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二戰歷史的讀者肯定聽說過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名言:一切會飛的東西都歸我管。其實任何國家的獨立空軍,對飛行器的管轄權都是出自本能的敏感,在英國也不例外。
從1918年4月1日到1939年5月24日,英國海軍航空兵是不存在的,一切飛機和飛行員都屬於皇家空軍。這個時間段之後,艦隊航空兵被移交給海軍,但大型水上飛機、岸基巡邏機和轟炸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歸屬皇家空軍。
英國海軍沒有航空兵管轄權,這就造成二戰爆發的時候,英國艦載機是當時三個航母大國中最不起眼的。機型老舊、數量少並且設計思路和性能都有問題。二戰中後期一些高性能機型加入航母部隊服役,但數量仍舊不足,艦隊中大量充斥引進的美式艦載機。所以英國艦載機在戰爭中沒有像美國和日本的機型那樣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於二戰中英國海軍航母艦隊使用的艦載機我打算分為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講英國自行研發製造的艦載機,第二部分講英國引進的美式艦載機。
下面我們開始,以二戰期間艦隊航空兵現役機型為準。
1、費爾雷 費爾雷 III偵察機
基本設計始於1918年,如果要從起源上溯還能再提前1年。如同很多早期英國飛機一樣,該機即可安裝浮筒又可安裝輪式起落架。用於岸基則是雙座轟炸機,艦載時則是三座偵察機。
其中F型於1926年4月首飛,30年代曾大量裝備航母飛行隊,包括暴怒、勇敢、競技神、鷹、光榮號航空母艦。1936年該機從航母上退出,但直到1941年仍有部分該機作為拖靶機服役。
2、費爾雷 海豹偵察機
海豹是費爾雷III的發展型,1933年裝備部隊。該機是三座艦載偵察/觀測機,配置於大型水面艦隻時該機可改用浮筒。
1936年起該機被鯊魚和劍魚替換轉入二線,二戰爆發時艦隊航空兵和皇家空軍總共尚有16架在役,至43年徹底退出現役。
3、霍克 魚鷹戰鬥/偵察機
魚鷹是1928年首飛的雄鹿輕型轟炸機的發展型,雙座艦載戰鬥/偵察機。該機作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的教練機一直使用到1944年。
除魚鷹外,其前身雄鹿、Audax等型號也曾少量進入艦隊航空兵擔任教練機,因數量較少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4、霍克 尼姆羅德戰鬥機
32年投入現役的老式雙翼戰鬥機,最初裝備於光榮號航空母艦。
這種飛機剛好趕在39年二戰爆發前退出一線,但仍作為艦隊航空兵的公務聯絡機用到42年。
5、布萊克本 鯊魚魚雷轟炸機
33年首飛的三座魚雷轟炸機,該機裝備後取代了部分海豹和巴芬,但在37年開始被劍魚替換,作為艦載機服役時間較短。
大戰爆發後尚有20餘架鯊魚在擔任訓練、聯絡和拖靶任務。但在42年1月份,駐馬來亞的鯊魚恢復一線巡邏並對日本目標進行轟炸,相信這些老式飛機此後不久即折損殆盡。
6、費爾雷 劍魚魚雷轟炸機
劍魚幾乎是二戰期間英國海軍航空兵的象徵,在早期英國海軍取得的重大戰果幾乎都與劍魚有關,戰後統計發現劍魚擊沉的德意運輸船噸位超過其他任何一種飛機。最初劍魚是作為三座魚雷機和偵察機開發,但服役後發現該機也可勝任70度角的俯衝轟炸。
劍魚的外表有一定欺騙性,這種飛機在36年開始裝備部隊,也就是說雖然它確實是過時飛機,但並不像一般人想像得那樣老舊。
1942年2月,在德國海軍突破海峽的雷霆—薩布魯斯行動中,無護航的劍魚在德軍戰鬥機圍攻下全軍覆沒,此後劍魚即很少承擔魚雷攻擊任務而轉用於反潛巡邏,戰爭中期起更為其加裝了水面搜索雷達。
