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之外的第三極,二戰中英國艦隊航空兵使用的英式艦載機

2021-01-16 老槍與戰線

熟悉二戰歷史的讀者肯定聽說過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名言:一切會飛的東西都歸我管。其實任何國家的獨立空軍,對飛行器的管轄權都是出自本能的敏感,在英國也不例外。

從1918年4月1日到1939年5月24日,英國海軍航空兵是不存在的,一切飛機和飛行員都屬於皇家空軍。這個時間段之後,艦隊航空兵被移交給海軍,但大型水上飛機、岸基巡邏機和轟炸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歸屬皇家空軍。

英國海軍沒有航空兵管轄權,這就造成二戰爆發的時候,英國艦載機是當時三個航母大國中最不起眼的。機型老舊、數量少並且設計思路和性能都有問題。二戰中後期一些高性能機型加入航母部隊服役,但數量仍舊不足,艦隊中大量充斥引進的美式艦載機。所以英國艦載機在戰爭中沒有像美國和日本的機型那樣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對於二戰中英國海軍航母艦隊使用的艦載機我打算分為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講英國自行研發製造的艦載機,第二部分講英國引進的美式艦載機。

下面我們開始,以二戰期間艦隊航空兵現役機型為準。

1、費爾雷 費爾雷 III偵察機

824中隊的費爾雷 IIIF

基本設計始於1918年,如果要從起源上溯還能再提前1年。如同很多早期英國飛機一樣,該機即可安裝浮筒又可安裝輪式起落架。用於岸基則是雙座轟炸機,艦載時則是三座偵察機。

1933年824中隊的費爾雷III與鷹號航母

其中F型於1926年4月首飛,30年代曾大量裝備航母飛行隊,包括暴怒、勇敢、競技神、鷹、光榮號航空母艦。1936年該機從航母上退出,但直到1941年仍有部分該機作為拖靶機服役。

2、費爾雷 海豹偵察機

皇家空軍裝備的海豹

海豹是費爾雷III的發展型,1933年裝備部隊。該機是三座艦載偵察/觀測機,配置於大型水面艦隻時該機可改用浮筒。

光榮號航母上的海豹機群準備起飛

1936年起該機被鯊魚和劍魚替換轉入二線,二戰爆發時艦隊航空兵和皇家空軍總共尚有16架在役,至43年徹底退出現役。

3、霍克 魚鷹戰鬥/偵察機

1933年803中隊的霍克魚鷹

魚鷹是1928年首飛的雄鹿輕型轟炸機的發展型,雙座艦載戰鬥/偵察機。該機作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的教練機一直使用到1944年。

1933年鷹號航母上803中隊的魚鷹

除魚鷹外,其前身雄鹿、Audax等型號也曾少量進入艦隊航空兵擔任教練機,因數量較少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4、霍克 尼姆羅德戰鬥機

802中隊的尼姆羅德

32年投入現役的老式雙翼戰鬥機,最初裝備於光榮號航空母艦。

提升中的尼姆羅德

這種飛機剛好趕在39年二戰爆發前退出一線,但仍作為艦隊航空兵的公務聯絡機用到42年。

5、布萊克本 鯊魚魚雷轟炸機

1935年勇敢號航母820中隊的鯊魚

33年首飛的三座魚雷轟炸機,該機裝備後取代了部分海豹和巴芬,但在37年開始被劍魚替換,作為艦載機服役時間較短。

在勇敢號航母上方飛過的鯊魚

大戰爆發後尚有20餘架鯊魚在擔任訓練、聯絡和拖靶任務。但在42年1月份,駐馬來亞的鯊魚恢復一線巡邏並對日本目標進行轟炸,相信這些老式飛機此後不久即折損殆盡。

6、費爾雷 劍魚魚雷轟炸機

1939年皇家方舟號820中隊的劍魚

劍魚幾乎是二戰期間英國海軍航空兵的象徵,在早期英國海軍取得的重大戰果幾乎都與劍魚有關,戰後統計發現劍魚擊沉的德意運輸船噸位超過其他任何一種飛機。最初劍魚是作為三座魚雷機和偵察機開發,但服役後發現該機也可勝任70度角的俯衝轟炸。

