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的異類,四翼神「鳥」,遠古恐龍長得像鳳凰,卻是鳥類祖先

2020-10-03 白堊紀方言

不知不覺,遨遊星空在這個地球上已經有3億多年的歷史了。

第一個實現飛行的動物,屬於昆蟲。在距今3-3.5億年前,昆蟲家族已經開始演化出翅膀的結構。具有能夠飛翔的翅膀,這是生命在地球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之後,生命開始了太空的徵服之旅。

翅膀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在講今天的主角之前,先要了解一下不容易被察覺的現象,那就是:無論什麼鳥類,都是一對翅膀,而蜻蜓和蝗蟲等小型昆蟲類動物才會出現兩對翅膀,也就是四個翅膀。

四個翅膀的蜻蜓


或許很多人會不解,為何特別強調一對翅膀,兩對翅膀?這個真的那麼重要嗎?

昆蟲屬於小型無脊椎動物,也是外骨骼動物,這類生物既沒有沉重的脊椎,也沒有很複雜的肌肉系統。這不但使得它們的體型嬌小,而且身體輕盈,因此減輕了飛行的負擔。

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即使是在昆蟲家族,具有兩對飛行翅膀的昆蟲,也存在很大差別,真正兩對翅膀都用來飛行的昆蟲,實際上也是不多的,蜻蜓在昆蟲家族中屬於比較古老的種類,而後演化的一些種類,都改變了飛行模式,儘量把兩個翅膀賦予不同的功能,比如甲蟲和蝗蟲,前翅變硬加厚,後翅變得更大更寬,這樣前翅主要起到保護後翅的作用,而後翅則主要用來飛行。

四個翅膀的蝗蟲

即使是兩對翅膀都用來飛行的種類,也花了一點小心思,比如蟬,在前翅的末端和後翅的前端,實際具有很小的「鉤子」,通過這種結構,把兩個翅膀聯繫起來,從而保證前後翅同時擺動,實際上也就是保證飛行時儘量類似於一對翅膀。

而另一些昆蟲更為激進了,比如說蜂,直接讓一對翅膀退化了,成為起到平衡作用的棒狀。

蜜蜂后翅退化成了平衡棒(網絡)

為什麼所有的鳥類都儘量避免兩對翅膀飛行?我們知道,飛行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的運動方式。而用兩對翅膀飛行又比只用一對翅膀飛翔更加耗能。另外使用兩對翅膀進行飛行時,需要極其複雜的身體平衡輔助,這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增加了飛行控制的難度,從而大大影響了飛行的效率。

不得不說,蜻蜓真的是非常神奇的動物,蜻蜓是昆蟲家族中少有的雙翅飛行卻控制得很好的種類,而且飛行能力極佳。更特別的是,昆蜻蜓是整個昆蟲家族中較早演化出來的種類之一。真正意義上的一出場就是巔峰。蜻蜓從演化上說是比較保守的,直到今天,蜻蜓在兩億多年的歷史中,身體結構並沒有巨大的變化。

除了昆蟲之外,利用翅膀進行飛行的還有翼龍,巨大的翼龍一度統治了遠古時代的天空。特別是一些大型的翼龍,翅膀可以達到3.5米,比得上一架小型客機了。然而,翼龍也是一對翅膀飛翔的動物,而且它和蝙蝠一樣,利用的是膜質結構形成翅膀,而不是羽毛。今天要說的四翼神獸並不是翼龍。而是一種被稱作小盜龍的恐龍。小盜龍是脊椎動物之中,極為罕見的兩對翅膀飛行的脊椎動物。

翼龍,膜質飛行(網絡)

小盜龍是一種小型的恐龍,體長不足一米。世界上第一隻小盜龍化石發現於我國遼西的白堊紀地層之中,它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1-1.2億年前。它是世界上較小的恐龍家族成員之一,大小大概一隻雞那麼大。

小盜龍的發現,曾經轟動一時。因為當時的學術界已經發現,恐龍可能是鳥類的祖先,並從一些恐龍身上發現了絨毛。但這些絨毛被一群反對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一觀點的學者批評,他們認為這種證據很不充分。畢竟鳥類的羽毛十分特殊,不是僅僅有絨毛就能說明二者之間的親密關係。

小盜龍化石和羽毛部分(網絡)


然而小盜龍和其它帶真正羽毛的恐龍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恐龍是鳥類的祖先。然而從這種意義上說,擁有兩對翅膀的小盜龍是一個異端。因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鳥類,都是一對翅膀飛行。

正是這種四個翅膀的怪物被發現,引起了更多的爭議。比如說,既然鳥類起源於恐龍,而恐龍本來是在地上行走和奔跑的,那麼到了白堊紀它們又為什麼會飛了呢?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它們獲得飛行的能力?

