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抱睡

2020-11-29 新民晚報

  方詩慶

  什麼是抱睡?就是孩子出生後不睡搖籃,由大人抱著睡。

  這源於網上一篇文章,說是剛離開母體的孩子睡在大人懷裡,更有安全感和滿足感。也有人認為抱睡會加劇孩子依戀心理,寵壞小傢伙。然而作者(母親)認為孩子離開子宮來到世上之初,應創造和子宮相類似的環境,讓他們睡在懷裡。

  過去女兒都睡搖籃,睡前醒後我們搖一搖,她會很快入睡。晚上我在搖籃上系根長帶,扣在臂上。女兒有動靜,長帶會送出感應,我拉幾下,女兒就會睡,我也可以睡。醒了拉,拉了睡,循環幾次,一夜就過去了。

  搖籃裡睡大的女兒,如今做了母親,卻成了一個堅定的抱睡者。不知從哪兒得來的更為重要的知識,說抱睡不僅能給孩子更多的愛,充足的睡眠還能促其大腦生長。睡在搖籃裡醒了才發現,搖其入睡需要較長時間。抱在懷裡一點「動靜」就能感覺到,輕輕晃動就會繼續入眠。

  女兒要求抱睡,女婿也支持。我們反對也沒有用。為了保障外孫女(小桃子)有充足的睡眠,一家子付出了巨大艱辛。

  抱睡最困難的就是入睡,外孫女神經系統特發達,興奮起來怎麼也不肯睡。這時出場的總是父親。爸爸抱著女兒使盡渾身解數,哼兒歌,唱搖籃曲,雙手搖晃,雙腿顫動——天下父親一個樣,為了女兒可以犧牲一切。溫馨持久的晃悠,女兒總算懨懨入睡。這時外公——母親的父親接著抱。

  寶貝睡著了,我的任務就是耐心抱著,有動靜就輕輕晃動,保證睡眠不間斷。為了打好這場持久戰,我變換各種姿式,時仰時側,時坐時站,左右臂輪換。時間長了實在挺不住,喊來女婿接手。累活不讓女人幹。

  女婿不在時,由我完成哄睡任務。我試驗過多種誘睡辦法,最有效的就是反覆哼同一首歌,孩子會很快入睡。這是開會受到的啟發,領導再三重複的話容易讓人打瞌睡。

  每當寶貝睡得快,我都會炫耀一番,有成就感。但並非次次靈驗,有時催眠曲把自己都快催眠了,寶貝還在懷裡朝你樂,讓你哭笑不得!

  本來可以請保姆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就因爺爺外公沒過六十,身子還硬朗,硬撐。年前把小桃子帶到九江後,夫人迫不及待查到家政熱線,每月花四千多元請一月嫂專事抱睡。真是專業人做專業事,月嫂抱睡坐姿好,持續時間長。但只幹到下午六時,晚上我們接著抱,直到十時後上床就寢。

  回到上海又重操舊業。

  在艱苦的抱睡中,小桃子漸漸長大了。是不是抱睡的孩子更有愛心,腦子發達,更聰明呢?剛過五歲的桃子最喜歡的人是媽媽(堅持抱睡者,雖然抱得最少),腦門子確實比較凸,記憶力也好,比同齡孩子小一歲進幼兒園(因生於十月),智力能跟上趟,經常受老師表揚,還得了閔行區愛心小發明一等獎呢。

  然而抱睡就一定比搖籃睡好嗎?搖籃裡搖大的女兒也不差呀,幼兒園得小紅花無數,中小學成績一直領先——

  時代不同了,育兒方式千變萬化,或許抱睡更科學。抱就抱吧,寧可信其有,不能讓孩子輸在睡覺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