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萊茵聯邦」威脅、被拿破崙肢解,普魯士如何走向改革之路

2021-01-08 有魔氣歷史

「1807年普魯士改革」,通常又稱施泰因其-哈登堡改革,是一場發生於拿破崙戰爭期間、自上而下的自救行動。其目的在於通過變革舊制度,為普魯士乃至全德意志爭取民族解放和政治統一的發展道路。

可以說,正是因為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統治對德意志傳統政治秩序和社會結構的改變,才促使普魯士得以推行如此深刻的變革,最終不僅帶來了普魯士的恢復和重建,也標誌著德國歷史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的到來。本文就讓我們從法國大革命對德意志影響的角度,來聊一聊為什麼是普魯士率先在德意志中完成了資產階級改革的吧!

1701年,在霍亨索倫家族的巧妙運作下,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在獲得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承認的情況下,「晉升」成為普魯士王國。此後,在腓特烈大帝的率領下,普魯士憑藉強悍的軍事力量和極具韌性的社會底蘊,經過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等,攫取了西裡西亞、薩克森等地盤,一躍成為歐洲五大強國之一。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兩場戰爭,導致普魯士面臨在歐洲大陸遭受孤立的局面。加之地處德意志西北部的普魯士地形平坦、易攻難守,所以如何拱衛領土成為歷代君主的為政要務。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腓特烈大帝利用歐洲大國之間的矛盾、頻繁展開外交磋商,將其擴張目標對準了東邊日益衰落的波蘭。最終,在腓特烈大帝和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默契之下,普魯士和俄國拉攏奧地利一起完成了對波蘭的第一次瓜分。自此,普魯士王國之下領土終於連成一片。

公元1786年,腓特烈大帝去世,僅僅三年之後歐洲便開始掀起一場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運動——法國大革命。作為18世紀「雙元革命」之一,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大陸秩序的衝擊顯然要比英國工業革命更為猛烈和直接。不過起初,它並未引起歐洲封建君主們的廣泛關注,畢竟在七年戰爭和參加了北美獨立戰爭以後,法國早已被看作是一個財政破產、債務重重、饑荒頻發、極具衰落的失敗國家了。

從1787年開始的奧地利、俄國對土耳其的戰爭正在吸引著全歐洲政治家的注意力。直到1790年春天,德意志西部地區受大革命影響,開始出現零星的農民起義和手工業者罷工活動,才讓人們注意到法國的變局。到了1792年,隨著大革命的節節勝利,法國與德意志封建諸侯之間的衝突已經變得不可避免。

伴隨著普魯士和奧地利的介入,法國大革命很快從內部外溢至整個歐洲。當普奧軍隊遭受失敗以後,就連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英國都坐不住了,開始親自下場組建第一次反法同盟,藉以「矯正」被破壞的歐陸均勢秩序。革命思想同樣影響了波蘭,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恢復波蘭疆域,這遭到了鄰國的忌憚。最終在俄普奧三國的協商之下,波蘭又經歷了兩次瓜分,王國覆滅。

此後,英國聯合俄國,連續組建了第二、三、四次反法同盟,皆遭挫敗。軍事強人拿破崙也是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期間,趁著督政府面臨嚴峻外部壓力的情況下,成功奪權上位。第二次反法同盟結束以後,拿破崙與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共同監督,將德意志邦國從112個縮減至三十幾個,並在絕大多數教會諸侯邦國實行了教產還俗,天主教邦國數量大減。如此一來,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被在此推選為帝國皇帝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了。

第三次反法同盟結束以後,拿破崙強迫奧地利籤訂了《普勒斯堡和約》,將其徹底排擠出義大利和德意志,並大力扶持親法邦國勢力。1806年,拿破崙策動西南16個邦國成立了以自己為保護人的「萊茵聯邦」,藉以在德意志內部對抗奧、普兩大邦國。德意志諸侯的大幅度縮減,以及萊茵聯邦等組織的成立,實際上為後來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掃平了障礙。但是,這必須建立在普魯士強勁實力基礎之上的。

早先,為了促使普魯士保持中立態度,拿破崙曾以漢諾瓦邦國作為利益交換。然而很快,漢諾瓦又被他拿來作為和英國漢諾瓦王朝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招致普魯士的記恨。更為重要的是伴隨著「萊茵聯邦」從16個邦擴大至21個邦,法國勢力逐漸滲入德意志腹地,威脅到了普魯士領土完整。於是,意識到情況不妙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參加了由英、俄組建的第四次反法同盟,並在盟友尚未一致行動的情況下貿然出擊,損失慘重。

經過耶拿戰役、奧埃爾施塔特戰役後,拿破崙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消滅了號稱歐洲第四強國的普魯士主力,震驚歐洲。此後,由於法俄兩軍交戰卻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因此擔憂本土遭襲引發普加喬夫式農奴叛亂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與拿破崙議和,並通過《提爾希特和約》確定了法、俄各自在歐洲勢力範圍的劃分。這其中,普魯士慘遭肢解,喪失了西部和東部一半的領土,被納入法國的勢力範圍之內。

在對普魯士的肢解中,易北河以西領土被劃給了拿破崙弟弟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東部瓜分波蘭的領土則組成華沙大公國交由薩克森國王兼領,其本土更是需要在賠償完3.11億法郎之前由法軍駐守。就這樣,普魯士不論是土地面積還是人口規模皆遭腰斬,元氣大傷。然而,這並不妨礙它成為整個德意志地區最具改革動力的區域,甚至許多其他德意志邦國人士也紛紛湧向普魯士,這是為什麼呢?

