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五等爵制度,司馬家族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

2021-01-09 自古煙空多情在

稍微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了,在混亂的三國之後,是由原來的魏國大臣司馬昭完成了統一。司馬家族長期保持著魏國的朝政,最終也完成了統一。今天的一些人評價司馬家族,往往給予很高的讚賞。可是小編認為,司馬家族並不值得我們去表揚,相反他們是五胡亂華的元兇。這是司馬家族推行的五等爵制度,造成了國力衰弱,最終中原政府無法對抗外來入侵,國家陷入浩劫之中。

設置貴族的行列是很常見的,但司馬昭認為貴族之間必然存在的從屬關係。優越的貴族可以命令下層貴族為他服務。一旦國家遇到困難,一些大的貴族將來組織小貴族採取行動。通過這種方式,該國的統治階級完全相連,可以相互支持。與西周時期引入的次密封系統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似乎絕對不合適。權力過度分散不利於中央集權社會的發展。

當時,司馬昭錯誤地估計了這一情況,並大力推動所謂的五等制度。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個逆轉的歷史,導致國家分裂。無獨有偶,西周的最後的情況也是如此。司馬昭去世後,這位著名的弱智皇帝登上了王位。,中央力量不斷受到來自當地的新勢力的挑戰,每天消耗國家的力量。遠離中原地區,一些居住在國外的少數民族正在悄然興起。

可是沒有人去管,就放任他們自由的發展。這些異族人在之前由於長期受到漢族的排擠,日子過得並不好。現在他們有了出頭的機會,自然不會輕易的放棄。最終,五個少數民族愈發的強大,徹底的攪亂了原本的政治格局。由於誰也奈何不了誰,國家之間徵戰頻繁,而最受苦的顯然就是老百姓了。所以說,司馬家族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相關焦點

