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城管引導單車企業安裝藍牙道釘
人臉識別監控司機安全駕駛
人行天橋裝上傳感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 盧成漢 通訊員 周玉琴 李紫君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斌
在商圈停車點內安裝藍牙道釘,共享單車如果違停,單車「拒絕」落鎖;深夜的燃氣供應站禁火區,一旦有人闖入,會立即報警,防止有人破壞燃氣設施;運輸危化品的專用貨車,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一旦發現司機打瞌睡、接手機等影響安全行車行為,車內語音報警提示司機,遠在千裡之外的城管交通管理人員,通過手機或後臺,也同時接到報警,便於及時敦促當事司機整改,確保安全;街頭人行天橋上安裝安全監測傳感器,全天候可見橋梁的一舉一動,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中。
今年以來,漢陽區城市管理執法局不斷升級智慧城管系統,巧用「尖板眼」服務市民生活,守護著這座美麗城市的和諧與安寧。
藍牙道釘:治單車違停亂象
漢陽王家灣,交通便利,商賈雲集。在上下班高峰,地鐵口一度被共享單車打圍,市民出行不便。
10日,在王家灣地鐵D出口,記者看到,在城管部門施劃的停車點內,共享單車停放有序。而停車點外,很難看到隨意停放的單車。
巡查至此的漢陽城管執法大隊常務副大隊長唐勇告訴記者,這樣的變化,緣於安裝了藍牙道釘。
「這就是藍牙道釘。」順著唐勇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共享單車停車點地面上,布上了多個肥皂盒大小的黃顏色物體。一旁的美團共享單車漢陽區域主管楊城告訴記者,這個道釘用的是北鬥晶片,精準度很高,「騎行者如果將車停在停車點外,車鎖無法落鎖。」
當著記者的面,楊城現場進行了演示。只見他將一輛單車從停車點取出後,推出1米多,然後用手上鎖。哪知,落鎖不到2秒鐘,車鎖自動彈開,「這等於沒有還車,騎行人的手機很快就會收到簡訊提示,要求重新將車推入停車點停放。」
楊城說,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會暫扣5元,改正後會退還。如果第4次在此違停,不僅扣費5元,還會影響用車信譽分,今後騎行,費用會更高,「以此引導文明停放。」
「藍牙道釘試用一個多月,王家灣商圈的共享單車停車秩序大為好轉。」唐勇說。
周界預警監控:夜護供氣站安全
4年前,漢陽城管在全市率先安裝遠紅外線高清探頭,全天候監控轄區供氣站安全。
如今,該局再次率先織密智慧城管系統,在站外安裝周界預警監控,對深夜突入禁火周界的人員發出預警。
12月10日,記者在武煤百江蓮花湖供氣站電腦終端上看到,周界預警監控所盯的位置,處在卷閘門外1.8平方米的範圍內。供氣站工作人員下班後,周界預警監控開啟「上崗」,該監控設定了翻牆、撬門、砸門等人類動作,一旦有人闖入這個區域,現場將會警聲大作,城管隊員與供氣站管理人員手機上同時報警,便於及時處置。
據漢陽城管燃管辦介紹,安裝周界預警監控,與一次突發情況有關。一次,中南新五裡供氣站發生漏氣,站內報警裝置頓時發出尖叫,周邊居民被吵醒,及時報警。
民警與氣站工作人員先後趕到,經排查,燃氣瓶開關鬆動,發生輕微洩漏。
民警通過周邊探頭,發現系他人蓄意破壞,最終還了該氣站員工清白。雖然此事沒有釀成安全事故,但卻敲響了安全警鐘。
12月起,漢陽城管決定,出資給漢陽區現有42個供氣站,安裝周界預警監控,「預計春節前,可全部安裝到位,提高安全供氣係數。」
人臉識別:提醒司機安全駕駛
旅遊車輛與危化品運輸車輛,最怕因疲勞駕駛,而發生安全事故。漢陽城管引導運輸企業,在車輛上安裝監控探頭的同時,加裝人臉識別裝置,對司機面部進行「識別」,一旦發現諸如不停眨眼、閉眼時間過長、打哈欠等表情,自動語音提示,並將警報傳給城管隊員與運輸公司後臺,督促司機不要疲勞駕駛。
10日上午,記者在武漢金運達汽運公司停車場看到,一輛運輸成品汽柴油的罐車駕駛室內,安裝了5個探頭,其中一個就是人臉識別系統,車外安裝了3個,專盯車輛左右方及上方,這些監控與公司後臺相連,坐在辦公室,可以看到外運車輛的一舉一動。
此時,記者在監控中看到,一臺油罐車正遠在900公裡外的安徽省太和縣。人臉識別監控畫面中,司機的面部表情正常。
「我們按城管要求,安裝了4個監控攝像頭,還額外安裝了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4個攝像頭。」吳克武說,金運達公司先後有38臺油罐車分別安裝了8個監控,包括人臉識別監控。個別疲勞駕駛司機,被發現後及時進行了制止。
11月1日8時15分,該公司司機陳一(化名)駕駛油罐車,行駛在大廣高速上,人臉識別監控發現,陳一不時閉眼打瞌睡。駕駛室內立即響起語音提示:「請注意,你已疲勞駕駛。」公司監控後臺同時接到報警,工作人員當即致電副駕座上的押運員,讓其督促司機在前方服務區停車休息。
與此同時,漢陽城管交通科朱志洪科長接到警情,致電公司安全員整改。事後,司機陳一接到停崗的處罰,並重新接受安全教育學習。
朱志洪表示,金運達公司的人臉識別系統能夠有效防止司機疲勞駕駛,防止事故發生,將在全區進行推廣。
橋梁傳感器:守護人行天橋安全
漢陽江城大道,車輛川流不息。橫跨大道的龍燈裡人行天橋,陪伴著這裡的行人與車流來來往往。
每天,漢陽城管設施科的科員萬啟濤坐在電腦前,打開該局安裝的橋梁智慧監測系統終端,包括龍燈裡人行天橋在內的42座天橋盡收眼底,「它們的振幅是否正常,有沒有位移,橋面抖動異常與否,盡在掌握中。」
10日下午,萬啟濤來到龍燈裡人行天橋旁巡查,看到橋體橋面一切正常,這才放心返回。
「人行天橋上安裝了一組傳感器,連它的『心跳』我都會第一時間聽得到。」萬啟濤說,傳感器24小時向橋梁智慧監測系統後臺傳回現場監測的數據,一旦發生異常,立即會通過智能系統和手機APP,傳給相關人員,便於採取行動。
記者現場看到,傳感器與橋上橋下的高清攝像頭相連,形成一個智慧監測系統,除了傳感器對橋體橋面的數據監測外,兩隻高清攝像頭也實時拍下橋上與橋下的現時情況。
「橋梁安裝了傳感器,既精準又省時省力。」負責橋梁安全檢測的武漢匯科質量檢測公司工作人員許超告訴記者,過去對橋體進行一次檢測,12個人連續工作2個夜晚,才能完成。如今,只需要一個人盯著電腦,不時巡查一下,就足夠了。
目前,漢陽區全區有42座人行天橋,已有38座安裝了橋梁傳感器和攝像頭,預計10天左右的時間,可以全部安裝到位,它將全方位地守護橋梁安全。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