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時光|祖傳張氏正骨 雙手間的大學問

2020-12-03 文旅北京

北京昌平區南邵四合新村的張氏名山堂中醫門診部,有一位擅長骨傷正骨的張海濤大夫,他是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祖傳張氏正骨」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

「祖傳張氏正骨」的正骨手法將外用膏藥和夾板相結合,特色鮮明,療效明顯,實用性強,在民間正骨醫術中具有一定代表性。2007年,經過專家論證,「祖傳張氏正骨」項目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耳濡目染 接手祖業

正骨,中醫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骨折、脫臼等疾病,是古代醫學「三科」之一。「正」字在此指整治因骨關節損傷使肢體變形復原位的一門技術。

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把正骨醫術學好、學精,不僅需要經驗的積累,還需要傳承人會武術。

張氏祖傳正骨從1885年開始流傳至今。張海濤自打記事兒起,就跟隨爺爺張名山學習正骨手法,爺爺在診所給病人看病,張海濤就站在旁邊看。爺爺進城出診,都不忘帶上張海濤。後來,張名山還引導張海濤在自己身上練習正骨手法。在家庭的影響下,張海濤逐漸參與治療,直到考入北京中醫藥大學,真正從父輩那裡接手診所。治好的病人越來越多,來找張海濤看病的患者也逐漸多起來了。

有人說,從小接觸中醫的人往往會走極端,不接受一切西醫的理論和方法。但張海濤卻不是這樣,在他的診所裡,X光機是必備品。再加上妻子以前在手術室工作的經驗,如今的祖傳張氏正骨不光是傳統的「夾板」固定、正骨按摩、外用膏藥了,張海濤經常依據病情配合X光片為患者治療,這也是第四代傳承人的一個創新之處。

夫唱婦隨 傳承技術

骨折病人往往是突發的,為了及時患者治療,張海濤往往是24小時工作。不知從何時起,張海濤給患者看病時,身邊多了個「助手」——他的愛人李潔。上世紀90年代初,張海濤和李潔結婚。李潔在醫院手術室工作,接觸的都是西醫,此前對正骨手法不以為然,直到近距離接觸了張海濤為人治療的過程,才漸漸改變了態度。為了支持張海濤的工作,李潔辭去了工作,和張海濤共同打理診所。

為了更好地把祖傳張氏正骨傳承下去,張海濤將診所從交通閉塞的馬池口樓梓莊村搬到了四通八達的南邵大橋四合新村,從單一的中醫骨科發展成為包括中醫內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放射科、中西藥房、針灸理療等在內的門診部。擴建這家700平方米的中醫門診部,張海濤一家可以說傾盡所有,李潔卻毫無怨言。

「我也想把這張氏正骨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當然需要付出很多:房子是租的,新買的X光機一個就30多萬,我把多年的積蓄都拿出來,還要貸一些款。但我覺得人活著不能只為了錢。如果能把技術學到手,那就是無價之寶,而且可以把我的兒子、女兒培養起來,讓張氏正骨的路越走越寬。」

兒女有望 延續絕學

說到傳承,張海濤有意從小培養他的女兒和兒子作為第五代傳承人,想把自己的正骨手法延續下去。現如今,張海濤的女兒張鴻揚已大學畢業,她放棄了很好的工作機會,選擇在診所裡為父母幫忙,掛號、抓藥、分診、諮詢服務,她樣樣精通。她說,這可能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她是祖傳張氏正骨的傳人,無形中肩上就扛起了一份責任。

「從我出生起就在接觸這些技術,這是一點一滴地融入到自己血液裡的。雖然說現在我的技術還沒有爸爸專業,但要是有病人來諮詢,也能回答得有模有樣。」

除了女兒張鴻揚,兒子張鴻正也是張海濤的一個希望。今年16歲的他被同學們稱為「小張醫生」。

「我從小就受到我父親的薰陶,經常看他給別人看病,也慢慢對張氏正骨有了興趣。平時要是在學校,同學有受傷什麼的,第一個都是問我能不能弄。有時給同學揉完,他覺得好點兒了,我就特別高興」,張鴻正說。

