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經常打敗仗的一個人,三國志中卻記載著他的英雄事跡

2021-01-08 聽風講堂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我們都覺得《三國演義》讀起來比正史更加有趣,因為演義裡面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那麼多英雄人物栩栩如生,讓大家看罷非常痛快。不過《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故事情節都是特意為主人公設定的,其他人物也是為主人公服務的,所以《三國演義》雖然是以三國時期的人物為原型寫作的,可是裡面許多人物與正史上的記載有出入。

就拿張郃來說吧,在《三國演義》裡面,張郃經常打敗仗,基本沒贏過,遇到了趙子龍,被他一嚇就不敢正面近身,張郃死後,孔明還笑他膽小。其實這樣的設定,大家不會覺得奇怪嗎?如果張郃這麼沒能耐,這麼膽小,曹操這麼精明的人怎麼會將他任命為主帥呢?後來就張郃這個人,筆者去翻閱了許多歷史史籍,發現張郃的形象和羅貫中大師筆下的人物,有相當大的差別。

張郃出生在河北,那個地方很多人小時候就開始學習武技。張郃也是其中一個,他很早就從了軍。東漢末年,黃巾軍造反,當時河北的管理者是韓腹。張郃在他的手底下擔任軍司馬一職。所以他和黃巾軍是正面打過仗的。

後來黃巾軍造反沒有成功,袁紹成了河北這一代的管理者,張郃升了小官,袁紹命他去攻打公孫瓚,後來因為立功,袁紹也讓張郃當了個將軍。可是袁紹這個人比較自大,偏聽讒言,後來在官渡的時候沒打贏曹操,張郃沒有辦法,歸降了曹操,他本來也沒覺得曹操會重用他,畢竟作為降將,名聲不是很好聽。

但是曹操覺得他非常有能力,而且說他和韓信一樣善於打仗,這也表明真實的張郃是非常勇猛的,善於打仗的,也打過許多勝仗,並不是《三國演義》裡面描述的那樣,打一場輸一場。《三國演義》裡面就差說張郃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傢伙,實際上張郃能文能武,趙子龍槍法也許比他厲害,但是文採上肯定是比不過張郃合的。

曹操重用張郃合之後。張郃也不辜負曹操對他的信任,他一直跟隨著夏侯淵到處打仗。在軍中立下過很多功勞,也打敗過當時很多名氣比較大的將領,後來與夏侯淵一起在漢中這個地方抵擋劉備的攻擊。就算夏侯淵在的時候他沒有成為主帥,但是他為曹操立下的功勞是不可以抹殺的。

其實不僅他的上司曹操特別器重他,就是他的對手劉備也知道他的能耐的,當時蜀漢政權和曹魏政權搶地盤,劉備並沒有將曹魏軍團的主帥夏侯淵放在眼裡。夏侯淵是一個很牛的人物,當時黃忠將夏侯淵殺了,下面的人過來跟劉備說殺了敵方的主帥。劉備聽了倒是沒怎麼在意,他還嘆口氣說,要是將張郃殺了才是特大好事。也就是說在劉備看來,當時殺夏侯淵作用不大,劉備覺得張郃比夏侯淵的能耐還強,這也表明劉備對張郃的警惕。

夏侯淵死後,張郃只能帶兵回撤,盡最大的努力保存自己一方的實力,那個時候軍中沒有主帥,士兵沒有主心骨,朝廷中就有人向曹操提出讓張郃暫代主帥職位,張郃是臨危受命,但他馬上就施展出他的才能,安撫士兵,他一上任軍中大定,這時候繼續和劉備陣營積極對抗,就算後來曹操失去軍糧,沒有成功奪得漢中,只能帶兵往北撤,張郃還是跑在最前線奮力防禦劉備。

根據史書記載,張郃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戰爭,應該就是街亭之戰。那個時候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用了他自己以為最好的計策鎮守街亭。結果張郃猜到了馬謖的想法,想到一個好辦法,將馬謖後面的水資源給斷開了。蜀漢軍隊大亂,張郃快速的拿下蜀漢周邊一些小的地盤。如果不是張郃在這裡取得了勝利,諸葛亮北伐肯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績,而不需要回來救援。到時候魏國的都城就危險了。正是因為這一戰張郃立下的功勞非常大,當時的皇帝曹叡大肆表揚他。

因為有這一次經歷,所以諸葛亮後來再打陳倉時,曹叡又派張郃頜出來迎戰,當時他只給了張郃3萬人馬,曹叡心裡有些擔心,張郃掐著手指對著天上一算,他說:「對方軍糧肯定吃不到半個月。」後來就像張郃預料的那樣,諸葛亮那個時候沒有糧草只能撤軍,這就是屈指可數這個成語的典故。後來張郃在戰亂中,膝蓋受了一箭,再加上年事已高,所以沒過多久就去世,曹魏又損失一員優秀的將領。

