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後抗戰兵法之二:平原伏擊

2020-12-05 新民晚報數字報
  從1938年起,八路軍和新四軍相繼進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平原地帶建立根據地。與山區作戰相比,平原作戰的難度顯然大得多,面對依託公路快速出擊的日偽軍,我軍該如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許多人一開始心存疑慮,但毛澤東在1938年《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明確指出:「平地較之山地當然差些,然而決不是不能發展遊擊戰爭,也不是不能建立任何的根據地。」通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中國軍民創造出一系列平原作戰樣式,尤其平原伏擊戰更是打得有聲有色。

  巧用地貌 出其不意

  平原作戰與山地作戰的最大區別在於缺乏地理障礙作為依託,日軍的機動力和火力優勢能得到充分發揮,而我軍的隱蔽變得比較困難,新四軍名將彭雪楓提出:「從地形上說,雖然平原沒有大山以躲藏之利,卻有像山一樣的作為隱蔽活動的森林、村莊、溝溪、蘆葦、禾苗、青紗帳、起伏地。」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也在總結反「掃蕩」作戰經驗時指出:「(冀南平原)夏季有青紗帳,敵人的快速部隊不易活動;冀南多棗、梨、杏等果木樹,加上大面積的高粱、玉米等高稈作物,利我到處隱蔽,伏擊敵人。」

  1939年2月,八路軍第386旅利用日軍受襲後必報復的規律,選擇在冀南平原的香城固設伏。香城固實際是帶狀沙河故道,窪地四周長滿紅柳和野棗樹,窪地以西靠近張家莊處是一道由西南伸向東北的大沙崗,長約1500米,高有幾米。香城固東北1.5千米處是莊頭村,與張家莊遙遙相對,構成天然的鉗形防禦陣地,把地勢傾斜的窪地夾在當中。另外,此地距日軍佔據的威縣僅有10餘千米,八路軍敢在敵人家門口布陣,這是敵人預想不到的。

  2月8日至9日,八路軍派出小部隊襲擊曲周、威縣等地,2月10日上午,駐威縣日軍第10師團第40聯隊補充大隊一部和安田步兵加強中隊,分乘9輛汽車出城「掃蕩」,八路軍且戰且走,於12時誘敵進入香城固地區。日軍遭到八路軍密集圍攻,由於身處窪地最低處,加之車輛陷在泥沼軟土裡動彈不得,日軍無法發揮火力和機動力的優勢,結果200餘人被擊斃,8人被俘,八路軍僅傷亡50人。

  除了利用現有地貌,敵後武裝還發動群眾改造地形地貌。1939年1月20日,駐山東鹽山的日軍派出一個中隊(200餘人)前往舊縣鎮設置據點,八路軍冀魯邊挺進縱隊決心在韓集村打伏擊。韓集位於鹽山至舊縣鎮公路東側,北距鹽山15千米,南距舊縣鎮5千米,該村院深牆高,村外又有土圍子,它的周圍還有馬杯家、韓沙洲等幾個村莊和一片樹林,易於隱蔽。擔任主攻的八路軍第7團趕到韓集後,連以上幹部連夜察看地形,決定將公路南頭攔腰挖斷,在公路東西兩側和南頭三面構築工事,等日軍一進伏擊圈就收攏口袋,來個「關門打狗」。

  於是,部隊和當地群眾連夜挖溝,修築工事,利用寨牆和天然道溝構成一道道火力網,同時還在公路兩旁挖了許多有深有淺的坑。21日上午,日軍鑽進伏擊圈,八路軍立即開火,頭一天挖好的坑收到奇效,日軍因為在公路上無處藏身,紛紛往坑裡跳,有些坑裡事先安放了地雷,敵人跳進去就上不來了,另一些坑雖然沒有地雷,可是挖得很淺,敵人跳下去伏在坑沿還擊,就把半個身子露在外頭,正好暴露於我軍槍口之下。戰至傍晚,日軍幾乎被全殲。

  精細策劃 精確打擊

  由於平原地區交通便利,日軍遭襲時無論逃跑還是增援都比山地來得快捷,因此平原伏擊更講究精細策劃和精確打擊,張震上將總結抗戰平原遊擊鬥爭時曾寫道:「組織戰役時,不但要注意敵我對比,地形條件,更需要注意計算時間(接敵時間、戰鬥時間、援敵到達時間)。」