從爬行動物到鳥類的演化(網絡)

其中一部分學者認為,可能是像小盜龍這種會爬樹的恐龍,最終會爬上樹幹,來到樹的高處。最後就像猴子或其它棲息在樹上的物種一樣,在樹林裡從一棵樹跳躍到另一棵樹,並在這種滑翔的過程中,逐步獲得飛行的功能。

滑翔起源假說(網絡)

而另一部學者卻認為,事實可能不是這樣。隨著物種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小型的恐龍需要躲避大型動物的捕獵,同時還需要捕食會飛的昆蟲。隨著這種競爭關係,奔跑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從而學會了飛行。

飛行的奔跑起源假說(網絡)

當然,關於小盜龍的爭議遠不止這些,還比如:後來的鳥類都是一對翅膀飛翔的,那麼是否也有四個翅膀的鳥類,或者未來會出現四個翅膀的鳥,或者以前出現過四個翅膀的鳥?只是到目前還沒有發現具有四個翅膀的鳥類。而最像鳳凰的這種小盜龍,卻在短暫的一個地質歷史時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小盜龍,最像鳳凰的物種(網絡)

既然鳥是恐龍演化過來的,現在四個翅膀的恐龍被發現了,那麼會不會就在早期,鳥類也一樣?只不過在演化過程中,那種具有四個翅膀的鳥和小盜龍一樣,被歷史證明四個翅膀確實「很累」,從而被歷史淘汰了,只留下兩個翅膀的鳥類,繁衍出如今眾多的後代呢?早在1915年,就有古生物學家提出過這種觀點,就是鳥類其實也有四個翅膀的演化階段。但即使是這個學說的提出者,也沒有堅持這種觀點。畢竟,即使是今天也沒有真的發現有四個翅膀的鳥類。