本文由「聽風講堂」原創著作,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不同表述
    三國演義後期,劉蜀留下的大將,少之又少,根據史書記載,後起之秀,只有吳班、陳式、馮習、張南、黃權五人,可惜,後來黃權投降曹魏、馮習、張南死於戰場、吳班、陳式一生也只是戰績平平,總之,繼五虎上將之後,劉蜀在將領上,後繼無人。
  • 《三國演義》中的待解之謎,魏延曾履立奇功,為何突然叛逃蜀國呢
    據正史《三國志》記述,魏延曾追隨先主劉備入川伐蜀。劉備去世後,魏延也是盡心輔佐少主劉禪。諸葛亮北伐魏國時,魏延作為先鋒大將。《三國志》裡,其實對魏延記載並不太多,從這為數不多的信息,我們便能明確得知,魏延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一位將領。未投奔劉備之前,已經擁有一支實力不俗的私人武裝。這麼說吧,魏延更像是一位帶有地方性質的軍閥。
  • 《三國演義》,在鎮江人王扶林的鏡頭下,在柏文的歌聲裡……
    塑造歷史人物形象,不能用百分之百的真實去要求藝術,但藝術所反映的歷史基本事實總要和客觀存在的「史實」(《三國演義》)大致不差。羅貫中吸取了民間傳說,對史書一些內容也是進行了藝術誇張的。如「空城計」這一充分反映了孔明智慧的情節,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中均無記載。這種將人物典型化的精彩描寫,在歷史書裡是不存在的。
  •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幫助「劉關張」打了那些勝仗
    作為三國演義的主角「劉關張」在奪取蜀漢政權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基本上都沒打過什麼勝仗,但是作為主角在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沒有打過勝仗好像有點不像話。為了凸顯「劉關張」的英雄氣概,羅貫中必須幫助他們打幾場勝仗。
  • 小喬到底是周瑜的正妻,還是他的妾室?在《三國志》中找得到答案
    而且在夷陵之戰期間,劉備不顧前線戰事頻繁,他竟然親自帶人到南郡找到了甘夫人的陵墓,並派人將其遷回成都,足見劉備對甘夫人的喜愛。而在東吳,有人則認為周瑜對小喬的感情十分深厚。畢竟在歷史上,周瑜是風度翩翩,才貌俱佳的將帥,小喬則是堪稱國色的美女,兩人結為連理乃是天作之合。
  • 三國演義中的偽兵器,關羽的刀呂布的戟,不如張飛黃忠的靠譜!
    一部小說《三國演義》幾乎顛覆了中國人的歷史觀,裡面很多胡編亂造的故事,都被很多中國人當做歷史來解讀。但故事終究是故事,是無法經過論證的,比如《三國演義》中幾位武將的兵器,就被作者羅貫中弄虛作假,有的穿越時空,有的移花接木,靠譜的還真的沒有幾個,完全可以被稱呼為"偽兵器"!
  • 歡樂三國志·醒醒吧,無尾熊
    還是,三國時代就像網絡時代一樣,特別適合白手起家的英雄大展身手? 我們必須承認,有關當時的奶粉,我們所知不多。但三國確實是一個吸引英雄聚集的磁場,因為那個時代充滿機會,隨手一抓,就有可能抓到權力、抓到錢財,當然,也有可能抓到死亡。但三國能為我們留下這麼多典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羅貫中寫了《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
    三國演義中寫了很多名將和傳奇故事,但是有很多不真實的,演義只是給大家講述的一個故事不是真實的。今天我們說一說三國演義中的他們,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的。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 三國演義中的108將(下),吳國篇名將
    三國演義中的108將(下),吳國篇名將1、「短命二郎」孫堅孫堅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性格耿直,非常具有正義感,這一點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來。 但是孫堅的缺點在於貪心太大,私藏玉璽,最後死在了上面。《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 三國志11威力加強版中的未解之謎
    1趙雲戰法的成功率 作為《三國志11》裡為數不多的3s適應性武將,三國無雙系列看板武將,擁有無萬千粉絲人迷的趙雲除了他那詭異的戰法成功率,剩下的都是完美的。眾所周知演義的趙雲和三國志的趙雲完全是兩回事,光榮歷代的趙雲數值很顯然是以《三國演義》為藍本,武統都是頂級的。或許是覺得這樣這樣不太好還是?
  • 《三國志14 威力加強版》微博倒數圖背後都有哪些典故?
    《三國志14 威力加強版》微博倒數圖背後都有哪些典故?回頭看今年年初官博發的《三國志14》本體倒數圖就沒那麼有趣了這些倒數圖裡都包含著來自《三國演義》或《三國志》的哏,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微博上大家對這批圖的評價也非常積極,策劃的人心思沒有白費。
  • 三國演義關羽斬殺十六位大將,那麼真實歷史關羽如何呢?
