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衛生員智鬥美軍,3人沒有武器卻俘虜7人,記四等功一次

2020-12-05 騰訊網

作者:原志願軍第六十七師第二〇一團一連衛生員 何貴芳

1952年,五次戰役已結束,1953年我軍以陣地防禦戰為主,大量消滅敢於反撲的敵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損兵折將,不甘心失敗,為了在板門店談判桌上給我們施加壓力,瘋狂地向志願軍防守陣地發動夏季攻勢,我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石峴洞北山的戰鬥,我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

石峴洞北山398高地,是第六十七師二〇一團一連的防守陣地,敵人動用了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在坦克的掩護下,連續向我一連陣地發動了十幾次進攻,在一天一夜的戰鬥中,一連的指戰員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頑強抵抗,打退敵人11次進攻,山上原來十幾個人推不動的石頭,經過雙方的炮火轟炸都成了粉末,一腳踩下去齊腳背,可見當時戰鬥之激烈。

我當時在一連當衛生員,戰鬥開始後,我背3付擔架,跟在部隊後邊負責搶救傷員轉運任務。戰鬥結束時,我正和兩個擔架員從山上回營地時,聽見山角下有人在喊:''哈羅,OK,OK。''不好!有敵人,聽聲音像美國兵,可能是被打散的少數敵人,距離只有幾十步遠,因天黑看不清有多少人。

我們3人趴在地上不敢出聲,當時的精神緊張到了極點,身上的每根汗毛都豎起來了,因為我們遭遇的是一群全副武裝的敵人,而我們手中沒有武器,僅有兩根擔架棒棒,我手中捏了兩個石頭,準備一旦被敵人發現就拼個你死我活。我和兩個擔架員急中生智,把身邊的兩個背包向敵群扔了下去,敵人以為是炸藥包,一個個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動彈。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我們3人幾個箭步衝到敵人面前,一個打翻一個美國兵,把他們的槍奪過來,大喊''卜洛湯尤洛根!''(英語''交槍不殺,優待俘虜'')兩個擔架員也高聲順道:''葡萄糖油條一根!''因他二人不會講英語,把''卜洛湯尤洛根''喊成了''葡萄糖油條一根''了。

美國兵被我們的喊話鎮住了,我一看還有4個嚇得趴在地上不敢動彈,但槍還在他們身上,我用繳獲的卡賓槍看住已交械的3個美國兵,兩個擔架員上去繳了他們的槍,取下彈夾,把空槍掛在他們的肚子上,當他們回過神後發現我們只有3個人,而且沒帶武器,但為時已晚了,當了我們的俘虜了。

在途中有個美國兵打著哭腔,用著半生不熟的中國話問:''哈羅,你的什麼的'葡萄糖油條一根?'''我大聲命令:''巴立巴立(朝語,快快),'卜洛湯尤洛根'(繳槍不殺,優待俘虜)。兩個擔架員也高聲喊道:''巴立巴立,叫你葡萄糖油條一根你就葡萄糖油條一根嘛!''就這樣,我們3人憑著機智,勇敢,徒手俘虜了7個全副武裝的美國兵。