  1938年5月,新四軍第4支隊第9團進入安徽巢縣銀屏山區,從當地百姓處得知日軍經常來「清鄉」,蔣家河口是他們經常出沒的地方。該河口位於巢縣東南5千米,那裡雜草叢生,蘆葦茂密,新四軍決定在此設伏待敵。戰鬥前夕,新四軍偵察員化裝到日軍據點附近偵察,掌握敵人活動規律。5月11日下午,第9團抽調團偵察隊和第2營第4連、第6連一個排,秘密潛入蔣家河口。12日8時許,日軍乘兩艘汽艇向蔣家河口駛來,當汽艇靠岸之際,新四軍展開集火射擊,僅僅20分鐘內,艇上的20多名日軍全被打死,而新四軍無一傷亡。

  1938年10月,為了切斷駐安慶和桐城日軍的聯繫,新四軍選定兩地公路中段的鐵鋪嶺進行伏擊。鐵鋪嶺說是「嶺」,倒不如說是平原,地形缺乏起伏,能埋伏部隊的空間有限,因此新四軍只安排了兩個排又三個班的兵力參戰,而且明確規定:敵車隊規模太大不打,單車也不打,專打十輛以內的小型車隊,以求速戰速決。新四軍還專門安排了瞭望哨,規定信號:鳴一槍表示可打,揮動白手巾則表示不打並撤退。17日上午9時,日軍200多輛汽車開過鐵鋪嶺,伏擊部隊根據信號迅速隱蔽轉移。當車隊遠去後,我軍重新進入伏擊陣地。11時許,日軍3輛汽車駛來,新四軍果斷出擊,僅用半小時即全殲敵人,並於12時撤出戰場。幾十分鐘後,日軍派出5輛裝甲車來到戰場,卻一無所獲,只能漫無目的地開槍洩憤。此戰,新四軍擊斃日軍29名,自身僅傷亡5人。

  真真假假 虛實結合

  遭到多次打擊後,日軍也變得謹慎起來,對可能遭襲的時間和位置加以注意,有時甚至企圖反咬我軍一口。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抗日軍民總能識破詭計,用更高超的策略消滅敵人。

  1939年1月,駐山東東光的日軍藤井聯隊派兵前往燈明寺修建據點,八路軍連續出擊三次,挫敗日軍企圖。在第三次出擊中,八路軍夜襲日軍佔據的村寨,接近拂曉時準備撤退,日軍卻故意在寨子裡焚燒民房,屠殺村民,試圖引誘八路軍回村,趁機背後偷襲。八路軍索性來個將計就計,一部分人回村救火,另有一連人馬埋伏在村外,等待時機攻敵背後。日軍以為八路軍中計,便兵分兩路圍住進村救火的八路軍,可沒想到自己背後卻殺出一大隊八路軍,結果很快敗下陣來。

  1942年4月,日偽軍侵佔江蘇海門縣的悅來鎮和三陽鎮,日軍急於向啟東縣推進,便強拉民夫趕修海啟公路。由於彈藥不足,新四軍直接攻擊日軍據點比較困難,於是新四軍第7團團長嚴昌榮制訂了「引蛇出洞」的計策。自那以後,第7團始終與日軍據點警備隊形成對峙,雙方駐地僅隔數千米,第7團每天出操上課,日軍以為新四軍缺乏攻堅能力,不把對方放在眼裡,漸漸地開始熟視無睹。與此同時,第7團老是派出小分隊去破壞日軍修路工作,讓日軍十分頭疼。

  6月3日上午8時,三陽鎮據點的160餘名日偽軍押著大批民夫去修路。新四軍偵察員偽裝成農民在田間「勞動」,日軍立即前來抓人,「農民」向北奔跑,把日軍引入伏擊圈,數名日軍被打倒。緊接著,聽到槍聲的修路民工一鬨而散,日偽軍也管不了這些,趕緊集中兵力沿路基周圍進行搜索,卻掉進新四軍設置的「大口袋」。經過半小時戰鬥,日偽軍被全殲,我軍還繳獲一門九二式步兵炮。

