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懂的方言,被當作軍事密碼,曾在越南戰爭立過奇功

2020-12-05 看鑑

還記得唐國強老師還在「小鮮肉」的年紀拍攝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嗎?講的是越戰時候的感人故事。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與越南打仗是非常艱苦的,作戰的雙方太「知已知彼」了——因為過去是「同志加兄弟」,並肩作戰幾十年。作戰風格相同,彼此非常了解對方的戰略戰術。再加上越南人久經沙場,與法國和美國侵略者一直作戰。

所以,我們付出了重大犧牲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那些戰鬥英雄則更需要我們銘記。

在當時溫州軍分區的表彰大會上,九位戰鬥英雄只說了什麼衝鋒在前,撤退在後,作戰英勇,不怕艱苦之類的「空話」,具體的事跡卻全都一個字沒有透露。

記者想單獨採訪,就請市委辦公室的一位秘書朋友幫著安排,他卻搖了搖頭:「恐怕不會同意讓你們這些筆桿子採訪的。」

「為什麼?」記者覺得很奇怪,既然讓媒體記者參加,總是要進行報導的。

秘書悄悄地在記者耳邊說:「這是個軍事秘密,別到外邊說去,他們都是因為會講溫州話而立功的。」

原來當時作戰的主要通訊工具是步話機,上級靠步話機指揮戰鬥,下級靠步話機請示報告,即所謂:「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之類。

《英雄兒女》劇照

但步話機很容易被對方所截聽,你講普通話,敵方也會找會講普通話的人來聽,你講廣東話或廣西話(當時戰鬥主要集中在廣西與越南交界),敵人也會找懂廣東話或廣西話的人來聽。

怎麼辦?

有位指揮員一下子想起他手下的幾個溫州兵整天嘰哩咕嚕,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對,讓他們上!於是步話員全都換成溫州兵,這一招還真靈,對方連聽到的是哪個地方話還沒搞清,就稀裡糊塗地吃了敗仗。

戰鬥勝利了,溫州兵功不可沒,個個受到了表彰。只是受表彰的理由不便說,於是便個個「衝鋒在前,退卻在後」了。

溫州話的特殊性由此可見一斑。

溫州話的獨特性

溫州地處浙江東部,這一帶是吳語和閩語的交匯處,但溫州話與二者大相逕庭,甚至是你要這般說,我偏要那般講

圖片來源於百度地圖

你說拖鞋,我講鞋拖;你說砧板,我講板砧;你說好走,我講走好;你說包子,我講饅頭;你說饅頭,我講實心包;你說熱鬧,我講鬧熱;你說蹄膀,我講膀蹄;你說碗豆,我講蠶豆;你說鹹菜,我講菜鹹;你說老丈人,我講丈人佬……

有的是直白得土到掉渣:你說亮,我講光,月亮叫月光,天亮叫天光,吃早餐叫吃天光。袋叫兜,口袋叫兜兜,布袋叫布兜,圍兜叫做瀾汪兜。蛋叫卵,雞蛋叫雞卵,鴨蛋叫鴨卵,卵石叫做石板卵。幹叫燥,烘乾叫烘燥,曬乾叫曬燥,陰乾叫做階沿頭陰陰燥……

有的又文謅謅的,保留了許多古漢語,這點從宋人話本、《今古奇觀》、《三言兩拍》等書上可以得到印證:年輕叫後生,麻煩人家稱讓你生受,舅母叫妗娘,姑姑叫姑娘,阿姨叫姨娘,小孩叫瑣細兒,中午叫日晝,陌生叫打生……

還有一種根本說不出道理來:跨說碰(音「彭」),抱說佗,撕說鐸,天上叫天裡,山上叫山裡,床上叫床裡,街上叫街裡,吵架叫論場,眼紅叫眼汪熱,害羞叫睇人睛,膝蓋叫腳窟頭,腋窩叫拉紮下,床頭叫眠床頭。

