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2020-07-17 可樂侃史

引言

「馬到成功」一詞,出自元代張國賓《薛仁貴》楔子:「憑著您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一般用於對別人的美好祝福。

馬作為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在人類的社會生活、生產乃至戰爭中,都有著極重要的地位。馬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交通運輸的重要承載體。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運輸作用,馬匹還主要也為作戰和貿易提供畜力。可以說馬在推動群體融合、促進文化和技術交流上有著重要貢獻。在一些地區,被馴化後的家馬還能為人們提供食物,例如馬奶馬肉,以支撐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專家表示,假如沒有這匹小小馬兒,恐怕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野馬照片

01

與狗相似,逐漸出現在人類日常生活中並且大量使用的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成。縱觀歷史,關於馴服野馬的最早記錄,出現於哈薩克斯坦的約5500年前的柏臺遺址。在這個遺址裡,人們發現了馬骨以及用馬骨做成的工具,在部分器物的殘片上還被證明有馬奶脂肪酸。將馬骨加工為工具,將馬奶作為食物,都說明了當時柏臺人已經馴服野馬,將之作為家馬使用了。

而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最早馴化家馬的歷史證據,出自於距今約4000年的甘肅省永靖的大河莊遺址。此後,在距今約2500年的玉門火燒溝遺址及秦魏家齊家文化墓地中,也曾經發現過馬骨。根據這兩處遺址的存在時間可以推斷,家馬很可能是從中亞傳入中國,而甘肅的青海地區是必經之地。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商朝晚期都城遺址

位於黃河中下遊曾經發現過一些商代早期遺址,例如位於河南偃師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等,沒有任何馬骨被發現於這些遺址中。位於河南安陽的晚商都城遺址中卻意外發現了馬骨。在其西北方向,還發掘出了100多個馬坑,應該是陪葬所用,最多的有30多匹,最少的只有一匹。

02

同樣屬於商代晚期的山西西安老牛坡遺址以及山東省滕州前掌大遺址,也有車馬坑以及單獨埋葬的馬匹被發現。這些考古發現中發現並出土的馬骨,為學者們進一步了解中國馬匹的起源和傳播提供了大量研究資料。動物考古學家通過對這些遺骨的測量和觀察,分析DNA和同位素,可以進一步得到深入的研究結果。考古學家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確實是家馬的馬骨,並且他們還揭示了多種家馬的利用方式。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西安老牛坡遺址的商代馬坑

在中東地區,考古學家通過研究最早發現家馬馴化遺址後發現,彼時的家馬不但作為交通和運輸工具,還為當時的人們提供馬奶。馬匹為人乘騎的證據,在我國新疆地區的公元前五世紀左右的石人子遺址中同樣有所發現。在這個遺址中被發現的馬骨脊椎部位都有病變,可以推斷這種現象是由於人類的騎乘行為所致。而在這個遺址附近出土的一些由皮革、鹿毛、氈墊等物製成的馬鞍,則是更加有力的證據,說明早在戰國時期及西漢時期,馬匹在這一地區就已經是重要的日常使役動物。

在我國古代,戰馬和戰車最重要的軍事力量,四馬拉一車在古時被稱作「一乘」,所以會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君」之類的詞句來形容實力強大的國家,例如鄭國就曾經被稱為「千乘之國」。每個國家所擁有的馬匹數量更是一種實力的象徵。據《周禮·夏官》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馬可以與龍這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地位的動物聯繫在一起,可見馬在實際功用價值之外,還被賦予了豐富的精神內涵。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古代戰馬畫像

所以馬匹也成為了作為跟金銀珠寶一樣重要的陪葬物品。並且由於封建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馬匹的隨葬規模也和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息息相關。例如在殷墟西北崗發現的馬坑,就有數百具馬匹隨葬。

03

由於馬本身集功能性和象徵性為一體,所以在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上都至關重要,正因如此,古代社會對馬匹的馴養高度重視。根據史料記載,秦國人的祖先本是遊牧部落,世代以養馬為生,在秦穆公時期的《相馬經》中便有不少相關記載。在這本書中,伯樂按照品種毛色和體型區分馬的品類,並對馬的各個身體部位描述和總結,提出了判斷良馬的辦法。此後,養馬及相馬的書本典籍在每個朝代都相繼誕生。

