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溫鐵軍:農民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被允許了,這是影響民生

2021-01-07 讀文化博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是古人對田園生活的描寫。現在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在城市裡奔波打拼,到了年紀大了退休的時候就想回到農村,種點蔬菜,養點雞鴨,過一過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在日常的餐桌上,人們也更加傾向於選擇親自開車去農村購買農民種植的蔬果和餵養養的雞鴨鵝。

即便這些食品的價格要比超市中的食品貴上一半。因為這些農民自己種植的蔬菜不使用化肥,養的雞鴨鵝不用肥料飼養,吃的都是五穀,肉質鮮美也讓人吃的放心。可是自從2019年開始,國家就頒布了一項「禁養」政策,在某些地區禁止飼養「雞鴨鵝」。

農村不允許飼養雞鴨鵝,農民只能靠種田獲得收入,這又如何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又如何徹底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的呢?對此,人民大學的教授溫鐵軍發表了他的看法和意見,溫鐵軍於1951年在北京出生,曾在基層農村工作生活11年之久,是研究三農問題的專家,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溫三農」。

自從2019年國家頒布農村禁養雞鴨鵝的政策後,他就立刻提出了自己意見,農民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被允許了,這樣是影響民生的。近幾年為了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為了使我國的農業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許多學者和專家把目光放到了農村。首先,他們認為農村散養的雞鴨鵝,在田間四處覓食,可能會無意間吞食什麼有害物質,導致肉質的安全無法保障。

近幾年禽流感在我國各地又時常爆發,農村農民散養的家禽已成為禽流感爆發的一個重要傳染源。其次,農村飼養家禽的糞便處理不到位。許多農戶為了圖方便,將縫邊倒入河水、湖水中,這樣就汙染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影響了農村環境的美觀。

專家學者們對農村散養雞鴨鵝所會造成危害的分析都是客觀的,但是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佔我國人口的大多數,解決好民生問題對於我國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保護食品健康,保障農村生態環境都是必須的,但是政策也不能一刀切。

溫鐵軍教授認為,在我國農村,農民都是小規模的散養雞鴨鵝,它們產生的糞便量也比較少,這些糞便極大部分成為了植物的養料。農村經濟的發展應該是多元的,不應該僅僅依靠種田,適當的養殖不僅不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傷害,還會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

我國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於近日發表了他對農村「禁養」令的看法。不該禁養的地區可讓農民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飼養。各地要根據當地的情況,合理的劃定禁養區,不可搞一刀切的政策。在靠近水源、城鎮居民居住的地區,堅決要禁止飼養家禽。當地政府還應大力支持農村養殖的產業升級轉型,走可持續道路。

