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一款「有米有品」的APP被江蘇蘇州的顧女士報警,稱自己疑似被騙。蘇州警方經過多日努力,破獲一起跨境特大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案,共抓獲涉案人員72人,涉案資金4.8億餘元。讓警方始料未及的是,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名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高材生王某。其辭掉原來年薪一百好幾十萬的工作後,自己出來開發「火牛」平臺,實施詐騙,先後斂財9000多萬元。
這個詐騙團夥被破獲,有可能揭開套路貸其中的一個內幕。據封面新聞披露,警方在案件破獲過程中發現,包括「有米有品」在內的上百個涉嫌套路貸的貸款APP,都在一個名叫「火牛」的「第四方支付平臺」上。由此,警方順藤摸瓜,找到了其中的內幕。
據報導,名叫「火牛」的「第四方支付平臺」,其實是一個虛擬幣交易平臺。它通過多種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等支付工具,完成綜合支付服務。而這個由「火牛」平臺實際操縱的「第四方支付」,是未取得法定支付業務許可,非法開展資金支付結算服務的無證機構。
為逃避監管和打擊,名叫「火牛」的「第四方支付平臺」,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用虛擬貨幣「火牛幣」進行結算。甚至,為了激起內部競爭,該平臺還使用了「搶單」模式。也就是說, 貸款APP一旦有客戶貸款下單的記錄,就在虛擬幣平臺裡面生成了一筆訂單,訂單內部的工作人員發現訂單以後,就可以搶單。最終誰搶到了這筆單子,就可以通過自己掌握的內部工作人員自己掌握的銀行卡,把錢打給受害貸款人。
如此分工明確,又引進內部競爭,使得這個平臺最終涉案人員達72人,所用銀行卡達2100 餘張,涉案資金高達4.8億餘元,被網絡貸款詐騙受害的人數,超過21萬多人。以平臺按照1-1.5%對每筆往來資金收取手續費,經警方初步統計,該平臺已累計斂財9000餘萬元。
那麼,他們通過如此縝密的設計,怎樣從受害者手中詐騙成功呢?
據報案人顧女士稱,她在「有米有品」APP 上填了自己的信息還有銀行卡的帳號,預期貸款3000元後,立刻有1650元到帳。至於其它1300多元,貸款APP工作人員表示是服務費。更讓顧女士感到無奈的是,自己覺得收費太高后,想提前還錢時卻怎麼也還不了。且平臺又生成違約金,並給顧女士發來威脅簡訊。
通過顧女士上述描述,人們完全可以發現,這是典型的套路貸。經過警方努力,發現這個套路貸的主犯就是躲在國外的名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高材生王某,其利用之前就掌握的第四方平臺開發技術,開發了「火牛」「第四方支付平臺」,用以詐騙。但最終仍然沒有逃得過警方的打擊。日前,包括躲在國外的王某等36名嫌疑人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其餘30多個涉案人員也被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