溫州人有時調皮,考考外地人對溫州話的理解能力,便說:雨傘夾啦拉紮下,浪蕩雞痦(屎)拌糖霜……

溫州話中有的俗語像順口溜,講起來又形像又生動。

如:「有的人(有錢人)千套萬套(指衣服),冇的人旺竿頭(竹竿)等等燥(等衣服幹了才有得穿)。」 「十個媒人九個瞎 (音似哈,即撒謊),還有一個冇結煞。」 「三個老人客(婦人),抵得百隻鴨(指吵鬧)。」 「講你好腳勿蹺起(翹的意思),講你毛(壞)嘴勿蹺起。」……

《溫州一家人》劇照

溫州話的獨特性是不是令人捧腹,它的最大特別是動詞後置於名詞,關燈溫州話叫燈關關。

傳聞,有溫州旅客睡下後喊服務員:「服務員!」服務員過來了,旅客說:「燈關關。」

服務員說:「謝謝儂。」走了。

溫州旅客又喊:「服務員!」

服務員又過來問:「啥事?」旅客說:「燈關關。」服務員說:「勿要客氣。」又走了。

原來她將「 燈關關」聽成了「頂呱呱」,以為旅客誇她的服務態度好,所以才會回答「謝謝儂」和「勿要客氣」。

最終燈沒關掉,溫州旅客只好穿著褲衩瑟縮著起床去關燈,溫州話之特別略見一斑。

更有甚者,溫州話可能是日語的老祖宗

據說兩位溫州商人,乘坐軟臥去北京,在南京站上了兩位南京人,這兩位南京人拿出撲克,本來是想幾個人一起打牌,打發旅途的無聊,誰曾想,溫州人一開口,南京人愣了,直言晦氣:「看來我們要跟這兩個日本人坐到北京了。」

兩位溫州商人笑了,南京的朋友詫異:「你們能聽懂我們說話?」

「豈止聽懂,」溫州商人笑著說:「我們的普通話比你們說得好。」

「那你們怎麼說這種古怪的話,像日本話似的。」南京人很詫異。

其實,溫州話的節奏確實有點像日語。當年倭寇專門揀溫州一帶來搶掠,這裡有沒有什麼聯繫或淵源?也許日語的祖語也是侗臺語呢。

溫州話的種類

新編的《溫州市志》關於溫州方言的概述中有這樣一句話:「溫州方言種類之多、差異之大,可稱全國之最、世界之最。」是否世界之最不得而知,至少在全國範圍之內,溫州話的難懂是很出名的。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溫州話粗粗一算在十數種以上。

如蒼南、平陽有北港話、蠻話、金鄉話;泰順有羅陽話、蠻講話、畲客話;樂清有大荊話;洞頭有閩南話;永嘉有仙居話、青田話等等。

而且其中不少話是無法直接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不是像山東話與河北話之間的交流,相互能聽懂只是口音不同,溫州話的這些語種之間大都相互聽不懂。

甌語在溫州講的人最多,估計超過一半。市區、永嘉、瑞安基本上都講甌語,平陽、文成、樂清大部分也講甌語,外地人指的溫州話就是甌語。

《溫州一家人》劇照

閩語講的人也不少,平陽、蒼南、泰順、洞頭不少人都講閩語,但泰順部分人講的閩語與福建的壽寧縣相近,屬閩語中的閩東話系統,其他三縣人講的是閩南話,與廈門、臺灣的人能順利交流。

蒼南有部分人講蠻話,「蠻」字有蠻橫、不講理、土裡土氣的意思,含貶義,但這裡是個中性詞,僅指蒼南錢庫、舥艚等鄉鎮講的一種土話。

文章開頭寫的溫州兵受表彰的事大概率就是講的蠻話。

因為當時報的戰鬥英雄的籍貫都是蒼南人,講蠻話別說是越南人無法破譯,就是地道的溫州人都聽不懂;蠻講又是有別於蠻話的另一種土話,泰順縣泗溪、三魁等鄉鎮人說的;畲客話是居住在溫州的畲族人說的語言。

