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為你解讀中外名畫,讓你了解畫作背後的故事

2021-01-08 冷眼禪意

《陌生的經驗》是陳丹青對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畫作進行解說和點評的一本書,這本書通篇看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隔行如隔山。通常,一般人對一幅畫也就是感覺好看不好看、畫得像不像,但作為畫家來說,他要表達的絕不僅僅是這些東西,同時,作為看畫的人,也應該學會從一幅畫中看到更多的信息,繼而,再將這些信息組合起來,去嘗試理解、感受這些信息所要表達的內容。

看過這本書後,我個人對繪畫有了那麼一點點的了解。比如繪畫從教堂畫到宮廷畫再到後來的普通人物畫,這應該是繪畫的一個發展史,而這一個發展史應該是繪畫這個行業發展從神到人、從貴族到平民的一個演化過程。

而這個從神到人、從貴族到平民的演化過程應該是由兩個原因構成的,一個原因受是繪畫這個行業的外部環境影響,另一個原因是受到畫師本身的理念及又不斷突破原有理念的影響。

繪畫的外部環境最早可以說是一個買方市場,這大概是受當時經濟的原因吧。因為,一幅畫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而這些時間和精力對於畫師來說就以金錢來反映其價值。同時,在當年顏料可不像現在這麼方便、便宜,必須先要自己研磨、調製,其後,還要用豬尿泡存貯,使用起來很是不方便。

正國為以上的種種原因,所以在當時也只有教堂、宮廷這些地方才有實力、有閒情來消費一幅繪畫,因為有教堂、宮廷要買畫,所以就產生了教堂畫、宮廷畫,而這些畫作的內容也多是已預定的命題畫,如一些宗教故事畫、一些皇室事件畫、一些貴族肖像畫等。

所以那時的畫師是沒有多少的個人創作空間的,沒辦法,畫師也只能是把個人的想法、理念溶進某一幅命題畫中,但這些隱秘溶進去的東西,怕也只有真正懂畫的人才看得出來,一般人就無此能力了。

一幅繪畫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導致了當時的繪畫是一個以貴族消費為主的買方市場,而顏料製做及存貯的不易,又導致了當時的繪畫多以室內畫為主,這些客觀現實的存在,也限制了繪畫的發展。

後來,隨著錫管顏料的發明,顏料的貯存不再是問題,於是畫師們由室內走向了室外,他們也更自由了,畫師眼中看到了更多的東西,畫師們畫出了他們所看到的東西,於是畫的內容也不再是宗教故事或貴族畫像,而是多了對普通平民、風景、事件等的描繪。

突破了原材料的限制,畫師們有了更多的自由,他們可以隨時畫出自己看到的東西,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觀念,於是,以往的繪畫標準及規則被不斷打破,又不斷重建。所以,之後什麼印象派、野獸派等等畫派就是繪畫藝術的不斷突破,也是畫師個人理念的不斷突破。

對這本書的另一個理解就是知道了一幅畫可能就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如果說我們寫作是用文字來來描述一段歷史、一個故事,那麼畫師卻是用畫面來描繪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而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都是在告訴你這個故事的內容。

也就是說,一幅畫裡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內容,而畫師就是要用畫面來引導看畫的人不斷地發現這些信息,反之,看畫的人則需要將這些信息進行拼湊、連接,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信息鏈,當然,這也需要看畫的人要有一定的知識累積才行。