圍殲俾斯麥號時勝利號上的劍魚機群

劍魚的外表有一定欺騙性,這種飛機在36年開始裝備部隊,也就是說雖然它確實是過時飛機,但並不像一般人想像得那樣老舊。

1942年2月,在德國海軍突破海峽的雷霆—薩布魯斯行動中,無護航的劍魚在德軍戰鬥機圍攻下全軍覆沒,此後劍魚即很少承擔魚雷攻擊任務而轉用於反潛巡邏,戰爭中期起更為其加裝了水面搜索雷達。

德國投降時,英國尚有9個前線中隊裝備劍魚。這種飛機始終作為一線飛機服役,最後一個劍魚中隊到1946年才解散。劍魚甚至熬死了試圖替代它的機型。

7、布萊克本 賊鷗戰鬥/俯衝轟炸機

1939年803中隊的賊鷗

賊鷗是37年首飛的雙座艦載戰鬥/俯衝轟炸機,這是英國艦隊航空兵擁有的第一架全金屬單翼機,可收放起落架和封閉式駕駛艙一步到位,與之前的機型比脫胎換骨。

皇家方舟號800中隊的賊鷗

挪威戰役期間,賊鷗炸沉了德國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這是俯衝轟炸機擊沉的第一艘大型軍艦。賊鷗的速度比同期裝備的海鬥士快得多,非常適合攔截來襲的轟炸機。但該機動力不足,在德軍單發戰鬥機打擊下損失慘重。

賊鷗於41年退出一線,但作為拖靶機和艦隊航空兵的高級教練機一直服役到1945年。

8、布萊克本 大鵬戰鬥機

40年5月778中隊的大鵬

這是英國航空部35年提出的艦載炮塔式戰鬥機要求的產物。大鵬是在布萊克本賊鷗俯衝轟炸機基礎上開發的,和博爾頓保羅公司的無畏式類似。雖然是布萊克本的設計,但實際上所有的大鵬都是博爾頓保羅生產的。

1940年拍攝的大鵬編隊

1939年起大鵬開始編入一些賊鷗中隊,但因為動力炮塔增重造成性能降低,非常不受歡迎。挪威戰役期間兩個編入部分大鵬的中隊隨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參戰,在對空攔截中進一步顯示其無能。

40年後這些飛機退出一線轉為救援機或拖把機,至44年徹底退出現役。

9、格羅斯特爾 海鬥士戰鬥機

41年皇家空軍駐馬爾他島的海鬥士

作為英國最後一種雙翼戰鬥機,鬥士的性能在雙翼機中堪稱翹楚。慕尼黑危機爆發時,英國人發現由於長期壓制海軍航空兵,他們的航母處於危險的無保護狀態下,於是緊急改裝了艦載型海鬥士。

飛行中的海鬥士

戰爭爆發時艦隊航空兵有54架海鬥士,兩個中隊的海鬥士隨光榮號參加了挪威之戰,其後部分轉到了鷹號航空母艦,另一些則部署到了馬爾他島,在當地成為戰爭初期防空力量的中堅。

