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史:耶拿會戰

2021-01-08 豔鴻愛歷史

耶拿會戰與奧爾施塔特會戰幾乎是在106年10月14日同時開打的,但為了方便區分所以分開闡述。然而,這兩場會戰互相具有重要影響。拿破崙這一整天都相信自己是在與普軍主力作戰,直到晚上都不知道15公裡外奧爾施塔特發生的任何事情。在下午4時30分返回自己的總部時,拿破崙發現達武元帥的副官,旅途勞頓的法爾孔上校正在等待他。一開始拿破崙不敢相信他帶來的消息—尤其是對他們面對的普魯士人數的估算。「你們的元帥肯定看重影了!」拿破崙有點不禮貌地打斷了這個使者的報告,因為達武元帥確實是近視眼。但一旦消息被證明屬實,拿破崙毫不吝嗇地讚譽這場戰役是19世紀,甚至歷史上罕見的勝利。

戰鬥在耶拿開始這是一個寒冷的夜,霧氣瀰漫。拿破崙在絮歇元帥的陪同下,做了最後一次巡查,然後在凌晨3時上床休息,睡了好幾個小時。他很清楚對手的實力,普軍在蘭德格拉芬堡有2.5萬士兵和42門火炮。法軍背河列陣,處在一個危險的位置,但普魯士發動突襲的危險卻微乎其微。法軍的前哨離普軍還不到20碼,但上了年紀的霍恩洛厄對法軍的具體數字卻一無所知,於是他決定靜觀其變,放棄了戰場主動權。拿破崙還在沉睡時,貝爾蒂埃的參謀官已經將拿破崙的命令傳給全軍。下午3時3分開始,3個信使就開始向北方疾馳,入夜時把消息捎給達武元帥。拿破崙要求第3軍和第1軍從瑙姆堡,切斷普軍的撤退路線。

計劃的副本也在同時傳遞給奈伊、蘇爾特、繆拉和奧熱羅各位元帥。奈伊的第5軍負責支援中央的拉納和近衛軍;蘇爾特的第4軍從右翼繞到耶拿北面,奧熱羅的第7軍穿過盧策羅達小鎮到達西面,充當全軍左翼;繆拉親王則要帶著他的輕騎兵快馬加鞭,加入胸甲騎兵師,與近衛軍一起,組成中央預備隊。所有這些軍團都在趕路,關鍵就在於他們何時到達戰場。耶拿戰役在拿破崙原先設想的戰場以東50公裡,而且時間上還早了兩天,這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對法軍靈活性的考驗。耶拿戰場是42平方公裡大小的矩形地域。戰場東邊緊挨著約30米寬的薩勒河,河流從北邊的洛布施泰特延伸到耶拿南部郊區,只有一座橋梁。

俯瞰這座小鎮能看到許多高地,包括蘭德格拉芬堡。蘭德格拉芬堡從海拔200米的山坡上再升高到361米。山峰都有植被覆蓋,高原相對來說地勢比較開闊。這個開闊地一直向北延伸到貢內爾巴赫,零星點綴著樹木和灌木叢。戰場上有三組村莊,每組都呈東北西南方向排列。在法軍佔領的高地附近,第組村莊是羅迪根最後三個呈直角形排列。往西兩公裡是第二組村莊,由內爾克維茨克裡彭多夫和伊塞爾施泰特組成第三組村莊是克萊因·羅姆施泰特大烏姆施塔特和科茨豪,離第二組兩三公裡遠。這些村莊在接下來即將揭開的戰爭中將扮演或重或輕的角色。戰場的最西面邊界是溪流,最南面是耶拿到魏瑪的大路。

一系列的鄉村道路聯繫著各個村莊。時值晚秋,落葉紛紛飄散黎明臨近,濃霧籠罩了蘭德格拉芬堡。霧中的土兵發現連友軍的蹤跡都看不到,因此拿破崙下令拉納等到早上6時30分才開始行動。到這個時間,能見度也不見任何好轉,但拿破崙下定決心要抓住主導權,不再等待。副官騎馬飛馳衝入大霧中,傳達拿破崙的命令,第5軍便立即開始進攻克洛瑟維茨,為即將到來的援軍爭取更多的空間。軍號與喇叭聲齊響,戰鼓鳴動,嘶啞的口令響徹長空。絮歇的第17團和加贊的第21團分別由旅指揮官米歇爾·拉帕雷德指揮。