或許是因為一份責任

張海濤再難也願意堅持下去

或許是因為一份信任

李潔再苦也願意陪伴左右

或許是因為一種習慣

子女再累也願意留在診所幫忙

或許,這就是對傳承最好的詮釋

相關焦點

  • 北京宮廷正骨申報國家級「非遺」
    剛剛被北京市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的宮廷正骨,昨天正式申報國家級名錄。  宮廷正骨起源於1644年,當時清政府開設阿敦衙門,之後更名為上駟院綽班處(滿語即正骨科)。清代滿族人是馬上民族,騎射營、相撲營中士兵經常發生關節脫臼、跌打損傷的情況,因而湧現了大批滿蒙優秀的骨傷醫生和按摩醫生。
  •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祖傳五代青砂器燒制過程 (1/5)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祖傳五代青砂器燒制過程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發布時間:2019-06-27 13:31:18 【編輯:李霈韻】 探訪河北非遺蔚縣祖傳五代青砂器燒制過程
  • 小棕葉背後有大學問 50位中學生對話非遺傳承人
    1月9日下午,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的50名學生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課程。 紅網時刻1月10日訊(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張祥)粽葉編、菊花石雕、湘繡……湖南豐富的非遺文化,能給中小學生帶來什麼?一枚細長的棕葉,會有怎樣神奇的千般變化?
  • 非遺「雙橋老太太」傳人開辦正骨醫館
    羅氏正骨第五代傳人,著名的京城骨科大師羅有明--雙橋老太太由於曾經給一些國家領導人和各行業名人治好過骨傷疾病,成就了一代傳奇。羅氏正骨第七代傳人羅勇,系羅氏正骨法第六代傳人羅金殿之子,曾在羅有明中醫骨傷科醫院歷任副院長、院長十多年。
  • 泉州「非遺」美食你知多少 吃貨版「非遺」你必須懂
    ­  你們的最愛,有人給你正名啦~­  以後咱這不叫貪吃,叫傳承非遺!­  昨日,泉州市文廣新局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3個入選項目涵蓋了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近10個類別。
  • 中華張氏的源流
    「張氏一家親」加入張氏大家庭 張氏一家親 無論您在哪,只要您姓「張」,加入張氏大家庭。我們同心同德,弘揚張氏文化,傳播張氏優良傳統,繁榮一億大張世家。
  • 「長短腳」和「陰陽腳」的正骨手法
    以右下肢是長腳又屬陽腳者為例,術者立於患者背側,左手按在髂脊上(發力時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脊前部(發力時促使髂骨旋前),助手做好牽抖姿勢(雙手握緊右踝上部)準備,術者口令」1—2—3」時,二人同時用力完成牽抖衝壓法,術者雙手方向不同,將使髂骨既向下,又向前旋,而達鬆動錯位關節,助手發力向下牽抖1一3下,使關節在動中復位;患者翻身(體位同上述),術者站其前側,雙手放置其髂脊上方、前方,牽抖衝壓時
  • 內蒙古針灸非遺傳承人白金龍:創新針灸療法 「開門」傳承非遺
    1984年,在白金龍接過父輩傳承銀針的第二年,他邁入了遼寧中醫藥大學的校門。學校的基礎中醫理論也夯實了白金龍對「白氏針灸」療法的研究和理解。「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醫藥處方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談及白氏針法的 核心理念,白金龍表示,通過針灸刺激經絡促進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能指導臨床實踐、切實讓患者恢復健康最是關鍵。
  • 非遺地圖 | 傳承千年藍靛技藝,美麗的侗族姑娘用雙手書寫非遺致富路!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遼藝《祖傳秘方》首演 獲贊「關東人必看劇目」
    話劇《祖傳秘方》在建組之初,就將真實性、平民化作為創作的初衷,力求為觀眾還原一段普通大 眾抗擊侵略者的史詩大戲。  真實的故事背景——九一八事變後的東北大地、熟悉的場景——至今仍人頭攢動的瀋陽奉天北市場、鮮活的人物——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
  • 星太奇:奮豆去正骨醫院治療落枕,可正骨專家技術不好!