  發動群眾 全民抗戰

  中共抗日武裝之所以能在平原站住腳跟,一大法寶就是群眾路線。徐向前在1938年所著的《開展河北的遊擊戰爭》文章中寫道:「遊擊隊活動的依託,一方面是地形上的便利條件,如山地森林等等;另一方面是與廣大人民的結合。遊擊隊要自己能鞏固和發展,並進行機敏的靈活的動作,其主要條件是取得廣大人民的擁護與幫助。……假如我們能在河北平原地上把廣大的人民推動到抗日戰線上來,把廣大的人民造成遊擊隊的人山,我想不管什麼樣的山,也沒有這樣的山好。」

  正是依靠自發行動起來的人民,八路軍、新四軍才有了最堅實的基礎和後盾,呂正操總結冀中遊擊戰經驗時說:「……冀中政權自村至專署皆依靠群眾遊擊隊來掩護支持,縣有遊擊大隊,區設中隊,村有遊擊小組……遊擊隊單獨作戰,經常打擊敵據點伸出之少數部隊,遊擊小組則打敵人的零星部隊,給敵人的活動一個很大的限制,同時維護了抗日政權……冀中的自衛隊,除站崗、放哨外,還擔任通訊、擔架、送給養、送彈藥、破路、打狗,是男女都參加的。其次,除奸組織各地皆有,自衛隊設有秘密崗哨及武裝崗哨。再其次,生產有代耕、助耕,由群眾團體發動。」

  1944年8月21日,新四軍浦東支隊的3個主力中隊駐紮在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朱家店以南的幾個村裡,偵察員獲悉周浦鎮據點的日軍要到六灶、新場「清鄉」。接獲情報後,支隊長朱亞民決定打個伏擊戰,地點選在日軍必經的朱家店。朱家店位於六灶之南、五灶港北岸,此地有河塘與棉花田,能有效限制日軍機動。此次「清鄉」的日軍是47人的小隊,在翻譯陪同下,日軍於10時許抵達六灶,吃完飯後趕往新場。雖然是在自己控制區腹地行軍,日軍仍不敢大意,派出3名尖兵在本隊前方20多米探路。事先布置在路邊田地裡的群眾發揮了欺敵作用,他們面對日軍毫不慌亂,讓日軍放鬆了警惕。日軍穿過朱家店鎮,走過五灶港石橋後,全部進入我軍伏擊圈,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戰鬥裡,我軍殲滅日軍34名。此戰中,我軍良好的群眾工作不但體現在「演戲」的群眾身上,連日軍必經之地的偽區長、鎮長都被新四軍爭取,他們不僅及時提供情報,還在中午設宴拖住日軍,為我軍設伏爭取了時間。

  而發生在1945年的三垛河伏擊戰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4月20日,盤踞寶應縣的日偽軍要調往周莊,新四軍決定在途中將其殲滅。經過調查,新四軍決定在三垛鎮以東、北澄子河邊新莊到野徐莊的狹長平原地帶組織伏擊。4月27日拂曉,新四軍秘密開進陣地,伏擊地周圍的老百姓聽說新四軍來打鬼子,不僅熱情地招待子弟兵,並保證不走漏風聲,民兵們還布置了秘密警戒哨,幫助封鎖消息。為了迷惑日偽軍,沿河商店照常營業,河上船隻通行無阻,表面上風平浪靜。28日15時許,一無所知的日偽軍浩浩蕩蕩地進入伏擊圈,隨後的戰鬥便毫無懸念了,1800多名日偽軍被報銷,偽軍團長馬佑銘當了俘虜。

  就以往而言,平原並不適合開展遊擊戰爭,更不要說在平原組織較大規模的伏擊戰了。但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武裝卻改寫了這一歷史,依靠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原則和充分發動群眾所形成的「人海」,八路軍和新四軍用一場場平原伏擊戰的勝利,讓廣大民眾看到了抗戰勝利的曙光!        宋濤