海鬥士是開戰時英國航母上唯一能打格鬥空戰的型號。

10、費爾雷 大青花魚魚雷轟炸機

1942年822中隊的大青花魚

該機於38年首飛,40年進入現役。是能滿足偵察、水平轟炸、俯衝轟炸、魚雷攻擊的三座艦載魚雷轟炸機。

43年不屈號航母搭載831中隊的大青花魚

一般認為該機是用來替代36年服役的劍魚式魚雷機,但最終兩者同時服役,並且大青花魚比劍魚還先退役。

該機的主要問題是機動性不佳,投雷後仍無法做劇烈規避機動,因此不受飛行員歡迎。

11、費爾雷 管鼻燕戰鬥機

1941年803中隊的管鼻燕

管鼻燕是從不太成功的費爾雷戰鬥式輕轟炸機基礎上發展出的型號,可擔負導航、觀測、偵察任務的雙座戰鬥機。

1941年在地中海作戰的管鼻燕

1940年該機投產,當時只將其看作一種臨時性過渡產品。管鼻燕當然無法在格鬥中和單座戰鬥機匹敵,但對付因為戰鬥機航程有限而得不到掩護的德意轟炸機卻遊刃有餘。該機在41—42年間活躍於英國航母艦隊,其後就被單座戰鬥機取代,但仍保留部分作為偵察機使用。大多數管鼻燕被轉為教練機以培訓梭魚的飛行員,大約100架曾被改裝為夜間戰鬥機,但戰果寥寥。該機於45年退役。

12、霍克 海颶風戰鬥機

1942年勝利號航母801中隊的海颶風

海颶風自41年中期起投入使用。最初的海颶風Mk IA是在颶風Mk I基礎上加裝彈射裝置,用於戰鬥機彈射商船的一次性飛機。其後的海颶風MK IB即已是有全套起降設備的正規艦載機了,並於41年7月起在暴怒號航空母艦上服役。

搭載中的海颶風,時間不詳

海颶風在護航作戰中殺傷比相當顯著,即使在更先進的型號投入使用後,海颶風仍在護航航母和商船航母(加裝了航空設施的貨船,仍運載貨物,比護航航母更低一級)上繼續服役。各型海颶風產量約1200架,是41到44年間英軍航母艦隊空戰能力的象徵物。

13、費爾雷 梭魚魚雷轟炸機

1943年810中隊的梭魚

梭魚是旨在替換大青花魚的三座魚雷/俯衝轟炸機,43年1月第一批梭魚服役,直接把大青花魚和劍魚一起頂掉了。

830中隊的梭魚掛裝炸彈從暴怒號上起飛

由於德意海軍的弱勢,梭魚使用魚雷的機會較少,大多數時候該機被作為俯衝轟炸機使用。得益於英國較高的電子戰水平,該機很早就裝備了對海雷達,在戰爭末期又安裝了專用反潛雷達。

14、超級馬林 海火戰鬥機

諾曼第登陸期間885中隊的海火

自38年起,英國海軍部就開始覬覦先進的噴火戰鬥機,但他們的蠢動一次次遭到空軍部甚至邱吉爾的迎頭痛擊。直到41年末,海颶風在實戰中獲得成功後,海軍部才獲準將噴火改裝為艦載戰鬥機。

1945年參加對日作戰的海火

海火的空戰能力優於二戰中英國航母裝備的所有戰鬥機,但在多任務能力上不如美制地獄貓和海盜。對於艦載機來說,該機結構強度不足,起落架較脆弱,航程也比較短。這些問題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在新的改型上解決。

海火在英國航母上一直服役到1954年。

15、費爾雷 螢火蟲攻擊戰鬥機

1945年怨仇號航母1771中隊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在管鼻燕基礎上發展的替代機,其設計要求起源於1938年。英國航空部同時提出了用於遠程海上空戰的雙座型戰鬥機和用於基地防禦的單座型戰鬥機的需求,單座型後來發展為布萊克本的火把式。

摺疊機翼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英國傳統艦載戰鬥機設計思路的典範,也最終證明這種雙座設計低估了技術的發展。該機比單座機笨重,且速度較慢,並不適合捲入格鬥空戰。但由於機體堅固、火力強大且航程較長,螢火蟲能夠勝任偵察、防空、夜間截擊、對地/對艦攻擊以及反潛巡邏等多種任務,仍不失為英國艦隊航空兵的一種優秀機型。

16、布萊克本 火把攻擊戰鬥機

被迫換用氣冷發動機的火把

嚴格來說火把應該是二戰結束後才裝備的飛機,但它的原型機43年就在卓越號航母上做了起降試驗,因此也勉強列入二戰時期的艦載機行列。

從卓越號上準備起飛的火把原型機

該機設計起始於1940年,最初打算設計成一種遠程防空戰鬥機,但由於性能拙劣導致預定的發動機被指派給其他機型,因此被重新設計為以使用火箭和魚雷進行反艦戰鬥為主的攻擊戰鬥機(類似於皇家空軍的英俊戰士),一直拖到戰爭結束才定型投產。