我們懷著勝利的喜悅心情,押著被俘的7個美國兵回到營地時,東方已現出了魚肚白。事後,我們3個人受到團的通令嘉獎,並記四等功一次。

來源:《志願軍老兵回憶錄》

相關焦點

  • 心理攻勢擾亂美軍?志願軍中的「戰地夜鶯」
    夜鶯,因夜間鳴唱得名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也有一隻「戰地夜鶯」夜幕是她的偽裝歌聲是她的武器「戰地夜鶯」劉祿曾戰地夜鶯劉祿曾在抗美援朝前線1952年,劉祿曾是剛剛接手上甘嶺戰役的24這一年聖誕節,24軍組織了一隻宣傳小分隊,計劃過節前後向美軍發動心理攻勢。劉祿曾擔任的是英語廣播員。這隻小分隊的「武器」是一臺小型手搖發電機,一套大功率播音喇叭。而他們的「舞臺」是號稱「死亡之谷」的一片開闊地。每隔七分鐘,美軍就會轟炸一輪這片地區。劉祿曾明白,開展心理攻勢的首要辦法就是營造氛圍。聖誕節相當於「美國人的春節」,劉祿曾決定趁此機會,給美軍上演一場"四面楚歌"。
  • 300志願軍包圍兩萬美軍?美軍: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用美國大兵自己的話說,「中國人總是把我們包圍,根本不安套路出牌」所以當韓戰停戰,美軍用世界最好的武器卻沒有佔到便宜時,美軍滿世界的吆喝「中國人400萬軍隊參戰,我們只有幾十萬,我們是以少打多」但要知道,新中國初期,全國軍隊也不過400萬,怎麼可能國內一點不留派400萬軍隊作戰呢
  • 志願軍師長出身騎兵,活捉美軍很納悶:騎兵師為何不見馬
    唯一能戰鬥的警衛連,連長也是徐師長剛剛提拔的,沒有實戰經驗。突然與敵接觸,上上下下都十分緊張。此刻,參謀也好,戰士也好,最關心的是徐師長的安全!萬幸的是,四周雖然槍聲大作,但韓軍並沒有發現眼前的119師師部。原來,敵人也屬於「麻稈打狼——兩頭害怕」的主,觀望一陣後,才與志願軍交上了火。
  • 美軍最強王牌飛行員,上將兩次發電報嘉獎,被志願軍新手幹掉
    文|書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空軍力量十分薄弱,但也擊落了許多美軍王牌戰績,湧現出了許多戰鬥英雄,比如張積慧。張積慧是山東榮成人,1927年出生,18歲加入八路軍,之後成為了一名飛行員。1951年張積慧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空軍第4師12團3大隊飛行隊長,當時他只有24歲,飛行時長不足100小時,而且從未經歷過任何實戰。而他們的對手則是一群經歷過二戰洗禮、飛行時長都在1000小時以上的精英飛行員。面對強大的敵人,張積慧等志願軍飛行員並沒有退卻,而是勇敢地和敵軍對戰,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 美國檔案暗示:美軍秘密赦免731戰犯,曾對志願軍使用細菌武器
    1952年1月27日,天氣極其寒冷,一群美軍戰機向往常一樣飛臨志願軍42軍在鐵原的駐紮地。但是令戰士們大惑不解的是,每天都要投擲大量重磅炸彈和燃燒彈的美國軍機,卻沒有像往常一樣俯衝投彈,而是在陣地上空不斷盤旋。第二天清晨,42軍的戰士們驚訝地發現,在雪地中出現了大量類似於蝨子、蒼蠅和蜘蛛一樣的昆蟲。
  • 啃野果吃老鼠,獨自在朝鮮山區流浪36天後,美軍少將師長成了俘虜
    因此,日本人給這個美軍步兵師就起了「榻榻米師」這麼個諢號!麥克阿瑟當時,志願軍還沒有入朝參戰,朝鮮人民軍憑藉著強大的軍隊把李承晚按在地上大加摩擦,風頭正盛!結果,威廉.費舍.迪安就這樣一腳踢在了朝鮮軍的鋼板上。
  • 美軍飢腸轆轆,志願軍天降3千發「早餐」,22座暗堡灰飛煙滅
    迫於國內群眾的停戰呼聲,自1951年7月10日起,朝鮮停戰談判就在大體戰局穩定的情況下開始了艱難而曲折的進程,但是在此期間,志願軍與美軍之間對於中間地帶的爭奪卻從未放鬆,而老禿山正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戰略要地之一。在朝鮮朔寧上浦防以東,有幾座高低起伏、相間存在的山脈,它們原本並沒有名字,按照地理位置習慣,當地群眾通常將其稱之為「上浦防東山」。
  • 零下四十度,衣著單薄的志願軍,長津湖圍殲美軍北極熊團
    129名志願軍戰士沒有一個生火取暖,沒有一個擅離戰位,最終在風雪中成了整編制的「冰雕連」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當衝鋒號響起時,很多志願軍戰士在埋伏處一動不動,再也沒有站起來——他們永遠地留在了冰天雪地中。遭到攻擊的報告,一個接一個傳到美軍陸戰一師的師部,報告中的每個單詞無不透露著刺骨的寒氣和恐懼。
  • 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11月27日黃昏,志願軍第9兵團對長津湖地區的美軍部隊發起突然攻擊,東線戰事也隨之展開。在東線作戰部署中,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第80師配屬第81師第242團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殲滅新興裡、內洞峙地區的美第7師第31團。美第7師第31團號稱「北極熊團」,是由第31團3營、第32團1營、第57野戰炮兵營和1個重迫擊炮連、1個高射炮連組成的團級戰鬥隊。
  • 「北極熊」團遭志願軍圍殲,團長不知所終,50多年後才確認陣亡
    這些武器是美軍能抵擋住志願軍圍攻的關鍵,志願軍對美軍裝甲裝備缺乏有效打擊手段,只能冒險以血肉之軀去爆破敵人的裝備。一名叫布朗的美國士兵戰後回憶:28日晚他正在操作M19射擊,一名志願軍戰士突然從側面爬了上去,布朗順勢將該士兵推下去,旁邊一名南朝鮮士兵反應過來開槍將志願軍戰士擊斃。