法國在其直接統治的萊茵西區、間接控制的「萊茵聯邦」範圍內,極力推廣新的經濟政策,消除領地關卡、農奴契約、統一制式笛卡爾度量衡、用官僚直接收稅取代包稅人制度等。同時,與經濟改革配套的法律條文、官僚體系也迅速建立起來。《拿破崙法典》更是在1804年以後迅速推行,並極大地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結構變化。

不過,拿破崙的統治畢竟是在法國民族主義旗幟下推行的對外擴張行為,已經產生德意志民族意識的各邦國民眾對此並不買帳,許多人依然將德意志民族重新崛起的希望寄託普魯士或者奧地利身上。同時,由於受拿破崙戰爭衝擊最深,法國在萊茵地區推行的種種措施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兩國效仿的對象。只是相較於普魯士,奧地利實在缺乏深入改革的政治土壤,畢竟分散的多民族國家特性,導致哈布斯堡高層不敢輕易觸動農奴制度。

於是,普魯士就成為全德意志遭受拿破崙壓迫時的最後希望。即便普魯士僅保有半壁河山,但也恰恰是較之奧地利更為嚴峻的生存危機,才促使其擁有充足的改革動力。當法國開始強迫執行大陸封鎖政策(以對抗英國)時,普魯士因外貿急劇萎縮、民眾對容克貴族秩序日益不滿,已經迫切需要在社會制度層面進行變革來改變現狀了。當幾乎全德意志人才湧向普魯士、當救亡圖存成為全社會最強烈心聲的時候,改革也就勢在必行了。

