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有一種像長螺的蝸牛,柯氏狹頸蝸牛外殼獨特,變成長長螺旋形

2021-01-16 六維自然

在動物世界中,蝸牛的種類非常繁多,已知的大約有四萬多種蝸牛,分布在世界各地,蝸牛也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人們常見的蝸牛帶著圓形的螺旋形外殼,實際上蝸牛的外殼形狀也是有很多形狀的,例如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菸斗形等等形狀,不同種類的蝸牛外殼也不一樣,這次來認識古巴中一種像長螺的蝸牛——柯氏狹頸蝸牛。

一、柯氏狹頸蝸牛的種群

柯氏狹頸蝸牛和其它蝸牛最大區別,就是外殼明顯不同的,其外殼像長螺一樣,擁有長長的螺旋形的外形,身上還有很多中空的白色棘刺,看上去不像一隻蝸牛,更像一隻螺。

柯氏狹頸蝸牛的體型比較小,一般體長約為30毫米左右,它們棲息地分布在古巴的山地林區中,也是古巴的特有物種,暫時只有古巴發現這種獨特的蝸牛。

二、柯氏狹頸蝸牛的食譜

柯氏狹頸蝸牛的外殼比其它蝸牛顯得更「豪華」一些,但防禦功能都是一樣的,這是它們一種防禦工具,當遇到威脅時,蝸牛的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獵食者,增加逃生的機率。

在蝸牛的食譜上,大多數種類的蝸牛都是植食性的,一般以植物葉和嫩芽等為食,柯氏狹頸蝸牛也是這種獵食行為,但也有種類的蝸牛是肉食性蝸牛,以其它種類蝸牛為食。

三、蝸牛的相關特點

大多數蝸牛被列入是一種農業害蟲,因為蝸牛會吞食農作物,人類雖看不到它們的牙齒,但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多達26000多顆牙齒,它們無法咀嚼食物,但被蝸牛爬過的植物,都是它的食物,會造成農作物減產,降低農作物的經濟價值等等。

