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戰軍的11萬兵力,3年內,如何發展到了100多萬?

2021-01-22 轉瞬間落日殘煙

說起東北野戰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在赫赫有名的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最多。東北野戰軍戰功赫赫,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在1945年,東北野戰軍剛剛成型的時候,總計只有11萬兵力。但是經歷了3年時間的摸爬滾打、不斷歷練以後,截止1948年12月,東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103萬人。那麼,在短短3年時間裡,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如何迅速發展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發展的歷史。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東北地區一直屬於奉系軍閥的控制區。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以後,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逐步佔領了東北全境。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日本扶持了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山,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鋼鐵、煤炭、糧食等等。日本把東北地區是為了自己的資源供應地,對於自己至關重要。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東北地區成了半真空地帶,誰能搶先控制東北地區,成為了重中之重。

早在1945年9月,在《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中,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隨後,從各地抽調官兵進入東北地區。其中,山東根據地抽調了7萬餘官兵,新四軍抽調了3萬餘人,再加上陝甘寧抽調的幾千人,總兵力大約11萬人左右。請注意,各級軍官多,士兵數量少。進入東北之前,已經做好了在各級軍官基礎上擴編部隊的準備。除了11萬官兵之外,還抽調了2萬餘各級幹部,負責地方上的管理工作。

請注意,這兩點都非常重要。部隊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軍官,需要長期的培養。東野的11萬官兵中,各級軍官佔了很大的一部分,便於擴大部隊的數量。各級幹部進入東北地區以後,有效的管理各個地區,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供給前線部隊的需要。東北地區各方面的資源極為豐富,有能力供給數量龐大的軍隊。東野部隊進入東北以後,迅速站穩腳跟,擴大部隊數量。到了1945年12月,部隊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27萬多人。

東北地區至關重要,對方當然不會放棄東北地區,雙方進行了反覆爭奪,展開了一系列的戰役。由於自身的兵力有限,在1946年的先後幾次戰役中失利,自身的損失比較大。到了1946年冬天,東北野戰軍頂住了對手的進攻,集中主力進行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截止這個時候,東北野戰軍已經轉入了戰略進攻階段,比全國其他地區都提前進入反攻階段。

鑑於東北野戰軍作戰的需要,為了配合東野部隊作戰,1947年,華北冀熱地區的3個縱隊,總計7萬多官兵,劃入東北野戰軍指揮。截止1947年夏天,東野的總兵力已經接近50萬。從1947年秋天到1948年秋天,也就是遼瀋戰役之前,東北野戰軍先後展開了春季攻勢、夏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總計消滅了對方30餘萬部隊,解放了30多座城市。截止1948年冬天,東北野戰軍已經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86%的人口,對方的軍隊只能龜縮在瀋陽、錦州、長春等幾個主要城市裡。

東北野戰軍下轄了12個縱隊和11個獨立師,總兵力達到了103萬人。請注意,東北野戰軍並不僅僅是數量龐大,而且兵種非常齊全,建立了專業的炮兵縱隊、鐵道縱隊等等。此外,還組建了自己的坦克部隊。在3年時間裡,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從11萬發展到103萬,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在各級幹部的努力下,先後總計動員了37萬多青壯年,加入了東北野戰軍。由於部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未犯,得到了東北百姓們的支持和擁戴,廣大的青年願意參軍,與對方部隊抓壯丁的情況完全不同。

除了地方輸送兵員之外,還有對俘虜兵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和教育滯後,很多俘虜洗心革面,加入了對敵作戰。截止遼瀋戰役開始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達到了103萬人。在著名的遼瀋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先後消滅了瀋陽、長春、錦州等地的敵軍,殲滅、改編敵軍總計47萬多人。隨著東北地區的全境解放,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根據地,已經練成了一片。東北野戰軍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大舉南下,增援華北、中原、華東的各路部隊。