相關焦點

  • 陳丹青:當代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真正讀懂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陳丹青解釋自己為什麼這麼說,他形容如今的繪畫時代已經過去了,任憑大家怎麼努力,怎麼向國際化繪畫市場學習,仍舊達不到前輩們的成績,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當代的繪畫史上太多的成功作品還沒有等待那些真正解讀他的人存在,太多的作品已經過剩了,所以如今的繪畫市場不是一個以繪畫為主的欣賞,大家先要學會懂得欣賞世界名畫就足夠了。
  • 陳丹青諷刺:畫作炒不過晚輩,羞恥啊!
    不過,不管你是喜歡他,還是鄙視他,不可否認的是文藝界是需要這樣的人存在的,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會有膿皰需要有人去擠,哪怕是沒事找事至少也有熱鬧可以看,所以陳丹青的存在無論是好還是不好,其實都有他存在的意義。
  • 你能讀懂這些特殊符號嗎?名畫的正確打開方式在這裡!
    相信對於喜歡看展、逛畫廊的U粉兒來說,每每看到精美的畫作,除了欣賞它們外在的美,更希望透過這些畫作了解其背後的內涵。不知道大家在欣賞世界名畫的時候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最後的晚餐》中為什麼餐桌上擺放著魚?
  • 陳丹青談繪畫教育:大人要克服「家長欲」
    陳丹青:這是大人教的話。你這個問題不太有靈性。你不要管,你這個年齡本身就是靈性,你每天都有靈性。《西藏組畫》之一 陳丹青作品家長:陳老師您好,我想問一下,像我們這些外行看畫到底看什麼?前段時間威尼斯雙年展有一個你的作品,叫「策展之嬰」,但是完全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陳丹青:如果你覺得看不出什麼來,你就回家,不要徵求我的意見,就是聽你自己的話。
  • 年輕小夥師從陳丹青、楊飛雲,畫美女更是深得老師真傳!
    年輕小夥師從陳丹青、楊飛雲,畫美女更是深得真傳!楊勃,男,1982年生於湖南寧鄉。200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2010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師從陳丹青、忻東旺、楊飛雲等名家。老師陳丹青評價他,「你的手很能。」就是畫的基本功不錯。
  • 十幅名畫為何變成了大猩猩?
    安東尼·布朗名畫系列背後到底有多少秘密?...大家別著急哈小編這就來帶您深度解讀「威利名畫系列」挖掘安東尼作品中潛藏的故事展覽中的「威利名畫系列」包含安東尼·布朗創作生涯中的兩部作品:《威利的畫》(2000)與《夢想家威利》(1997)。
  • 抽象大師的天價名畫,你能欣賞多少?
    美術史上,中外畫派繁多,隨著繪畫的發展,開始了一個具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在二十世紀前後,擺脫模仿自然的傳統繪畫風格開始萌芽、風行,進而形成規模,形成了抽象畫派。抽象畫派對現代藝術影響深遠,而且這類繪畫作品也距離普通大眾的欣賞水平很遠,就是常常說的畫的什麼鬼,看不懂。下面來看看這些看不懂的賣出天價的名畫,你能欣賞多少。
  • 科技解讀名畫背後的秘密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藉助X射線、螢光分光光度計、內窺鏡等高科技手段,來揭開那些世界級大師畫作背後的秘密…… 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最早的畫中沒有銀鼠 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科特發現,達·文西經典肖像作品《抱銀鼠的女子》顏料塗層下一共有3個版本:
  • 他被稱為「素描天才」一年能畫700張素描,繪畫水平超越陳丹青?
    他被稱為「素描天才」一年能畫700張素描,繪畫水平超越陳丹青?陳丹青這位畫家,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他在藝術圈裡面,可以說是非常有爭議的一位畫家,他本身除了是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評論家,所以在自己的一些發表言論的時候,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引起他人的不舒適,所以就會招來他人的回噴。但是陳丹青這位畫,他的繪畫藝術確實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他的速寫,他的素描繪畫技術是很紮實的,有人稱他是速寫第一人。
  • 與《清明上河圖》齊名的十大名畫之一,從前養在深閨,現在火成狗
    身邊肯定有人要說你用的是2g的網絡,趕不上趟了。為何《千裡江山圖》的知名度在此之前如此不高呢?其實是因為這幅畫遭到了長期的「雪藏」,深藏不露。根據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從新中國的成立到現如今,這幅畫一共才只展出過三次。要知道同樣躋身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榜單的它的同榜兄弟《清明上河圖》,不要說展出了,故宮為它專門開辦了3D展廳,獨宮獨殿,這貴賓待遇,就問你羨不羨慕?
