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核醫學檢查有輻射?其實大可不必哦

2020-11-27 澎湃新聞

擔心核醫學檢查有輻射?其實大可不必哦

2020-09-24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提起核醫學,大家一方面覺得高大上,另一方面心裡也犯嘀咕:「核醫學檢查有輻射嗎?會傷身嗎?」因此,多少會有一些擔憂。今天,醫生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告訴你:其實過度擔憂「輻射」大可不必!

01

核醫學檢查是咋回事?

核醫學檢查是應用放射性核素髮射的射線進行顯像的檢查方式,通常採用靜脈注射或口服的方式將放射性核素引入受檢者體內,由核醫學儀器進行顯像。為了評價輻射劑量,其常用單位為毫西弗(mSv)。

02

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提醒大家「注意電離輻射」的標識,我們在醫療場所接受的放射性檢查,都會受到一定量的電離輻射。

其實,輻射無處不在,但這不意味著一定會對人體產生損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每時每刻都會受到天然本底輻射,比如空氣、食物、水、土壤、建築材料等裡的放射性元素及宇宙射線等等。

除了天然輻射外,人工輻射中較為常見的就是醫療輻射。其實,任何一种放射性檢查,都是醫務人員遵循「正當性」原則選擇的。比如,常規的核醫學檢查產生的電離輻射劑量都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檢查的獲益遠大於損害。

03

核醫學檢查輻射有多少?

核醫學檢查主要包括SPECT/CT、PET/CT及PET/MR。

SPECT/CT檢查平均輻射劑量較低,隨著檢查儀器的發展,總有效劑量可低至4mSv。

PET/CT是相對常見的核醫學檢查項目,它可以評估不同器官的功能代謝變化,也可以進行良惡性病變的鑑別,腫瘤的分期與療效評估等,可以說是「神通廣大」。PET/CT檢查中,臨床常用的18F、68Ga等放射性核素都是短半衰期核素,分別為110分鐘和68分鐘。進入人體後,還會疊加人體代謝的生物半衰期,以18F為例:一般在兩個半衰期(4小時)後基本就可以看作對周邊沒有影響了,68Ga所需的時間更短。且PET/CT中的CT採用低劑量的定位CT,更進一步降低了輻射,檢查的有效劑量可低至11.8 mSv。

目前最「先進」的核醫學檢查儀器非PET/MR莫屬了。在PET/MR檢查中,輻射劑量由放射性核素產生,磁共振本身不產生電離輻射,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放射性藥物注射劑量進一步減低,PET/MR的輻射劑量甚至可比PET/CT低70%以上,總體有效劑量可低於5 mSv。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協會的指導性策略指出,當有效劑量小於100 mSv時,誘發的癌症的風險極低。

目前隨著我國核醫學儀器、設備的不斷改進,放射性藥物的使用量還在進一步減少,CT的掃描參數也不斷優化,實際接受的劑量還在進一步降低。

04

做完核醫學檢查後要注意什麼?