在他們之後,戰列步兵組成縱隊,等待前進的命令。忽然一聲炮響,接下來就是連綿不斷的炮聲,因為普魯士哨兵看到了濃霧中隱約可見的法國士兵。然後亨洛厄親王的士兵在軍士的尖聲催促下,拿起他們的燧發槍和裝備離開營地。軍官們翻身上馬,快速趕到緊急集合地,原來朦朧的滑臉槍開火的爆裂聲逐漸清晰。顯然,法國人來了拉納的第一個目標是克洛瑟維茨村莊。但糟糕的能見度和崎嶇難行的路面讓絮歇的前進方向比實際方向偏左(加贊的輕步兵也在第1師的西側翼)。因此法軍先是沿著克洛瑟維茨往盧策羅達攻擊,第一個遭遇陶恩欽麾下的雷希滕團。當法軍的28門火炮向依稀可見的目標開火時,戰場的喧囂聲變成了咆哮聲,普魯士炮兵也子以反擊。

但法還是取得了突破,9時整,歇佔領了克洛瑟維茨村莊,控制了通往盧策羅達的道路。加贊向西攻擊科塞佩達就沒那麼好運了,他的第一次進攻被擊退。當切裡尼團的普魯士士兵乘勝追擊時,法軍又反過來擊退他們。然後濃霧散去,加贊第一次確切了解到在他面前的普軍士兵人數。幸運的是陶恩欽已經決定放棄這塊三角形的村莊地帶,帶著他的預備隊退到非爾岑海利根。在他後面的小羅姆施泰特村莊,霍亨洛厄親王依然相信自己面前的法軍僅僅只是一支側翼護衛隊。不過事實馬上就會讓他醒悟。陶恩現在有羅森營守護他的右翼,還把博澤維爾納、埃裡克森的步兵與前線退下來的切裡尼、雷希滕和茨魏費爾各團組成防線。

一支靠近盧策羅達的輕騎兵隊伍負責掩護步兵側翼。但這根本無法阻擋英勇無畏的拉納前行的腳步,拉納和他的兵向北推進到菲爾岑海利根,佔領了那個村莊和多恩堡大部。但在上午9時30分的時候,一場在博恩與切裡尼指揮的步兵配合下的普軍騎兵衝鋒把法軍趕回盧策羅達克洛瑟維茨大路,重新奪回非爾岑海利根村莊。普軍進而把法軍分割成兩部分。但拉納越是在危險的情況下,就越加精神抖擻在他領導下,法軍振作士氣,又把普軍趕出盧策羅達。而由多米尼克·費德爾將軍指揮的法軍第二線部隊將普軍赫爾瓦特的輕步兵一併趕出了克洛瑟維茨村莊,迫使其向克裡彭多夫退卻。到早上10時,戰場的西部與中部地區出現了短暫的平靜。

