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去寺院燒香拜佛,還是在自己家佛堂,都免不了會在佛前做供養,以修福修慧,增長功德。但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佛菩薩也根本不會用到和吃到,我們不要帶有功利心,不要生誤解。佛菩薩福慧圓滿具足,根本不缺世俗的東西。我們之所以在佛前上供,它只是佛門裡的一種表法,是一種善巧方便法。不在利益佛菩薩,而是利益普羅大眾。
就像我們在佛前供養花果,佛菩薩根本不會吃的,它一方面表明了供養者對佛菩薩的虔誠、感恩和恭敬之心;另一方面,佛前所供的「花果」代表佛門裡常說的「因果報應」,以此告誡眾生要修善因、勿作惡。
佛前供養香支,不是在與佛菩薩感應,而是表明我們內心的清香,是「戒定真香」。佛前供養淨水,代表無量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供佛,不是佛需要,而是藉此培養大眾的布施利他心,放下心中的自私貪婪執著,懂得「舍」的智慧,懂得布施才能真正得福。有人到寺院裡拜佛,往功德箱裡投了錢,就覺得自己功德無量了,佛菩薩就得保佑自己,這就是迷信思想。供養佛,不是佛需要,功德源於自己的發心,若有所求,功德也就漏了。
除了供養花果、香支、清水、酥油燈等,不能供養哪些東西呢?其實供養不在東西貴賤,不在數量多寡,關鍵在於我們的用心。「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供佛不在於形式,發心清淨,自然功不唐捐。但是,我們大家要注意,雖然形式不重要,但是畢竟所供養物品也是在表法,表法一定要吉祥,不可有缺失,否則就容易造業。
一般的東西,只要是吉祥的,大都可以用來供佛。但是以下這些東西最好不要置於佛前。首先,不要供肉食,這是非常不敬的。佛家慈悲為懷,尤其是大乘佛教,嚴持戒律,不殺生,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吃肉是違背佛家的慈悲之心的。
作為在家修行人,也許做不到天天茹素,但如果選擇精進修行,至少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聖誕,最好吃素放生。如果是供養佛,一定要供養素食。主食可供養米麵,油類最好是大豆油、植物油等。比如如果寺院舉行法會,早上一般都要上大供,必須是素食。
再者,不要供養葷類和腥類食物。有人可能認為葷類就等同於肉食,其實不是。在佛教裡,葷類主要指的是五辛,即蔥姜蒜等。為什麼這個是「葷」呢?因為像蔥姜蒜這樣的東西,本身有刺激性難聞的臭味,人吃了之後,嘴巴裡的味道不乾淨,有一股汙濁之氣,給人帶來不好的感受,也不利於自己修清淨心。腥食主要指蛋奶類物品,像雞蛋牛奶這樣的東西,也儘可能不要供佛。
除此之外,偷來的東西不要供佛,偷盜本就是造業,惡業所為的東西,用來供佛,是對三寶的極大不恭敬。一個人再貧困,供養的物品再寒酸,若是自己的東西,供養功德都很大。竊取來的東西再好,也是不淨之物。
通過詐騙巧取得來的東西,也不可供佛,都是不如法的。佛前也不可供酒類,佛家有一條戒律就是「不飲酒」,酒迷惑人的心智,使人墮落愚痴,麻痺人的大腦,不是消愁,而是更添堵、更麻木,沒有智慧,何以解脫?
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一定要是通過正規渠道所得,供養物品要乾淨,不要髒亂,要莊嚴佛寶,不要無知造業。願真誠地供養,不僅令自己法喜充滿,更能利益無量眾生,福慧增長、離苦得樂。感恩大眾閱讀與分享,願佛法利益有情、佛光普照。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