認真的說,在遼瀋戰役結束以後,東野的總兵力肯定還在繼續增加。華北、華東地區的敵軍,一直擔心東北野戰軍南下。例如在淮海戰役的一次戰鬥中,有一支部隊帶著狗皮帽子,被敵軍誤認為是東野百萬大軍南下,整個敵軍部隊都出現了恐慌。在東野大軍南下以後,對華北地區的敵軍造成了很大的震懾。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最後選擇了接受和平改編。三大戰役中,在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兩次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49年3月,按照統一部署,東北野戰軍的番號改為了第4野戰軍。下轄了4個兵團、12個軍。此外,還有兩個炮兵師、1個裝甲師。1949年,第4野戰軍和其他野戰軍一起南下,第4野戰軍的主攻方向是兩湖、兩廣地區。在此期間,殲滅了桂系軍閥大部分部隊。最後,一直打到了海南島。關於各個野戰軍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幾任司令員都是誰?他被稱為旋風司令
    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是一支英雄部隊,也是東野的主力縱隊,衛立煌任「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的時對三縱印象深刻,在日記中稱該縱隊「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而國軍西進兵團司令廖耀湘也曾稱三縱隊為「旋風縱隊」。第三縱隊先後有三任司令員,分別是程世才、曾克林、韓先楚。
  • 馬步芳控制青海省,馬家軍非常兇悍,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首先,我們聊聊西北軍閥的特殊性。自己的部隊被改編為新編第9師,下轄了1個騎兵旅和3個步兵旅,總兵力1萬多人,這是馬步芳稱霸青海、爭奪甘肅的家底。  30年代前期,曾經挖掘了清朝皇陵的軍閥孫殿英,曾經試圖染指西北地區。因此,原本內鬥不斷的西北各路軍閥,上演了「四馬據孫」的局面。最終,孫殿英的部隊損失很大,馬步芳俘虜了孫軍6000多人,繳獲了幾千支步槍和6門火炮。在此基礎上,馬步芳把自己的第9師擴編為新編第2軍。
  • 上海戰役,解放軍傷亡3萬多,野戰軍:打上海好比在瓷器店打老鼠
    其中解放軍指戰員傷亡最大,犧牲7613名,地方志士100名,隨軍支前幹部和民工72名。革命烈士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上海的新生。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當時有600萬人口,其中有70萬產業工人、20萬店員,有1.2萬家工廠,6萬餘家商店,工業總產值和貿易額佔全國一半。十裡洋場,高樓林立。
  • 八路軍115師將領55年授什麼軍銜及115師是如何發展成第四野戰軍?
    師長:林彪(元帥),副師長:聶榮臻(元帥),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元帥),參謀長:周昆(38年2月離奇失蹤)343旅(紅一方面軍)旅長:陳光(1954年逝世)、副旅長:周建屏(1938年逝世)、參謀長:陳士榘(上將),政訓處主任:鄧華(上將)685團(紅
  • 養羊成為女老闆,100隻發展到1萬多隻,連羊糞都能賣100多萬
    汪女士先從100多隻的母羊開始養起,短短幾年內,發展的規模慢慢壯大,並且創辦了自己的牧業公司。汪女士告訴我們,現在存欄是有一萬隻,有20棟羊舍,養殖基地有專門的育肥,還有專門空懷的小母羊,還有斷奶之後的小羊放的欄。但是南方不同於北方,因為可以放羊的草地和區域很難滿足大規模的羊群,但這種湖羊十分適合圈養,還有規模化和現代化養的。
  • 浙江軍閥控制2個省,兒子在上海非常狂,到底有多少兵力?
    八旗軍的總兵力有20多萬,駐紮在全國主要城市。但八旗軍的數量太少,在清朝入關以後,依靠區區20萬八旗軍,根本無法管理全國各省份。因此,又出現了綠營軍。綠營軍是清朝入關以後、明朝投降部隊組成的武裝力量,由於採用了綠色的軍旗,因此被稱為綠營軍。 綠營軍的總兵力有60多萬,負責協助八旗軍作戰。時間進入了清朝統治的後期,八旗軍和綠營軍的戰鬥力已經迅速墮落。
  • 萊蕪戰役,重建後的華野10縱,一躍成為野戰軍的阻擊戰王牌
    1947年年初,由原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併的華東野戰軍,1、4、6、9縱無疑是野戰軍當之無愧的主力縱隊,而此時宋時倫的華野10縱卻只能屈居二線,因其是在46年漣水之戰遭遇滅頂之災後重建的,部隊幾乎由地方武裝的膠東子弟兵團升級而來,新兵多且野戰作戰經驗極不豐富,武器裝備也極端的低劣,大刀、紅纓槍一類的冷兵器還為數不少
  • 核心嫡系熊式輝,主政了江西省10年,到底擁有多少軍隊?
    截止1928年,依靠第5師為基礎,熊式輝擔任了淞滬警備司令。請注意,熊式輝屬於南京方面的嫡系核心成員之一,這是熊式輝的優勢。1931年,南京方面任命熊式輝為浙江省主席。但作為江西人,處於各方面的原因,熊式輝更希望到江西省上任。為此,專門與當時的江西省主席調換崗位。最後,如願以償成為了江西省主席。其實,依靠自己老家的一系列關係,熊式輝管理起來得心應手。
  • 抗美援朝期間,大陸總兵力減弱,臺灣國民黨軍為何不趁機反攻?
