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對學古詩感興趣?而且還能主動要求學,就和吃冰淇淋一樣充滿渴求?
我想這是每一個中國父母都非常殷切的期盼,畢竟3歲能背古詩、7歲能作古詩,這可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幼教傳統。更何況,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小學必背的129首古詩文,初中必背的139首古詩文,還在學海生涯中等著他們呢。
本篇我們通過張志和的《漁歌子》來帶大家一起玩古詩,這首詩裡邊充滿了孩子感興趣的自然景象,我們通過帶孩子觀察自然現象來畫甲骨文象形字,再通過象形字的創意塗鴉來畫這首《漁歌子》,最後務必要讓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和父母說一說。
玩法1:造字聖人倉頡的傳說激發孩子的興趣。
古時候,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人,他叫倉頡。有一次,他和族人們一起去打獵,在一個岔路口遇到了問題,因為不知道要從哪條路去追趕獵物。這個時候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獵人,根據路面上的野獸腳印就判斷出是哪種獵物留下來。聽從了老獵人的意見,大家就不再猶豫,繼續追蹤。而倉頡對這件事情的思考並沒有停止,善於思考的他繼續思考,根據腳印就能判斷是哪種野獸,那能不能把腳印的形狀畫出來,或者把動物的形狀畫出來,這樣以後打到多少獵物就能進行分類統計啦,而且哪種動物有危險也能警示大家。就這樣,愛思考的倉頡開始根據野獸足跡、山川地貌進行了文字的創造。據說,倉頡造字成功的日子就在穀雨節氣哦!
玩法2:帶孩子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讓孩子去發現古詩中有哪些自然事物。
古詩的韻律感非常強,只要孩子被激發了興趣,跟著大人多讀幾遍是沒問題的。進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古詩中的山、水、鳥、魚、舟(漁船)、人、花等自然事物。
玩法3:和孩子邊讀古詩邊玩猜字遊戲,說出一個自然事物讓孩子找到正確的甲骨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有山,有鳥
「桃花流水鱖魚肥」:有花,有水,有魚
「青箬笠,綠蓑衣」:有人,有舟
「斜風細雨不須歸」:有雨
玩法4: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創意塗鴉甲骨文象形字組合的詩畫《漁歌子》
家長可以參考筆者的示例畫,找找看有哪些甲骨文的象形字呢:
大家可以看到,一般的家長都能夠操作象形字的繪畫,言傳身教就從家長的動手起筆開始。
此外,在塗鴉畫詩畫的過程中,3-8歲孩子的畫畫有可能會有很多的想像和發散,並不一定能夠根據原來詩畫的意境來展現,這一點父母千萬要放開心態,更多的是要鼓勵孩子去自由想像、去自由表達。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過繪畫更多的是一種情感表達,因此對於孩子畫得像不像、好不好,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評論,家長只需要做的就是去鼓勵孩子動手,只要孩子安靜的投入的在畫了,美感的建構就自然而然的在生發了。
玩法5:家長鼓勵孩子把自己的塗鴉作品說一說,講一講。
孩子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因此孩子畫的不論如何,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讓孩子去「說畫」,即要用心的聆聽一下孩子畫的是什麼,畫中有什麼故事。由此家長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和狀態,可以具體和孩子互動起來。
最後,孩子的畫畫作品,只要是認真投入的創作,經孩子同意,家長都可以鄭重其事地把孩子的作品懸掛起來,或者貼在顯眼的位置上進行展示。孩子的作品被認同認可,自信心就會更加提高,進而可以鼓勵孩子繼續再創作、再學習。
只要孩子愛玩,就沒有不愛學習的,關鍵在於您關注誰,敬請各位看官如下文操作,悅然帶你一起玩!
歡迎關注悅然節氣詩教
跟著節氣學古詩,應景才能積累經驗見聞;跟隨時事用古詩,應情才能體會理解詩情寓意;圍繞生活畫詩畫,有趣才能讓學習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