳毅、粟裕、譚震林、江渭清、王必成、鍾國楚等一大批新四軍將領率部在南京周邊地區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使江寧、溧水、高淳、六合、江浦地區,成為蘇南抗日根據地、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戰略支點。南京敵後戰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南京淪陷期間犧牲十多位「無名烈士」姓名被確認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完整回顧南京淪陷後「不屈之城」、「英雄之城」的歷史形象,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金陵科技學院、南京曉莊學院、南航金城學院3校的大學生地方志志願者,啟動了南京敵後戰場抗日英烈地情資料普查項目。
  • 國軍廣東敵後抗戰史記
    筆者前作《國軍敵後抗戰史記》中,曾提及廣東敵後抗戰;但當時史料較少。近期收集到新的史料,故單獨一文講述國軍廣東敵後抗戰的歷史,並含軍統,第三方武裝和中蘇中美空軍轟炸廣東敵後。以紀念國軍敵後抗日英烈。
  • 為何只有共產黨能堅持敵後抗戰
    日軍大舉深入中國內地後,總數不過5萬人的八路軍、新四軍以敵後為發展方向,國民黨也向敵後派出過50萬軍隊。最終結果是,8年後共產黨的軍隊發展到百萬之眾且建立了1億人口的根據地,而國民黨在敵後的軍隊或滅或降或逃,所剩無幾。為什麼國共雙方在敵後戰場的表現如此不同?這是回顧抗戰史時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 「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境」——記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敵後...
    抗日戰爭時期,以阜平、五臺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創立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這個「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如一把尖刀插向了敵人的心臟。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挺進華北抗日前線。「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
  • 抗戰時期大同、雁北地區的日偽行政組織沿革
    本文作者:中江藤樹 從「晉北自治政府」到「晉北政廳」 隨著「七·七」事變的爆發,全民族抗戰由此正式拉開帷幕。日軍沿平綏線長驅直入,接連擊敗國民黨中央軍與閻錫山所部晉綏軍,並於9月7日突破天鎮盤山防線,13日佔領大同。
  • 抗戰老兵馬扶增:大掃蕩後 他在敵後秘密抗戰三年
    1942年日軍大掃蕩後,抗校被迫分散,他留在敵佔區堅持抗戰,進行地下聯絡、鋤奸等敵後工作。抗戰勝利後,他轉戰東北。  「敵後工作真艱苦。家不敢回,村不敢進,那幾年真的太難熬了,但我堅持了下來。」2日下午,在位於啟明東路的77200部隊洛陽幹休所,馬扶增老人回憶起70多年前的抗戰經歷時,再三感嘆。
  • 到敵人後方去:我黨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從1931年到1945年,歷時14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尤其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的全民抗戰,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並在世界面前樹立了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國難當頭之際,中國共產黨以明確的政治主張、深邃的戰略思想、廣泛的民眾動員,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支撐起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與全國人民一起不斷走向勝利。
  • 八路軍在敵後咋抗戰? 95歲神槍手講述「麻雀戰」
    作為敵後抗日的主要戰法之一,真實的麻雀戰究竟什麼樣?聽一聽95歲的老八路講述抗戰歷史。  李付勝,河南襄縣人,生於1922年12月,1941年5月在山西安則縣參加八路軍。此後長期在敵後與日軍作戰。  「麻雀戰」:神槍手領頭 專打日本「太君」  八路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後,經常遭遇日軍的掃蕩。
  • 1936年南京日本領事館高官「毒殺事件」真相揭秘
    [摘要]《中國不會亡》一書的作者從日本史料,從「敵人的眼睛」裡,發現和記述的中國抗日特工鮮為人知的史實,以生動的細節展現了抗戰時期敵後諜戰,特別是十幾宗經典絕殺日偽行動的全過程。一年半後的1939年6月,日偽在中國的重要軍事將領和高官聚集於南京的日本總領事館,中國的復仇者成功投毒於酒水中,為報家仇國恨,以英勇赴死的決心向世人發出「中國不會亡」吶喊!那麼,在這起投毒案中,中毒者們是否都不治身亡,投毒者是否最終被捕?復仇者是誰?近日,旅日作家薩蘇在新書《中國不會亡》詳細揭秘了事件真相。
  •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常說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呢?