    奮豆睡覺落枕了,古輝老師帶他去正骨醫院,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古輝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可奮豆不遵守課堂紀律,他沒有看黑板,眼睛不知看向何處,古輝老師非常生氣,怒視著奮豆,並在課堂上呵斥他。可奮豆不慌不忙地解釋緣由,他昨天睡覺的時候落枕了,現在他的頭只能扭到這個角度。
  • 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關於某地「三會」「告天下張姓同胞書」的聲明
    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關於某地「三會」「告天下張姓同胞書」的聲明最近,某省市縣三級張姓組織聯合發表系列長文,指名道姓詆毀張姓祖源文化,詆毀我縣張氏群體和特定個人,詆毀各地宗親,影響很不好。
  • 傳承重慶非遺不負時光的藝術之美
    近日,重慶市完成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工作,從500多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遴選出30個具有豐富內涵和傑出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項目,向國家級非遺發起衝擊。  這些推薦的非遺項目,作為一種活態的文化現象,是現存的、固化的巴渝文化坐標,涉及八大類別,涵蓋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無不展現了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和多樣性。
  • 比張藝謀的《影》更變幻莫測,他以雙手演世間萬物,成中國手影第一人
    我從城東走到城西,兜售我祖傳的技藝,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吧,讓我給你帶來歡樂。---被單戲非遺傳人·沈曉沈曉坐在琴臺路蜀風雅韻辦公室的茶几旁,剛泡的茶散發出一股濃香,他語調緩慢地念出幾句自己的詩歌。這些年走南闖北表演手影的經歷,全被沈曉敲成一段段詩句保存在電腦文檔裡。
  • 自動化「正骨」 大數據下的精準療法
    而正骨能夠通過復原人體骨骼的位置,讓血液重新流通到全身,改善人的整體健康狀態。   目前,正骨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正骨相關服務也變得越來越火熱,各大城市正骨店數量都在呈幾何式上漲,未來正骨市場仍將不斷擴大。近日,投融界專訪了「骨醫生」5G、AI智能治療正骨機項目的創始人黃武先生。   投融界:黃總,您創業這個項目有什麼淵源嗎?
  • 徒手正骨被疑智商稅,網友:臉被整垮了,店家P圖宣傳
    最近有關正骨、整骨的話題頻上熱搜,「不僅能修正儀態改變駝背的狀況,還被賦予瘦臉的作用」。不開刀、不出血,徒手就能矯正面部移位,就能解決大小臉、左右不對稱的情況,縮小骨頭間的縫隙,瘦臉縮下巴的效果立竿見影。明星都在用的「神奇之術」是智商稅還是真有奇效?
  • 【津城非遺】時光裡打磨出的老手藝——津門蔡氏貢撣
    【津城非遺】時光裡打磨出的老手藝——津門蔡氏貢撣 2020-11-0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拿正骨也不好,6個瑜伽動作教你改善
    長時間的肩膀不舒服不但會影響工作心情,並且經常發病讓很多人痛苦不堪,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去做推拿、正骨,認為推拿正骨以後舒服了就已經變好了。可是呢,儘管推拿可以平衡肌張力,可是無法提高肌力量。而正骨會使關節復位,但由於肌肉的力量和不好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因此調整完很難以穩定,很容易反覆復發。
  • 冷水江市人民醫院骨一科中醫正骨法見奇效
    當代醫療環境下,隨著手術的大量開展,這種傳統中醫正骨逐漸被人們遺忘,導致很多醫院的醫生,不知道怎么正確復位和妥善固定,在冷水江市人民醫院骨一科,這種不開刀、不手術、不見血、不留疤的傳統中醫正骨手法被很好地傳承下來。
  • 章丘這戶村民家中藏有一頂祖傳的清代官帽
    濟南市章丘區官莊街道亮甲坡村村民劉大哥家中,就藏有一頂祖傳的清代官帽。來到劉大哥家中,熱情的劉大哥從廂房取出官帽讓筆者觀看。官帽盛放在一個專門的官帽盒裡。官帽盒為漆皮藤編,由盒體和盒蓋組成,下面的盒體為圓筒形,上面的盒蓋為圓錐狀,整個官帽盒就像一個囤糧的穀倉形狀。由於保管條件有限,帽盒上落滿了一層灰塵。打開官帽盒,一頂保存完好的清代官帽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