深刻影響人類發展的動物,專家:假如沒有它,全球歷史都將改寫

▲秦始皇陵中的戰馬

除了歷史典籍,考古遺址也可以為了解古代馬匹使用情況提供實際證據。考古學家曾經在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一組埋有大量木質戰車和陶製馬匹的陪葬坑。仔細研究這些陶製品後,考古專家藉此可以推斷出,閹割後的公馬由於性情溫順常被用於拉車,但是也同樣由於這個原因不適合作為戰馬使用。

結語

在人類發展史上,馴化家禽家畜是人類進步的必經之途。家馬的出現以及使用,極大程度提升了人類的運輸能力和戰鬥能力。馬和犬類動物一樣,都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和助手,陪伴著人們一路行來,在見證歷史的同時,也是歷史的締造者。

參考資料:

《薛仁貴》

《周禮·夏官》

《史記·秦本紀》

相關焦點

  • 伊拉克發現破罐子,轟動全球,西方專家:中國歷史有被改寫的可能
    導語:伊拉克發現破罐子,轟動全球,西方專家認為中國歷史有被改寫的可能 引言 在悠久的歷史傳承當中,文化無疑是民族根本,它們橫亙在歷史進程中,演變成豐富多彩的形式,也讓民眾從中感悟到文化魅力。以文化為支撐,還演變出各種民族精神,從而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 人類活動深刻影響動物行為
    人類活動深刻影響動物行為 2018年02月27日 09: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曉真 字號 內容摘要:人類活動深刻影響動物行為2018年 02月 26日 08:5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
  • 影響歷史最深遠的疾病,一隻跳蚤改寫人類歷史
    「鼠疫」,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是一個陳舊而陌生的名詞,大多數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那部著名長篇小說的書名上。但是前段時間的這個新聞又將這一曾經肆虐全球的疾病帶回到人們的視野。
  • 專家:現已證實,《山海經》暗藏世界地圖!世界歷史會被改寫麼?
    在清朝時期,紀曉嵐曾一度想焚毀《山海經》,認為其內容太過於荒誕不經,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民風,從而影響對社會的統治。而在東漢時期,著名治水專家在治理水利時,得到了皇帝贈送的參考書籍,其中包括山海經。所以想說:《山海經》到底有什麼魅力值得如此?其實《山海經》是我國歷史上比較有文化歷史意義的一本書。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充滿放射性的火球將方圓數百英裡內的一切化為焦土,撞擊還造成了席捲半個地球的海嘯。甚至大氣都可能發生燃燒,陸地上超過25公斤的動物無一倖免。事實上,大約75%的物種都滅絕了。所謂的"非鳥類"的恐龍毫無希望,只有小型的、身披羽毛的飛行恐龍倖免於難,它們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鳥類。 但是如果歷史朝著另一方向發展呢?
  • 人類歷史被改寫?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
    本文原標題:《人類歷史被改寫?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但未經醫學倫理報備》推薦閱讀據人民網今天報導,11月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人類是怎樣馴化狗的?考古發現幾萬年前證據,改寫人類進化歷史
    人類是怎樣馴化狗的?考古發現幾萬年前證據,改寫人類進化歷史智人在冰川時期結束前就到達了世界各地當 然極端荒涼的不毛之地除外。在更新世結束前後,大約距今1.2萬年前,智人又發明了弓和箭一一種直 到近現代仍為人類所使用的武器,直到火藥發明後才漸漸失去其意義。智人所有這些發明都是伴隨著優化其狩獵策略而來的,具有徹底的革新性。
  • 假如沒人類出現地球會變得和諧自然,但那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星球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人類在地球上絕對可以稱之為霸主,從我們人類產生之後到現在,雖然也經過了長期的歷史變遷,人類統治地球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到現在為止,在地球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的一種生物能夠跟人類相抗衡,現在我們人類不光是佔據著地球,其實也在不斷的改變著地球,那麼假如我們人類從來就沒有在這個地球上出現過
  • 鯨魚,這些海洋巨人,它們會影響人類文明的歷史嗎?
    專家們宣布2030年將是全球溫室效應最致命的一年,但是如果他們幫助了我們,這個災難將不會發生鯨魚,這些海洋巨人卻能夠大幅降低甚至阻止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積累,它們會影響人類文明的歷史嗎?金星的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因此溫室效應問題相當的明顯,土衛六的大氣會吸收太陽輻射,但不會吸收紅外線的輻射,因此會有反溫室效應,使得其氣溫下降,假如真的失控地球將走向金星化。
  • 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野生動物保護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趙丹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生態旅遊業正面臨著新的威脅,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的影響正在顯現,預計影響深遠。其中,巨型朱䴉在瀕臨滅絕20年後,其數量已經發展到近300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到訪,為當地農村社區和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收入和資金來源,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催化劑。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指出,遊客增加為社區基金和保護項目帶來了數千萬美元的收益。但是,受全球疫情影響,現在不但項目資金出現缺口,當地經濟陷入困境,一些巨型朱䴉、白翅鴨、彩繪鸛和其他野生動物也慘遭獵食。
