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扶貧扶什麼 院壩會上村民定

2021-01-08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今年扶貧扶什麼 院壩會上村民定

  過去集體建設往往由村委包辦,現在卻讓村民來拍板定扶貧項目。3月2日,在忠縣石子鄉芋溪村召開的一個特殊院壩會上,村支書黃仕凱情緒激昂地說:「今天,縣扶貧辦到村裡來了,我們村今年急需什麼扶貧項目,請鄉親們自己拿主意!」

  該村四組81歲的黃學剛第一個發言,「這幾年縣裡給我們村辦了不少好事,公路、飲水、衛生室等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不過,很多地方的人行道路還是泥巴路,我認為目前最急需的是修建人行便道。」

  「對頭,現在車子行駛方便了,但是人走路仍舊不方便。」70歲的譚順珍接過話茬,「特別是下雨天,鞋子上要粘上一大坨黃泥巴。」

  譚順珍說,芋溪村與烏楊鎮的幾個村交界,如果修建人行便道,將惠及過往群眾5000多人。

  「大家說的都是大實話,修建人行道確實迫在眉睫。」黃仕凱將大家的發言一一記下,粗略計算了一下,「全村需修人行道大約5500米,同時,還要架起3座人行小橋。」

  說罷,黃仕凱扭頭對前來參會的縣扶貧辦負責人秦仕連說:「您對鄉親們提的意見怎麼看?」

  「今天我們就是來給大家送項目、送資金的,至於到底實施什麼項目、如何實施,當然全部由村民們說了算。」秦仕連說,「既然大家一致認為人行道是最急需的,下一步,我們將想方設法解決。」