  • 三國時代如果由蜀漢統一會不會避免五胡亂華的發生?
    五胡亂華慘劇的發生和三國時期由哪方勢力一統天下,他們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三國一統和五胡亂華完全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歷史事件。沒有存在因果關係。要正視一個問題,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晉朝的內亂所導致的晉朝國力衰弱,正因為晉朝的國力衰弱,北方胡族才有機會入侵中原。
  • 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怎樣形成?
    公元266年曹魏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是為晉武帝,西晉建立,中間經歷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大軍攻陷長安,西晉滅亡,國祚51年。嚴格意義上來講,造成五胡亂華的不應該說是司馬懿,而是後來的司馬家族,即晉朝皇室。一開始,晉武帝是想幹一番事業的,平定遼東,發展經濟,但是,他錯就錯在把江山交到了白痴兒子手中。這個白痴皇帝就是個傀儡,朝中有強勢的賈南風亂政,風氣極差,最後引起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是一場波及全國的大範圍混亂。
  • 五胡亂華真的不能全怪司馬懿,後代這四件蠢事,至今令司馬懿難以翻身
    有人說由於司馬懿及其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才有了讓漢民族差點滅亡的五胡亂華,司馬懿應該是歷史罪人。那麼小編想問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司馬懿作為三國後期的代表人物,司馬懿在魏國一直是頂梁柱般的存在。即便在此時,司馬懿一直是作為一個成功者存在,反對咒罵之聲幾乎沒有,那麼為什麼後世人們罵他這麼慘呢,有的更說他是五胡亂華的罪魁禍首呢?司馬懿一生成功不假,只是他的後代做了太多的蠢事,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司馬懿這第一件蠢事就是對皇帝的不公廢立、擅殺皇帝。司馬懿死後,曹魏的皇帝仍然是曹芳,可掌握魏國大權的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
  • 五胡亂華因而何起?胡人:就怪他們太娘炮,實在是不堪一擊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漢人積弱,被眾多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亂華之時,漢人的性命如草芥一般,被胡人當作「兩腳羊對」對待。五胡亂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漢族最黑暗的一段時期,晉朝八王之亂以後,國力衰減,變得軟弱不堪。
  • 歷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時代,漢族人差點滅種
    五胡亂華,指的就是從公元316年西晉滅亡到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百餘年間,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趁西晉八王之亂,陸續建立的北方非漢族政權,這一場動亂,對漢族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北方的湖人來到中原,瘋狂的屠殺漢族人民,死亡達1000萬人以上,幾乎滅種。他們見到男人就殺,見到女人就俘虜,還拿這些被俘女子當軍糧,惡性滔天。
  • 五胡亂華,有人說怪劉秀,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你怎麼看?
    光武帝在歷史上既有統一國家結束戰亂的功績,更有允許縱容匈奴等少數民族內遷漢國土,擠佔漢族百姓生存空間,造成後世五胡亂華歷史災難的滔天大罪!歷史教訓是後世千萬漢族百姓累累白骨書寫的 。把五胡亂華的鍋扔給劉秀。這個扯得有點遠了哈。且不說五胡亂華是差不多兩百年以後的事了,這個大鍋應該算到司馬家頭上吧,與劉秀何幹?不帶這樣博眼球的吧?有的人心理陰暗,總想把黑的說成白的,把白的說成黑的,從而突出自己獨特。歷史上只有一個開國皇帝不但沒殺過開國功臣,而且個個人盡所能,重用到老,這就是劉秀!
  • 五胡亂華是漢人滅種亡國的危機,那麼後來五胡是什麼下場?
    歡迎來到諾記歷史集合我們今天講述的是「五胡亂華是漢人滅種亡國的危機,那麼後來五胡是什麼下場?」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歷史上的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後續小編會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優質,更有趣的新聞,記得關注我哦!
  • 五胡亂華真相,王朝滅亡前的反壓迫鬥爭
    什麼是五胡亂華五胡亂華發生於西晉末年,一般認為,西晉爆發八王之亂,國力嚴重被削弱,北方民族趁機入侵,佔據黃河流域亦即中原,建國稱帝,打破了漢人王朝先例,從劉淵李特開始,出現了眾多少數民族政權,即是一場劫難,也是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五胡亂華的結果眾多少數民族消失,匈奴羌氐鮮卑番號再不見於史書,哪裡去了呢?變成了漢人。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當年司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會覺得很不公平。整個一部王朝社會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篡位史。那麼多人篡位,都沒人批評。對於一些謀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歷史還給予了高度評價。可是,為什麼司馬家族篡位,歷史卻做出毫不留情的批評呢?
