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中醫|法古不泥古,「動」「定」效益彰

2020-12-05 騰訊網

開欄語:

「動-定序貫範氏八法」是範冠傑教授開創性提出的中醫理論。團隊多年的研究及實踐,成書《哲學中醫—「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運用哲學來解讀中醫,通過中醫來驗證哲學。通過本專欄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讓中醫從業者開拓思維,提高臨床水平。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大科主任,學術帶頭人 範冠傑

01. 時代需求下的中醫理論創新與發展

在現代科學高度發達的背景之下,中醫理論要取得突破性發展,必須從「現象的描述和猜測性思辨」中走出,必須對中醫理論的籠統性與模糊性進行必要的整理與優化,也就是要從哲學層面上實現突破,進而指導理論、臨床上的新進展。

哲學上「整體恆動」的觀點,是指事物總是處於變化之中,應以動態的眼光看待事物。疾病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其特點是動態的、演變的、發展的;而在疾病發展的某些階段,具有相對穩定性。具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疾病的「整體恆動」有規律可循,因而整個治療過程是連貫、有序和系統的,從而體現了中醫理論核心——整體恆動觀和辨證論治的精神。

《哲學中醫》提出了「脈證—核心病機—主症—治法—藥串」有序的臨床辨證規律,既整體把握疾病發展規律,又動態把握病證演變,序貫治之。「動-定序貫範氏八法」是基於哲學思維的中醫診治方法,所謂「動」,意在改變、變化,強調打破固定思維,靈活動態地看待問題;所謂「定」,是與「動」相對應,意即固定、不變,即把握事物的規律性。

02. 運用「動「動-定序貫範氏八法」治療肥胖T2DM患者體會

劉某,男,33 歲,因「口乾、多食「口乾、多食3個月」入院,診斷為T2DM,外院口服多種西藥,症狀無緩解,血糖控制欠佳。初診時患者心情抑鬱、口乾不欲飲、易疲倦,納欠佳,眠差,體型偏胖,舌偏紅,苔薄黃,舌根偏厚膩,脈弦滑。心肺腹查體無異常。近期空腹血糖7~8mmol/L。中醫辨證為溼熱內蘊,肝氣鬱結,運用清熱化溼運脾,兼疏肝理氣,酌加養肝陰之品。處方用:蒼朮,黃柏,薏苡仁,車前草,綿茵陳,柴胡,白芍,牡丹皮,薄荷,五指毛桃,生地黃,地骨皮,葛根,甘草。西藥方面,二甲雙胍緩釋片減量;囑患者加強飲食運動治療。

2周後複診:患者血糖明顯下降,訴易疲倦,舌偏紅,苔少,脈弦。考慮患者血糖控制可,甚至偶有低血糖發生,囑停用西藥,僅以飲食運動加中藥治療。考慮氣虛較前加重,予前方基礎上加倍五指毛桃、生地黃用量。

此後患者堅持規律就診,根據患者出現的不同兼夾證加以靈活辨證施治,使得患者血糖控制達標、心情逐漸舒暢,囑患者改每日1劑中藥為每2日1劑。

體會

該青年患者從血糖控制欠佳,到逐漸控制達標,整體身心狀況得到改善,其治療方案經歷了「西藥降糖逐漸停藥純中藥治療逐漸減少中藥劑量」的過程。臨證施治中,範教授在病因上更加強調飲食不節、情志不暢、久坐少動等因素;在病機方面,認為由於時代、環境的變遷,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及體質的改變,「陰虛燥熱」並非消渴病唯一病機,跳出了傳統醫家論治消渴動輒言必「陰虛燥熱」、治以「滋陰清熱」之窠臼。

因此,範教授從患者形體、生活習慣、心理及舌脈分析,從脾、肝論治,認為脾肝功能失調在本病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指出其辨證為溼熱內蘊,肝氣鬱結,運用「動-定序貫八法」辨治消渴病的主要藥串,如溼熱內蘊藥串:蒼朮,黃柏,薏苡仁,車前草,綿茵陳;肝氣鬱結藥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辨證使用氣陰兩虛藥串:五指毛桃(因溼熱為主,黃芪易為五指毛桃)、生地黃、地骨皮。在病情穩定後,繼續根據患者症狀及舌脈的變化靈活辨證,並關注患者的情志因素,通過減少關注血糖變化來減輕消渴病患者心理壓力。