溫州的少數民族據說有39個之多,但39個少數民族總共也不過溫州人口的1%左右。其中畲族最多,有近六萬人,分布在泰順、文成、蒼南和平陽等縣。

畲族是外來客居溫州的,所以溫州人稱之為畲客,畲族婦女稱畲客婆,畲族話也就稱為畲客話了;溫州話中還有泰順羅陽的泰順話、樂清北部的大荊話等等等等,套用一句時髦話叫不勝枚舉。

不過,無論如何「不勝枚舉」,金鄉話還是一定要「舉」的。金鄉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方言島,只在蒼南金鄉鎮城內(舊金鄉衛)使用,說金鄉話的大約只有三萬人。

說起金鄉話還是要提到戚繼光和戚家軍,戚繼光為抗倭,曾經去蒼南、浙東特別是義烏等地招募農民礦工,編練新軍,成為抗倭主力,效果彰顯,他也因戰功升任統兵官。

《蕩寇風雲》劇照

倭患稍息後,戚繼光奉調北方,部分戚家軍便留在金鄉衛,爾後娶妻生子,金鄉衛城內的人便講一種以吳語為基礎,摻雜了甌語、閩語和蠻話的獨特語言,形成一個方言島。

溫州話為何難懂

溫州話除了雜揉了許多其他地方的語言,溫州的地理形勢也讓溫州話變得難懂

要解讀溫州和溫州人先要從「甌」開始了解,「甌」對溫州人來說至關重要,溫州人大多有「甌」字情結,溫州古稱「甌」,甌越、越甌、東甌指的都是如今的溫州,溫州的地形像「甌」。

說起溫州地理,慣常的提法是「東南一隅」。

隅就是角落,邊遠、相對封閉的地方,在整個溫州的任何一處,都能抬頭見山。但這並不是說溫州地勢高峻,她又是水網密布的地區,溝渠縱橫、河湖交錯,所以你在溫州的任何一處,又都能低頭見水。山水溫州的稱謂由此而來。

從歷史記載中我們知道,在三千多年前,居住在這個「甌」地的人民,生活遠比中原落後,中原人在「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時,甌民還是剪短頭髮,身上刺著花紋,赤足,吃蛇、蛙和魚、蛤為生。

當孔聖人率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在沃野千裡、阡陌相連的中原大地周遊列國,問禮於洛陽、絕糧於陳蔡之時,甌民「制甌擊缶」,還在捏他的泥巴,敲他的盆盂呢!在交通極其落後的古代,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生產力無法透過重重的山巒,惠及這「甌」中之民。

《孔子》劇照

由於地理封閉,使得溫州話不會受到文化傳播和政治幹預的力量較少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現行的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也就是漢語拼音中的第一聲至第四聲。

而溫州話則完整地保留了包括「入聲」在內的古漢語的八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比如「麥」、「鐵」、「桌」,這些字的溫州話發音,聲調為先降後升的曲折調,我們可以據此判斷出它們是入聲,但這種發音在普通話中已經找不到了。

難怪,現當代很多著名的語言學家都是從研究溫州方言開始的,因為溫州方言簡直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參考資料:

白暉華《其實你不懂溫州人》

相關焦點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外國人學不會,外地人聽不懂,特工也無能為力
    漢語方言就複雜了,稱得上是天南地北,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湖南人跟一個北京人說方言,他沒學過是聽不懂的。 中國的方言如此之多,也難怪當年秦始皇首次統一中國後,第一件事就是統一文字,還試圖統一方言,可見其遠見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有你的家鄉話嗎?
    由於四川人口眾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讓很多人熟知。 四川話難懂指數5,上口指數6。在同屬吳方言語系的其他幾種方言中,都不如蘇州話來得溫軟。有句俗話說寧願聽蘇州人吵架,也不聽寧波人說話,充分說明了蘇州話這個「軟」字。 蘇州話難懂指數8,上口指數4。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每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共聚一堂時,方言就成為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剛步入大學時,對於室友來自哪裡、說什麼樣的方言等一類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經有網友在微博發布了中國最難懂的三大方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這些方言難懂到什麼程度呢?倘若你是本地人,走出個三裡地五裡地,碰到一個陌生人試圖交流時,你恐怕已經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了!
  • 中國最難懂的3種方言:當地人也迷惑,連情報人員也一頭霧水
    不過說實話,雖然同為中國人,用的是一個語言體系,但某些地方的方言,那真的比「天書」難懂,不信你就接著看。 第一名:溫州話 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這裡的「鬼話」,指的就是「溫州話」,在抗戰時期,溫州話被外國人稱為「惡魔之語」。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普通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說普通話,在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言語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中國地大物博,已經在我國範圍內劃分了許多省份,而且各省之間有自己的發展特色,方言成為這些文化特色中最顯著的一個,普通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說普通話,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這被稱為方言,和普通話區別開來。
  • 他拿到國軍全部機要密碼,立下不世奇功,建國後的職務卻只是科員
    上級極為重視,但認為只有呼號表而沒有電臺的機要密碼,不能掌握敵情,因而要求潛伏的同志們再接再厲,獲取敵軍電臺的機要密碼。  電臺密碼是軍事絕密文,國民黨軍控制得很嚴。這種文件,只有艦長或電訊官才見到;密碼一年換兩次,每次更換密碼,都要艦長或機要秘書到司令部機要室領取。
  • 小國悲哀:寮國的越南戰爭
    中共形成書面意見:在北方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越南「最革命、最根本、最首要和最迫切的任務,至於南方的任務,是「實現民族民主革命,但在目前不可能實現革命變革,而只能採取長期埋伏、積蓄力量、聯繫群眾、等待時機的方針,並提出這些意見「只供參考」。越南勞動黨基本上採納了中共意見。
  • 江西最難懂方言排行榜出爐,萍鄉話竟然不是第一
    因為江西十一個地市都有自己的方言吶!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江西各地的方言!看看哪裡的最難懂!中國地域廣闊,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漢語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劃分為八大方言官話方言(北方話)、晉語、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語咱們的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在語言學上是指分布於江西贛北、贛中、贛東、贛西以及湖南東部(包括洞口縣以及綏寧和隆回的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較大相似性的一種語言,包括近一百個縣市
  • 軍事專家談戰爭:中國式「左勾拳」50年難超越