  • 他將老虎畫成病貓,為何能成為傳世名畫?專家:放大10倍看它眼睛
    我們也知道 ,想要讓畫作的栩栩如生 ,那勢必要體現出老虎的神韻,但曾經,有這麼一幅畫作 ,將老虎畫成了"病貓",卻被譽為傳奇名畫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大家紛紛疑惑 ,這樣的畫作怎麼能被收藏在故宮,還被譽為傳奇名畫 ?
  • 陳丹青:沒有辨識度的繪畫,就是廢紙一張,還不如三流作品
    陳丹青的作品我們見過不少,但真正對我們有影響力的還是《西藏組圖》系列作品,哪怕如今過去這麼多年,再看這一系列的作品,多少還是會有一些觸動。有人把它理解成是藝術的力量,但站在藝術繪畫者的角度來聊,陳丹青的作品裡面有屬於打破那個時代的一種繪畫理念。也正是因為這一些理念,才成就了這一系列的作品。
  • 博物館著火救畫還是救貓?薛丁格的貓說:為啥又拿我作死亡假設?
    話說,「如果博物館發生火災,是選擇救貓還是救畫?」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奇葩說》去年的一期辯題。做這個選擇真的是兩難,鮮活生命的價值與藝術文明的價值,在不同人的心中所佔據的分量不同。貓兒的悲鳴令人心碎,怎能忍心不救。撫摸貓兒的觸感所帶來的體驗一定強於看不懂的某些畫作。並且,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 齊白石畫鼠,畫成兔子,為何成天價名畫?專家:看「鼠」字咋寫的
    因此在生肖榜上它的模樣是機靈智慧乖趣的,歷代的畫家在作生肖鼠圖的時候也總是會把它畫得是吉祥可愛,那麼齊白石筆下的鼠是否延續了吉瑞的形象呢?「寫實」了,老鼠的鬍鬚尾巴和爪兒三個重點都被他畫到位了,單獨摳出老鼠的「頭」來看的確是有點像只兔兒,但看一幅畫就像看一篇文章一樣不能這樣「斷章取義」看局部,要真是把老鼠畫成了兔子,那怎麼可能畫出一幅就值一千多萬的名畫來呢?
  • 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只能救一個你選誰?
    先是插科打諢地講抱著貓「幸福」地死去及抱著畫「冷冰冰」地死去的區別。其次畫對其作者意義重大,但名畫的作者多已不在世;而貓對其主人意義重大,救出去交予生者更有意義。 「我為人類的文明出不了一份力,但是我可以為人類的愛出一份力。」最後傅首爾說,藝術品的價值就在於作者的理念體現。那麼,救貓這個行為,又何嘗不是體現她自身價值觀理念的「藝術行為」呢?
  • 陳丹青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陳丹青是個非常可愛的人,很多見過陳先生的人都說他像30多歲的人。可是我覺得他的心態甚至比20多歲的人還要年輕。他對很多事情抱著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性格爽朗,談話有鋒機,嬉笑怒罵,字字珠璣。和他在一起聊天是最大的享受。陳先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我認為他始終是一個文化追問者。
  • 他親手毀掉世界級名畫,反而成為藝術大師?網友:這根本不是畫!
    ,這位畫家卻不同,他一門心思想的都是如何用刮刀毀掉一幅畫,這樣的思想其實與一位日本收藏家有點相似,這位收藏家叫做齊藤良平,是一位日本富商,曾經斥資10億買下兩幅世界級名畫,而且這兩幅畫都位於世界十大最貴名畫之列,但他卻聲稱去世前要燒掉這兩幅畫,而他去世後,這兩幅畫就徹底地消失了,至今沒有蹤影,其中就有梵谷的名作。
  • 7幅迷惑又高價的世界名畫!
    ,以及那些為藝術獻身的人的哭聲。但作者的畫是以人物為主體,加以風景和符號,圖中的人物你看出來了嗎? 《作品17A》 傑克遜·波洛克 價值14億人民幣
  • 女人一旦強大,全世界都對你和顏悅色
    它是《溫迪嬤嬤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的姊妹篇,原版引進自世界知名出版社DK的經典藝術讀物;它是藝術愛好者的「紙上博物館」。精選400幅畫作,講述500年的藝術史、83位傑出藝術家背後的故事。他們的鮮活個性、奇聞異事、畫作靈感,全部躍然紙上;如果說,《溫迪嬤嬤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幫我們打開了廣博的藝術大門,《偉大的藝術家》則賦予了我們一場美輪美奐的深度藝術之旅。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藝術,《偉大的藝術家》用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語言,獨立成章的故事,講述西方藝術史上的藝術家、經典作品、藝術思潮和背後的精彩故事。
  • 館長陳丹青回應:我看到後,笑出了聲…
    巧合的是,兩館都採用了木紋清水混凝土,還都做了凹凸的質感,一館為表現的是木心先生的畫。    但陳丹青認為它不能定義為「抄襲」,也可以說他不喜歡用抄襲這個詞。因為 所有的藝術品包括建築它都會互相發生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