相關焦點

  • 長得像遠古鳳凰的四種特別漂亮的鳥
    在我們的這個世界上有四種鳥類長得特別的像遠古的鳳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像鳳凰的是哪四種鳥吧。一 孔雀孔雀相信我們大家都見過,它是一種非常漂亮的鳥,有很多的人都特別喜歡看孔雀開屏,也有很多人都覺得孔雀和遠古鳳凰很像,不論是它的氣質還是它的外形都有一種王者氣息。
  • 長得像遠古鳳凰的四種特別漂亮的鳥
    在我們的這個世界上有四種鳥類長得特別的像遠古的鳳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像鳳凰的是哪四種鳥吧。有很多的人都特別喜歡看孔雀開屏,也有很多人都覺得孔雀和遠古鳳凰很像,不論是它的氣質還是它的外形都有一種王者氣息。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科學家發掘出了很多遠古化石,這些化石就是那些帶毛恐龍留下的證據,告訴我們鳥類確實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說到羽毛,這估計是鳥類最顯著的特點了。鳥類的羽毛五彩斑斕,把鳥兒裝點得非常美麗。從形態上區分,鳥類的羽毛有片狀的正羽和蓬鬆的絨羽兩種。在鳥類身體表面、翅膀以及尾巴上,覆蓋著片狀的羽毛就是正羽。正羽中間有一根軸,叫做羽軸。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科學家發掘出了很多遠古化石,這些化石就是那些帶毛恐龍留下的證據,告訴我們鳥類確實是由它們進化而來的。說到羽毛,這估計是鳥類最顯著的特點了。鳥類的羽毛五彩斑斕,把鳥兒裝點的非常美麗。從形態上區分,鳥類的羽毛有片狀的正羽和蓬鬆的絨羽兩種。在鳥類身體表面、翅膀以及尾巴上,覆蓋著片狀的羽毛就是正羽。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但是,前段時間我國中科院的一支科研團隊在發表於《生物通訊》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了遠古時期鳥類缺少一側卵巢的化石,這說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是為何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恐龍最早從1.2億年前就開始向鳥類演變,但並非所有恐龍都能演變成鳥類,一種體表長出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成為了鳥類祖先的可能答案。那麼我國科研團隊是如何發現鳥類的單側卵巢與恐龍之間的關係呢?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
  • 不少恐龍都是長羽毛的 南京專家稱還是鳥類的祖先
    中國也有「羽毛恐龍」!最早發現的「羽毛恐龍」其實在我國,古生物學家曾經多次發現帶毛恐龍。在馮偉民編著的《遠古的霸主》一書中記錄著,1996年,在遼寧北票市四合屯發現了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它身長約70釐米,寬大約50釐米,形態上更像是一隻奔跑的野雞。
  • 古代傳說之上古神獸《鳳凰》,百鳥之王,鳥類祖先,五大鳳凰傳說
    今天和大家講講古代傳說中的大鳥,今天我們的主角,《鳳凰》為什麼要講到它呢,其實我也考慮好久,主要是鳳凰在大多數人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的,不像龍一樣,流傳甚廣,比較深入人心,所以我才想把我所知道的一點點跟大家分享一下。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一般而言,當恐龍體型變大的時候,他們的四肢會變得更加粗壯,遠端部分會變得更短,但是二連巨盜龍和大小相似的其他恐龍相比,後肢卻顯得纖細,小腿修長,指示它的奔跑能力強於其他恐龍。鳥類起源與飛行起源之謎鳥類的起源以及飛行起源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關於鳥類起源主要有兩大假說:「槽齒類爬行動物(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起源假說」與「恐龍起源假說」。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它用什麼姿勢學會了飛翔(圖)
    最近,在中國遼西發現的四翼恐龍化石震驚了世界古生物學界,為人們了解鳥類的祖先如何學會飛翔提供了新的證據和視角,同時也為樹棲說增加了更大的可信度。    幾乎是在《自然》雜誌發表《源自中國的四翼恐龍》的同時,美國蒙大拿大學生物飛行實驗室的肯·戴樂教授在美國《科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他發現一些幼鳥在爬坡時拍打翅膀,幫助它們向上爬。基於這一發現,他推測鳥類的祖先在奔跑的同時拍打翅膀,從而學會了飛翔。    徐博士認為,從邏輯上來講,戴樂教授所支持的地棲說是可行的。
  • 遠古時代的「奇葩」,研究發現:翼龍為學飛行,真的選擇「跳崖」
    而在地球更加遠古的時期,也有一種和蝙蝠類似的異類,它們就是翼龍,而且在近期的《自然》雜誌上,研究者表示,翼龍是逐漸學會飛行的。可以說,翼龍和恐龍幾乎是一同出現、一共滅絕的,不過,在這裡,要為大家糾正一個觀點:翼龍並不是恐龍,儘管它們的名字中有「龍」字,但是,它們仍然不屬於恐龍,只能算是恐龍的近親,翼龍屬於爬行動物中的「異類」,它們更像是「會飛的大蜥蜴」。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現今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是由自己的祖先進化而來,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距離飛行的物種,自然受到了特殊關注。
  • 丟了一側卵巢之後,恐龍進化成鳥類,科學家找到恐龍沒毀滅的證據
    鳥類的祖先是誰呢?研究認為,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雖然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畢竟我們對於恐龍的認知,是一種遠古時期的龐然大物,很難將它們和小小的鳥類聯繫在一起,不過事實上,通過研究,科學家們表示,鳥類的確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不過,從恐龍演化到鳥類的開始時間,並不是在6600萬年前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的時候,而是早在1.2億年之前的白堊紀中早期就已經開始了。
  • 體型和重量最小的恐龍,它也許就是現代鳥類的直接祖先
    近鳥是所有恐龍中體型和體重最小的成年恐龍,它的模式標本是由中國 古生物學家徐星等人在2008年11月敘述並命名的,並且在2009年發表在 《中國科學通報》中近鳥的化石呈天然狀態,不過缺少頭骨、右前肢和部分 尾巴。
  • 鳥類愛換「衣服」的特性 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這樣
    前者是指鳥類會在一年當中的某一特定時間段,把和飛行相關的羽毛統一換掉。這種行為帶來的問題,就是在這一時期,這些鳥類會失去飛行能力。隨意換羽模式的鳥類,它們的換羽行為非常隨機,缺少統一順序或者統一的換羽時間,因此這種換羽模式都是發生在沒有飛行能力的鳥類當中,例如加拉帕戈斯的弱翅鸕鷀。遠古的鳥類如何更換羽毛那麼,鳥類身上這種換羽行為是怎麼演化形成的?
  • 翼龍是鳥類祖先嗎?兩者屬於不同演化支(恐龍關係更近)
    翼龍不是鳥類祖先,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翼龍的飛行方式和翅膀結構與鳥類不同,鳥類都是拍動長有飛羽的翅膀飛行,而翼龍則主要是依靠翼膜和趾骨來進行滑翔。二是翼龍和鳥類的演化支不同,目前已知的最原始鳥類就是始祖鳥,屬於蜥形綱下的蜥臀目,是一種小型有羽恐龍,而翼龍則是屬於蜥形綱下的翼龍目。
  • 始祖鳥真的是鳥類祖先嗎?研究發現,它或許不會飛
    不過,古生物學家通過檢測發現,始祖鳥的化石的確至今約有1.5億年的歷史,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外形有一點像野雞,尾巴很長,身上長有鳥類的羽毛。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5億年之前,當時地球上的主人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遠古生物——恐龍。
  • 恐龍最新研究: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近鳥類系統發育樹與部分飛行相關特徵演化。(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作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的之一。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飛行模式,但是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
  • 恐龍最新研究顯示: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長久以來,使用羽翼的撲翼飛行被作為是鳥類最具標誌性的特徵的之一。儘管一些非鳥恐龍的化石表明其可能具有與鳥類相似飛行模式,但是撲翼飛行在鳥類及其近親中的演化過程依然有待研究。小型獸腳類恐龍的翼載荷和起飛動力。
  • 恐龍最新研究顯示:鳥類撲翼飛行或有多次獨立起源
    近鳥類系統發育樹與部分飛行相關特徵演化。(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鳥類在空中展翅飛翔是如何起源的?這個撲翼行為與其祖先恐龍有關嗎?中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稱,小型獸腳類恐龍飛行潛力研究表明,鳥類撲翼飛行可能存在多次獨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