    壇主小傳 李際均,1934年5月出生,現任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主要著作:《論戰略》、《軍事戰略思維》、《軍事理論與戰爭實踐》、《軍事科研思考與學術對話》、《中國軍事思想傳統與防禦戰略》等。   核心提示  戰爭比和平成熟得早,貨幣交換或者僱傭制度最早都產生於軍隊。
  • 破解贛州話方言「孤島」密碼
    而歷史上,對說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遷入說另一種方言的人的地盤,所帶來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圍下,就如大海中的島嶼,即通常所說的「方言島」。  由此可以做出判斷,贛州話方言島現象之所以存在,在歷史上肯定發生過大規模北方人系的滲透。記者對贛州話方言島的探尋過程自然從贛州城市的淵源開始。
  • 福建最難聽懂的方言,比客家話都難懂,很多當地人聽完都一臉懵
    北方的方言普遍比較好懂,而南方的方言則比較難懂,很多外地人聽了完全是一臉懵,如果語言天賦不好的人,待很長時間都一定能聽懂。福建的方言文化濃厚,最知名的便是廣為人知的客家話,這種方言在當地使用人數較多,在全國也是出了名的難聽懂。但客家話還不是福建最難聽懂的方言,比客家話還難懂的是莆田話,屬於漢藏語系的漢語方言。
  • 這些五角大樓文件,是如何揭露政府,越南戰爭的謊言?
    1967年,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對越南戰爭的政治和軍事介入進行了研究。追溯到1945年,該研究評估了戰爭的起源,包含了美國為何繼續在越南作戰的秘密,披露了政府在戰爭期間採取的行動,並揭露了他們告訴美國人民,關於這場戰爭的謊言。
  • 中國十大難懂的方言,看看你家鄉話排第幾?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但細分的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而以下十大方言是真的深奧難學,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是哪十大的方言吧!第十名:天津話天津話可以說是從骨子裡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還是有些差別的,要是話語速度過快,還是讓很多人聽不懂。第九位:長沙方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福建大學宿舍最難懂方言排名出爐!第一名竟然不是閩南語?
    因為在咱們福建,方言實在是太多了!毫不誇張地說,你說的家鄉話隔條村,或是過了一條河,就換了一個版本。  普通話有4個聲調,而福州話足足有7個聲調,所以在福建它算得上是最最最難懂的方言了。比起其它方言,莆仙話被認為是最難學的。  如果你有一個莆田同學,那麼你一定要掌握好莆仙話,否則你們友誼的小船會說翻就翻。
  •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幫助越南聲討中國的五個國家中,就數它最可恨
    上個世紀中美正式建交,越南認為中美兩國對它有極大威脅,這也成為越南出兵的藉口之一,因為美國曾在越南挑起戰爭,給越南造成了不計其數的損失。而中美關係交好正是這些與美國有嫌隙的國家不想看到的。
  • 以色列和越南的軍事實力,相比印度是強是弱
    以色列和越南的軍事實力,相比印度是強是弱以色列戰略縱深太小,對付中東那幫小國還行,換個大國,一次大規模強力突擊,它就滅國了,頂多交換比,比較好看。伊朗武裝力量還不如越南,工業能力稍好些而已。越南也就是挨在東亞,看起來比較弱,放在別的地方,比如中東、非洲、南美,那也是一方霸主。以色列從來沒有獨自應付過一場戰爭。以色列無論對上朝鮮還是韓國,速度滅國。以色列太小,以東亞人的戰爭思維,以色列某些高科技沒有作用。朝鮮那些落後但數量巨大的坦克大炮,不需要現代通訊,僅靠人力指揮足以輾壓以色列。本質在於工業能力,朝鮮有工業能力。
  • 火體蟲被認成魚雷 該生物曾將美國拖入越南戰爭?
    當時1名水手發起的對話改變了他對越南戰爭的認識。這個陌生人原來是海軍聲納工程師,被指派到驅逐艦Turner Joy號上服役。就在兩年前,Turner Joy號和馬多克斯(Maddox)號據說同時遭到越南艦船的攻擊,引發了被稱為「東京灣事件」的神秘戰鬥。
  • 中國這兩個地方的方言最好聽,外地人都在模仿,你學過哪一種呢
    中國有很多大人,豐富多彩的文化,這種文化在歷史的沉澱中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色彩,方言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種。一個地區的方言,同時溝通也不能少了人,不知道你的方言好聽不好聽,但你一定很喜歡你的方言,因為它是一種風俗積累起來的,所以你會和自己的家人、同一地區的朋友用自己的語言溝通。
  • 它不是中國最好聽的方言,確是最容易聽懂的方言,遊客:越聽越愛
    說到對方言的愛,從第一次去廣州旅行聽到的廣東話的第一聲開始,一開始被抑揚頓挫的語調所吸引,走在街上,到處的人用方言說話,小王把旅行日記中發現的事情告訴了之前認識的當地朋友,我告訴王先生旅行日記裡說廣東話其實很重視語氣,感覺很近可能是因為語調的原因,有廣東話經常使用的嗎?當旅行日記普及到小王的時候,他有時會說廣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