即便如此,該機仍以性能不佳而聞名,試飛之王艾瑞克·布朗對其的評價是:艦載機的災難。

17、德哈維蘭 海蚊多用途轟炸機

艦隊航空兵711中隊的海蚊,戰後塗裝

是的,蚊式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海蚊除了改造為摺疊機翼外,還將起落架替換為適合艦上使用的油壓型,它的速度、火炮和載彈量和其他蚊式一樣強大,還能掛裝魚雷。

在航母降落的海蚊

雖然44年3月底海蚊的樣機就在不倦號航母上成功做了起降試驗,但該機的量產一直拖到45年10月,其原因恐怕在於艦隊航空兵難以爭取到這種優秀飛機的生產配額。然而當英國航母艦隊重回遠東參加對日作戰時,皇家空軍派出了特別訓練的618中隊和他們的24架改裝蚊式轟炸型作為替代,這些飛機計劃將搭乘兩艘航母作戰,但最終因為盟軍間的協調問題未能成行。

18、超級馬林 海象水上飛機

41年700中隊的海象

海象於1933年首飛,是著名的噴火式戰鬥機設計師米切爾的作品。海象本來是超級馬林接的澳大利亞海軍的私單,但後來廣泛用於大英國協海軍艦隊。

印度洋作戰的海象,旋即被日軍擊落

海象是第一種能使用彈射器彈射的水上飛機,當二戰中期英國大中型水面艦隻淘汰水上飛機時,海象仍被航母艦隊繼續使用直至戰後。

航空母艦使用的海象並非專門的艦載型號,該機的低速性能極好,在沒有著艦鉤的情況下也能在航母甲板降落。

19、超級馬林 海獺水上飛機

1944年艦隊航空兵的海獺,單位不詳

這是著名的海象的發展型,外觀上的主要區別是採用了常規的拉進式螺旋槳。

正在著艦的海獺

和海象一樣,海獺也能放下起落架在航母上起降。海獺在戰爭結束前生產了200多架,空軍和海航都在使用,主要用於搜索救援和巡邏。

大致就這麼多。

因為是以戰爭時間為限,所以在戰爭前後擦邊的一些機型沒有列入。比如戰前布萊克本的巴芬,雖然比它早的費爾雷III都在服役,且還有國外用戶正在使用,但我看到的資料中當時英軍同類機型已全部退役;再比如戰後霍克的海怒,雖然45年2月首飛,但47年才裝備部隊,列為二戰機型實在過於勉強。

此外英國艦隊航空兵還裝備了種類繁多的輕型教練機和通用飛機,這些飛機是否用於上艦訓練及安裝了相關設備實難查證(其實以當時輕型飛機的起降性能,即使不裝著艦鉤它們也能在航母上起降),所以這類飛機統統沒有涉及。