相關焦點

  • 國軍廣東敵後抗戰史記
    筆者前作《國軍敵後抗戰史記》中,曾提及廣東敵後抗戰;但當時史料較少。近期收集到新的史料,故單獨一文講述國軍廣東敵後抗戰的歷史,並含軍統,第三方武裝和中蘇中美空軍轟炸廣東敵後。以紀念國軍敵後抗日英烈。
  • 抗戰老兵馬扶增:大掃蕩後 他在敵後秘密抗戰三年
    1942年日軍大掃蕩後,抗校被迫分散,他留在敵佔區堅持抗戰,進行地下聯絡、鋤奸等敵後工作。抗戰勝利後,他轉戰東北。  「敵後工作真艱苦。家不敢回,村不敢進,那幾年真的太難熬了,但我堅持了下來。」2日下午,在位於啟明東路的77200部隊洛陽幹休所,馬扶增老人回憶起70多年前的抗戰經歷時,再三感嘆。
  • 為何只有共產黨能堅持敵後抗戰
    日軍大舉深入中國內地後,總數不過5萬人的八路軍、新四軍以敵後為發展方向,國民黨也向敵後派出過50萬軍隊。最終結果是,8年後共產黨的軍隊發展到百萬之眾且建立了1億人口的根據地,而國民黨在敵後的軍隊或滅或降或逃,所剩無幾。為什麼國共雙方在敵後戰場的表現如此不同?這是回顧抗戰史時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 八路軍在敵後咋抗戰? 95歲神槍手講述「麻雀戰」
    作為敵後抗日的主要戰法之一,真實的麻雀戰究竟什麼樣?聽一聽95歲的老八路講述抗戰歷史。  李付勝,河南襄縣人,生於1922年12月,1941年5月在山西安則縣參加八路軍。此後長期在敵後與日軍作戰。  「麻雀戰」:神槍手領頭 專打日本「太君」  八路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後,經常遭遇日軍的掃蕩。
  • 抗戰勝利日 犧牲與戰鬥,讓這場偉大勝利如此沉甸甸
    淞滬戰場上,中國軍人陷陣之勇、死事之烈,極大激起了全民族奮起抗爭的血性。 (二) 天下興亡之際,中華民族從不乏捨身取義的仁人志士。可更為不易的,是在漫漫長夜裡看到走出寒冬的希望。舉國上下悲歌慷慨之際,一場能夠鼓舞人心的勝利便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 開國上將回憶:抗戰期間,百姓們把冀中平原上的狗都殺光了
    取的是「操練軍事打日本」之意。 當時張少帥人在囚中,得知呂正操的選擇後說道:「必之(呂正操字)這條路走對了。」 呂正操創建了著名的冀中平原根據地,並在冀中積極展開平原遊擊戰抗擊日軍,由此成了敵後抗戰的代表人物,人稱抗戰模範,冀中名將。毛曾親筆題詞,稱冀中根據地是「堅持平原遊擊戰的模範,堅持人民武裝鬥爭的模範」。
  • 《特種兵之深入敵後》: 土味情話十級開撩 女主甘露哭笑不得
    電視劇《特種兵之深入敵後》已經落下了序幕,但還是吸引了很多粉絲又看了一遍。這部電視劇作為本年度的最佳抗戰大劇,一經播出就引起巨大浪潮,可以說是收視率名列前茅了。《特種兵之深入敵後》作為一部抗戰大劇,劇中卻不時地帶有一絲甜膩,困難重重的劇情中,不斷蹦出各種高能的撒糖橋段,讓人看了直接甜到了心裡。
  • 《抗戰2》鐵骨柔情金陵十三釵
    首款反攻日本愛國網遊《抗戰2》濃縮八年抗戰歷史,獨創反攻日本玩法,大型軍演威震九霄,強兵競技,勁旅對決,以中國軍人的神武告慰30萬無辜死難者同胞。不僅如此,更有女子特攻隊秘密潛入日本東京,展開復仇行動!四十九日祭,火燒靖國神社,混闖日本皇宮,擊殺日本天皇,報仇雪恨就在今朝!首款反攻日本愛國網遊
  • 到敵人後方去:我黨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從1931年到1945年,歷時14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尤其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的全民抗戰,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並在世界面前樹立了以弱勝強的光輝範例。國難當頭之際,中國共產黨以明確的政治主張、深邃的戰略思想、廣泛的民眾動員,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支撐起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與全國人民一起不斷走向勝利。
  • 新四軍皖南抗戰剪影
    長期抗戰莫灰心,最後勝利屬我們。誰說抗戰沒辦法,辦法要學新四軍。第一抗戰要堅決,軍民殺敵要犧牲。涇縣之戰葉軍長,身先士卒不顧身。……這是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奉命北撤離開涇縣雲嶺時,《抗敵報》發表的一首歌謠,題目就叫《新四軍告別皖南民眾歌》。
  •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重生——聊城抗戰記憶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抗戰爆發後,聊城人民積極投身到抗擊列強、保家衛國中去。歷史不會忘記,是無數的革命先輩用獻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沒有什麼挑戰不可戰勝!
  • 《特種兵之深入敵後》湖南電影頻道全國首播
    《特種兵之深入敵後》   3月24日晚20:10,由譚俏執導,李宗翰、羿坤、甘露、張志堅等實力演員聯袂主演的超燃抗戰大戲《特種兵之深入敵後》將在湖南電影頻道黃金時段「超人氣影院此前,《特種兵之深入敵後》在湖南電影頻道首播的預告宣傳片一經推出,在網絡上掀起新一輪評論熱潮,不少網友留言點讚表示這是「劇版《紅海行動》」。   「劇版《紅海行動》」超燃熱血 最硬的骨頭最強的特種兵   《特種兵之深入敵後》首播預告片推出之後,不少觀眾留言表示「這是劇版《紅海行動》啊!」「有電影《戰狼》的感覺!」
