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課代表要同大家分享的是一卷高清敦煌寫經作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此卷書寫於唐朝儀鳳元年。

敦煌寫經與敦煌的石窟、壁畫可說是整個敦煌藝術文化最為經典的組成部分。一般來講,敦煌石窟、壁畫(多為佛像、佛畫)無論是在造型、色彩、形象性等方面比敦煌寫經更為吸引人,畢竟好看是吸引人的第一步。但敦煌寫經往往又與敦煌石像壁畫密不可分,因為佛像、佛畫、佛經,都是佛教的具體呈現。
從唐初至晚唐的200多年中,唐朝諸多帝王崇佛佞佛。一方面它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廣泛傳播,導致佛教宗教派別的興旺發達;但另一面,大興土木、愚弄百姓,導致國力虛空,也是不容小視的。
寫經並不是唐朝的才有的,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所以敦煌寫經的具體流存數量大概沒人全部統計過。據說,僅是那個被餘秋雨稱為「文化大盜」的伯希和就在藏經洞裡精挑細選了六馬車的經卷文書。

唐代抄經風氣極盛,不但官方抄,民間也抄。你以為抄經生都是和尚?那可就錯了。通常為了迅速傳達經文旨意,官方有專門的楷書手抄經,並招募了大量擅長書法的抄經生。
比如唐代的崇文館設學士、直學士等,有校書2人,拓書手2人,書手10人,熟紙匠3人,裝潢匠5人,筆匠3人;其下司經局有書令史2人,楷書手25人;秘書省下設秘書監、著作局等部門,設有楷書手80人;門下省的弘文館設楷書手30人……
另外,這些抄經書手的來歷大多為五品官員以上的子孫,而且還必須得擅長書法。
《新唐書·藝文志》云:「貞觀中,徼、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秘書監,請購天下書,選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為書手,繕寫藏於內庫,以宮人掌之。"

古代的抄經生其實是非常苦悶且繁忙的。往往一部經書要按照固定的形式、紙張抄寫數十本,這樣民間才有一個可抄寫的仿本。
並且書寫完畢,要自己先校對一遍,然後由官府的專門人員校對三遍,接著由佛寺的高僧校閱三遍,再由監管官員籤名,最後才由官方的裝潢手裝裱,藏於內府或發放給各大寺院。不信?我們來看看本卷寫經末尾的書寫記載:

最值得吐槽的是——抄經生是沒有俸銀報酬的!他們的報酬僅是各種貯米和料錢!相當於我們以前的各種糧票、布票。並且還是計時、計件來結算的~
《唐六典》有記載「中書、門下令史,諸楷書手寫書課,皆有炭料"「食貯米,菜料日四十錢,給三口糧。"
這也多虧了這些抄經生的家底殷厚,要是有人想要以此謀生,多半是堅持不下的。不過也正因如此,這些身出名門的公子哥才耐得住性子,流傳下了這寶貴的藝術財富
此卷《金剛經》作為盛唐時代的書法作品,用筆精謹勻停、筆筆不苟,結體寬博舒展、端莊俊秀,字形大大體一致,橫豎空間分配均勻。這種整齊劃一,可以說是筆法、章法的高度統一。
所以對於熱愛書法的朋友來講,實在是難得的學習資料,強烈建議收藏本文哦!畢竟任何形式的書法學習都離不開臨帖、讀帖,而一卷高清真跡的寫經書法,可以讓你更清晰地觀摩到古人書法的筆墨特點。(文末有彩蛋,可獲取本卷寫經書法的高清完整版原圖哦~)
接下來,就一起來欣賞本卷寫經書法的部分高清大圖吧:





彩蛋:關注@書畫課代表,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唐代書法敦煌《金剛經》,即可獲取完整版的高清全圖喲~
我是書畫課代表,看更多高清金石書畫精粹,請關注我們啊,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