下篇文我們將介紹英國艦隊航空兵的美式艦載機,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艦載機不如日軍,美國航空兵如何奪取中途島制空權
    在這場海戰中,美國海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的代價擊沉日軍4艘航母,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不利局面,給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以沉重打擊。 當時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整體實力不如日軍。那麼在艦載機整體實力不如日軍的前提下,美軍航空兵依靠什麼樣的戰術奪取了中途島戰役的制空權,進而贏得中途島戰役的最後勝利呢?
  • 二戰美軍建的應急航母:成為海上決戰輕騎兵
    年12月31日服役,該級艦滿載排水量為1萬5200噸,載機45架,航速可以達到31.5節,這也是該航母的主要優勢,與「慢吞吞」的護航航母不同,獨立級輕型航母可以與艦隊航母伴隨高速機動,而在馬裡亞納海戰中,美國海軍第58特遣艦隊中,第1到第4支隊,都是有一艘艦隊航母和兩艘獨立級輕型航母構成的,是一支重要組成力量。
  • 僅生產600架,卻獨佔二戰時英國海空軍三分之一戰果
    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稱霸世界兩百多年,巔峰時期美日也要避其鋒芒。英國之所以能稱霸海外,全憑著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直到二戰前期英國依舊擁有唯一可以把海軍和部隊部署到全球各地的海軍力量,也離不開各類先進的軍事裝備。據統計,1940年開始服務於英國海軍的「管鼻鸌」戰鬥機,短短五年間就佔據英國艦隊的航空兵在二戰中三分之一的擊落戰果,史無前例。
  • 支援陸軍與海上破交,遠東戰役中太平洋艦隊航空兵的表現
    當天艦隊航空兵共出動157架次,對清津市區進行了5次轟炸,摧毀了日軍許多火力點;此外破壞了日軍火車站,炸毀1列列車。水魚雷航空兵第2師1架伊爾-2在清津被日軍炮火擊傷後在圖門江口墜毀。當晚,隨著蘇軍3個炮兵營(37門45-76毫米炮,12門120毫米迫擊炮)的到來,登陸部隊在16日晨開始了全線進攻並徹底解放了該城。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是瓜島。為了爭奪瓜達卡納爾島的控制權,美日兩國在此集結重兵爭奪了半年多。最終日軍被迫從瓜島撤軍,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太平洋戰爭由此發生轉變。而在瓜島戰役期間,雙方為了支援島上的作戰也爆發了三次所羅門海戰,總計五次大規模的海上遭遇戰。其中以第二次所羅門海戰(東索羅門群島海戰)和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瓜島夜戰)最為著名。
  • 二戰中實力最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對戰列艦,結果卻出人意料
    深度摘要:這是二戰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竟然和堅船利炮的戰列艦不期而遇,海戰的經過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場被譽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最輝煌篇章的海戰究竟是怎麼回事情樣?這是二戰中實力最為懸殊的海戰,護航航母竟然和堅船利炮的戰列艦不期而遇,海戰的經過可謂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
  • 美日菲律賓海海戰:史上最大規模航母對決,日本海軍一敗塗地
    在關島、塞班島相繼被進攻之後,日軍本土總部為了阻止美軍接下來的計劃,於是立即將西太平洋剩餘的全部艦隊派往馬裡亞納群島附近,阻擊美軍的第五艦隊。二、美日戰前對壘時間來到1944年,美軍用他們的跳島戰術兵分兩路,不斷地向菲律賓群島附近推進,企圖夾擊日本在島上和海上的部隊。
  • 中途島的另類大明星,美軍二戰最牛的王牌功勳艦「企業」號航母
    很好理解,因為「企業」號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功勳最為顯赫的王牌戰艦。空襲中,日軍出動3架九六式戰鬥機升空攔截,被「企業」號的「野貓」戰鬥機擊落2架,這是美國海軍航空兵戰鬥機部隊從1918年成立以來取得的第一場空戰勝利,也是美國海軍航空兵戰鬥機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首次勝利。接著,2月中旬後「企業」號又再次出動,空襲了威克島、南鳥島。
  • 海空中的「天鷹戰士」:擅長加油的艦載機,美海軍A-3與A-4攻擊機
