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卡」 一詞可能是在中國咖啡界歧義最多的一個詞了,這是一個外來語譯音,在咖啡行業術語中有多種意思。
①葉門摩卡(Yemen Mocha)的狂野;
②衣索比亞摩卡(Harra Mokka)的巧克力氣息;
③咖啡摩卡的甜蜜柔滑(Cafe Mocha),甜食愛好者的最愛;
④煮咖啡有摩卡壺(Moka Express或Mocha pot),至今仍是很多家庭早餐咖啡的首選。
連一種加了巧克力和咖啡的麵包都被叫做摩卡麵包。
這麼多「摩卡」,到底何為「摩」,何為「卡」?現在我們就循著摩卡的行蹤,追尋他的起源。
摩卡名字的由來
雖然衣索比亞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咖啡的國家,但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咖啡作為農作物進行大規模生產的國家卻是葉門。
17世紀初,第一批葉門咖啡經由古老的小港口——摩卡港,出口到歐洲,令歐洲人驚豔,因為所有出口的咖啡麻袋上都要印上MOCHA的標記,以證明是從摩卡港運輸的,所以歐洲人就把摩卡港運來的美味咖啡稱作「摩卡咖啡」,這就是為什麼早期摩卡(Mocha)成為了咖啡代名詞的原因。
與葉門一海之隔的衣索比亞也借道摩卡港外銷咖啡,因此衣索比亞的日曬處理的咖啡也經常被稱為摩卡(如衣索比亞哈拉爾ETHIOPIA Harra Mokka)。葉門摩卡是世界咖啡貿易的鼻祖,把美味咖啡推廣到全世界葉門功不可沒,被稱為「阿拉伯咖啡(Arabia)」,這也是後來「 阿拉比卡原種」名稱的由來。
小知識點:
衣索比亞摩卡和葉門摩卡的區別:
葉門的咖啡是從衣索比亞傳入的,直到現在還保留著跟埃塞當地一樣的原生種,所以後來咖啡界為便於區分就把產自葉門和衣索比亞的咖啡分別叫做葉門摩卡(Yemen Mocha)和衣索比亞摩卡(Harra Mokka)。
所以到此我們找到了摩卡的真正起源--葉門。
艱難成長史
1
地理環境惡劣
葉門地理環境並不怎麼優越,身處阿拉伯半島,沙漠、乾旱與風暴是另一種風景,正如它隱在北非西亞的國家一樣,這裡到處是乾燥的戈壁和沙漠,雖地處紅海沿岸卻仍保持著最完整的阿拉伯傳統。
這樣的地理和環境,卻造就了個性十足的葉門摩卡。
這裡的咖啡生長在乾旱的山區,完全不施加任何化學肥料和農藥,甚至有些農民直接讓咖啡果實在樹上乾燥後採摘。
2
口味狂野自然
摩卡咖啡豆比絕大多數咖啡豆更小更圓,呈淡淡的綠色,這使得摩卡咖啡豆看起來更像豌豆。摩卡咖啡豆的外形與埃塞爾比亞的哈拉爾咖啡豆相似,它的顆粒小,酸度高,還混合著一種奇異而不可名狀的發酵味道。
葉門摩卡同衣索比亞摩卡有著同樣的巧克力風味,但葉門摩卡表現得更加狂野和自然。
一杯好的葉門摩卡完全可以滿足我們想要的「豐富的口感」「鮮活的香氣」「柔滑」「回甘」「美好的醇度」「甘甜而悠長的餘韻」……,而且在餘韻中一直持續的紅酒氣息也是其一大特色。
當然,咖啡老饕甘之如飴的葉門摩卡也因為其太強烈的個性和狂野濃鬱的味道並不一定博得清淡口味派的青睞。
葉門摩卡咖啡的口味特點比較鮮明,口感特殊,層次多變,它酸味較強,是那種令人愉悅的水果酸性,而且有明顯的巧克力的味道,咖啡越濃,巧克力的味道就越容易被品嘗出來。
所以,現在的人們為了更能體會葉門摩卡咖啡的獨特口味,在咖啡中加入熱巧克力製成花式摩卡咖啡。
情懷成就價格
葉門咖啡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一直不低,這主要是因為葉門咖啡在流行喝「土耳其」咖啡的國家和地區非常受歡迎。
在沙烏地阿拉伯,葉門摩卡倍受寵愛,以至於那裡的人們寧願為質量不太高的摩卡咖啡付出昂貴的價格。這種對摩卡的特別喜愛使得摩卡咖啡在世界咖啡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由於產量低並且咖啡種植越來越少,葉門摩卡越來越受追捧,在一般的咖啡館都很難嘗到地道的葉門摩卡。
傳奇還在繼續
多年以前,整個中東非咖啡國家,當時向外運輸業並不興盛,葉門摩卡是當時紅海附近主要輸出一個商港,大部分的非洲所產咖啡都是先運送到葉門摩卡港集中再向外輸出到歐洲地區。
多年後的的今天,非洲咖啡國家已漸發展出有屬於自已的輸出港口,不再依賴摩卡港,摩卡港也已因積淤退至內陸,反而現非洲的 Mombasa 港 Durban 港 Beiva 港…等都已成為非洲新興的一些咖啡輸出港,但是葉門摩卡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咖啡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