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如果由蜀漢統一會不會避免五胡亂華的發生?

2021-01-16 安徽的家常事

五胡亂華慘劇的發生和三國時期由哪方勢力一統天下,他們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三國一統和五胡亂華完全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歷史事件。沒有存在因果關係。要正視一個問題,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晉朝的內亂所導致的晉朝國力衰弱,正因為晉朝的國力衰弱,北方胡族才有機會入侵中原。晉朝的事又如何與三國時期扯上關係呢?總不能說是因為曹魏的無能讓司馬氏篡權了,這才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事件的爆發吧。這也太過於強詞奪理了。真要有一個背鍋的對象的話,那麼五胡亂華的背鍋者也只能是晉朝,是司馬氏。和其他人沒有一毛錢關係。而且提問者所提的問題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且不論三國一統和五胡亂華有沒有關係。就單說蜀漢一統三國這個問題。要知道三國時期蜀漢是三方陣營中實力最弱的一方。蜀漢想要一統三國那不是痴人說夢嘛。歷史上蜀漢和東吳加起來也就剛剛和曹魏勢力相當。而蜀漢和東吳兩方勢力當中,東吳的實力又明顯要強於蜀漢。從地盤,人口基數,國家經濟,人才儲備等等方面來看,蜀漢都是最弱小的一方。蜀漢一統三國?拿什麼一統?連川蜀之地都出不去,何談一統天下?現在有很多人都認知上存在一個誤區。他們認為三國時期曹操遷移胡人進入中原之地是引狼入室。但事實上曹操遷移人口到中原之地,實際上就是擴充人口基數。

而被曹操遷移到中原的胡人,事實上他們也被漢文化漢人所同化了。而且後來晉朝時期的五胡亂華的爆發,和當初曹操遷居到中原的胡人也沒有半點關係。因此五胡亂華和曹魏扯不上什麼關係。再說了,曹魏被司馬氏篡權也並非曹魏願意看到的。很多人把晉朝所做的一切錯事都歸罪於曹魏被司馬氏篡權的原因所導致的。這是不合理的。完全就是欲加之罪,而且司馬氏篡魏的時候,曹魏也沒有一統天下。五胡亂華指的是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就是晉朝的開創者司馬炎。

因為司馬炎選擇了一個白痴繼承人,因此導致了賈南風乾政。賈南風乾政又導致了司馬宗室不服,從而引起了司馬宗室藩王爭權奪利。也因此爆發了八王之亂。司馬晉朝的十數個藩王互相爭權奪利,有些人為了獲取最終的勝利,因此引胡人入主中原,因為司馬宗室藩王的內鬥,導致晉朝國力衰弱,晉朝國力衰弱又讓北方胡族看到了機會。因此胡人趁晉朝衰弱時期,大舉南下。晉朝不敵之能敗走南方,這就是所謂的衣冠南渡。由此北方中原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歷史上把這段時期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而罪人就是晉朝統治者。