文章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如果喜歡小編的文章請轉發且評論哦!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拿破崙史:「會戰勝利了!」
    拿破崙在絞架山上心急如焚。他遲遲未發動決定一擊,為的是等待馬爾蒙的援軍。事實上,北線、西線的戰局是拿破崙未料到的。布呂歇爾從北方襲來,在默肯與馬爾蒙的軍隊戰得不可開交;第3軍的兩個師本來已趕往瓦豪,聽聞北線告急後迅速調頭北上。林德瑙也意外遇襲,不得不動用貝特朗的第4軍去救援。
  • 拿破崙:普法決戰
    此人一直跑到了普魯士軍隊的大本營,一路途徑薩爾費爾德、耶拿等地。在探明普魯士軍隊的主力情況後,安全的返回到法軍防線。 通過法軍的卓有成效的情報偵察工作,拿破崙對普魯士軍隊的部署已經有了比較清晰地了解,普魯士軍隊的主力部署在埃森那赫至耶拿一線,左翼的圖林根山林僅有少量兵力防守。
  • 法國嘗到耶拿戰役「甜頭」,卻想不到勝利後,隱藏著普法戰爭的苦果
    一 19世紀法國快速崛起,拿破崙意欲稱霸歐洲耶拿戰役或者稱之為「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爆發在19世紀初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與歐洲反法同盟的第四次戰爭中,這場戰役規模宏大,對陣雙方共動用20多萬兵力,戰爭以普魯士的慘敗結束。據歐洲史料記載戰後普魯士傷亡人數共計兩萬七千餘人,火炮200多門,法國傷亡共計5000餘人。
  • 歐洲戰爭:耶拿戰役
    奧俄聯軍在奧斯特裡茨戰役戰敗之後,歐洲大陸暫時沉寂下來,進入一個不穩定的和平期,在上次戰役中,拿破崙之所以急於使普魯士保持中立,是因為十五萬普魯士大軍一旦加入奧俄聯軍的行列,勢必使他面臨一種十分嚴峻的局面,貝爾納多特進軍多瑙河期間,未經允許即穿越了普魯士的安斯巴赫公國,曾使普魯士當局甚為憤慨,
  • 最令拿破崙膽戰心驚的博羅季諾會戰:雷霆萬鈞的騎兵衝鋒
    1812年9月5日,拿破崙的徵俄大軍在這個距離莫斯科不到120公裡的村莊附近,迎頭撞上了已經嚴陣以待的俄羅斯大軍。一場決定莫斯科之歸屬和俄羅斯帝國之命運的宏大會戰即將在這裡爆發。對於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場必打之戰。對於這場血戰,拿破崙本人的評論可能最適合總結:「在我一生的作戰中, 最令我膽戰心驚的,莫過於莫斯科城下之戰。作戰中,法軍本應取勝,而俄軍卻又博得不可戰勝之權。」
  • 萊比錫戰役:18萬法軍不敵30萬反法聯軍,拿破崙帝國隕滅
    2020-12-23 10:46:41 來源: 大話說史 舉報
  • 歐陸戰爭6耶拿戰役怎麼過 歐陸戰爭6耶拿戰役通關攻略
    導 讀 做為歐陸戰爭的正統作的第六代歐陸戰爭6,其成功延續了前幾代策略類遊戲的方法,在遊戲中玩家要真實的經歷各場歷史戰役,尤其是耶拿戰役最為疼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歐陸戰爭
  • 近代戰爭11 拿破崙戰爭中:成就巔峰,拿破崙帝國強勢稱霸歐洲
    而在此期間,1804年,拿破崙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組成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皇帝。1805年9月,拿破崙召集22萬法軍與50萬同盟軍展開了激戰,利用反法盟軍的兵力分散,拿破崙迅速出擊各個擊破,再次打敗了聲勢浩大的第三次反法同盟軍。
  • 拿破崙的騎兵及其戰術運用
    第4 驃騎兵團在弗裡德蘭會戰中發起衝擊儘管騎兵在挑揀新兵時傾向於選擇來自牧區或擁有騎乘經驗的人員,但絕大部分新兵依然是從未騎過馬的普通農民。最開始的訓練不會設在馬上,新兵要和步兵一樣學習站姿與行進。步行練習有所收效後,新兵就要開始以個人為單位學習騎乘相關動作。
  •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在拿破崙時代,龍騎兵的定位最為複雜,法國一般將其作為中型騎兵使用,訓練中要求其能夠承擔輕騎兵的工作,在使用中拿破崙則將其和胸甲騎兵一併編入繆拉的騎兵軍,作為突擊力量使用。英國龍騎兵的情況最為特殊,因為該國沒有胸甲騎兵,所以龍騎兵是其唯一的重騎兵。如在滑鐵盧戰役中先是建立功勳,然後幾乎被全殲的蘇格蘭灰騎兵團。
  • 拿破崙最忠實的盟友、法軍裡的最強騎兵:波蘭軍團
    從那不勒斯到滑鐵盧,波蘭人幾乎參加了拿破崙的每一場戰役,並在每一場戰鬥(包括在萊比錫和滑鐵盧)都堅守到最後一刻。在法蘭西與波蘭的仇敵沙俄作戰時,波蘭人更是身先士卒,參與遠徵俄國的波蘭軍就有十萬人。拿破崙的遠徵失敗了,但波蘭人是第一個攻入俄國的,也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波蘭軍團的結局是苦澀的;法俄戰爭的失敗對波蘭軍團予以重創,百日王朝的覆滅為波蘭軍團蓋棺。
  • 遭「萊茵聯邦」威脅、被拿破崙肢解,普魯士如何走向改革之路
