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以玩耍用的沙子供佛,後世一個為印度之王,一個為中國女皇!

2021-01-16 白居士點玄機

三寶為眾生最勝福田,供養三寶,上種成佛之因,中可享天福甚至做天主,下可享人間富貴,或為人王、帝主,統領天下或一方。

印度的阿育王和中國唐朝的武則天即屬此例。

阿育王前世為一小兒之時,曾以遊戲用的沙團供養佛陀。佛陀讓阿難將沙倒於如來經行之處,並由此預言:此兒將於佛滅度一百年後,在印度為轉輪聖王,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如來舍利,傳播佛法於天下。

而佛陀在另外一次傳法過程中,有一天,他帶著弟子託缽化齋,同樣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有一位女孩遠遠看見佛陀帶領弟子們而來,就認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子,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缽內一放,佛陀依舊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並對此作出了預言:此女孩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中國)為女主,大興佛法於天下。

你看,以清淨心、歡喜心供養佛陀,即便只是玩耍用的沙子,亦感得一國之主之報,又何況用其它的珍奇之物呢!當然,沙子畢竟非上等之品,阿育王宿世以沙供佛,雖為真心,獲得了轉輪聖王之報,但也感召了皮膚瘙癢之痛。

阿育王在世時統一了印度,威德廣大,所有鬼神,悉皆臣服。他中年以後開始信佛,廣行布施,修寺建廟,供養三寶。為了普利世人,他下令打開了其祖阿闍世王所珍藏的八萬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寶眾香為泥,一夜造成了八萬四千寶塔,分裝舍利。然後,忽放八萬四千道光,一鬼捧一塔,順光而趨,至光盡處,則先安置地中。當時,中國安放了十九處。待佛法傳來之後,舍利寶塔則次第出現。

阿育王
阿育王時期興建的印度桑奇大塔
佛像和阿育王柱

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有一位僧人名叫慧達,實乃利賓菩薩示現。他禮拜請求佛舍利塔出現世間,於是,舍利寶塔便從地下湧出,於是,建立了阿育王寺,把佛舍利供於殿內石塔中。舍利塔高一尺四寸,周長一尺有餘。塔內是空的,中間懸掛著一個實心鍾,鍾底正中,有一個針,舍利就安放在針的下面。塔的四面有窗子,裝飾有華麗的欄格以遮隔。

舍利塔
浙江寧波阿育王寺舍利塔

舍利的形狀、顏色、大小、多少、靜動,會隨每個人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而言,多見一顆,或二、三、四顆;有人看見舍利靜止不動,有人則看見舍利能變成一寸多長;有人會看到舍利忽大忽小,忽降忽升;有人只見一種顏色,有人則見色有多種;甚至有人能看見蓮花和佛菩薩像……

明朝萬曆年間,崇信佛法的吏部尚書陸光祖和親友數人到了阿育王寺瞻仰佛舍利,他剛開始看到舍利如綠豆大小,接著大如黃豆,後來竟大如瓜、如車輪。並且,舍利此時開始放光,光彩照人,讓人頓覺心曠神怡。

至於中國的武則天,一出生就有龍鳳之姿。其做皇后之前曾做了四五年的女尼,做了皇帝之後,因為總覺得晉譯的《華嚴經》欠缺太多,於是,就派特使到印度去求這部經。後來,當她得知于闐國的實叉難陀有這個經本,便派人將他請過來,主持翻譯《華嚴經》。實叉難陀在譯這部經的時候,曾引起京城地震,可見這部經的威力!

武則天

武則天在政治上知人善任,富於權略;在佛教方面,她建寺廟、塑佛像,洛陽的龍門石窟就是她當政時擴大開鑿的;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曾作了一首讚嘆佛法的四句偈言:「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該偈成為佛教徒誦經的開經偈,並一直流傳至今。

洛陽龍門石窟

可惜的是,明朝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裡曾提過武則天,說她當時墮落成了一隻老鼠。原因是她殺害了一名妃子,那名妃子發了毒誓,說自己要生生世世變為貓,武則天變成老鼠,她要一直吞食她。所以,蓮池大師覺得她們冤冤相報很可憐,要做佛事超度她們。

這真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啊!