德國投降時,英國尚有9個前線中隊裝備劍魚。這種飛機始終作為一線飛機服役,最後一個劍魚中隊到1946年才解散。劍魚甚至熬死了試圖替代它的機型。
7、布萊克本 賊鷗戰鬥/俯衝轟炸機
賊鷗是37年首飛的雙座艦載戰鬥/俯衝轟炸機,這是英國艦隊航空兵擁有的第一架全金屬單翼機,可收放起落架和封閉式駕駛艙一步到位,與之前的機型比脫胎換骨。
挪威戰役期間,賊鷗炸沉了德國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這是俯衝轟炸機擊沉的第一艘大型軍艦。賊鷗的速度比同期裝備的海鬥士快得多,非常適合攔截來襲的轟炸機。但該機動力不足,在德軍單發戰鬥機打擊下損失慘重。
賊鷗於41年退出一線,但作為拖靶機和艦隊航空兵的高級教練機一直服役到1945年。
8、布萊克本 大鵬戰鬥機
這是英國航空部35年提出的艦載炮塔式戰鬥機要求的產物。大鵬是在布萊克本賊鷗俯衝轟炸機基礎上開發的,和博爾頓保羅公司的無畏式類似。雖然是布萊克本的設計,但實際上所有的大鵬都是博爾頓保羅生產的。
1939年起大鵬開始編入一些賊鷗中隊,但因為動力炮塔增重造成性能降低,非常不受歡迎。挪威戰役期間兩個編入部分大鵬的中隊隨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參戰,在對空攔截中進一步顯示其無能。
40年後這些飛機退出一線轉為救援機或拖把機,至44年徹底退出現役。
9、格羅斯特爾 海鬥士戰鬥機
作為英國最後一種雙翼戰鬥機,鬥士的性能在雙翼機中堪稱翹楚。慕尼黑危機爆發時,英國人發現由於長期壓制海軍航空兵,他們的航母處於危險的無保護狀態下,於是緊急改裝了艦載型海鬥士。
戰爭爆發時艦隊航空兵有54架海鬥士,兩個中隊的海鬥士隨光榮號參加了挪威之戰,其後部分轉到了鷹號航空母艦,另一些則部署到了馬爾他島,在當地成為戰爭初期防空力量的中堅。
海鬥士是開戰時英國航母上唯一能打格鬥空戰的型號。
10、費爾雷 大青花魚魚雷轟炸機
該機於38年首飛,40年進入現役。是能滿足偵察、水平轟炸、俯衝轟炸、魚雷攻擊的三座艦載魚雷轟炸機。
一般認為該機是用來替代36年服役的劍魚式魚雷機,但最終兩者同時服役,並且大青花魚比劍魚還先退役。
該機的主要問題是機動性不佳,投雷後仍無法做劇烈規避機動,因此不受飛行員歡迎。
11、費爾雷 管鼻燕戰鬥機
管鼻燕是從不太成功的費爾雷戰鬥式輕轟炸機基礎上發展出的型號,可擔負導航、觀測、偵察任務的雙座戰鬥機。
1940年該機投產,當時只將其看作一種臨時性過渡產品。管鼻燕當然無法在格鬥中和單座戰鬥機匹敵,但對付因為戰鬥機航程有限而得不到掩護的德意轟炸機卻遊刃有餘。該機在41—42年間活躍於英國航母艦隊,其後就被單座戰鬥機取代,但仍保留部分作為偵察機使用。大多數管鼻燕被轉為教練機以培訓梭魚的飛行員,大約100架曾被改裝為夜間戰鬥機,但戰果寥寥。該機於45年退役。
12、霍克 海颶風戰鬥機
海颶風自41年中期起投入使用。最初的海颶風Mk IA是在颶風Mk I基礎上加裝彈射裝置,用於戰鬥機彈射商船的一次性飛機。其後的海颶風MK IB即已是有全套起降設備的正規艦載機了,並於41年7月起在暴怒號航空母艦上服役。
海颶風在護航作戰中殺傷比相當顯著,即使在更先進的型號投入使用後,海颶風仍在護航航母和商船航母(加裝了航空設施的貨船,仍運載貨物,比護航航母更低一級)上繼續服役。各型海颶風產量約1200架,是41到44年間英軍航母艦隊空戰能力的象徵物。
13、費爾雷 梭魚魚雷轟炸機
梭魚是旨在替換大青花魚的三座魚雷/俯衝轟炸機,43年1月第一批梭魚服役,直接把大青花魚和劍魚一起頂掉了。
由於德意海軍的弱勢,梭魚使用魚雷的機會較少,大多數時候該機被作為俯衝轟炸機使用。得益於英國較高的電子戰水平,該機很早就裝備了對海雷達,在戰爭末期又安裝了專用反潛雷達。
14、超級馬林 海火戰鬥機