  •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時期比元朝黑暗時期更可怕?
    元朝和五胡亂華都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黑暗時期,在這兩段歷史黑暗時期,中原都遭到了外族入侵,漢人被壓迫、損失慘重。但在很多人眼裡五胡亂華卻是比元朝更可怕的,這是為何呢?其實這兩這個時期雖然都很黑暗,但還是有區別的,元朝雖然也黑暗,但只限於壓迫漢人,和五胡亂華的黑暗還是不能比的,五胡亂華時期是要完全消滅漢人。元朝把漢人當奴隸,五胡時期把漢人當牲畜、糧食。一個是壓迫,一個是消滅。
  • 我國教科書,為何極少講「五胡亂華」?都做了什麼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悲慘歷史,但是在史書中少有記載,那麼歷史教材為何很少講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又有多可怕?漢族究竟到了何種境地呢?首先,五胡亂華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其實亂華的並非僅僅這五個民族,還有周邊很多小的民族,只是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這五個民族。這五個少數民族主要來自北方,因此,當他們作惡的時候,首先遭殃的便是北方的漢人,而當時的晉朝皇帝早就帶著文武百官南遷。
  • 歷史上篡位的皇帝有很多,為何唯獨晉朝司馬氏遺臭萬年?
    那麼在歷史上,司馬家族的名聲為何不好呢?要知道歷史上陰謀篡位的皇帝是非常多的,舉個例子來說,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其中一位。當時的趙匡胤黃袍加身,一時間變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逼迫後周恭帝禪位,這時候的趙匡胤建立了歷史上的北宋,也就是宋朝的前期。趙匡胤屬於陰謀篡位,可是為何他沒有受到後人的詬病呢?反而是司馬家族篡位,被後人罵了一個遍。
  • 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待遇有多慘?
    晉朝是一個連教科書都不願意過多提及的悲劇王朝,因為實力弱小,這個時期內發生了五胡亂華的慘案,差點使得中華文明徹底斷代。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是很多人心馳神往的時代,因為在這時期湧現出許多能力非凡的英雄豪傑,如大智若妖的諸葛亮、算無遺策的郭奉孝、火燒連營的陸伯言等,他們為各自的陣營效力,上演了一場有一場精彩絕倫的智計對抗。
  • 五胡亂華:漢族勢弱,慘遭塗炭,差一點亡國滅種,幸虧數代人的努力...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 五胡亂華時期漢族差點滅絕,那麼後來「五胡」的結局都如何呢?
    就是這樣一個創造了輝煌燦爛文化的漢族卻在西晉時期險遭滅絕,少數民族趁著中原王朝忙於內部權力的爭鬥時發起進攻,並在獲得勝利後,在北方地區興風作浪,史稱「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少數民族在北方的作為 五胡亂華,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件事情肯定和少數民族有關,並且是對於中原地區來說,這是一件空前的禍事。
  • 古代史事有趣說:五胡亂華發生的原因
    這個亂世讓當時的社會人口減少了一半,三國時期的動亂,之後就是五胡十六國的亂世。在這麼小的土地上,誕生了這麼多國家,能想到當時有多麼混亂。就連我們的歷史課本,對於這段過完也只是一筆帶過,仿佛促進民族融合,就是它的歷史使命。而我們往往不知道的是,民族的融合必定是有民族保存有民族滅亡,據實例記載,印第安人整個民族的滅亡,就是因為和外來英國的民族融合。晉朝在司馬懿去世以後,越發混亂。
  •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是歷史黑暗時期?看看胡人做了什麼就知道了
    五胡亂華 一、大舉入侵 所謂的「五胡亂華」其實就是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 此時的中原本身就處於內戰之中,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又加上這五個遊牧部落的入侵,更是讓中原大地的戰火再度蔓延,平民百姓也是流離失所。
  • 五胡亂華時一個民族十分兇殘,企圖滅亡漢族,最終被漢族所滅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十分古老的歷史,在我國五胡亂華時期,以漢族人為主要屠殺對象,漢族人和牲畜的地位沒有什麼差別。根據記載,在五胡亂華期間,漢族人數由起初的八百多萬人,銳減到一百萬人。如果漢族人沒有找到求生之路,恐怕就會和印度的原住民一樣,淪為下等民族。
  • 如果「五胡亂華」沒有武悼天王冉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很多人之所以認識冉閔是因為那道「殺胡令」,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他漢人才得以辛存,五胡亂華因為他被徹底終結,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的嗎?實則不然,首先我們知道五胡亂華指的是哪五胡?五胡是匈奴、鮮卑、羯、氐、羌,而冉閔說實話滅掉的只是羯這一族,而且最後他和他的國家還是被前燕給滅了,前燕的哪個民族建立的?是鮮卑族 ,所以最後冉閔還是被五胡給滅了,他既然都是被五胡給滅了,又談何去終結五胡呢?
  • 歷史上五胡亂華遊牧民族結局慘烈,羯族滅種罪有應得!
    在由五胡亂華的開端由盛轉衰後,史書中存在少數匈奴人與漢人融合後,便再也沒有提及。個人猜測:匈奴和漢族融合少,多則還是被其他遊牧人民屠殺。 氐族:少數倖存 氐族人數是五族中最少的,只有50萬,苻堅將這50萬人分布在長安、洛陽和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