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社區成了基層治理「能量場」

2020-11-26 半月談
半月談記者 孫飛 陳宇軒 印朋

城中村隱患一大堆,志願者服務一陣風,智慧治理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些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攔路虎」,困擾著許多城市的治理升級之路。看起來是「死結」,是否一定解不開?有座城市說出了帶著底氣的「不」。

這座城就是深圳。在鵬城,千百個社區,就是基層治理動能匯聚的「能量場」,為創新之城帶來日新又新的活力。

1

誰說社區不能指揮住建局?

深圳近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多達1800餘個城中村,居住人口眾多,不同程度存在社區治安、消防安全、環境衛生等方面隱患。

在坪山區馬巒街道坪環社區,7.2萬平方米的城中村密布220棟統建樓,人流車流混行、雨天滿路淤泥、車位極其緊缺、管網隱患難除……諸多痛點讓居民怨聲載道。

「商品房小區有物業公司,城中村是不是也可以引進物業?」馬巒街道黨工委書記商澎濤的期待,在今年成為現實。5月,坪山區政府與中航、萬科、深業等物業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建城市運營中心。

「城市管理運營市場化專業化改革,有助於提升城區發展品質和魅力,增強廣大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說,坪山區將繼續發力打通服務社區末端「最後100米」,不斷提升城中村、三小場所、半封閉社區等薄弱區域的管理服務水平。

除了以實招改善社區「硬環境」,深圳還想辦法以暖意潤澤基層「軟環境」。

30萬元工程款遲遲拿不到,劉武慶的心情一度很煩躁。作為深圳一支挖土機工程隊的負責人,劉武慶手下有10多名工人,最近他們的工作就是上門要帳——之前在一個樓盤幹了一年多,談好了50萬元的工程款,結果只拿到20萬元,工人的生活都成了問題。

實在沒辦法的劉武慶找到了光明區光明社區。在他走出社區的第二天,30萬元工程款就打到了他的銀行卡上。「聽說是社區要求光明區住建局處理的,社區還能『指揮』住建局?」劉武慶感到很新鮮。

社區情況複雜,群眾需求多元,深圳意識到,只有讓更多資源與權限向下沉,才能解開群眾心中的「千千結」。光明社區工作人員尹峰說,他們接到劉慶武投訴的當天,就向光明區住建局發出了通知,當天就組織了由住建局工作人員和糾紛雙方參加的調解會,詳細告知法律後果,最終成功調解雙方糾紛。

在深圳市光明區,這樣的「社區發令、部門報到」正在成為基層糾紛化解的利器。據統計,2019年,光明區各社區「發令」216次,調度1600多名幹部下沉一線,職能部門及時報到率為98%。

2

「志願者之城」邁向3.0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現在有了下文:「來了就做志願者。」

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深圳志願者隊伍從不到20人發展到近200萬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隨處可見的「紅馬甲」們,成為暢通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

發軔於社會化、項目化、活動型為特點的「志願者之城1.0」,歷經U站服務體系、志願服務制度及信息化平臺建設初步完善的「志願者之城2.0」,如今深圳已著手打造以志願服務優化社會治理的「志願者之城3.0」,汙染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亮點正在湧現。

在坪山河岸,坪山護河志願服務U站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座黃色涼亭結構雖然簡易,但管理上「三有」毫不含糊——有志願者服務標識、有志願者開展服務、有志願者服務臺帳,可為市民提供飲水、諮詢、手機充電、簡易創傷處置等便民服務。

2017年7月,坪山區創新組建成立「河小二」護河志願服務隊,將志願服務與治水提質工作相結合,遇汙水亂排「隨手拍、隨時報」,實現群眾巡查與政府監管無縫銜接。截至目前,坪山區護河志願者服務隊共計巡河39.3萬人次,時長6.5萬小時。

深圳居民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毛思倩 攝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志願者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橫向多域覆蓋、縱深直插社區」的大、中、小三級聯防聯控志願服務隊伍,更是鵬城抗疫的堅實根基。

在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龍光社區,70歲的「愛心李大姐」李秀英1月31日就開始在社區出入口為居民測量體溫、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協助社區組織發展春節防疫志願者小隊。