相關焦點

  • 溫鐵軍:農民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允許了,這樣是影響民生的
    三農專家溫鐵軍曾經針對部分地區禁止農民養點雞鴨鵝都不被允許了的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樣是影響民生的行為,更加會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的,而這種觀點,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
  • 溫鐵軍教授:農民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允許了,這樣是影響民生的
    針對這一問題,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有他的理解:"農村不讓養豬牛羊,現在農民連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允許了,這明顯是矯枉過正,這樣是影響民生的"。養殖牲畜危及環境?一時間,輿論譁然,逢年過節的禮花鞭炮影響大氣、清明年關的祭祖上墳亦是對環境的汙染;如今連蓄養牲畜,都是要被禁止的,那豈不是連農戶們每日生火造飯也是危害環境的?在無數專家對三農問題和美化農村的問題上紙上談兵時,卻忽略了最核心的關鍵所在——民生。
  • 農民養雞鴨鵝汙染環境?專家溫鐵軍怒了:這樣是影響民生的
    農村的生活在很多人眼中就像「世外桃源」一樣,山青水綠花草環繞,養一群雞鴨鵝,三五好友到來時用來招待,不亦樂乎!但是現在連養雞鴨鵝都被指出是汙染環境的存在,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怒了:農民在自家養寫雞鴨鵝都不允許了,這樣的行為會影響民生的。
  • 人大教授溫鐵軍:農民連養點雞鴨鵝都不被允許了,這是影響民生
    近年來,因為我國的畜牧業的汙染對於環境造成了汙染,並且對人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汙染,在2019年的時候,國家就發布了農村的禁養令。對於很多的農民來說,這個消息不亞于晴天霹靂,畢竟有很多人都是依靠在街上賣點小菜維持生活。
  • 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禁止農民養殖雞鴨鵝豬牛羊,民生必受影響!
    眾所周知,溫鐵軍教授是我國真正的三農問題專家。切合實際解讀三農問題,關心農民民生。近日,針對農村地區在禁養豬、牛、羊等大型牲畜後,禁養雞鴨鵝的現象做出分析和解讀。溫鐵軍教授認為,這對農民民生造成了嚴重影響。
  • 農村養點雞鴨也不行了?專家稱會汙染環境,溫鐵軍:禁止很不合理
    但農村卻不同,全都是純天然的有機蔬菜,家禽也都是自己家裡放養的,特別美味,所以城裡人都嚮往農村生活。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農村裡也多了很多「規矩」,不能隨便蓋房子,不能隨意開荒種地,甚至農村人想在自己家裡養點雞鴨鵝等家禽也都被禁止了,其理由是會汙染環境。
  • 人大教授溫鐵軍:聽說有農村不讓農民養雞鴨鵝,這明顯是過了
    今日,看到人民大學農業農村學院院長溫鐵軍先生的一個視頻,他在視頻中提到:「原來農村說不讓養豬牛羊,現在很多地方甚至還變本加厲,連雞鴨鵝都不讓養,這明顯是矯枉過正了。」他還表示:「農村人自己在家利用優勢條件,在家門口的小池塘養個鴨子,在自家田地裡養點雞,弄點雞蛋鴨蛋改善生活或者增加收入,這不是很好嗎?如果這樣也不行,那勢必會極大影響民生。」
  • 農村不要養雞鴨?三農專家:要是農民沒有收入,影響民生
    至於對於國家來講,完全是浪費了很大的一筆外匯,自己已經能夠滿足了,為什麼要去養這麼多呢?再加上光碟行動的原因,養了那麼多,吃不完就是浪費,這對於很多人來講是浪費非常可恥的,從源頭上根除的話,讓大家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 多地出現奇葩規定:禁止農民散養雞鴨鵝!專家:汙染有那麼嚴重嗎
    原因在於有些地區為了迎合鄉村振興戰略,治理鄉村環境,比如江浙一帶有些地區開始禁止養殖,而廣東有些地區則是禁止散養,只允許圈養。這個措施讓很多村民都感到無法理解,認為這樣就不再是小時候的農村了,一些村民也無法適應。對此,國內著名的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針對這一狀況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養殖雞鴨鵝破壞環境?專家提議禁養,溫鐵軍教授:這樣影響民生
    對於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一年養幾隻鴨子、幾隻家禽已經非常普遍,這樣做的原因無非就是農民覺得自己養的這些家禽比外面的那些賣的要放心。而且自己養還能節省一些這一方面的開支。有些老人養的多,過年的時候幾個孩子都分幾個,花在食物上的錢幾乎就差豬肉和魚了。
  • 禁養又出新規?農民散養雞鴨鵝被禁?專家:雞犬相聞才是農村氣息
