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北野戰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赫赫有名的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東北野戰軍戰功赫赫,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在1945年,東北野戰軍剛剛成型的時候,總計只有11萬兵力。但是經歷了3年時間的摸爬滾打、不斷歷練以後,截止1948年12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那麼,在短短3年時間裡,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如何迅速發展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發展的歷史。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東北地區一直屬於奉系軍閥的控制區。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逐步佔領了東北全境。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日本扶持了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山,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鋼鐵、煤炭、糧食等等。日本把東北地區是為了自己的資源供應地,對於自己至關重要。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帶,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成為了重中之重。
早在1945年9月,在《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中,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隨後,從各地抽調官兵進入東北地區。其中,山東根據地抽調了7萬餘官兵,新四軍抽調了3萬餘人,再加上陝甘寧抽調的幾千人,總兵力大約11萬人左右。請注意,各級軍官多,士兵數量少。進入東北之前,已經做好了在各級軍官基礎上擴編部隊的準備。除了11萬官兵之外,還抽調了2萬餘各級幹部,負責地方上的管理工作。
請注意,這兩點都非常重要。部隊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軍官,需要長期的培養。東野的11萬官兵中,各級軍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便於擴大部隊的數量。各級幹部進入東北地區以後,有效的管理各個地區,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供給前線部隊的需要。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極為豐富,有能力供給數量龐大的軍隊。東野部隊進入東北以後,迅速站穩腳跟,擴大部隊數量。到了1945年12月,部隊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27萬多人。
東北地區至關重要,對方當然不會放棄東北地區,雙方進行了反覆爭奪,展開了一系列的戰役。由於自身的兵力有限,在1946年的先後幾次戰役中失利,自身的損失比較大。到了1946年冬天,東北野戰軍頂住了對手的進攻,集中主力進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截止這個時候,東北野戰軍已經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比全國其他地區都提前進入反攻階段。
鑑於東北野戰軍作戰的需要,為了配合東野部隊作戰,1947年,華北冀熱地區的3個縱隊,總計7萬多官兵,劃入東北野戰軍指揮。截止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從1947年秋天到1948年秋天,也就是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先後展開了春季攻勢、夏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總計消滅了對方30餘萬部隊,解放了30多座城市。截止1948年冬天,東北野戰軍已經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86%的人口,對方的軍隊只能龜縮在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主要城市裡。
東北野戰軍下轄了12個縱隊和11個獨立師,總兵力達到了103萬人。請注意,東北野戰軍並不僅僅是數量龐大,而且兵種非常齊全,建立了專業的炮兵縱隊、鐵道縱隊等等。此外,還組建了自己的坦克部隊。在3年時間裡,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從11萬發展到103萬,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在各級幹部的努力下,先後總計動員了37萬多青壯年,加入了東北野戰軍。由於部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未犯,得到了東北百姓們的支持和擁戴,廣大的青年願意參軍,與對方部隊抓壯丁的情況完全不同。
除了地方輸送兵員之外,還有對俘虜兵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和教育滯後,很多俘虜洗心革面,加入了對敵作戰。截止遼瀋戰役開始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達到了103萬人。在著名的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先後消滅了瀋陽、長春、錦州等地的敵軍,殲滅、改編敵軍總計47萬多人。隨著東北地區的全境解放,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根據地,已經練成了一片。東北野戰軍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大舉南下,增援華北、中原、華東的各路部隊。
認真的說,在遼瀋戰役結束以後,東野的總兵力肯定還在繼續增加。華北、華東地區的敵軍,一直擔心東北野戰軍南下。例如在淮海戰役的一次戰鬥中,有一支部隊帶著狗皮帽子,被敵軍誤認為是東野百萬大軍南下,整個敵軍部隊都出現了恐慌。在東野大軍南下以後,對華北地區的敵軍造成了很大的震懾。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最後選擇了接受和平改編。三大戰役中,在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兩次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49年3月,按照統一部署,東北野戰軍的番號改為了第4野戰軍。下轄了4個兵團、12個軍。此外,還有兩個炮兵師、1個裝甲師。1949年,第4野戰軍和其他野戰軍一起南下,第4野戰軍的主攻方向是兩湖、兩廣地區。在此期間,殲滅了桂系軍閥大部分部隊。最後,一直打到了海南島。關於各個野戰軍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