參與志願服務20餘年的李秀英,如今已是服務時長最高等級的「五星級義工」。她還動員家裡女兒、女婿、「00後」外孫女齊上陣,共同投入抗疫志願工作。「我身體還行,做志願者,就是要堅持做有意義的事。」李秀英說。

「深圳志願服務已經不限於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志願者之城3.0』建設最終指向社會共識的凝聚,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廣泛傳播和普及。」深圳團市委書記方琳說。

3

有智慧平臺,訴求儘管來

創新之城,就要有創新之城的作為。深圳借力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打造城市「智慧大腦」,司法、公安、交通、安監、消防等領域一體貫通,拆除部門間信息壁壘,數據共聯共享成為現實。

「公明街道上村社區網格員巡查時,李生德等5人反映遭公司拖欠工資共計35萬元,網格員隨後引導訴求人到社區訴求服務大廳。」在光明區信訪大廳的一塊大屏幕上,一條糾紛訴求信息彈了出來,詳細地顯示了訴求人的基本情況、訴求內容、處理方式,工作人員隨即啟動糾紛處理程序。

這是光明區打造的群眾訴求智慧管理平臺。半月談記者注意到,訴求根據糾紛涉及人數、緊急程度、涉案金額等因素劃分為三個等級,在屏幕上以紅、黃、綠三種顏色區分,一級訴求要求10分鐘審核、30分鐘受理、1小時動態更新管理。

有了智慧管理平臺的幫助,工作人員只需要一鍵點擊,就能實時掌握街道社區上報的糾紛處理進展,駐點律師、心理諮詢師服務情況。通過群眾訴求服務微信小程序及「i深圳」手機App,居民足不出戶即可連通平臺反映訴求。2019年以來,這一平臺共受理群眾各類訴求服務18148宗,化解18053宗,直接服務群眾77792人。

治理精細化,深圳堅持的是「搞搞新意思」也「搞搞真意思」。從賦能社區、優化社區出發,始終著眼於千萬鵬城人的所期所求,打造智慧城市之路,深圳一直在路上。(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6期 原標題:《讓社區成為基層治理「能量場」》)