在本案例的辨治,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動態把握核心病機,靈活選用與主證相對應的藥串或靈活加減化裁整方,不拘泥於經方、成方,正所謂法古不泥古,「動」「定」效益彰。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哲學中醫—「動-定序貫範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一書,就是運用古今中外各種主流的哲學思維方式,探討中醫理論的重塑和構建,是中醫理論突破的全新嘗試,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鮮活範例。《哲學中醫》理論來源於臨床,又高於臨床,並指導臨床運用,本書系統闡述了範冠傑教授的臨床醫學思想,也是範教授臨床經驗之總結。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 唐鹹玉

編輯:楊曉雁 責編:宋莉萍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殷江林:學古而不泥古
    殷江林書法 原標題:殷江林:學古而不泥古師古為了創新,不為創新的師古,就失去了現實意義。創新必先師古,未經師古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隨心所欲和我行我素。三是秉持藝術為人民的宗旨。老老實實、扎紮實實學習好被歷史、被人民大眾公認的精品力作,發現和書寫人民大眾崇尚嚮往的『真善美』,不以奇取悅,不以怪取勝,既要讓專家和業內人士認可肯定,更要讓人民大眾看懂,既叫好又叫座;不為人民大眾所接受的作品沒有生命力。」
  • 師古而不泥古—貴在創新
    蔣喜/圖文「師古」是指以前人為師,學習前人優秀的東西,以提高自己現有的水平;「泥古」是指拘泥於前人的陳規,而不加以變通,死板地照搬,不能活用。師古而不泥古是指師法古代的東西而不拘泥於古代的東西,即在向前人學習的同時要力求變化、力求創新。
  • 【聚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重慶:尊古而不泥古 中醫精粹得傳承
    2016年1月,重慶醫高專中醫學院開辦「中醫師承班」,啟動中醫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該校學生們,被送到市內多家知名中醫院拜師學藝,跟著導師在一線問診、治療,這樣的教學方式,至今已持續了4年多時間。  「傳統的中醫傳承方式,其實和傳統工匠手藝的傳遞是一個模式。」
  • 鄭板橋:學不泥古,自成一家
    觀其治學,不苟同俗,不泥古法,為文作畫能自樹其幟,自成一家,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和人民情懷。鄭板橋的這種治學精神,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不泥古法、不執己見」的創新精神
  • 古法養魚不需要濾材,是不是就說明古法養魚也不需要硝化細菌了?
    前言凡是飼養觀賞魚的魚友都知道,真正的古法養魚是不需要什麼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一個就是缸體和環境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我們的飼養密度和換水的操作,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了,不需要各種過濾形式的古法養魚,就是根本不需要硝化細菌或者各種有益菌群了呢?
  • 師古不泥古——吳學遠
    或許吳學遠的名字不為人所熟悉,但他的父親吳獻文卻是青瓷界老一輩裡的知名人物。 「晚上躲在房間裡偷偷地做,連鄰居都不知道我在幹什麼。」對於吳學遠來說,那是一段隱蔽的歲月,也是一段艱辛而又回味無窮的日子。
  • 傳承不守成 法古不泥古——讀嚴清的中國畫
    無一不呈現出中國畫的新意味。生態家園近年來,在當代藝術的衝擊下,不少水墨畫家也都改弦更張,開始了觀念更新與語言變革,但很多畫家都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以至於形成了一種形式泛濫與觀念空乏的局面。相比而言,嚴清的作品卻讓我看到了源自於生活,植根於土地生長出來的力量,尤其是她堅持「傳承不守成、法古不泥古」,在傳統水墨畫基礎上的創新,更使得那些已然褪色的山山水水,熠熠生輝,再現了昔日的風光。這,正是我欣賞嚴清和她作品的地方。畫者嚴清,其人其畫,美哉美矣!
  • 易金灸1903中醫古方,堅守「五行相生」古法
    易金灸1903使用古法工藝 鑄就精品為了還原自然草本真實效果,易金灸1903採用「3蒸6分6置4澆4拌」 的「五行相生」之法,使各類草本藥效發揮更大的作用!克服了傳統中醫外調祛痛產品的諸多不 便,比傳統艾灸、膏藥具有更好的調痛效果!堅守純正,傳承古法,匠人之心,成就精品!易金灸1903傳承的不僅僅是古法工藝,更是中華民族的千年智慧和世道人情!善行天下,頤養救民。傳承千年頤術良方,讓真品造福人間,讓品質走向民生。
