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2021-01-11 遇上佛學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我們在佛前做任何供養,都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也並不缺我們的任何物質供養。

做供養,是為了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放下貪吝、自私,懂得利益大眾,也是成就自己的一份功德。關於供養方式,佛門裡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代表性的寓意,都是一些吉祥的表法。比如佛前供燈,意為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心中的光明和智慧,遠離愚痴煩惱、顛倒妄想。

佛前供水,水清淨平和,意在提醒眾生要心善清淨。佛前供花,花清淨美好,代表「善因」,提醒大眾要種好因、不造惡業。那麼,佛前供果又有什麼法義呢?佛前上供水果,牢記「因果」二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佛所說諸法,其根本要義就在於「因果」二字,正所謂「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前上供水果,不是為了供佛菩薩吃的,佛菩薩也不會吃。這樣做,一來是表我們的發心、恭敬心,二來也是為了利益大眾,提醒大眾要敬畏因果、廣種善因。好花代表善因,好果代表善果。為此,佛前供的水果,有一定的講究。

首先,不能以「壞果」供佛,以壞果供佛,是難以令人生起精進心和法喜心的,也是對佛菩薩的極大不恭敬。「壞果」,間接指代壞的果報,壞的因果、惡果,對人起到不好的引導作用,不是利人、而是害人,不是積德、而是造業了。如果發現在上供的過程中有出現水果腐爛變質的,也要及時撤換掉。

另外,在佛教裡,佛前上供的水果也代表佛教裡修行人要成就的果位,即阿羅漢位、菩薩位和佛位。其中最圓滿最殊勝的莫過於佛位,也是眾多修行人最稀求和渴望成就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以圓滿的水果供於佛前,也是對修行人的一種激勵和警示,能助人生起勇猛精進心。反之,以壞果供佛,則是對修行的一種障礙。

除此之外,供佛的水果要乾淨、清新。上供前要記得用清水清洗乾淨,也表自己內心的清淨。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氣味不好的水果供佛,比如榴槤。氣味不好,人們不喜歡,就儘量不要拿來供佛了。可以選用我們日常食用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梨、葡萄、橘子等等。

