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為眾生最勝福田,供養三寶,上種成佛之因,中可享天福甚至做天主,下可享人間富貴,或為人王、帝主,統領天下或一方。
印度的阿育王和中國唐朝的武則天即屬此例。
阿育王前世為一小兒之時,曾以遊戲用的沙團供養佛陀。佛陀讓阿難將沙倒於如來經行之處,並由此預言:此兒將於佛滅度一百年後,在印度為轉輪聖王,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如來舍利,傳播佛法於天下。
而佛陀在另外一次傳法過程中,有一天,他帶著弟子託缽化齋,同樣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有一位女孩遠遠看見佛陀帶領弟子們而來,就認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子,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缽內一放,佛陀依舊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並對此作出了預言:此女孩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中國)為女主,大興佛法於天下。
你看,以清淨心、歡喜心供養佛陀,即便只是玩耍用的沙子,亦感得一國之主之報,又何況用其它的珍奇之物呢!當然,沙子畢竟非上等之品,阿育王宿世以沙供佛,雖為真心,獲得了轉輪聖王之報,但也感召了皮膚瘙癢之痛。
阿育王在世時統一了印度,威德廣大,所有鬼神,悉皆臣服。他中年以後開始信佛,廣行布施,修寺建廟,供養三寶。為了普利世人,他下令打開了其祖阿闍世王所珍藏的八萬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寶眾香為泥,一夜造成了八萬四千寶塔,分裝舍利。然後,忽放八萬四千道光,一鬼捧一塔,順光而趨,至光盡處,則先安置地中。當時,中國安放了十九處。待佛法傳來之後,舍利寶塔則次第出現。
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達,實乃利賓菩薩示現。他禮拜請求佛舍利塔出現世間,於是,舍利寶塔便從地下湧出,於是,建立了阿育王寺,把佛舍利供於殿內石塔中。舍利塔高一尺四寸,周長一尺有餘。塔內是空的,中間懸掛著一個實心鍾,鍾底正中,有一個針,舍利就安放在針的下面。塔的四面有窗子,裝飾有華麗的欄格以遮隔。
舍利的形狀、顏色、大小、多少、靜動,會隨每個人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而言,多見一顆,或二、三、四顆;有人看見舍利靜止不動,有人則看見舍利能變成一寸多長;有人會看到舍利忽大忽小,忽降忽升;有人只見一種顏色,有人則見色有多種;甚至有人能看見蓮花和佛菩薩像……
明朝萬曆年間,崇信佛法的吏部尚書陸光祖和親友數人到了阿育王寺瞻仰佛舍利,他剛開始看到舍利如綠豆大小,接著大如黃豆,後來竟大如瓜、如車輪。並且,舍利此時開始放光,光彩照人,讓人頓覺心曠神怡。
至於中國的武則天,一出生就有龍鳳之姿。其做皇后之前曾做了四五年的女尼,做了皇帝之後,因為總覺得晉譯的《華嚴經》欠缺太多,於是,就派特使到印度去求這部經。後來,當她得知于闐國的實叉難陀有這個經本,便派人將他請過來,主持翻譯《華嚴經》。實叉難陀在譯這部經的時候,曾引起京城地震,可見這部經的威力!
武則天在政治上知人善任,富於權略;在佛教方面,她建寺廟、塑佛像,洛陽的龍門石窟就是她當政時擴大開鑿的;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曾作了一首讚嘆佛法的四句偈言:「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該偈成為佛教徒誦經的開經偈,並一直流傳至今。
可惜的是,明朝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曾提過武則天,說她當時墮落成了一隻老鼠。原因是她殺害了一名妃子,那名妃子發了毒誓,說自己要生生世世變為貓,武則天變成老鼠,她要一直吞食她。所以,蓮池大師覺得她們冤冤相報很可憐,要做佛事超度她們。
這真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