相關焦點

  • 社區老吳的「基層治理經驗」
    社區老吳的「基層治理經驗」 瀋陽日報 2020年12月21日 10:26
  • 第四屆兩岸基層治理和社區發展論壇在青海成功舉辦
    第四屆兩岸基層治理和社區發展論壇在青海成功舉辦 2019年08月29日 10:4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交流團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青海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29日訊 日前,第四屆兩岸基層治理和社區發展論壇活動在青海省舉辦,來自臺北市、臺中市、新北市
  • 省民政廳基政處深入調研雨花區社區基層治理工作,點讚「社區愛鄰節」
    省民政廳基政處深入調研雨花區社區基層治理工作,點讚「社區愛鄰節」 2021-01-07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色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
    黨建引領,「紅色管家」保駕護航2020年春節,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溫州一度成為湖北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地級市。從封閉管理到病例清零,溫州用一個多月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社區防疫工作功不可沒。疫情期間,在鹿城區濱江街道的社區裡,「紅色管家」是最忙碌的一群人。
  • 敬畏城市、善待城市,龍崗走出超大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 鑫 龍崗作為深圳的行政大區、產業大區、人口大區,實際管理人口近500萬人,盡享「人口紅利」同時,也面臨著人口大流動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的重重挑戰。
  • 「書記工作室」沙龍傳遞社區治理經驗
    (記者 馮卓清)12月11日,由區黨建服務中心主辦、涼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承辦的「心手相牽、齊心向前」——「書記工作室」沙龍暨「傳承杯」第二次輪值活動在涼城新村街道舉行,基層工作者們相聚一堂,匯共識、聚力量。
  • [市域治理] 博樂市:黨建引領聚合力 基層治理提效力
    2020年12月22日,博樂市青得裡鎮定吉格村村民熱漢古麗說。群眾點單黨員服務、黨群服務驛站解憂、黨建聯盟共建共治……2020年以來,博樂市以深化城市基層黨建為契機,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活治理,積極探索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各族群眾充分享受到普惠、專業的社會服務。
  • 區事| 福田探索「全域治理」,走出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區治理新路徑
    日月既往,山海可移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福田建區30年卅載夙興夜寐福田以不到全市4%的土地面積貢獻全市約1/6的GDP、1/5的稅收、1/4的進出口總額
  • 喜德縣石門社區:創新基層治理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生活環境改變的同時,石門社區的老百姓也在改變:笑容多了、信心強了、幹勁足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思想觀念發生「蛻變」,這些村民的「蛻變」,也是一場脫貧攻堅的「蝶變」,為更好開展社區治理現代化試點示範工作,石門社區多措並舉推動基層治理新發展。
  • 外眼看山東丨光明日報聚焦濟寧「網格黨支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一「網」兜起大小事——山東濟寧「網格黨支部」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如今,山東省濟寧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強,城市社區片大、人多,治理難度加大,怎麼辦?「基層黨建強,基層治理就強;基層黨建弱,基層治理就弱。」山東濟寧市委書記傅明先表示。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雙橋街道:一張黨建地圖畫出社區治理新...
    2020年,揚州市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指引,以社區為平臺,以項目為紐帶,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優勢社區為主體,以項目綜合體為執行方,集中力量實施了一批系統化、規範化、可複製、可推廣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項目,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促進了揚州市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汶河:錨定「點線面」 共繪古城治理...
    建立「1+3+N」三位一體  保障「面」的治理   汶河街道秉承「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的原則,先後舉辦多場「網格服務好不好,目睹汶河街道全年的基層治理成效,百姓們紛紛在「成績單」上給出了滿分的肯定。   汶河街道,有著「一老一小、一古一新、一長一短、一文一特」的特點,因而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是內在需要和自覺追求。
  • 合川區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創新基層民主協商治理
    合川區以「聚力量、破盲點、解難題、提質效」為重點,全面推廣「紅細胞·微治理」工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新格局」案例榮獲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黨建強基,聚治理力量。
  • 淄博基層治理出實招,16名社區書記開起工作室
    淄博有了首批以社區書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5月14日下午2點40分,在張店區和平街道城西社區,來自淄博各區縣的16名社區黨組織書記(下稱「社區書記」)領到了標有自己名字的工作室牌匾。首批社區書記工作室分別是張店區馬尚鎮世紀花園社區邵濤工作室、張店區體育場街道興喬社區劉麗麗工作室、張店區科苑街道迎春苑社區楊春華工作室、張店區體育場街道柳毅社區朱偉工作室、張店區和平街道城西社區荊樹濤工作室、淄川區將軍路街道頤澤社區高翠紅工作室、淄川區松齡路街道柳泉社區藺桂霞工作室、博山區城東街道瓏山社區王秀一工作室、博山區城西街道西冶街社區孫紅蓮工作室、周村區青年路街道東街社區蔡娟工作室
  • 樂安縣培養「法律明白人」 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鄒賽紅、鄒麗紅報導:今年以來,樂安縣進一步強化政治站位,明確目標任務,著力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有序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中。  為充分發揮「法律明白人」參與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作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5月中旬,樂安以縣委辦、縣政府辦名義下發了《推進農村「法律明白人」參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明確了要求,細化了責任,為推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起到綱舉目張作用。
  • 深圳40年,感謝40「人」
    引語 特區40年,深圳璀璨絢麗,一片流水溢彩。 儘管逆全球化讓人擔憂,但擋不住這座城市的青春蓬勃。 在這狂飆突進的特區40年中,滄海桑田,山河變幻。
  • ...夯實治理基礎 提升治理效能——基層社會治理路徑的「三臺探索」
    社會基層治理,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兩項改革後,三臺縣轄33個鄉鎮,383個行政村,79個社區,如何更加快速化解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最大程度發揮基層力量合力,釋放改革紅利,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依託「黨建+」 打造基層服務治理「升級版」
    今年以來,埇橋區紮實推進攻堅項目,重點打造南翔雲集文化商業街、萬達廣場等5個商圈市場,通過構建「商圈+黨組織+商戶」服務機制,形成以商圈為圓心,所在街道社區為半徑的服務治理「圓盤」,將服務功能延伸至周邊居民,打造基層服務治理「升級版」。搭建「一站式」平臺。
  • 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從哪些方面抓起
    【關鍵字】社區治理  治理體系  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C19    【文獻標識碼】A社區即是城市最基層的自治組織,也是住房、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社會安全等公共服務承接和傳遞的「最後一公裡」。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社區已經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最為活躍的試驗田,是國家治理體系最重要、最基礎的領域,是走向善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