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前供花,這幾點你需知曉!

2021-01-17 凡心問禪

在佛教之中,有諸供養,其大家熟悉的就有「花、燈、水、香、果」等等。在這麼多供養之中,如果非得要說何種供養最為殊勝,其答案只有一個,皆為最,皆是最殊勝的培福修福之法,無有分別。雖無分別,但卻有著不同之處,那就是供養之物與之相對應所獲之果報的不相同。

在這其中就以花供養來說,行花供養的意義在於「一切事物皆因起,從而才會有結果。」這就好比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也只有開花之後才能結出果實。其在釋迦牟佛被授記成佛的典故之中,我們就能得知,佛前「供花」所代表的巨大含義。關於佛前供養,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呢?這幾點你需知道!

一、供花之心!

在佛教之中,對於發心極為重要。這就好比,我們想要學佛,想要深入經藏,想要學修有成就,想要獲得諸佛菩薩攝受一樣,最離不開的就是發心。其佛前供花亦是如此,如果沒有行持供養之心,其不管你是供花還是行其他供養皆難以獲其真正的功德利益。

在行持供養之時,不管你行持的是何種供養,其皆離不開擁有一顆恭敬、虔誠之心。其卻不能擁有一顆「執著妄想」之心。如果我們執著所行持之供養,其恰恰相反不僅不能得到原來該有的功德利益,還會因為執著從而生出種種煩惱,讓煩惱左右其心,難以做到虔誠和恭敬。

二、供花之意!

俗話講「行其事,明其意。」我們在行持供養之時,皆需明白其供養所代表的含義。如果我們不能明白所供養的含義,這就好比當下大眾所言的,學佛是迷信、不孝等行為。所以在行持供養之時,我們除了前面所講的「不能執著」,還需明白布施、供養等善行的含義。

對於佛前供花而言,在文章開頭我們也能得知其意。供花所代表之意乃是因,它佛前的另一供養供果總稱因果。其供花是因果,其供果乃是果。供花乃是種下成佛只因,其供果乃是圓滿佛果之意。其在佛教之中,供花雖無種類之分,但其蓮花在佛教之中卻是最為殊勝只存在。

三、不能胡亂擺放!

在佛教之中,其不管是供花,還是供果,其皆是有著一個默認擺放方式,這個擺放方式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其卻在佛教的傳播之中默默的流傳了下來。所以在行持供花之時,其胡亂擺放且是萬萬不行!

那麼什麼才算「胡亂擺放」呢?在當下人皆自私,其在行佛前供養亦是如此。在佛前我們皆知有一案桌,其佛前供花當然屬於將花擺放與桌案上面最好。但香火旺盛的寺院,往往桌上早已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鮮花。以此情況,我們可以將想要擺放的花放置桌案邊或是其他諸佛菩薩面前。切記萬萬不能為了一己私慾胡亂擺放,或將他人所供養的花移至一邊。