相關焦點

  • 普魯士歷史上的至暗時刻:被拿破崙閃電戰擊潰瀕臨亡國深淵
    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和瓜分波蘭之後一舉奠定了自己在歐洲一方霸主的地位,然而法國大革命之後的異軍突起讓普魯士感到了威脅,尤其是拿破崙的橫空出世讓歐洲各君主國簡直夜不能寐。歐洲諸強聯合起來對法國實施圍剿,但是組織起的前三次反法同盟都遭到了慘敗。
  • 拿破崙:普法決戰
    萊茵聯邦 在奧地利戰敗之後,巴伐利亞和符騰堡兩個公國被拿破崙加封為王國,而巴登侯國則加封為公國,並擴大了三國的領土,他們新增的領土都是奧地利割讓出來的。 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崙的授意下,南德意志和萊茵河地區的幾十個小邦國通過兼併和同盟,組成了一個萊茵聯邦,萊茵聯邦的仲裁者為拿破崙。
  • 近代戰爭11 拿破崙戰爭中:成就巔峰,拿破崙帝國強勢稱霸歐洲
    而在此期間,1804年,拿破崙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組成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皇帝。1805年9月,拿破崙召集22萬法軍與50萬同盟軍展開了激戰,利用反法盟軍的兵力分散,拿破崙迅速出擊各個擊破,再次打敗了聲勢浩大的第三次反法同盟軍。
  • 普法戰爭中,法國皇帝都被俘虜了,為什麼普魯士不吞併法國?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普魯士的崛起。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德意志也開始走向統一。但是面對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歐洲各國卻是自己的算盤打得叮噹響。 尤其是法國,法國在拿破崙之後,一度萎靡不振。但是拿破崙三世上臺後,通過和英國的合作,打了幾次勝仗,平息了不少內部矛盾,也拉攏了一定的民心。
  • 容克貴族的普魯士在夾縫中崛起並成功統一德意志的來龍去脈
    說起德國,人們一定會想起普魯士、容克貴族和俾斯麥等關鍵詞,因為他們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央集權制度和軍國主義的來源,也是近代德國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在二戰後期美英蘇三巨頭相聚德黑蘭時,就商定要剷除普魯士這個萬惡之源,清除容克貴族根基。可見普魯士、容克貴族在德國影響力。那麼,容克貴族主導普魯士後又是如何統一的德意志?俾斯麥在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 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德國是如何攪動全球的?
    1862年,鐵血宰相俾斯麥上臺,普魯士逐漸走向強盛,現代,德國的雛形開始抬頭。在此之前,由於人口的稀少,普魯士始終沒有成為一個大國。德國的國家概念也並不存在。在歐洲只有一個以德語為紐帶的鬆散組織——德意志邦聯。這個組織包含了兩個大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以及巴伐利亞,薩克森等一系列中小國家。
  • 德國勾踐威廉一世:重整山河,建立普魯士帝國
    德意志帝國的前身叫做普魯士,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國家堪稱"歐洲沙包",經常被其他國家揍。但是否極泰來。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皇帝堪稱德國勾踐,在他的指揮下,最終建立了德意志帝國,這個人就是——德皇威廉一世。
  • 拿破崙帝國成立,帝國增加第二個王國,法蘭西的改革和立法體制
    在法蘭西領土之外,拿破崙設立了一系列附屬的衛星國。它們同法國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些衛星國的統治者要由拿破崙任命(事實上,很多都來自拿破崙家族),並且對其效忠。在這些國家中,有不少是革命時同裡給命期建立的「共和國」。
  • 排隊槍斃時代的普魯士軍隊:腓特烈大帝締造的歐洲步兵模板
    如果說線性戰術時代的戰爭藝術以拿破崙戰爭為巔峰,那麼18世紀最為重要的一場戰爭就可以說是直接啟發了這個時期諸多通用的軍事法則。這場重要的戰爭,就是被溫斯頓·邱吉爾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七年戰爭。七年戰爭改寫了歐洲的地緣政治,使人們注意到一個新興強國普魯士的興起,也讓普魯士軍隊成為歐洲舞臺上的新興強軍。
  • 荷蘭與法國百年恩怨,輝煌一時的荷蘭,如何在法軍入侵下走向終結
    但有趣的是,十八世紀以前都還是聯省共和國的荷蘭,是如何演變成統一的君主國呢?這其實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有很大關係,下面,一起來看看荷蘭共和國如何在法軍入侵下走向終結?十六世紀,歐洲低地國發動叛變,起兵反抗西班牙的統治後,北方七省於1579年宣告成立尼德蘭低地七省聯合共和國。這個常被簡稱為尼德蘭的國家,號稱是當時世界上除了威尼斯共和國以外的第二個共和國。
  • 他與亞歷山大,凱撒大帝齊名,是拿破崙的偶像,他就是腓特烈大帝
    提起拿破崙,亞歷山大等人,大家都知道,出名的軍事家。那你們知道腓特烈二世是誰嗎?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出生於柏林,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兒子。他的父親非常嚴格,他從小就接受軍事化的嚴格教育。從小就展現出桀驁不馴,不屈服,不認輸的強硬性格。
  • 為了打破維也納體系對法國的圍堵,拿破崙三世卻促成了德國的統一
    普魯士和奧地利的關係是歐洲穩定的關鍵維也納體系的四國同盟之中,英俄分據東西,而普魯士、奧地利位於中歐,兩國均由神聖羅馬帝國演變而來。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推翻之後,帝位由奧地利繼承,奧地利自視為中歐的龍頭老大,最初並不把普魯士放在眼裡。
  • 拿破崙史:耶拿會戰
    拿破崙這一整天都相信自己是在與普軍主力作戰,直到晚上都不知道15公裡外奧爾施塔特發生的任何事情。在下午4時30分返回自己的總部時,拿破崙發現達武元帥的副官,旅途勞頓的法爾孔上校正在等待他。一開始拿破崙不敢相信他帶來的消息—尤其是對他們面對的普魯士人數的估算。「你們的元帥肯定看重影了!」拿破崙有點不禮貌地打斷了這個使者的報告,因為達武元帥確實是近視眼。
  • 在強國環伺中,普魯士為什麼能統一德國?
    一首先,這跟普魯士在德意志邦聯中所取得經濟地位有很大關係。這個經濟地位對外一個標準便是,普魯士在奧地利以外,聯合起其他小邦國,建立了一套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關稅同盟。這是一個非常有殺傷力的做法,它在德意志邦聯中自然而然的劃分出了兩個經濟區域,普魯士的,奧地利的。奧地利被孤立起來。當時,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 拿破崙最忠實的盟友、法軍裡的最強騎兵:波蘭軍團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喬治·納艾澤格爾曾經這樣寫道:「波蘭是拿破崙最忠實的盟友。」1795年,柯斯丘什科起義失敗後,波蘭遭到普魯士、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奧地利和沙皇俄國的瓜分。這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第三次被瓜分,作為獨立國家存在的波蘭自此從地圖上被抹去長達123年。
  • 腓特烈大帝的「帝王之路」:魅力有時比「大炮」更有用
    一個深受啟蒙運動思想影響的進步青年是如何成長為一個鐵腕的專制君主?腓特烈大帝是公認的德意志之父,也是拿破崙希特勒崇拜的偶像,腓特烈的畫像曾經掛在希特勒的臥室,希特勒每天都要膜拜他。且看腓特烈大帝的傳奇人生。
  • 新加坡小貓遭肢解引眾怒 民眾懸賞緝拿兇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陳薇】據臺灣「中央社」1月3日消息,新加坡義順區有兩隻小貓遭到肢解,引起民眾憤怒,該國律政部長也痛批兇手「病態」。據悉,民眾還懸賞捉拿肢解小貓的兇手。2012年的最後一天是新加坡人歡欣準備跨年的時刻,不過卻有兩隻小貓遭到悲慘對待,新加坡的愛貓協會接到民眾舉報,義順忠邦區的組屋樓下有兩隻小貓遭到肢解。愛貓協會將照片發到網上,希望網友協助捉拿兇手。照片中貓的頭部和前肢都被切開,手段非常殘忍。愛貓協會指出,警方、農糧獸醫局以及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都已著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