對於蝸牛這類動物,實際上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廣義的蝸牛是指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而漢語中蝸牛就只指陸生種類,是陸生的蝸牛。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毛茸茸的蝸牛長啥樣?一億年前帶角質毛的蝸牛琥珀現身
    在距今約一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有一隻蝸牛的殼是「毛茸茸」的,它在覓食或者行進中,被琥珀包裹住,保留至今。 10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保存了角質毛的陸生蝸牛,這也是目前腹足類化石記錄中,保存有毛狀結構的最古老記錄。 該研究由德國吉森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的託馬斯·諾伊鮑爾博士(Thomas A.
  • 1億年前的小蝸牛,渾身長滿絨毛,比現在可愛多了!
    蝸牛是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小時候在農村,每年夏天下完雨之後,牆上和樹幹上都是它們爬過的痕跡。有人害怕和討厭蝸牛,覺得蝸牛黏糊糊的,有人則喜歡蝸牛,尤其是一些水生的大蝸牛,已經是飯桌上的美味珍饈。其實蝸牛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在一億年前,當時的蝸牛和現在不一樣,現在的蝸牛的外殼都是光溜溜的,但是在一億年前卻不是這樣,當時的蝸牛殼上竟然長滿了細密的絨毛。看上去還怪可愛的!
  • 生活在深海火山口,長滿鱗片的蝸牛,因為人類採礦瀕臨滅絕
    蝸牛,一點也不陌生,有一個小小的保護殼,身體其他部分軟軟的,看起來非常可愛,也是我們常吃的一種食物。那你見過鐵甲外殼的蝸牛嗎?圖為:鱗腳蝸牛,見過長這樣的蝸牛嗎這種蝸牛叫鱗腳蝸牛,身上的外殼和鱗片含有鐵合物,因此非常堅固,也具有磁性。
  • 魚缸是養魚的,為什麼還會長蝸牛,你知道這些蝸牛怎麼來的麼?
    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更多觀賞魚知識全文約:1500字,閱讀時間為:3分鐘本文由養魚人說魚頭條原創首發,任何個人及機構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魚缸裡面有時候莫名其妙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蝸牛」,如果不用一些防治措施這些「蝸牛」還會慢慢在魚缸爆發繁殖的越來越多,讓人看了大呼糟心。關於這個問題養魚人也聽過不少魚友說過,特別是養水草的朋友們是最常遇到魚缸長蝸牛這件事的。
  • 深海「鋼鐵俠」:螺殼含磁鐵、腹足長鱗片的蝸牛
    深海世界生活著一些最神奇的生物,就連蝸牛在這裡都變得與眾不同。在印度洋深處的海底熱液口附近,生活著一種長著「鐵盔甲」的蝸牛——作為海洋中生活的腹足類動物,稱它們為「海螺」其實更為恰當。這種螺的名字叫鱗角腹足蝸牛,它們的螺殼由鐵的硫化物組成,腹足上覆蓋著鐵質鱗片,看起來金屬感十足,堪稱深海版的「鋼鐵俠」。
  • 長「翅膀」的海蝴蝶蝸牛,1到15毫米大的小蝸牛在水中「飛行」
    原標題:長「翅膀」的海蝴蝶蝸牛,1到15毫米大的小蝸牛在水中「飛行」 海蝴蝶蝸牛(Limacina helicina)以8字形的方式拍打著它的兩個「翅膀」,在水中「飛行」。
  • 蝸牛的世界
    ,它獨特的海島環境演化出了豐富的蝸牛物種。2008出版的古巴蝸牛專著,書名就叫《古巴,蝸牛的天堂》,在嚴肅的動物志書中,這種書名是很罕見的。右下方的兩個標本屬於同一物種,唇口有缺口的是雄性蝸牛,像這類僅憑殼的外形就能分雌雄的蝸牛並不多。
  • 蝸牛吃什麼?蝸牛有哪些種類?
    註:圖文轉載自網絡,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蝸牛是農業害蟲之一,也是家畜、家禽某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主要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陰暗潮溼地區。那麼蝸牛吃什麼?蝸牛有哪些種類?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花盆裡面長了蝸牛怎麼辦?怎麼預防與消除?
    尤其是蝸牛,經常啃食植物葉和嫩芽,是一種農業害蟲。那麼花盆裡長了蝸牛要怎麼辦?其實現在剛剛過完年,大部分的地區的溫度也都還比較低,出現蝸牛的機率還是比較低,一般最適合蝸牛生存的溫度要在15到30度之間,而當溫度低於15℃,或是高於33℃時蝸牛基本是處於休眠狀態的,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 【走近自然】小蝸牛——背著房子去旅行
    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它主要以植物為食,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狀;顏色大小不一,它們的貝殼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
  • 想吃蝸牛大餐?這幾種蝸牛你可要避開,最後一種藏有細菌