相關焦點

  • 五胡亂華是漢人滅種亡國的危機,那麼後來五胡是什麼下場?
    歡迎來到諾記歷史集合我們今天講述的是「五胡亂華是漢人滅種亡國的危機,那麼後來五胡是什麼下場?」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歷史上的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後續小編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優質,更有趣的新聞,記得關注我哦!
  • 歷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時代,漢族人差點滅種
    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光輝燦爛,世界上有四大古國中國、印度、古巴比倫和埃及,其中其他三個古文明隨著歷史、戰爭等等的變遷早已湮滅,只剩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沒有斷絕,可以說是世界史上的奇蹟,但是你知道嗎,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遭遇過一場浩劫,漢民族差點因此滅種,這場浩劫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時代
  • 推行五等爵制度,司馬家族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了,在混亂的三國之後,是由原來的魏國大臣司馬昭完成了統一。司馬家族長期保持著魏國的朝政,最終也完成了統一。今天的一些人評價司馬家族,往往給予很高的讚賞。可是小編認為,司馬家族並不值得我們去表揚,相反他們是五胡亂華的元兇。
  • 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怎樣形成?
    公元266年曹魏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是為晉武帝,西晉建立,中間經歷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大軍攻陷長安,西晉滅亡,國祚51年。嚴格意義上來講,造成五胡亂華的不應該說是司馬懿,而是後來的司馬家族,即晉朝皇室。一開始,晉武帝是想幹一番事業的,平定遼東,發展經濟,但是,他錯就錯在把江山交到了白痴兒子手中。這個白痴皇帝就是個傀儡,朝中有強勢的賈南風亂政,風氣極差,最後引起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是一場波及全國的大範圍混亂。
  • 五胡亂華真的不能全怪司馬懿,後代這四件蠢事,至今令司馬懿難以翻身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國之所以最後統一,與司馬懿這個人是分不開的,正是由於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曹魏,才有了後來三分歸一的歷史,可為什麼司馬懿在歷史上存在感這麼低呢?有人說由於司馬懿及其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才有了讓漢民族差點滅亡的五胡亂華,司馬懿應該是歷史罪人。那麼小編想問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司馬懿作為三國後期的代表人物,司馬懿在魏國一直是頂梁柱般的存在。
  • 如果「五胡亂華」沒有武悼天王冉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很多人之所以認識冉閔是因為那道「殺胡令」,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他漢人才得以辛存,五胡亂華因為他被徹底終結,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的嗎?實則不然,首先我們知道五胡亂華指的是哪五胡?五胡是匈奴、鮮卑、羯、氐、羌,而冉閔說實話滅掉的只是羯這一族,而且最後他和他的國家還是被前燕給滅了,前燕的哪個民族建立的?是鮮卑族 ,所以最後冉閔還是被五胡給滅了,他既然都是被五胡給滅了,又談何去終結五胡呢?
  • 五胡亂華,有人說怪劉秀,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你怎麼看?
    光武帝在歷史上既有統一國家結束戰亂的功績,更有允許縱容匈奴等少數民族內遷漢國土,擠佔漢族百姓生存空間,造成後世五胡亂華歷史災難的滔天大罪!歷史教訓是後世千萬漢族百姓累累白骨書寫的 。把五胡亂華的鍋扔給劉秀。這個扯得有點遠了哈。且不說五胡亂華是差不多兩百年以後的事了,這個大鍋應該算到司馬家頭上吧,與劉秀何幹?不帶這樣博眼球的吧?有的人心理陰暗,總想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從而突出自己獨特。歷史上只有一個開國皇帝不但沒殺過開國功臣,而且個個人盡所能,重用到老,這就是劉秀!
  • 五胡亂華:漢族勢弱,慘遭塗炭,差一點亡國滅種,幸虧數代人的努力...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 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待遇有多慘?
    晉朝是一個連教科書都不願意過多提及的悲劇王朝,因為實力弱小,這個時期內發生了五胡亂華的慘案,差點使得中華文明徹底斷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是很多人心馳神往的時代,因為在這時期湧現出許多能力非凡的英雄豪傑,如大智若妖的諸葛亮、算無遺策的郭奉孝、火燒連營的陸伯言等,他們為各自的陣營效力,上演了一場有一場精彩絕倫的智計對抗。
  • 「悲情英雄」劉備,如果再多活幾年,會不會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白手起家,創立蜀漢政權,是三國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當今許多人對於劉備的印象,更多都是稱其美譽的代名詞。包括史學家陳壽,特意把他和漢高祖劉邦放在一起相提並論,為此還專門寫下了《三國志》一書。從這個時候開始,一些小說家對劉備也或多或少進行美化。記載中大的一連串耀眼光環,民間也逐漸形成了一種說法:這樣一個英雄,如果再多活幾年,也一定可以統一天下。