相關焦點

  • 阿育王施捨給佛陀一把沙子,就成了印度最偉大的王
    阿育王寺坐落到浙江寧波,有「東南佛國」之稱,也是中國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內珍藏佛國的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以及玲瓏精緻的舍利寶塔而聞名中外。相傳,佛祖去世後,在古印度拘屍那城南火化,弟子在灰燼中,發現了一些奇異的舍利,這些舍利在世界上自然有著舉足輕重作用與影響,而這去七中最重要的「幕後推手」就是阿育王。
  •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最「佛緣深厚」的女皇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她聰明機智,城府深厚,計謀出眾。在輔佐唐高宗李治近30年後,便親登帝位,自封「聖神皇帝」,改大唐為大周,成為中國封建史上空前絕後的正統女皇帝。逢童子問起,老道士總是語氣極淡:「這就是乾陵了,埋葬的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那是個遙遠的故事,只是無人知道了。不知道也罷。」終南山自古就是隱士頻出,幽人空山之地。武則天親自將陵墓選在此,為高宗親寫了極為詳盡的碑文,而留給自己的只是空碑。他與她的身前身後事,隨著蓋棺的一聲,徹底隱埋了起來。但總有人抱著極大的興趣想要曲徑探幽。
  • 中國古代插畫藝術是否源於佛教供花
    中國的插花與作為佛教之源的印度的佛前供花實則有著本質的區別—印度佛前供花不使用花器,而中式供花必須有花器。中印對花器理解不同,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器以載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對造物、用物境界的追求,即將思想和理念融入到具體的器物之中,器道合一。 三者,中國古代插花誕生於宮廷貴胄之家,最早由社會的上層階級推動產生,因此對器物的講究在所難免。北京孔廟祭孔供花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關於瓶花供佛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南史》卷四十四的《晉安王子懋傳》中:「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華莖,欲華不萎。如此三日,而華更鮮。」
  • 你那不是供佛,那等於在汙辱佛!看看正確供佛、供桌的規矩!
    所以在家人在廟上吃東西,必須要等到供過佛,出家人也來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還沒吃之前,你先吃,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養三寶,都是要這樣。所以在廟上或佛堂,你無論做什麼東西,都要先供佛;尤其在佛的誕辰,先要做點好的齋菜來供佛,供完佛之後,人才可以吃。供佛在中國來講,有的用三碗飯菜,擺在佛前正中間,要擺得正正噹噹,齊齊整整,很好看的;不是隨便擺在一邊,馬馬虎虎的。
  • 家中『 供佛』與『 不供佛』之間的巨大差異!
    家中設佛壇,供佛像,菩薩像,利益很大,你供觀世音菩薩像,或者藥師佛像,或者地藏菩薩像,或者文殊菩薩像,或者任意一尊佛菩薩像,或者任意多尊佛菩薩像;你家裡有災難,病痛,急切之事,福德之事,你所供養的佛菩薩像所代表的這尊佛或者菩薩,就會在冥冥中加持護佑,令你全家趨利避害,令親近善人,遠離惡人,親近善緣,遠離惡緣,令成就福德,遠離災難;如果家中沒有供養佛菩薩像,則不具備這種利益!
  • 佛教:這些東西不要供佛,對「佛」不敬,折損功德!
    比如,我們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所以用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之物供佛,也就成了很多善男信女日常修行的一部分。佛心平等,不起絲毫分別,如果眾生能心懷恭敬,量力而行,那麼不管供養何物,都是在「舍」,也都是在降服自己的「貪婪心」。然而,佛教以慈悲為懷,本著導人向善的初衷,有些物品,並不適宜供佛。否則,非但是對佛不敬,反而折損陰德,平日一定要多加要注意。第一,葷腥不宜供佛。
  • 全家人用紙箱為孩子造「別墅」:給她一個能玩耍的地方
    王女士一家人花4小時用兩個大紙箱給外甥女做「別墅」,孩子每天放學都會進去玩。王女士稱家人本來就喜歡做手工,也想給孩子一個可以玩耍的地方。  2021-01-03 17:28 來源: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家中供佛與不供佛的巨大差異!再忙也要看看!
    我今粗略一說,供諸位仁者參考:1、家中設佛壇,供佛像,菩薩像,利益很大,你供觀世音菩薩像,或者藥師佛像,或者地藏菩薩像,或者文殊菩薩像,或者任意一尊佛菩薩像,或者任意多尊佛菩薩像;你家裡有災難,病痛,急切之事,福德之事,你所供養的佛菩薩像所代表的這尊佛或者菩薩,就會在冥冥中加持護佑,令你全家趨利避害,令親近善人,遠離惡人,親近善緣,遠離惡緣,令成就福德,遠離災難;
  • 「名人百科」讓男性為之汗顏的女皇帝——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民間起義,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 為獅子貓寫祭文如何遣詞造句