  • 銘記抗戰歷史,這些地方值得去「打卡」
    電影《八佰》熱映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成為熱門參觀地點。而我們廣東也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根據地之一,銘記抗戰歷史、緬懷抗日英烈,廣東人身邊就有不少值得去「打卡」的地方。
  • 南京敵後抗戰威脅日偽統治中心
    1937年南京淪陷後,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新四軍挺進敵後,在南京周邊地區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創建蘇南、淮南等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日偽統治的核心地帶立足生根、發展壯大,直接威脅汪偽政權的統治中心。
  • 洪希伯:敵後抗日戰場的土造武器
    敵後抗戰之艱苦,從火藥上就可見一斑,使用黑火藥是條件所限——可以在農家配置。 炸藥離不開的硫酸與硝酸,現在的中學實驗室裡就有很多。然而在當年,即使國民黨當局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料,而在敵後根據地,生產這些要從零開始。 薩蘇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圖書館買回了1000多張由美國戰地記者福爾曼拍攝的八路軍照片。
  •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常說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呢?
    兩個戰場雖然在地域上相對獨立但二者在總的持久戰戰略方針的指導下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策應,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之總體戰場。正如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相負著杭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 美曾準備阿拉斯加敵後抗戰 擔憂蘇聯渡海入侵
    美國解密情報顯示,早在冷戰之初,美國就開始防備蘇軍進攻阿拉斯加。二戰結束後,美國大規模裁軍,本土防禦力量比較薄弱。1950年韓戰爆發,五角大樓認為這是莫斯科一個深思熟慮的行動,目的是在入侵歐洲前分散美國的注意力。1951年,美國軍方由從秘密渠道獲悉蘇聯有進攻阿拉斯加的打算。
  • 盤點《抗戰》精妙武器:成鬼子大掃蕩夢魘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在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中,抗戰軍民創造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遊擊戰爭,在廣闊的敵後戰場上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中國抗戰前線網遊《抗戰》再現歷史遊戲戰術,還原著名的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譜寫人民戰爭的光輝篇章。
  • BTV牽手搜狐開啟紀念抗戰節目網際網路+時代
    會上,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和搜狐網聯手舉行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節目網際網路+啟動儀式,首批上線的是專題片《砥柱中流—偉大的敵後抗戰》。  《檔案》系首部以「敵後抗戰」反映八年抗戰作品  據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導演成誠介紹,《檔案》是首都衛視高端品牌,是全國知名紀錄片品牌欄目,它憑藉原創的節目形態、精良的製作風格,獲得了數十個業內頂尖獎項。
  • 「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境」——記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敵後...
    抗日戰爭時期,以阜平、五臺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創立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這個「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如一把尖刀插向了敵人的心臟。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挺進華北抗日前線。「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