    前些年不讓燒地鍋,鍋都都封住了,農民家不讓燒柴,燒煤。全部改成電來取暖,做飯。後來漸漸的老家散養的雞,鴨,鵝,豬也都開始實施禁養了,說是有礙環保工作的進行,最近更是連屋邊的空地也不準種爬蔓類蔬菜瓜果,據說是影響新農村建設……」
  • 柴火飯,土雞鴨鵝,難道要成為想念?農民:環境好了,付出多了
    導讀:農民燒火做飯,養幾隻雞鴨鵝影響到環保,不知道結論出自那位?農民養雞鴨鵝是與農村發展同時期,雞鴨鵝為農民生活添滋加彩,農民因為雞鴨鵝的存在,能吃飯雞蛋、鴨蛋、鵝蛋,還可以吃到雞湯、鴨湯、燒鵝等,為農民身體健康做出了不朽貢獻。還有,農民可以通過養雞養鴨養鵝去售賣,賺取額外的收入,這樣的收入就是農民看到生活的希望。
  • 雞、鴨、鵝及其他
    雞的黃金時代應該是在被人們徹底家養之後和大規模養雞場化飼養之前,那時候誰家不養一小群雞,放任在屋前屋後的草地上啄食蟲子,吃點雜糧,除了領頭報曉的老公雞外,其餘個個都被養成了豐腴圓潤的肥雞。彼時的偷雞賊也令人羨慕,雖然可能遭女主人的竹掃帚痛打,但一旦得手之後,那隻肥雞無論是蒸是煮,是炒是爆,都能流出一厚層金黃的雞油來,其肉質之鮮嫩多汁堪比山脂海膏。
  • 雞鴨鵝同樣是家禽,為啥農村養雞鴨的很多,養鵝的卻很少
    說起家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雞鴨了,而且現在雞鴨的做法也五花八門,僅雞的做法就不下幾十上百種,鴨的做法雖然不如雞多,卻也相差無幾。雞鴨有這麼多的做法,養殖規模自然也非常壯觀,讓人奇怪的是,我們經常能聽說大規模養雞養鴨,卻很少聽說養鵝的,雞鴨鵝同樣是家禽,為啥養鵝的這麼少呢?
  • 養殖小知識:雞是白天下蛋,為何鴨是晚上下蛋?鵝啥時候下蛋?
    養殖小知識:雞是白天下蛋,為何鴨是晚上下蛋?鵝啥時候下蛋?文/農夫也瘋狂雞、鴨和鵝,這是在農村十分常見的動物了,很人家中都會養殖。尤其是養雞的,那家家戶戶都會養上幾隻。而鵝雖然比較漂亮,但是具有攻擊性,老輩人還說「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而且鵝一年產蛋量非常少,所以農村裡養鵝的很少,近兩年已經看不到有人養鵝了。很多人都明白公雞是半夜打鳴,而母雞則是在白天下蛋。那為何鴨是晚上下蛋?鵝又是在什麼時候下蛋呢?(1)母雞普遍都是在白天下蛋農民都喜歡養雞,特別是母雞。因為母雞會產蛋啊,這樣家裡人就有雞蛋可吃了。
  • 大企業擴張,小農戶禁養!農民不養雞鴨,未來的農村還是農村麼?
    雞鳴犬吠,鴨子戲水,牛羊滿圈 ,小豬亂竄這些景象都存在我們兒時的記憶中,這是許多城市的孩子不能理解的,但是這才是農村原本的面貌。從堯舜時期開始,人們就開始馴化家畜,以作為我們人類所用。雞鴨鵝犬、豬馬牛羊也一直在農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流通領域難覓活雞銷售 改用冰鮮雞鴨鵝難攬客(組圖)
    「以前用生鵝來做燒鵝,統一殺好之後直接配送到店面,這兩周開始改用冰鮮鵝。」該集團負責人區又生告訴記者。  「我們合作的雞場在佛山,我們用最好的清遠雞,應該算是業內比較貴的,40~42元一隻,我們還定期去雞場"暗訪",最怕有死雞等疫情。」海珠區「食雞專門店」負責人古小姐說,「現在都是用冰鮮雞為主,都是定點品牌供應商提供的。」
  • 有趣的甲骨文,發現了「雞」,但是「鴨」和「鵝」哪裡去了?
    欣賞拜讀甲骨文字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已經解讀的大約1500到1600個甲骨文字中,能找到甲骨文的「雞」字,但是卻怎麼也找不到「鴨」和「鵝」這兩個字對應的甲骨文字。按說到了夏商時期,家畜和家禽應該很普遍的被蓄養了!不錯,傳統的六畜:雞、狗、豬、馬、牛、羊,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明確的甲骨文字,也就是說,在夏商時期,家禽和家畜的蓄養確實很普遍。
  • 父輩們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如今的家禽哪去了?
    現在的農村水域,像河流溝渠,鴨鵝已經不多了,不像過去在父輩們的記憶裡,兒時的農村,村村鴨鵝叫戶戶有雞窩了,那時雞鴨鵝是農村農民普遍餵養的家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平日裡為了吃蛋,逢年過節可以吃肉!正所謂「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鴨子在過去農村是多麼普遍,而「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更說明,農民好客和誠意,自己養的家禽就是過節或是招待客人的,而現如今的農村小河裡,沒有那些鴨鵝戲水的景象了,只有流水,而且魚蝦鱉蟹也少了許多!說到過去農村裡,農民總是要養家禽的,而家禽當然是數雞了,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 萍鄉:「女漢子」300多隻鴨鵝銷售難 大家都來幫一把(圖)
    >報導:「我們村裡有位單親婦女,她是脫貧路上的『女漢子』,她不等不靠,學會了養殖技術,餵養的200多隻老鴨、100多隻鵝,長勢良好,可是,每天要消耗很多食料,我們犯愁了,所以急需將這幾百隻鴨鵝出售,請大家都來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