    「1807年普魯士改革」,通常又稱施泰因其-哈登堡改革,是一場發生於拿破崙戰爭期間、自上而下的自救行動。其目的在於通過變革舊制度,為普魯士乃至全德意志爭取民族解放和政治統一的發展道路。軍事強人拿破崙也是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間,趁著督政府面臨嚴峻外部壓力的情況下,成功奪權上位。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以後,拿破崙與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共同監督,將德意志邦國從112個縮減至三十幾個,並在絕大多數教會諸侯邦國實行了教產還俗,天主教邦國數量大減。如此一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被在此推選為帝國皇帝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了。
  • 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200年後給出答案:席捲法軍的瘟疫!
    指揮部隊向來以冷靜、狠辣著稱的拿破崙,帶領法國多次挑戰整個歐洲,由於百戰百勝他也成為了歐洲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是誰也沒有想到,1815年6月18日的滑鐵盧戰役,法軍73000人主力在面對規模僅68000人的英普聯軍的大決戰中,不可一世的法軍竟然慘敗,這也直接導致了拿破崙政權的真正垮臺,戰敗後的拿破崙也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聖赫倫那島度過悽慘的餘生。
  • 榮耀歸拿破崙,勝利屬於共和!為保命,這位心機畫家在畫中藏玄機
    (原介紹語)」如此令人動容的一幕成了 1805 年戰役最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1806 年拿破崙皇帝命人(德農)找畫家將這一場景畫下來。德農找到的是畫家梅尼耶,此人前陣子剛給奈伊元帥畫了立像,這次再畫也算輕車熟路(從制服上就能看出,後面會提到)。梅尼耶是個有點共和色彩的畫家,他和大衛一伙人關係一般,但是在拿破崙時期,藝術家多多少少都要為政治服務。
  • 淞滬會戰:反登陸20天 慘烈堪比奧馬哈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整個會戰歷時3個月,其中,中國軍隊對從吳淞口、小川沙登陸上海的日軍的反登陸戰就有約20天。  淞滬會戰後,何應欽的報告宣布,淞滬戰場我軍陣亡軍長1人,師長、副師長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洩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 《人類群星閃耀時》,格魯希的一秒遲疑,葬送了拿破崙的一世英名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率領7.4萬人、252門火炮,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與聯軍展開激烈戰鬥。起初拿破崙假裝攻擊聯軍右翼,主力猛攻聯軍左翼,由於聯軍方面頑強抵抗,拿破崙未能突破聯軍左翼。於是他把主要突擊方向轉向聯軍中部,並逐次投入預備隊,繼續作戰。法軍兩次突入英軍陣地,卻因缺乏步兵支援,只能孤獨作戰。
  • 1943年常德會戰,第74軍贏得世界讚譽
    請支持原創,轉載註明史料來源:抗戰史記一.史料來源劉大禹、賀海鵬:《1943年常德會戰中的幾個問題》《團結報》2017年8月31日第7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第六戰區常德會戰戰鬥要報》時間注1943年11月1日至12月26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蔣介石致孫連仲,王敬久密電》時間注1943
  • 拿破崙戰爭時期的火炮炮彈種類
    美國歷史學家約翰·埃爾廷甚至戲言:「昔日的君王將火炮視為愛好,拿破崙則是以廢立君王為嗜好的炮手。」炮兵擺脫了中世紀行會般的角色,變得越發正規化、專業化,對戰爭進程的影響也愈發重要。當時有人甚至假借拿破崙之口宣稱:「上帝為擁有最好炮兵的一方而戰。」正在裝填火炮的法軍士兵實心彈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炮彈是由鑄鐵製成的實心彈。
  • 前進的風帆,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法風帆戰艦
    描繪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場景的繪畫作品曾有人戲言,拿破崙戰爭中的西班牙戰場,之所以英軍能夠逐漸佔據優勢,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英國掌握制海權。每當戰事不利,英軍就可以上船跑路,從而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從而越戰越強。雖然這個說法未必準確,但半島戰爭中,制海權對於反法聯軍的最終勝利居功頗大。
  • 淞滬會戰80周年︱美國媒體報導中的淞滬會戰
    本文以《密勒氏評論報》和《生活》雜誌為例,介紹美國媒體對淞滬會戰的報導。《密勒氏評論報》100年前的1917年6月9日,《密勒氏評論報》創立於上海,創始人是密蘇裡大學畢業生中最早來到中國的新聞記者密勒(Thomas Franklin Fairfax Mil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