    在東方,家貓的馴養就是另一個景象了。印度沙漠貓可能是亞洲家貓的祖先,因此印度河谷同樣應該是貓的最早馴化地區之一,但可以佐證的實物還不多,僅只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梵文作品裡曾提到家養的貓。至於另一個文明古國中國,家貓走進人類家庭的步伐顯得有些姍姍來遲。
  • 佛前供花,這4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佛前供花,屬於供養法門,意為將鮮花盛於器皿內,擺放於佛前,是佛門中極為常見的儀軌。此外,香、燈、果、塗等等世間美好之物,也經常被用來供養佛菩薩。實際上,不管哪種方式供佛,都是佛菩薩以無量慈悲,用種種方便善巧,啟發我們。佛前供花,最為首要的是發心要清淨。花表法的是「因」,通過佛前供花的方式,提醒大眾播下成佛之因,才能收穫圓滿佛果。
  • 被謝霆鋒等眾多港臺明星敬拜的四面佛,原來是在印度沒多少人待見的...
    四面佛是華人地區民間對梵天的俗稱,「梵天」原是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是創造宇宙之神。在東南亞、泰國被認為是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之神;其四面分別朝向東南西北,供信眾祈福。由於外形近似中國佛像,中文譯名多為四面佛,但事實上四面佛不是佛,所以準確而言應譯為四面神。
  • 供佛的水果可以吃嗎?
    供品被供到佛前之時就成為了佛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供佛的食物,最好是以菩提心布施出去給其它眾生,這樣符合上供下施的意趣。但若普通的佛子,以恭敬心為求加持故而將撤下來的供品食用,則不犯盜戒。但若以貪口欲之心食用,則是犯盜的支分罪。 若是受持五戒的佛弟子以貪吃之發心攝持,而食用自己供佛之食物,則即觸犯了盜的支分罪。若觸犯了支分罪而不懂得懺悔,將來必會因此罪業墮落惡道。因自己發心供佛的物品,從自己發心供佛的那一剎那起,這些水果物品已經成為了佛物,非是自己的東西了。所以若是供完佛後,自己以貪吃之發心私自取用就是觸犯了盜戒的支分罪。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
  • 佛教:用水果供佛時,這三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深究起來,供養屬於菩薩六度中的布施,將世間種種美好之物擺放在佛前,感念佛恩的同時,克服自己內心的慳吝,又能累積巍巍功德,這就是供養。為了方便修行,在家的佛子常把佛像請回家中,並且用新鮮可口的水果供佛。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水果並非給佛「享用」的,諸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並不貪戀世人的供奉。佛前的一切供養之物,實際都起到表法的作用,真正受益的人,是我們自己。
  • 佛教:佛前供花,功德與意義
    在佛教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香、燈等,會有無量的功德。但許多初學佛的人,對佛前供花、供果的意義比較疑惑,佛前供花、供果的因緣和意義。佛前供花,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所以花是因,果實叫做果。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為佛門儀式之一。
  • 印度高口碑片《起跑線》:又一個為「起跑線」焦灼的家庭
    許多影視工作者也都關注了這一問題,創作了一系列影視劇探討各自地區的教育問題,比如新加坡系列電影《小孩不笨》,中國香港TVB的電視劇《親親我好媽》,中國內地的熱播電視劇《虎媽貓爸》等。它們都聚焦到了「擇校熱」「學區房」「教育公平」「應試教育」「課外輔導」等問題,但無一例外的,這些影視劇最終給出的解決方案都有種回歸山林、「桃花源」式的理想主義色彩,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今年在印度上映的高口碑片《起跑線》(Hindi Medium)。《起跑線》海報。
  • 女皇武則天,她到底信不信佛?真信佛嗎?
    女皇武則天,她到底信不信佛?真信佛嗎?武則天出生在信佛的家庭 ,他的母親楊氏終身參禪念佛,受他母親的影響也是自然的。這就是「佛緣」。後來進入感業寺為尼,多少對她學佛都有潛移默化的效果。公元六七一年義淨三藏法師到印度取經,前後二十四年之久。六九五年五月底回到洛陽,帶回梵文佛經四百部,五十萬頌,金剛座真容一鋪,佛舍利兩百粒。武則天親自駕臨東門外十裡,恭迎義淨三藏法師,全洛陽城數十萬人都素裝淨服,並且幢幡數萬,鼓樂香花,恭迎義淨法師和佛經寶藏,盛況空前,武則天來到義淨法師面前,親自行下拜的禮節,這是歷代高僧從來沒有過的殊遇。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做到以下2點,供佛功德無量。一、供果、供燈有講究,首先面對佛菩薩像恭敬心不可少。佛像的質材大小不必計較,主要以莊嚴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