    停滿甲板的攻擊機,從二戰時代開始,艦載攻擊機就是海軍艦載航空兵最主要的打擊力量航母對於海軍艦隊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可以搭載幾十架各型飛機,然後飛機可以居高臨下對於海面上根本無處躲藏的敵方艦隊發動毀滅性的打擊。二戰時期,日本最強大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就是這樣被擊沉的。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此戰美國海軍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此戰過後,美國一掃珍珠港被襲後的不利局面,重新奪取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天平也漸漸向美國傾斜。那麼如此重要的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呢?首先美國方面的最高指揮官是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他是窮苦出身,未出生時父親就病逝,8歲開始勤工儉學。15歲時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入海軍學院,邊讀邊工,最後以全校第7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 歷史的思考:馬來海戰中Z艦隊的覆滅,對於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二.對海軍戰術的影響在戰前,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對於戰列艦會被艦載機擊沉的觀點,哪怕有一下都是犯罪。在1941年8月25日,英國海軍部提議派遣四艘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三艘航母至馬來西亞進行戰略威懾。
  • 為大炮巨艦時代敲起喪鐘,Z艦隊是否可以避免覆滅?馬來海戰之思
    二戰的海軍史,就是一部航空兵運用作戰的歷史。從塔蘭託到珍珠港的襲擊證明了以逸待勞的戰列艦在航母面前毫無還手之力,馬來海戰,則是證明了航行時的戰列艦在航母面前也能被擊沉。而這次Z艦隊的沉沒為大炮巨艦時代又一次敲響了喪鐘。Z艦隊究竟如何才能避免覆滅呢?回望馬來海戰,我們來進行縝密的思考。
  • 美英日澳欲組成聯合艦隊南海巡航,偵察船近距離親密接觸良
    確實日本海軍在二戰期間屬於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當時具有較高的榮耀。近些年日本海山自衛隊日益活躍,抓住一切機會出海也就成為了其基本宗旨。軍事專家認為,日本組建了四艘輕型航母,雖然其公開的名號是直升機航母,但在作戰性能上完全是真正航母。前不久英國的一艘破舊的軍艦來了南海一遊,結果16艘大型軍艦將其圍得很嚴密,灰溜溜的回國了。
  • 犛牛背上的地球第三極
    早在數百萬年以前,犛牛的祖先就已經適應了地球第三極的高寒氣候,成為這裡的常住居民。而從目前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人類最早在地球第三極上的活動則是在距今4萬年左右的時候。傳說中,地球第三極上最初的六個部落就是犛牛的後裔。藏族史書《王統世襲明鑑》中記載,吐蕃第八世贊普止貢贊普被害後,王妃在夢中與一白人交合,醒來後見一白犛牛從身邊走開,此後生下一名男嬰茹烈傑,他後來成為第九世贊普布德貢傑時期的大臣,發明了冶鐵、燒炭、犁耕等眾多技術,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社會的發展。
  • 小澤治三郎為何沒能指揮第一航空艦隊?資歷不足還思維過於跳躍
    而且,很難說這段經歷對於小澤治三郎的仕途是否有不錯的幫助,在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第37期生裡,小澤治三郎的成績和吊床號都是第45位,在第37期生裡屬於中等偏上。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小澤治三郎利用自己的艦載機和配屬給他的海軍陸基航空兵一道,來了一撥高達81架飛機的大規模空襲,直接就在演習裡把長門號和陸奧號這兩艘戰列艦給'擊沉'了。
  • 日軍二戰史上最坑中將,好面子吹牛皮,太平洋戰場形勢因之逆轉
    小澤治三郎自然也知道這種情況,雖然大本營希望能夠效法中途島之戰重創美軍主力第58特混艦隊,但希望實在是渺茫,正面與強大的美軍對攻只能是自找死路。按小澤的想法,他希望能利用日軍艦載機飛行距離更長的優勢,將艦隊部署在美軍艦載機打擊半徑之外對其發動進攻,同時利用日本在關島等地的航空基地進行燃料、彈藥的補給,通過穿梭轟炸一舉滅掉第58特混艦隊。
  • 它是二戰中美國最倒黴的戰列艦之一,曾兩次遭到神風特攻機撞擊
    為了有效的支援正在地面戰鬥的美軍,美國海軍第58特混艦隊在衝繩外海使出渾身解數向衝繩島上的日軍防線傾瀉火力。編隊裡的17艘航空母艦派出大量艦載機展開轟炸,8艘戰列艦也在海上一字排開,使用356毫米、406毫米大口徑艦炮不斷開火。
  • 美國傳奇潛艇鸚鵡螺號戰記:中途島海戰拖住日本艦隊立下大功
    美國海軍在二戰中水面艦艇名艦無數,但水下艦隊也同樣戰功赫赫,接下來介紹美國在二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獨角鯨級大型遠洋潛艇SS168鸚鵡螺號,該艇是美國在戰前專為廣闊的太平洋作戰設計,水下排水量高達4000噸,在大量潛艇排水量低於1000噸的當時這個噸位是驚人的,巨大的噸位賦予了他強大的戰鬥力和多任務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