  • 五胡亂華真相,王朝滅亡前的反壓迫鬥爭
    什麼是五胡亂華五胡亂華發生於西晉末年,一般認為,西晉爆發八王之亂,國力嚴重被削弱,北方民族趁機入侵,佔據黃河流域亦即中原,建國稱帝,打破了漢人王朝先例,從劉淵李特開始,出現了眾多少數民族政權,即是一場劫難,也是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五胡亂華的結果眾多少數民族消失,匈奴羌氐鮮卑番號再不見於史書,哪裡去了呢?變成了漢人。
  • 五胡亂華時期的女人,被當做牲口圈養,晚上還遭到胡人的瘋狂羞辱
    在中國古代,經歷了漢朝的繁榮,三國的亂戰,最終被司馬懿佔領,建立西晉。但是西晉建立後並沒有給老闆姓帶來安定,反而更加的混亂,人員凋零,百姓受盡了屈辱和磨難,那究竟是一段社麼樣的過去?西晉初期,為了促使多民族的和平相處,共同繁榮,竟然開啟了中原的大門,這下好了,百姓不光在八王之亂的衝擊下民不聊生,中華文化更是在五胡亂華的情況下逐漸凋零。五胡主要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究竟有多黑暗?
  • 三國時期,劉備沒錢沒勢,憑什麼創立蜀漢政權?
    一提到三國,我們往往會拿曹操、劉備和孫權比較一番。比如近期有的網友就問了一個問題:三國時期,劉備沒錢沒勢,憑什麼創立蜀漢政權。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曹操在自立之前,好歹也是有權有勢的濟南國相;孫權也繼承了兄長孫策的基業,有了自己的地盤。而劉備就比較慘了,不僅無錢無勢,連生計都是個問題,只能與母親通過販賣草鞋編織蘆席勉強過活。
  • 古史天天說:為啥會導致五胡亂華
    這個過程是殘酷的,勝利之下疊加著層層白骨,五胡亂華,其實是漢文化的一種屈服,被西北遊牧民族壓制與屠殺。這段歷史的殘忍,並非一言半語能表達清楚。說起五胡,大家可能不清楚,就是匈奴、鮮卑、羯、羌、氐這幾個民族,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北方,彼此劃清界限。幾個民族在華夏土地上,互相廝殺,人吃人事情常常見到,甚至連嬰兒也不放過。
  • 三國之後的晉朝,為何被後人所忽略?
    作為結束三國亂世的朝代,人們對晉朝的熟悉程度很少。即使是在三國演義中,對於晉朝的描寫也是很少的。雖說晉朝結束了三國時代,但是在後人的眼中,晉朝鮮為人知。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此時的孫皓選擇了開城投降,孫皓自知大勢已去,選擇投降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孫皓投降後,也代表了三國亂世的結束,這場長達百年的亂世正式結束。西晉建立後,天下走向大一統時代。
  • 我國教科書,為何極少講「五胡亂華」?都做了什麼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悲慘歷史,但是在史書中少有記載,那麼歷史教材為何很少講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又有多可怕?漢族究竟到了何種境地呢?首先,五胡亂華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其實亂華的並非僅僅這五個民族,還有周邊很多小的民族,只是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這五個民族。這五個少數民族主要來自北方,因此,當他們作惡的時候,首先遭殃的便是北方的漢人,而當時的晉朝皇帝早就帶著文武百官南遷。
  •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時期比元朝黑暗時期更可怕?
    元朝和五胡亂華都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黑暗時期,在這兩段歷史黑暗時期,中原都遭到了外族入侵,漢人被壓迫、損失慘重。但在很多人眼裡五胡亂華卻是比元朝更可怕的,這是為何呢?其實這兩這個時期雖然都很黑暗,但還是有區別的,元朝雖然也黑暗,但只限於壓迫漢人,和五胡亂華的黑暗還是不能比的,五胡亂華時期是要完全消滅漢人。元朝把漢人當奴隸,五胡時期把漢人當牲畜、糧食。一個是壓迫,一個是消滅。
  • 三國最好聽的七個表字,如果能去三國爭雄,你想取個什麼字?
    他以漢天子的名義徵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曹操字孟德,這孟德有什麼含義呢?《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曹操名操,字孟德,二者結合起來看,操即為節操、操守;孟德為孟子之德。三 劉玄德劉備字玄德。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 蜀漢、東吳各自佔據天險,為何卻都在短時間內走向了滅亡?
    公元208年發生的的赤壁之戰,以曹操戰敗,孫劉聯軍完勝而告終。此戰過後,曹操失去短時期南下一統天下的能力。曹魏主力在大戰過後退守北方,以防孫劉聯軍趁勝進軍,所以對荊州的控制也隨之減弱。而孫劉兩家也因軍事力量薄弱無力北進,故三方皆成對峙之勢,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隨後劉備、孫權也先後稱帝,三國鼎立的態勢便正式確立了下來。
  • 劉禪投降時,其實還有1人能救蜀漢,可惜劉禪沒有重視,他是誰?
    而蜀漢從諸葛亮身亡後,早先蔣琬等人是遵循諸葛亮定下的方陣,不輕易用兵。但姜維在247年後不斷對魏發動戰爭,導致了力量的消耗,加上後主寵信宦官黃皓。國力逐漸衰弱,且民間多有怨言,基礎大大地動搖了。令這樣的局面徹底打破的是260年發生的甘露事變,這件事後司馬家進一步掌控朝堂,惡行卻也令司馬家失去了輿論。此時想要挽回人心支持和輿論,需要的是一場對外的大勝仗,才能繼續為篡位積累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