    正如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相負著杭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如果從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角度來看,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在抗擊日本侵略的鬥爭中,都各自充分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對中國人民取得 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披露「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館毒酒案」始末
    抗戰時期,「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館毒酒案」曾轟動一時。記者日前採訪了解到,50多萬字的《抗戰往事》最近在北京由團結出版社出版,該書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向記者披露了毒酒案始末——這是國民政府軍統局潛伏組織策劃,由在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館擔任僕役的詹長炳、詹長麟兄弟實施的,斃、傷日、偽軍政頭目多人,震驚了海內外。
  • 抗戰時期的「重慶之蛙」
    這讓創辦「中央廣播電臺」的陳果夫頗為不滿,他意識到要想通過廣播宣傳穩固國民黨的統治,必須向世界先進國家看齊,提高電臺的發射功率。 電臺開播不久,陳果夫與國民政府委員戴季陶、葉楚傖會商,認為「我國幅員之遼闊,邊隅首都,動輒萬裡,電力所及,往往不逮」,決定擴大「中央廣播電臺」功率到10千瓦。根據技術專家的估計,10到25千瓦,可以有效覆蓋我國主要地區。
  • 南京曉莊學院:弘揚抗戰精神 促進學生成才
    聽抗戰故事,唱抗戰老歌,看抗戰遺址,拍攝抗戰老兵微視頻……今年暑期,南京曉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了「尋訪抗戰老兵,留存歷史記憶」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用自己的筆和鏡頭,一起去追尋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學習不朽的革命精神。
  • BTV牽手搜狐開啟紀念抗戰節目網際網路+時代
    會上,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和搜狐網聯手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節目網際網路+啟動儀式,首批上線的是專題片《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  成誠說,《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上線於2014年9月,它以《檔案》欄目特有的講述視角和獨特的呈現方式,對中國共產黨在十四年抗戰中取得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轟轟烈烈的遊擊戰爭、建立抗日敵後根據地政權、加強根據地民主民生建設、激發全民族愛國熱情、團結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這一系列歷史功績,作了一次全面、細緻、深入地闡述
  • 抗戰時,讓國人無比痛恨的人中,除了日本人外,還有這一類中國人
    中國長達八年的抗戰時期,出現了許多抗戰英雄,他們的事跡都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教訓,否則,歷史將會重演。 然而,歷史總有一些波瀾,總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就好像在耀眼的燈光後面肯定伴隨著陰影一樣。
  • 《抗戰2》鐵骨柔情金陵十三釵
    首款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濃縮八年抗戰歷史,獨創反攻日本玩法,大型軍演威震九霄,強兵競技,勁旅對決,以中國軍人的神武告慰30萬無辜死難者同胞。不僅如此,更有女子特攻隊秘密潛入日本東京,展開復仇行動!四十九日祭,火燒靖國神社,混闖日本皇宮,擊殺日本天皇,報仇雪恨就在今朝!首款反攻日本愛國網遊
  • 天津抗戰史:根據地的重要作用
    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天津抗戰史的精彩故事情節,千萬不要錯過噢!葛老灣會議標誌著冀東開始進入有統一領導有計劃創建和發展遊擊根據地的新階段。對於在冀東創建根據地問題,毛澤東最初的設想是以霧靈山為中心創建遊擊根據地,但隨著冀東暴動受挫,這一計劃未能實現,而隨著形勢的變化,重新選擇抗日遊擊區的中心地帶,並以此形成帶動開闢冀東遊擊根據地的態勢,就成為當時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
  • 美曾準備阿拉斯加敵後抗戰 擔憂蘇聯渡海入侵
    準備阿拉斯加敵後情報戰在五角大樓積極備戰的情況下,美國情報機構也開始研究阿拉斯加一旦淪陷之後的應對方案。聯邦調查局同新組建的空軍特別調查處協作,制定了一個代號叫「洗衣盆」的高度機密行動計劃。鑑於蘇聯可能的入侵行動臨近,胡佛和卡羅爾加快阿拉斯加「敵後特工隊」的組建工作。為吸引阿拉斯加當地人參加,情報機構提出了優厚的待遇,考核合格後,每名愛國「平民特工」將獲得每年3000美元(相當於現今近3萬美元)的訓練經費。一份計劃文件顯示,在蘇軍發起入侵戰爭後,提供給「平民特工」的經費還將增加一倍。不過,情報機構內部也承認,「平民特工」面臨高度風險,因為蘇聯軍事學說規定對佔領區域內的間諜毫不留情。
  • 洪希伯:敵後抗日戰場的土造武器
    敵後抗戰之艱苦,從火藥上就可見一斑,使用黑火藥是條件所限——可以在農家配置。 炸藥離不開的硫酸與硝酸,現在的中學實驗室裡就有很多。然而在當年,即使國民黨當局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料,而在敵後根據地,生產這些要從零開始。 薩蘇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圖書館買回了1000多張由美國戰地記者福爾曼拍攝的八路軍照片。
  • 敵後抗戰兵法之二:平原伏擊
    除了利用現有地貌,敵後武裝還發動群眾改造地形地貌。1939年1月20日,駐山東鹽山的日軍派出一個中隊(200餘人)前往舊縣鎮設置據點,八路軍冀魯邊挺進縱隊決心在韓集村打伏擊。韓集位於鹽山至舊縣鎮公路東側,北距鹽山15千米,南距舊縣鎮5千米,該村院深牆高,村外又有土圍子,它的周圍還有馬杯家、韓沙洲等幾個村莊和一片樹林,易於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