有人提到,「梨」的諧音是分離,是不是也不能拿來供佛?不是的,「梨」在佛教裡有「離苦得樂」之意,是吉祥的,並無禁忌。撤供後的水果,被稱之為「福果」,有慈悲力、真誠心的加持,能夠食用也是一種福報。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享給他人,讓更多人沾到法喜。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斷惡修善,真正改變「因果」,才能改變命運。再虔誠,人若不善,佛菩薩也不會幫你。再真誠,人若不努力,不會天上掉餡餅。「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天欺人欺,因果真實不虛。「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真誠希望大家能夠戒惡修善、福慧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四點,功德圓滿!
    上供三寶,下施眾生,就是在積德修福。《增一阿含經》中有載,過去佛世,信眾布施僧團飲食、衣物、臥具、湯藥,也即所謂「四事供養」。而佛入滅後,善男信女又將香、花、燈、果、水等物供養於佛前,以此感念佛恩,續佛慧命。這其中,水果可以說是最為普遍、常見的供品之一。佛前上供水果時,若能牢記下文這四點,功德圓滿!第一點,供養不在量,而在於發心。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而區別對待。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供養的真實利益,是我們通過這一形式,修了平等心、利他心、慈悲心。內心的清淨與善良,就是最大的福田。佛前所供物品,都是佛門裡普渡眾生的善巧方便法,都是在表法。比如佛前供「花果」,花與果就代表著佛門裡所說的「因果」,告誡眾生要敬畏因果、莫造惡業。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與平等,告誡大眾修行要從心地入手,善用其心、慈悲喜舍。佛前所供酥油燈,燈代表破除黑暗,用智慧點亮光明,等等。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經常去寺院會發現,寺院裡佛菩薩聖像前總是供奉著各種各樣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燈油、香支、大悲水,以及齋食,等等。為什麼要供這些東西?供這些東西,佛菩薩會食用嗎?相信很多人有此疑惑。其實,佛前所供物品,是為了培養眾生的布施心,以此修養功德。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幾條「禁忌」,你知道嗎?
    人們為了能夠得到佛祖的庇佑,常常會在寺廟裡面燒香祈福,祈求功德無量,在這時,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有關於在寺廟中應該做到的禮數,而同樣在這些禮數當中,我們常常也會需要一些上供貢品,供給佛祖。但是對待供養的貢品的態度,絕對不能當成是「裝逼」行為,那些琳琅滿目的水果還有鮮花,是虔誠供養佛祖用的,並不是簡單做出來的客套樣子,也並不是與佛祖求福做出的一些交易。而要把一切看成是自己虔心去做的,否則佛祖自然能夠感知你的誠意,對於你的愚弄行為,也會保留謹慎。
  • 佛教:用水果供佛時,這三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深究起來,供養屬於菩薩六度中的布施,將世間種種美好之物擺放在佛前,感念佛恩的同時,克服自己內心的慳吝,又能累積巍巍功德,這就是供養。為了方便修行,在家的佛子常把佛像請回家中,並且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水果並非給佛「享用」的,諸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並不貪戀世人的供奉。佛前的一切供養之物,實際都起到表法的作用,真正受益的人,是我們自己。
  • 佛教:這2種水果不要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佛前可供哪些物品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水、供齋,等等。不論供養什麼,要有好的發心,所供物品要清淨乾淨,要如理如法,不可有褻瀆之意。很多人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佛前做供養,認為你供養再好,佛菩薩又不會吃,供佛有何意義呢?  我們要明白,佛前做供養不是為了「賄賂」佛菩薩,不是在與其做「交易」,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看似是在供養佛,其實是在供養我們自己,供養一切大眾修行的心。
  • 佛前上供水果,到底要不要洗?99歲寺廟僧人說:這樣就可以
    我們當中許多人其實都不知道怎樣供佛或者是供佛到底需要用什麼方式,再或者供佛究竟有哪些忌諱。這些都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而這樣就會導致許多人在拜佛求平安或者是祈求保佑的時候得不到佛的回應。其實這大多都是因為供佛方式不對。很多人都很糾結供佛的水果究竟要不要洗乾淨,其實這一點並沒有明確的規定的,因為佛前供應的水果一般都是蘋果梨等能夠保存很久的水果。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有4條不成文「規矩」,一定要知道!
    為了表達對佛祖的信奉,人們都會擺上供品,寺廟中是由僧人擺放的,自己就不必在意,可是當在自己家中擺佛堂時,一定要知道上供水果的這四條""禁忌"1, 破損的水果不可以擺"花開結果"照應了因果關係,而"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則照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佛教:以水供佛,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供養有很多種,比較普遍的就是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不是做樣子,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不止是表面恭敬,佛菩薩福慧圓滿,也並不需要眾生的任何供養。我們做供養,一是表自己的恭敬心,二是通過供養布施培養自己的慈悲利他心,三是以種種善巧方便法,更好地渡化眾生,鞭策眾生精進修行,早證圓滿菩提,不再輪迴受苦。每一種供養都有深刻的寓意和表法,比如佛前上供花果,「花」就代表「善因」,「果」即代表「善果」,有好因才有好果,以此告誡大眾要戒惡修善,不種惡因自然不會感召苦果。佛前供燈,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人們心中的智慧,遠離愚痴無明。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不論是去寺院燒香拜佛,還是在自己家佛堂,都免不了會在佛前做供養,以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根本不會用到和吃到,我們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生誤解。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佛前供花,這4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佛前的香案上,經常花團錦簇,諸佛菩薩宛如在花叢中微笑,顯得極為清淨、莊嚴。那麼,是不是佛菩薩跟凡夫一樣,也貪戀嬌豔美麗的花朵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以慈悲心平等加持世間一切眾生,並不會因為誰上供鮮花,就對誰格外偏愛。其實,這樣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妄想顛倒。佛前供花,下面四條「禁忌」,千萬要注意。其一,發心要清淨。
  • 佛前供花果時,牢記一句話,好運不招自來!
    為什麼要供佛?有些人認為佛前供佛的花果是給菩薩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佛菩薩不會吃你供的水果,你供的花果也不是為菩薩供的。我們一定要了解供佛的原理,供佛才有益處,我們在供佛時,要選擇什麼樣的水果?這些都是要在供菩薩之前先要了解的。
  • 佛教:這3種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如果我們常到寺院裡去,會看到寺院殿堂裡佛菩薩像前總是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供品,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擺這些東西,佛菩薩會吃嗎?會用嗎?當然不會。我們所看到的只是金身泥塑的佛像,只是佛門裡渡人的一種善巧方便法,以像渡心。
  • 供佛不要用這3種水果,對菩薩不敬
    供果,就是代表我們所得到的果,就像果實一樣圓滿。一看到花和果,我們就要想到因果,一定要種好因,才能得善果。 佛前為什麼供水呢? 其中用水果供佛,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供養方式之一。常言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畢竟我們還是凡夫,所以對這個「果」看得很重。水果就代表了結果,我們學了半天佛,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大家當然都希望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所以用水果供佛,主要還是為了表達我們的心願,並且代表我們要牢記佛的教導,要想得善果,就一定要種善因。
  • 薈供:遣除無邊業障,增上無量功德
    薈供是一種殊勝法門,是速疾圓滿二種資糧的究竟善巧方便。在一些固定的殊勝日,佛子們聚在一起,通過上供諸佛、菩薩、本尊、空行、護法,下施六道眾生,來迅速的積累福報、清淨業障。在藏地,每月初十的蓮師薈供和每月二十五的空行母薈供最為普遍。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佛陀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佛陀還常以花來說法,《五燈會元》記載,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當時大眾皆默然,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陀於是說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佛門著名的「拈花微笑」公案,後人也以此作為禪宗傳法的開始。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一、因果!花,在佛教之中,代表「因」,正所謂,一切植物結果必先開花,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就沒有「結果」的收穫。
  • 佛教:有三種水果不能用來供佛,對菩薩不敬
    ,我們在選擇水果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用這三種水果供佛,容易對佛菩薩不敬。  民間有很多關於供佛的說法,有人說,用水果供佛時,不能用梨來供佛,因為「梨」的諧音是「離」,會讓人聯想到分離,所以「梨」不適合用來招待親友,更不適合用來供佛。  還有一些說法,有人說不能用香蕉供佛,因為「食蕉」是粵語中罵人的話,會讓人聯想到吃香蕉會對佛菩薩不尊敬。這些說法到底可信嗎?供佛時應該選擇什麼水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