    話說回來,三國演義中,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比如說關羽就是其中一位。在三國時期,關羽就基本已經是忠義的象徵。到了隋朝時期,關羽忠義的形象開始深入人心,在這之後的歷朝歷代中,每一位皇帝都會供奉關羽。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仍然有關帝廟,這就是古人們用來供奉關羽的地方。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共斬殺了16位大將。
  • 《三國志12》最新武將介紹 華雄豹頭猿臂
    《三國志12》官方網站今天更新了最新武將華雄的人設圖片和介紹。華雄是董卓手下第四大猛將,之前三名分別是呂布,李傕,郭汜。武力在整個三國裡也算比較靠前的,光榮通常是給到89-90這個檔次。這個人物性格不鮮明,可以說沒有什麼性格描寫,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成襯託關羽的炮灰型角色,汜水關先後斬十八路諸侯5員大將,甚至包括祖茂,潘鳳這種名將上將,然後在5分鐘之內,估計也就10回合就被當時的一個小兵關羽殺掉了,這種藝術手法形成了強烈反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早就了「溫酒斬華雄」的千古經典。
  • 三國演義他斬殺華雄的一句話流傳到了現在,並在網絡上瘋傳
    三國演義他斬殺華雄的一句話流傳到了現在,並在網絡上瘋傳三國演義裡有著許多的英雄好漢,不僅被一些小說的作家經常寫,還都翻拍了電視劇,可見他在四大名著裡面的地位,並且裡面的英雄事跡還被廣為流傳,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講裡面的關羽,每當關羽戰勝敵人之後他都會說一句話,並且這句話還被現在的人們
  • 曹操的身高是多少,害得他如此自卑?又被人黑了一把
    南匈奴使臣說:「魏王風度很好,可是旁邊那個捉刀人(就是拿刀人)才真是個英雄!」曹操覺得這個使臣很有眼光,不可小看。等使臣回歸時,派人在半路把他殺掉了。從上面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曹操對自己的相貌和身高不自信,甚至有些自卑。曹操到底長得什麼樣?身高有多少?
  • 《少年三國志:零》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篇
    三國是一個戰亂的時代,亂世出英雄,所以三國也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正是因為英雄生於亂世,也才有了應用的價值。 三國時代中,不乏有雄才大略的人,也不乏有野心勃勃的人,但是因為在局中久了,難免會看花眼。這個時候軍師的作用便會顯現出來。一是幫助局裡的人迅速看清形勢,二是作為千裡馬,幫助伯樂取得成功。
  •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排名前十名的武將分別是誰?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這一時期,無數的賢臣良將紛紛嶄露頭角,並憑藉自己的傑出才能和後世小說的"演義化"而在民間得到廣泛的聲譽,其中尤其以《三國演義》的描述最廣為人知,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對三國人物、故事有著生動的記載。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的狡猾奸詐、關羽的忠義勇猛、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成為了後世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裴松之:是他兒子先搶劫的
    《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因為刺殺董卓不成,便倉皇逃竄,路上被陳宮所救,二人便一起同行。恰巧遇見了呂伯奢,他是曹操的故人,呂伯奢便讓曹操跟陳宮回家歇息,還囑咐自己家人殺豬,自己出門買酒去了。結果曹操聽見後面磨刀的聲音,再加上一些話語,疑心甚重的曹操便懷疑呂伯奢出去報官了,而他的家人準備動手殺他,所以曹操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後來又在路上殺了趕回家的呂伯奢,說出了上文那句話,而這也讓陳宮以及無數讀者覺得曹操實在是不仁不義。但實際上,《三國演義》畢竟只是一本小說,它當中有太多跟正史不符合的地方了,比如說華雄是孫堅殺的,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也不是華佗,而是一個無名軍醫。
  • 關羽被殺後,他的青龍偃月刀與赤兔馬落到誰的手中?
    首先聲明一點,關羽的武器不是青龍偃月刀,坐騎也不是赤兔馬,這些都是羅貫中先生強加給他的英雄光環。關羽可以說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混得最好的人物,在世期間他跟隨大哥劉備南徵北戰,勇猛無雙,為蜀漢帝國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去世後又被後人不斷神話,成為「武的化身」,在某種程度上與孔子地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