核醫學檢查完畢後放射性顯像劑一段時間內會存在於受檢者體內,檢查完畢後短時間內可多飲水,多排尿,以加快腎臟排出放射性藥物。

同時,受檢者身體內的殘留放射性藥物會對周圍產生少許外照射輻射,可以通過縮短與他人的接觸時間、增加接觸距離進行防護。

原標題:《擔心核醫學檢查有輻射?其實大可不必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B超、MRI、X光片、CT……到底哪些檢查有輻射?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人每年至少都會做一次體檢,比如B超、MRI、X光片、CT等都是人們常做的一些檢查項目,但由於有些人對這些項目不夠了解,誤以為做這些檢查都有輻射,其實非也。今天安安就給大家捋一捋,一次性告訴你哪些檢查有輻射,讓大家在做檢查時更加安心。
  • 明知故問 | 影像檢查對人體的輻射傷害程度到底有多大?
    ,以為放射科是一個大輻射場,進入放射科就會受到輻射,甚至有很多人一路小跑通過放射科。當然,也不必對X射線有恐慌,因為人體每年在自然界也會接受到1至2 mSv(毫系伏)的X射線輻射,現在由於技術的進步,每次做一個X射線的檢查,射線的輻射劑量已經大大降低了。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 路遙大俠 大家都熟悉「脫離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句話,實際上,脫離劑量談輻射損傷也都是耍流氓。
  • 影像檢查的輻射傷害究竟有多大
    「手機產生的輻射大嗎?」  日前,由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症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華夏腫瘤高峰論壇的科普會場上,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陸菁菁,對影像檢查的射線傷害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通過她的介紹,以上這些疑惑一一得到解答。  「為什麼大眾對於輻射感到恐慌?
  • 擔心輻射大可不必!
    近幾年來,小清新透明膠帶已經成了一股風潮,在各種文創產品中十分搶眼,和筆記本、帆布袋簡直有分庭抗禮之勢。不過,收集了各種藍的、綠的、寬的、窄的、XX聯名款的……膠帶的你,是否有想過去了解一下它的身世,以及那不為尋常人所知的本領?
  •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2021年核與輻射應急專網運行項目公開...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0733-20093236項目名稱: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2021年核與輻射應急專網運行項目預算金額:188.0000000 萬元(人民幣)最高限價(如有):188.0000000 萬元(人民幣)採購需求:(1)採購標的需實現的功能或者目標:完成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到生態環境部
  • 我省持續提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
    日前,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我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落實監管責任、強化風險防控、依法從嚴監管,持續提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確保了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可控。我省開展了對涉及高風險移動放射源使用單位的安全隱患檢查,針對存在的安全隱患,督促企業落實整改,確保全省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 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對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進行例行核與輻射安全監督檢查
    2020年12月21日至24日,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組織檢查組對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營運單位)進行了例行核與輻射安全監督檢查,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西北監督站)參加了檢查。在檢查後會議上,檢查組向營運單位通報了此次檢查發現的問題和整改要求,並對營運單位在設備運維、記錄管理、分析監測質保、輻射防護、廢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檢查組強調,營運單位要站在「兩個維護」的高度,確保核安全全面責任的落實。
  • 輻射致癌?B超、核磁共振、CT和X射線,哪種檢查方式輻射更大?
    所謂的癌症,其實就是細胞在正常分裂過程中發生突變的一種行為。癌症和電離輻射就脫不開干係。於是,體檢時的一些影像學檢查,就成為了人們擔心的所在。類似於x線檢查、CT檢查、B超和磁共振檢查等等。這些影像學檢查,是否每個都有輻射,哪個電離輻射更大?
  • 100位+準媽媽都擔心 X光等放射性檢查對胎兒真的有影響嗎?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關於「X光等放射性檢查能不能做?怎麼做?」的問題,我們詢問了100名準媽媽,排名前5的疑問,今天就給大家一一解答。Top 5 Questions1,妊娠期有齲齒,能不能拍牙片?
  • 身邊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危險?
    核洩漏所引發的致癌危機不僅讓日本人民憂心忡忡,也讓毗鄰日本的我國人民擔心會「殃及池魚」,而就在不久前,微博上一則更為勁爆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當我們還在擔心核輻射造成的危害時,看看我們平時離不開的手機、電腦、微波爐吧,它們所帶來的輻射危害一點不比核輻射低,而且離我們更近。」消息一出,幾天內引發數萬人轉發。
  • 揭開PET-CT檢查的輻射真相
    2009年4月《放射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對香港和美國進行的放射劑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掃描伴隨著大量的輻射劑量和致癌風險。​ 2009年4月,北美放射學會《放射醫學》雜誌的研究報告稱,全身PET-CT掃描伴隨著大量的輻射劑量和癌症的風險。​
  • 5G比4G輻射更強?揭露 2019七大健康謠言!
    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 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已不再無藥可救。事實上,臨床上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 「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面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構建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作為獨立的核安全監管機構,在保障我國核與輻射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權威有效的監管活動必須以科學規範的管理體系和程序制度予以保障。
  • 專家:PET-CT被濫用 一次檢查相當於正常30年輻射
    你可以問一下身邊的醫生,他會去檢查嗎?會讓他的家裡人去檢查嗎? 被隱瞞和被忽略的風險 事實上,PET-CT異常火爆之下,從業者隱瞞了PET-CT的風險。PET-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質疑。2009年4月《放射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對香港和美國進行的放射劑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掃描伴隨著大量的輻射劑量和致癌風險。
  • 為何有些人體檢時,不願意做CT檢查?CT真的有輻射嗎?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CT是有輻射的,這些輻射很可能會引發細胞突變,對身體造成傷害。那麼這種認知是正確的嗎?CT真的有輻射嗎?今天就一起來聊一下醫院常見的CT檢查。首先需要承認的是CT檢查確實是存在輻射的,因為CT檢查是一種X線檢查,射線會產生電離輻射,這些電離輻射對身體是有損傷的。
  • 傳櫻桃核有劇毒 網傳櫻桃核含劇毒咬開誤食會喪命
    傳櫻桃核有劇毒 網傳櫻桃核含劇毒咬開誤食會喪命時間:2016-05-23 17: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傳櫻桃核有劇毒 專家:言過其實 所含物質量很小無中毒病例來源:新華網 當下是櫻桃大量上市的季節,但近日,一段櫻桃有毒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熱傳,讓不少的市民疑慮重重
  • 做一次PET/CT等於30年輻射?嚇死寶寶了
    有媒體報導:「全身檢查一次PET/CT,相當於一個人正常30年的輻射。」這種說法靠譜嗎?什麼是輻射?人類自古至今生活在一個充滿輻射的自然環境中,輻射與陽光、空氣、水都是人類生命的一部分。
  • PET-CT輻射到底有多大?做完對身體有影響嗎
    因此主治醫生建議她做一個PET-CT檢查,但一想到PET-CT的價格,李阿婆卻不願意做了。在醫生的詳細解說下,才同意做,最終檢查出來是左側卵巢癌伴腹腔多發轉移。其實對於PET-CT,大家是陌生的,所以遇到腫瘤篩查的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腫瘤標誌物、CT等常用方法。可是,仔細想想,醫院之所以會引進PET-CT,當然有它的優勢所在。
  •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擔心
    綜合來看狂犬病的實際傳染率不足1%,只是對於病犬的才有必要更加注意。狂犬病的潛伏期很多人認為狂犬病的潛伏期,可達10——20年,然而其實真正的狂犬病一般在兩周到三周之內,99%的狂犬病會在一年以內發作,真正超過一年潛伏期的不足1%。
  • 超市裡的泡椒鳳爪隱藏了核科技
    提起核科技科迷們會聯想什麼。  跟原子彈有關的尖端科學工程?  NO,NO,NO~~~不止!  我們愛吃的泡椒鳳爪就是核科技產物!!  可~~疑問就來了。  加了「核科技」的泡椒鳳爪還能吃嗎?  「輻照食品」這玩意兒會有輻射嗎?  這東西不會致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