佛前供養,其不管是行供花,還是供果又或者是供香,其注意事項說多不多,說少亦是不少,如果我們能夠以「恭敬、虔誠」,且不執著之心去行供養,那麼不管是何種供養,其所獲的殊勝皆是有高無低。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對中國有深遠的迎新影響,佛教哲學本身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同時佛教也是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這三種文化又相互影響,需要我們繼承。
  • 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門裡有多種供養方式,比如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供樂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是信眾對佛菩薩深深的恭敬和感恩。當然,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供養,佛菩薩不會吃這些東西,佛菩薩更不會因這些外在供養而對世人區別對待。我們做供養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我們也不要妄想著以此與佛菩薩「做交易」。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供養的真實利益,是我們通過這一形式,修了平等心、利他心、慈悲心。內心的清淨與善良,就是最大的福田。佛前所供物品,都是佛門裡普渡眾生的善巧方便法,都是在表法。比如佛前供「花果」,花與果就代表著佛門裡所說的「因果」,告誡眾生要敬畏因果、莫造惡業。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與平等,告誡大眾修行要從心地入手,善用其心、慈悲喜舍。佛前所供酥油燈,燈代表破除黑暗,用智慧點亮光明,等等。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一、因果!花,在佛教之中,代表「因」,正所謂,一切植物結果必先開花,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就沒有「結果」的收穫。
  • 佛前供花的功德和方法
    自古以來,佛教和花就有很深的因緣,佛教中稱花為「華」,並以蓮花為聖花。佛教經典中,有諸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舌燦蓮花、天女散花、天花亂墜等。比如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讚嘆、供養。據《心地觀經序分》記載,佛陀在講經說法時,「六欲諸天供養,天花亂墜遍虛空」。
  • 佛前供花,你知道代表什麼嗎?
    佛教的禮儀之中,每一項都具有各自的意義,供花也是常見的一種供佛方式。佛是福慧雙全的覺者,那是不是需要眾生供養的花呢。?其實,不僅僅是現在的人會供花,釋迦牟尼佛於過去因地修行的時候,也曾經用蓮花供燃燈佛。 假如我們有幸見到佛,可能會發現,只能用花的美好表達自己心中的敬意。
  • 佛教:這幾種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很多人初入佛門,對很多佛教常識不太了解,就拿在佛前做供養來說吧,很多人不太明白哪些東西可以用來供佛,哪些是禁忌品,供佛應該供多少,等等。其實,不論我們供養什麼,前提是我們的心要是真誠的、清淨的,不是帶著功利心的。大家要搞清楚,佛前供養,不是在與佛菩薩「做交易」,佛菩薩也不會因為任何人的供養而有分別之心。供養只是我們自己的發心,是在修我們自己的慈悲利他心,莫要貪求功德。
  • 佛教:這2種水果不要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佛前可供哪些物品呢?主要包括供花、供果、供香、供燈、供水、供齋,等等。不論供養什麼,要有好的發心,所供物品要清淨乾淨,要如理如法,不可有褻瀆之意。很多人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在佛前做供養,認為你供養再好,佛菩薩又不會吃,供佛有何意義呢?  我們要明白,佛前做供養不是為了「賄賂」佛菩薩,不是在與其做「交易」,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看似是在供養佛,其實是在供養我們自己,供養一切大眾修行的心。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不會因你供養的多寡而區別對待。所以民間所認為的那些燒高香、搶頭香的行為是非常愚蠢無知的。布施,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利他無我慈悲心,看似是供養佛菩薩,其實是在為自己修福。
  • 中國古代插畫藝術是否源於佛教供花
    中國的插花與作為佛教之源的印度的佛前供花實則有著本質的區別—印度佛前供花不使用花器,而中式供花必須有花器。中印對花器理解不同,究其原因,大致有三。《詩經名物圖解》日本國會圖書館藏首先,兩地自然環境差別巨大:印度常年高溫溼潤,植被繁茂,花材的保水性較好,沒有花器也是可以的;而中國偏旱,尤其是在北方,花材必須放在貯水的容器內保存。第二層原因似乎更為重要:中國自古尊崇「道以成器,器以載道」的精神。東漢 壁畫 望都一號古墓《易經》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即理念,器即用具。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有損功德!
    我們之所以在佛前上供,它只是佛門裡的一種表法,是一種善巧方便法。不在利益佛菩薩,而是利益普羅大眾。就像我們在佛前供養花果,佛菩薩根本不會吃的,它一方面表明了供養者對佛菩薩的虔誠、感恩和恭敬之心;另一方面,佛前所供的「花果」代表佛門裡常說的「因果報應」,以此告誡眾生要修善因、勿作惡。佛前供養香支,不是在與佛菩薩感應,而是表明我們內心的清香,是「戒定真香」。
  • 佛前供花,這4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佛前的香案上,經常花團錦簇,諸佛菩薩宛如在花叢中微笑,顯得極為清淨、莊嚴。那麼,是不是佛菩薩跟凡夫一樣,也貪戀嬌豔美麗的花朵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以慈悲心平等加持世間一切眾生,並不會因為誰上供鮮花,就對誰格外偏愛。其實,這樣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妄想顛倒。佛前供花,下面四條「禁忌」,千萬要注意。其一,發心要清淨。
  • 佛教高僧:家裡「供佛」,牢記這3點,家族興旺
    導語無論是信仰佛教的高僧還是信眾,都常常有供佛的習慣。所謂供佛,也就是信眾以虔誠之心,以香,花,果,供,燈,等。供養禮拜佛菩薩。因此,對於信佛者來說,供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小編曾經就見到過許多信佛者,家中供養著佛菩薩。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菩薩」不敬,切記
    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或是佛誕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帶著供品去寺廟供佛,也有一些人會把佛菩薩請到家裡去供佛,由於我們在供佛時,一定要敬佛,所以有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會對菩薩不敬,切記。佛菩薩其實並不是需要你的供品,我們用來供佛的東西,佛菩薩並不會受用,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供給我們自己的,佛法講究因果,一個人種善因,就會得善果,我們用什麼供佛,就會得到什麼結果。佛教的供品都是用來表法的,擺在佛前的供花供果,其實代表了世間的因果,如果我們經常用鮮花和鮮果供佛,就代表了我們相信因果,並願意多種善因,廣結善緣。
  • 佛教:佛前十種供品的寓意和果報,您不可不知
    這個我早些年還沒學佛的時候也一直都認為如此,後來才明白這只是「中國佛教」的規矩,和佛法並沒有什麼淵源——古印度的原始佛教中什麼都沒有燒香一說,都是供燈,這是傳入咱們中國以後才有的習慣。而且燒香也和佛菩薩的感應無關——那個是要靠心誠,比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見佛,而燒香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持戒的信念。
  • 佛教:有三種水果不能用來供佛,對菩薩不敬
    ,我們在選擇水果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用這三種水果供佛,容易對佛菩薩不敬。  民間有很多關於供佛的說法,有人說,用水果供佛時,不能用梨來供佛,因為「梨」的諧音是「離」,會讓人聯想到分離,所以「梨」不適合用來招待親友,更不適合用來供佛。  還有一些說法,有人說不能用香蕉供佛,因為「食蕉」是粵語中罵人的話,會讓人聯想到吃香蕉會對佛菩薩不尊敬。這些說法到底可信嗎?供佛時應該選擇什麼水果更好?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我國是一個佛教信仰人數眾多的國家,每逢初一十五,會發現寺院燒香的信眾總是人滿為患,人們都在搶著「做功德」,搶著為佛菩薩做供養。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清楚供養的真實意義,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這是不可取的,容易功利和迷信。
  • 佛教高僧:在家「供佛」,記住這三點,家族興旺
    介紹相信佛教的高僧和信徒都有向佛供奉的習慣。所謂供奉佛,是指信徒以虔誠的心,使用香,鮮花、水果、供品、燈具等。供養禮拜佛菩薩。因此對於那些信仰佛教的人來說,供奉佛是非常重要的。小編在家裡見過許多個佛教徒。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比如,我們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所以用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之物供佛,也就成了很多善男信女日常修行的一部分。佛心平等,不起絲毫分別,如果眾生能心懷恭敬,量力而行,那麼不管供養何物,都是在「舍」,也都是在降服自己的「貪婪心」。然而,佛教以慈悲為懷,本著導人向善的初衷,有些物品,並不適宜供佛。否則,非但是對佛不敬,反而折損陰德,平日一定要多加要注意。第一,葷腥不宜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