  • 美國電影《豬排山》裡的故事真實嗎:志願軍五擒五縱最終勝利
    他們就是美國派往朝鮮戰場的第8和第9個師,也就是美軍的第十六軍。註:一些人認定戰爭中美軍在朝鮮只有7個師,但實際美國向朝鮮戰場投放的,為騎兵1師,步兵2、3、7、24、25、40、45師,陸戰1師,共計9個師,另外還有空降187團。
  • 預告:難忘鐵血上甘嶺 | CCTV-7《老兵你好》欄目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節目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軍在前三次戰役中勢如破竹,美軍也開始針對我軍特點進行研究,戰術逐漸改變,特別是在第五次戰役中,美國第二任所謂「聯合國軍」司令官李奇微,根據他所研究的志願軍「禮拜攻勢」的規律,以「磁性戰術」在志願軍前線部隊糧食彈藥接濟出現困難時發起反擊。我63軍奉命在斷後鐵原,最終在這裡遏制住了美軍的攻勢。鐵原阻擊戰,粉碎了李奇微殲滅志願軍的陰謀,但他們並不甘心在這場戰爭中拿不到勝利。
  • 上甘嶺戰役徹底打服美軍,蔣介石:世界上沒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志願軍忍凍挨餓,他們沒有汽車,沒有飛機,全靠自己,除了忍受天寒地凍,他們還要靠雙腿將武器彈藥運到山上。  為了隱蔽部隊,不敢生火做飯,就連喝一口熱水和吃一口熱飯都變成了奢望,土豆和炒麵是他們的主食。很多食物運到志願軍前線就完全變了樣,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志願軍憑藉著頑強的戰鬥意志打贏了武裝到牙齒的全機械化美軍。
  • 志願軍摸進敵人陣地,不小心踩到一個美軍,槍響過後美軍抱頭鼠竄
    魚龍浦坐落在清川江畔,與周德高所在的志願軍部隊隱蔽地一江相隔。江上原有一座鐵路橋相連,鐵路可從橋上通過。由於美軍狂轟濫炸,江上的鐵路橋已被炸毀,只留下一根鋼軌懸空相連。這裡的新興洞火車站及所在的村莊被美軍二師九團的一個營佔領。
  • 長津湖冰天雪地裡的搏殺:美陸戰1師是如何逃出志願軍包圍圈的?
    戰役過程在東線戰場,聯合國軍部署的兵力是美第十軍(含美陸戰1師、美3師、美7師)及韓第1軍團共約10萬人。其中陸戰1師指向柳潭裡、新興裡地區,美7師指向廣大裡方向,美3師指向社倉裡方向。自10月底開始,志願軍42軍進入黃草嶺、赴戰嶺地區阻擊聯合國軍北進,根據上級命令,42軍於11月7日撤出陣地。
  • 曾是蘇軍利器,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但是在二戰中,軍工技術就已經非常強大,誕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武器,其中一款更是強大到德軍都退避三舍,那是什麼呢?它的名字叫喀秋莎,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十分唯美的,其實它來源於俄羅斯,是一首軍歌的名字。喀秋莎之所以能夠如此厲害是有原因的。在蘇德戰爭開始前,蘇聯就已經大力發展軍事重工業了,其中就研究了幾款殺傷力驚人的武器,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 同樣的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只落得全軍覆沒的...
    上甘嶺它之所以能守住,我們撇開士氣、戰術、武器、地形等因素不講,在物理上制約美軍勝利有兩個主因: 其一,美國當年沒有好用的夜視儀-美軍「尖刀師」第7師的傷亡87%發生在夜間、韓軍第2師85%傷亡發生在夜間。
  • 志願軍發現,美軍投彈後,雪中聚集跳蚤蒼蠅,原來是細菌戰
    然而,在朝鮮戰場上,美軍竟再次重啟細菌戰,向我軍陣地投下大量的帶有病菌的昆蟲,企圖靠生化武器扭轉朝鮮局勢的不利。志願軍第42軍第375團戰士李廣福發現美軍投射了幾枚炸彈,卻並沒有爆炸,於是前去查看,卻發現雪地上到處都是跳蚤,蒼蠅。不久,志願軍其他駐守的陣地,均發現此種現象。天寒地凍的朝鮮,溫度達零下20~30度,昆蟲根本不可能生存,雪中卻聚集大量跳蚤蒼蠅,實屬反常。
  • 張藝謀《最冷的槍》開拍,志願軍的狙擊戰打得美軍不敢上廁所
    地面部隊也仗著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公然把警戒陣地不斷往志願軍陣地前擠,甚至修到了志願軍的眼皮子底下,前邊的兩軍陣地最近相隔100米就是這麼來的。▲上甘嶺陣地。美軍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勢,當然也是為了談判桌上能佔到更多便宜。而此時的志願軍陣地,基本上還是野戰工事,還沒有形成堅固的防禦體系。陣地上防禦設施簡陋,難以抵禦美軍密集炮火的轟擊。
  • 中國志願軍一個團,對戰美軍一個團:兩招打出世界級水準
    在朝鮮戰場上,號稱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美國都被我國志願軍擊敗。足以證明我國陸軍的強大。而其中一場戰鬥,能說明這個問題。抗美援朝戰爭打的非常艱苦,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隊,有著先進的裝備,但我們志願軍卻有著強大的戰鬥力。在朝鮮戰場取得雲山大捷後,美國第八集團軍選擇全線後撤。當時有一支美國部隊非常驕傲,就是美軍第24師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