  • 「點讚」繼承不泥古!「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有好多患者已經十幾年沒有復發,我們基於中醫經典理論的分消走洩法幫他們改善了基礎體質,剷除腫瘤孳生的土壤。」如何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這是中醫藥守正創新的關鍵課題。
  • 師古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
    要尊重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做到「傳承師古不泥古、創新發展不離宗」,服務當代常見病、多發病、重大疑難疾病和新發傳染病防治需求。  二要堅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促進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
  • 古法糕點,心動的味道
    古法糕點,心動的味道。江南的煙雨巷裡藏著她的兒時記憶外婆是一位廚師做得一手好糕點綠茶、桂花、佛手、花生、臘梅……將正當時令的花木瓜果裹進碾磨揉捻後的米皮裡滿滿都是溫柔的自然氣息嘴巴被養刁的後遺症便是怎麼也吃不慣外面的糕點頗似深愛後,再難心動之感後來,她與一枚古法糕點不期而遇
  • 古法造紙印刷術活態演繹東方古文化
    特別是在如今文化遺產日益稀缺的現代社會,古法造紙本身就是文化,保護承載著人類文明的古法造紙工藝及其產品,「包含著對過去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憧憬,是文化遺產保護和保護文化多樣性一個重要方面。」  此次,與會兩國專家現場考察了我省貞豐傳統造紙作坊。
  • 古法養魚不等於懶人養魚,再談古法養魚的要點!
    「古法養魚「即傳統養金魚的方法,講究很多,如要講清楚,得好大一篇文章。古法養魚並非很多人認為的懶人養魚(搞個大缸放水放魚就完事了),要養好其實有很多的學問。
  • 古法養魚,無過濾,一樣養出漂亮的觀賞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古法養魚古法養魚主要是在室外用魚盆飼養1-充足的氧氣古法養魚中多用敞口的大型陶瓷盆,泥盆,瓦盆等具有透氣性的材質。這就提高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溶氧量。即使是金魚這樣的高氧魚也不會缺氧。
  • 青託成長故事(十四)陶益:繼承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
    青託成長故事(十四)陶益:繼承不泥古, 創新不離宗 2020-08-03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越王古法黃金|什麼樣的古法黃金值得買?優先考慮琺瑯款式
    在古法黃金首飾中,琺瑯款式是比較亮眼的存在,一是體態比較小,看著秀氣,二是顏色絢麗,流光溢彩,和寶石看上去差不多,最後就是比較實惠,體態不大意味著克數不大,能替代寶石的琺瑯,是真的惠美不貴,建議所有首次購買古法黃金的朋友,或是日常想買首飾的朋友,可以優先考慮下它。
  • 古法養魚鋪設底泥的魚缸,為什麼水質總是不清,如何解決?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用陶瓷缸古法養魚,魚缸上沿直徑1.2米,深度0.9米,從荷塘挖膠泥鋪0.2米厚,種碗蓮三株,剛剛發芽,並從荷塘提水灌滿,初始時水灰白色混濁,已經一周了雖然混濁程度減輕但仍然很不清澈,以上是基本情況。
  • 戴惠萍:師古不泥古,在傳承與創新中成就紫砂藝術價值
    在文化創意、理念更新的今天,紫砂藝術更要強調「設計元素」的融合,要師古不泥古,兼收並蓄,著力創新,追求創意的巧妙、風格的獨特,以廣闊的視野,包容的胸懷去合理取捨。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歷史手工藝品,紫砂壺傳承的不只是一段歷史,更是一份對於民族的情懷。在聽戴惠萍談紫砂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紫砂傳承人的情懷與堅守,未來的紫砂之路上,戴惠萍希望,要在吸收傳統精華之同時,捕捉靈感,讓紫砂壺藝術在古典與現代溝通中產生全新價值。
  • 古法養魚法,手把手教你做睡蓮缸養魚,一點都不難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一些養魚人說起這個古法養魚,現在依然還是有很多養魚人採用這種古法養魚。那麼古法養魚都有哪些呢?泥盆,池塘,甕等。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古法養魚法,它就是睡蓮缸!觀賞魚在葉片中若隱若現的模樣深受喜愛。
  • 古法養魚,我差的是魚嗎?是魚缸
    很多網上介紹的古法養魚,在缸內打造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 2、古法養魚最關鍵的是要有充足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