    想吃蝸牛大餐?這幾種蝸牛你可要避開,最後一種藏有細菌說到法國美食,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會是鵝肝。但其實對於法國人來說,最高級的法國大餐可能是很多外國人都無法接受的蝸牛,這也是法國國宴上的主菜。不過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嘗試一下這道菜,如果去不了法國餐館,有些人還會選擇購買可食用蝸牛自己在家製作蝸牛大餐。蝸牛大餐雖好,但是蝸牛可不是能隨便放進嘴裡的生物。蝸牛的種類眾多,有一些是不可以食用的。今天就來說說那些並不能成為人類盤中餐的蝸牛,其中一些還是攜帶著致命細菌的「有毒」蝸牛。第一種,食肉蝸牛。
  • 雨後不少蝸牛爬到水泥牆上是在做什麼?雨後為什麼蝸牛會爬牆上...
    導語:一般在雨後,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蝸牛在牆上緩慢的爬著,看起來像在嗮太陽,又像在吃東西。那麼,你知道雨後不少蝸牛爬到水泥牆上是在做什麼嗎?到底在雨後為什麼蝸牛會爬牆上?其實,蝸牛和人一樣,也需要補鈣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補鈣方法吧。
  • ...不少蝸牛爬到水泥牆上是在做什麼?雨後為什麼蝸牛會爬牆上?螞蟻...
    導語:一般在雨後,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蝸牛在牆上緩慢的爬著,看起來像在嗮太陽,又像在吃東西。那麼,你知道雨後不少蝸牛爬到水泥牆上是在做什麼嗎?到底在雨後為什麼蝸牛會爬牆上?其實,蝸牛和人一樣,也需要補鈣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補鈣方法吧。
  • 魚缸就怕有螺?這些螺不僅好看,它們還是勤快的清潔工
    觀賞螺就像觀賞魚和其它寵物一樣,有各種形狀和大小、顏色和圖案。一般來說,野生的淡水螺可以活很長時間,大約三到五年,不過在理想條件下的水族箱中,它們甚至可以活到10歲。在水族寵物市場,養觀賞螺漸漸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觀賞螺進入到魚店供大家挑選。
  • 這隻蝸牛渾身長毛還會傳粉?古生物學家拿出了琥珀證據
    白堊紀的蝸牛長什麼樣?古生物學家"有琥珀有真相":它渾身毛茸茸,還能像蜜蜂一樣為植物傳粉。世界上最古老的蝸牛什麼樣?2019年10月,一中外科學家團隊揭曉了這一答案。德國吉森尤斯圖斯-李比希大學的託馬斯·諾伊鮑爾博士(Thomas A.
  • 蝸牛的種類有哪些?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步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
  • 美女與蝸牛形影不離,波蘭美女養30釐米長1斤重巨型蝸牛當寵物
    據英國《鏡報》報導,一位來自波蘭克拉科夫的女子馬格達萊納(Magdalena Dusza)就養了一隻巨大的非洲蝸牛當寵物,她喜歡在沙發上擁抱巨大的非洲蝸牛,並且絲毫不介意身上裹滿蝸牛的粘液。馬格達萊納說她天生就對這個物種有一種莫名的熱愛,她說:「自從我上小學以來,我一直夢想擁有一隻巨大的蝸牛。我們的生物課堂上有一隻類似蝸牛的學校寵物,從此我就愛上了這種神奇的生物。」
  • 這種蝸牛比手指還長,1隻就有上百條蟲!最近頻現深圳
    ,名副其實,叫非洲大蝸牛,又稱褐雲瑪瑙螺(沒錯,蝸牛和螺其實屬於同一家族)。  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不過,龍崗區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科甘立勤說,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高。根據相關文獻報導——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154.2條/螺。
  • 蝸牛是從蛋裡面生出來的?未知的知識又又又增加了
    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它生活在森林、果園、農田等地方。但是在我國有飼養價值的蝸牛很少。蝸牛作為人類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好食品,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圖自潑辣有圖我國最常見的蝸牛叫非洲蝸牛,又叫雲瑪瑙螺,廣東人叫它「名菜螺」。每年5~11月是蝸牛活動的旺季,冬天和夏天的時候蝸牛進入休眠狀態。蝸牛害怕光,晝伏夜出,白天就潛伏在枝葉繁茂的陰暗潮溼環境中。
  • 蝸牛不能亂吃,如果你吃這種蝸牛,那將是致命的
    有一個我不想用,雖然他很便宜,但是引起大麻煩的是可能會。這種蝸牛的名字是福壽螺,外殼漂亮,價格便宜。從他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這隻蝸牛原本代表著吉祥的美好含義,但他所帶來的傷害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恐怖如斯!蝸牛本身被引入中國用於觀賞目的,來自中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不知道愛心人士是否把這隻蝸牛放進淡水湖,福壽螺和中國的水是乾淨的,沒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