自38年起,英國海軍部就開始覬覦先進的噴火戰鬥機,但他們的蠢動一次次遭到空軍部甚至邱吉爾的迎頭痛擊。直到41年末,海颶風在實戰中獲得成功後,海軍部才獲準將噴火改裝為艦載戰鬥機。
海火的空戰能力優於二戰中英國航母裝備的所有戰鬥機,但在多任務能力上不如美制地獄貓和海盜。對於艦載機來說,該機結構強度不足,起落架較脆弱,航程也比較短。這些問題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在新的改型上解決。
海火在英國航母上一直服役到1954年。
15、費爾雷 螢火蟲攻擊戰鬥機
螢火蟲是在管鼻燕基礎上發展的替代機,其設計要求起源於1938年。英國航空部同時提出了用於遠程海上空戰的雙座型戰鬥機和用於基地防禦的單座型戰鬥機的需求,單座型後來發展為布萊克本的火把式。
螢火蟲是英國傳統艦載戰鬥機設計思路的典範,也最終證明這種雙座設計低估了技術的發展。該機比單座機笨重,且速度較慢,並不適合捲入格鬥空戰。但由於機體堅固、火力強大且航程較長,螢火蟲能夠勝任偵察、防空、夜間截擊、對地/對艦攻擊以及反潛巡邏等多種任務,仍不失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的一種優秀機型。
16、布萊克本 火把攻擊戰鬥機
嚴格來說火把應該是二戰結束後才裝備的飛機,但它的原型機43年就在卓越號航母上做了起降試驗,因此也勉強列入二戰時期的艦載機行列。
該機設計起始於1940年,最初打算設計成一種遠程防空戰鬥機,但由於性能拙劣導致預定的發動機被指派給其他機型,因此被重新設計為以使用火箭和魚雷進行反艦戰鬥為主的攻擊戰鬥機(類似於皇家空軍的英俊戰士),一直拖到戰爭結束才定型投產。
即便如此,該機仍以性能不佳而聞名,試飛之王艾瑞克·布朗對其的評價是:艦載機的災難。
17、德哈維蘭 海蚊多用途轟炸機
是的,蚊式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海蚊除了改造為摺疊機翼外,還將起落架替換為適合艦上使用的油壓型,它的速度、火炮和載彈量和其他蚊式一樣強大,還能掛裝魚雷。
雖然44年3月底海蚊的樣機就在不倦號航母上成功做了起降試驗,但該機的量產一直拖到45年10月,其原因恐怕在於艦隊航空兵難以爭取到這種優秀飛機的生產配額。然而當英國航母艦隊重回遠東參加對日作戰時,皇家空軍派出了特別訓練的618中隊和他們的24架改裝蚊式轟炸型作為替代,這些飛機計劃將搭乘兩艘航母作戰,但最終因為盟軍間的協調問題未能成行。
18、超級馬林 海象水上飛機
海象於1933年首飛,是著名的噴火式戰鬥機設計師米切爾的作品。海象本來是超級馬林接的澳大利亞海軍的私單,但後來廣泛用於大英國協海軍艦隊。
海象是第一種能使用彈射器彈射的水上飛機,當二戰中期英國大中型水面艦隻淘汰水上飛機時,海象仍被航母艦隊繼續使用直至戰後。
航空母艦使用的海象並非專門的艦載型號,該機的低速性能極好,在沒有著艦鉤的情況下也能在航母甲板降落。
19、超級馬林 海獺水上飛機
這是著名的海象的發展型,外觀上的主要區別是採用了常規的拉進式螺旋槳。
和海象一樣,海獺也能放下起落架在航母上起降。海獺在戰爭結束前生產了200多架,空軍和海航都在使用,主要用於搜索救援和巡邏。
大致就這麼多。
因為是以戰爭時間為限,所以在戰爭前後擦邊的一些機型沒有列入。比如戰前布萊克本的巴芬,雖然比它早的費爾雷III都在服役,且還有國外用戶正在使用,但我看到的資料中當時英軍同類機型已全部退役;再比如戰後霍克的海怒,雖然45年2月首飛,但47年才裝備部隊,列為二戰機型實在過於勉強。
此外英國艦隊航空兵還裝備了種類繁多的輕型教練機和通用飛機,這些飛機是否用於上艦訓練及安裝了相關設備實難查證(其實以當時輕型飛機的起降性能,即使不裝著艦鉤它們也能在航母上起降),所以這類飛機統統沒有涉及。
下篇文我們將介紹英國艦隊航空兵的美式艦載機,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