    解放軍在49年年底的時候總兵力已經超過了500萬,在殘餘的國民黨軍面前是有絕對優勢的。但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我軍先後派出了240萬志願軍戰士,在這段時間裡我軍和蔣軍之間的兵力差距明顯減少,對於臺灣方面看起來是一個絕佳機會,那為什麼蔣軍沒有趁機展開對大陸的反攻行動呢?在抗美援場戰爭的初期,可以算是臺灣方面一個難得的反攻時機。
  • 日軍投降時650多萬軍隊在同盟國六大受降區分布,向中國軍隊投降131萬
    二、蘇軍受降區(範圍:中國東北、38度線以北的朝鮮及庫頁島及千島群島)注:蘇軍進攻東北關東軍時,有22個師團又10個旅團等,其中有8個是在1945年2月組建,有9個是在1945年7月組建,有2個師團在1944年組建,還有3個師團是從關內剛調進來。
  • 1945年日本不投降會如何?本土重回石器時代,損失人口超2000萬
    從戰爭開始後在太平洋島嶼的爭奪,以及到 1945年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鬥來看,日本人都抱著「玉碎」的決心要和盟軍決戰到底。甚至到了1945年2月以後,日本將自己的軍隊的擴充到700萬人,其中本土正規軍隊450萬人,還有1000萬左右的老人和小孩組成的國民軍。按照當時日本軍部的話來說,就是要將實現「一億玉碎」。不過隨著日本本土遭受核彈攻擊以及百萬蘇軍進攻東北,導致日本不甘心的投降。
  • 西北系軍閥控制了6個省,下轄9個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在西北系軍閥鼎盛時期,先後控制了青海省、甘肅省、陝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等6個省,從東到西一字排開。那麼,西北系軍閥到底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會迅速敗亡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各路軍閥情況。1912年,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階段。起初,大規模混戰並沒有開始。
  • 奉系軍閥下轄6個軍團,控制了10個省,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清朝的軍隊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屬於清朝的主力野戰部隊,又分為了滿八旗、漢八旗和蒙古八旗,總計有20多萬人。綠營軍則是清朝入關之後,明朝投降的部隊。清朝的八旗軍數量太少,需要明朝降軍輔助自己作戰,這就是綠營軍的前身。由於採用了綠色的旗幟,被稱為綠營軍,綠營軍負責協助八旗軍作戰,總計有60多萬軍隊。
  •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根據近三年的實地調查研究所得數據,公布了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功能性滅絕」這一令人吃驚的消息。調查結果顯示,除去中國臺灣地區的1.5萬到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中國大陸地區僅僅監測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並未獲得野外中華穿山甲種群存在的任何證據。因此,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的生存狀況極其不容樂觀。穿山甲是一種鱗甲目哺乳動物,它們喜食白蟻和螞蟻,每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一隻穿山甲就可以控制面積大約350畝的森林中的白蟻種群,是名副其實的「森林衛士」。
  • 借100萬還500多萬?兩個「套路貸」團夥被端
    借60萬卻要還100萬,借100萬卻要還500多萬,還不上就拿房子抵……這是身陷「套路貸」的受害人楊先生的親身經歷。遭遇「套路貸」,每月利息高達20萬2016年的一天,楊先生因資金緊張,向某金融公司借貸60萬元,最終到帳49.2萬元,餘下的錢被該公司以手續費、服務費等為由扣除。此外,他還被迫籤訂了一個100萬元的欠款協議,並在空白合同上簽了字,又以房子為抵押籤訂了委託書、公證書等。
  • 民國初期各軍閥的代表人物及控制範圍和兵力
    尤其在張學良將軍「東北易幟」前的十幾年時間裡(1912-1928),各大小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實力強勁的軍閥先後控制北京政府,成為民國政府的實際控制人。在民初的前幾年,一個官員擁兵數千都可以稱霸一方成為人們口中的軍閥,更別說擁兵幾十萬的大軍閥了。那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到底有多少個呢,他們的代表人物都是誰呢,分別控制的範圍有哪些呢?
  • 「北洋軍」的由來,與各個時期的編制、兵力,巔峰時期達到120萬
    至1901年,「北洋軍」逐步建立起來,不過在組建的過程中,北洋軍的編制最為複雜,因為與傳統的古代軍隊編制不同,又與現代軍隊編制也不一樣,同時又與西方列強的軍隊編制不同,而是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日本改革後的軍隊編制。採用「禛、協、標、營、隊、排、棚」的編制,「鎮」為最高級編制、「棚」為最低級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