  • 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假如沒有黑夜,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 2020-06-26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 : 從動物到上帝》作者揭秘商業發展基因
    他指出,商業發展的內在邏輯是想像共同體使金錢得以流轉,分工協作順利達成,共同的價值觀更是讓商業快速騰飛。這是一場你前所未見的思維風暴活動,現場精彩實錄:人類憑藉可以進行各式各樣靈活合作而能統治世界7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只是默默無聞的動物,他們對於世界的影響非常微小。現如今人類統治了地球,是怎樣做到的?
  • 假如全消滅會有什麼影響?
    假如全消滅會有什麼影響? 今年的5月份顯得格外的熱同樣也出現了很多的蚊子,人們最煩蚊子的就是嗡嗡的聲音,而且還會在身體上發出攻擊,特別是有些人的皮膚非常敏感,被蚊子攻擊之後,身體會出現很多的紅斑和疙瘩。
  • 今日芯聲|呂廷傑:6G可能連接生靈 人類將與動物溝通?
    1、呂廷傑:6G可能連接生靈 人類將與動物溝通?呂廷傑,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北郵-裡昂GEMBA課程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美國貝爾實驗室訪問學者。現擔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聯通獨立董事;中國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國際電信協會常務理事;工信部科技委委員、電信經濟專家委委員。
  • 王倩慧:動物法在全球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 | 載《國際法研究》2020年第2期
    動物權利論則反對人類對動物的利用,認為動物具有與人類同等的道德地位,試圖改變動物的法律地位,為動物爭取法律權利。從將動物視為可利用的資源,到動物福利論及動物權利論的出現,再到動物法在全球的蓬勃發展,西方動物倫理思想的演變有力推動了動物保護運動的發展。西方人對待動物的態度植根於兩個傳統,即猶太教與古希臘文化,這兩個根源在基督教中結合為一,並且在歐洲盛行。
  • 世界最透明的「魚」,比海水還透徹,專家:全球變暖可能和它有關
    如今的旅遊業十分發達,不管是哪一國的人,在經濟發展且社會穩定的情況下,都會有出門旅遊的心思,到不同的地區了解不同的風土民情,所以旅遊業在當下一直都十分流行,很多地區也迎來了不同地區的遊客。不過雖然旅遊業發達,但人類依舊不能踏足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就比如海洋,至今人類對它依舊了解得並不深刻。
  • 「全球變暖」將停止,全球要開始降溫了?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近幾年卻出現了極端寒冷天氣?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莫非全球變暖將會停止,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降溫?一、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出現目前,全球變暖這樣的說法或者說結論是確定的,科學家近年來的不斷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是一個大的趨勢,並沒有什麼錯誤。至於全球變暖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全球人口劇增便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原因。
  • 中國安文化主題教育——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27種瘟疫
    迄今為止,世界歷史上27次大規模的瘟疫直接影響了國族盛衰及人類的歷史進程。古人對有巨大殺傷力的傳染性疾病稱為瘟疫,其大規模流行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0000年前左右,人類文明發展到農耕階段,野生動物被馴養成為家畜,家畜攜帶的病菌轉移到了人類身上,由此成為人類疾病。
  • 全球變暖對於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
    但隨著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的平衡被打破了,在這之後,全球氣溫就在不斷上升,讓人擔憂。那麼,全球變暖究竟對於人類有什麼影響呢?從小角度來看,氣溫上升會讓人類的情緒更陷入波動,急躁焦慮的狀態時常出現,而從大層面來看,氣溫上升對於整個地球的影響都很大,不僅僅人類心情急躁,環境也會因為氣溫上升而變得乾燥易燃。還記得美國山火事件以及澳大利亞的山火事件嗎?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專家:應全球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抗擊新冠肺炎)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專家:應全球禁止野生動物交易中新網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對野生動物最好的保護,就是把它們保留在野外的棲息地」「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應儘量減少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飼養異寵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無論是否處於疫情爆發地區,飼主都要做好對自己和寵物的防護工作」……針對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科學家孫全輝博士近日通過網絡接受媒體採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