  秦仕連也叮囑黃仕凱,「項目開建後,無論是建設質量、還是資金管理,都要由村民全程參與。」

  「這個嘛,請縣裡和村民放心,我們村委保證,工程建設一定透明、陽光,歡迎大家監督。」黃仕凱拍了拍胸脯表態。

  他高興地問村民:「既然今天由大家拍板說了算,那我們村今年的扶貧項目就定為修人行道,大家說行不行?」

  「行啊!」村民們高聲回答。

(來源:重慶日報)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貴州文化扶貧:「考古扶貧」扶什麼?怎麼扶?
    30秒帶你了解,「考古扶貧」怎麼扶?考古扶貧隊執行領隊閔凱告訴記者,其中,普通工作者的工作最為簡單,當地村民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上手幹。閔凱說,如今提到旋廠遺址,村民們雖然都是一知半解,但言語間都透露著些許自豪,「在當地普及文物保護知識時,你能感受到他們的高興和自豪,我想這就是當地村民們的『文化自信』。」
  • 土壤改良 科學種植 今年喜德中壩村的「冬閒」時節不一樣!
    原標題:土壤改良 科學種植 今年喜德中壩村的「冬閒」時節不一樣!   今天四川宣布脫貧的7個縣中,就包括涼山的喜德縣。
  • ...如期脫貧了,我明年結婚咯丨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扶貧特崗陳靜
    未婚妻又打來電話催問,結婚的事準備得如何了,時間能否定得下來?我再一次無言以對。近30歲的我,又何曾不想有個家呢?2016年5月,通過考試,我來到畢節納雍縣沙包鎮水淹壩村做了1名扶貧特崗,開始我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水淹壩是沙包鎮唯一的深度貧困村,距縣城24公裡,鎮政府12公裡,基礎設施薄弱,乾旱缺水,石漠化嚴重。群眾居住在散落於山間的幾個壩子上。 初到水淹壩,由於當時村裡沒住處,只能暫住在鎮政府。騎著一輛舊電瓶車,我來往於兩地間,常常「兩頭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鏗鏘腳步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範劍
    曾經的泥濘道變成了百姓的致富路,曾經的荒蕪山變成了村民的「聚寶盆」,曾經被生活壓得抬不起頭的貧困戶,如今也重拾了信心,滿是笑容……6年的精準扶貧扶出了一路精彩,也扶出了一路感動。  我叫範劍,是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
  • 望聞問切探民情 扶貧善舉扶真貧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網站
    2015年以來,該院累計投入1000餘萬元先後幫扶14個貧困村,組建14支扶貧工作隊、5個「尖刀班」100餘人扎進幫扶村,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強化幫扶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探索出「望聞問切探民情,六大措施扶真貧」的扶貧之路,使幫扶的每個村拔掉了「窮根」,成功摘帽出列。
  • 扶貧在路上,扶貧究竟應該扶什麼?
    山外的發展日新月異,由於交通的不便,山裡的村民很少會出來看一看這外面的世界。貧困地區的孩子美麗的村寨待改的危房對於這樣的村寨扶貧一直是政府非常重視的事情,全國各地都在開展「千個幫千村」這樣溫暖而有意義的活動。
  • 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永川區殘聯為該區何梗鎮花園村、五間鎮合興村殘疾農戶送去雞苗和飼料。記者 崔力 攝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扶智」,就是國家從職業教育、農技推廣、信息流通渠道拓展等方面,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與能力的新興知識化農民,以開拓致富門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如何做到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 [精準扶貧好故事]譚德安:一年多時間扶貧工作日誌寫滿近10個筆記本
    周圍村民聽說我們是扶貧工作隊的,就攔著我們:這是最需要幫扶的,若不幫助這樣的家庭脫貧,就不要來扶貧了。我當即表態,大家放心,老陳家,我們幫定了。」記錄者叫譚德安,是湖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幹部,為了讓定點扶貧村村民改變貧窮面貌,他響應組織號召,從省城武漢來到山區恩施,成為整日走村串戶的省聯社恩施芭蕉燈籠壩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堅守助脫貧丨平塘縣大塘鎮水溝村駐村幹部...
    今年是我駐村的第三個年頭,但我感覺來這裡仿佛是昨日的事。出發前一天,父親正在醫院接受腦梗死溶栓治療,病房前,母親看出我的焦慮,緩緩說到:「你是我們的孩子,也是國家的孩子,有國才有家,你父親希望你認真工作。」第二天,我匆匆告別家人,迅速奔赴水溝村開展脫貧幫扶工作。
  • 人至犬不驚 真心扶真貧
    入戶走訪回來後,艾修偉組織隊員一起開展了「駐村為什麼、駐村幹什麼、駐村留什麼」的大討論。通過學習討論,大家達成了思想上安心、為民上熱心、幫扶上盡心、發展上同心、團結上誠心的駐村工作共識,按照「隊伍能自建、工作能自轉、矛盾能自解、底線能自保」的要求,自覺「把蔡嶺當家鄉,視村民為親人」,用實際行動把黨的溫暖傳遞到貧困戶,做一些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脫貧領頭雁 帶領村民奔小康
    ——滴水巖村黨支部書記趙輝的扶貧故事  來到以朵街道滴水巖村,首先看到的是古香古色的觀景平臺,沿著寬敞的旅遊公路繼續向前,一排整整齊齊的村民住宅,圖文並茂的塗鴉文化牆,綠意盎然的花草樹木,……這展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面貌。
  • 【金記者扶貧日記】大山作證 這裡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
    中宣部啟動精準扶貧駐村調研採訪活動,組織120名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到全國109個貧困村採訪扶貧工作,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推出「金記者扶貧日記」系列報導,為您帶來脫貧攻堅一線的真實見聞,敬請關注!
  • 肇慶市政協機關扶貧結碩果,昇平村村民過上「甜蜜」生活
    12月27日,肇慶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孫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祖飛,市政協副主席何健浩及扶貧工作組一行來到政協機關對口扶貧的德慶縣回龍鎮昇平村,參觀考察扶貧企業雙華食品有限公司及德慶縣扶貧產品服務中心,總結過去一年的扶貧工作,對新一年的扶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雙華食品有限公司,孫德聽取了公司投資人梁碧華的心裡話。
  • 「我的扶貧故事」數得盡幹部的辛苦 數不盡群眾的幸福丨納雍縣昆寨...
    我叫楊秦豫,2016年5月,我與剛剛通過納雍縣層層選拔的300多名「扶貧特崗」人員一起踏上了這段即光榮又艱辛的路程。   「坐落在大山深處,農戶散居,從山頂往山下望去,老舊的木屋和平房交錯,平房稍多一些,但每戶也不過一兩間罷了,幾個衣衫襤褸的村民在山上放著幾隻瘦弱的山羊。」被分配到昆寨鄉長豐村後,我報導的第一天從高處往下看,就是這般景象。
  • 瀘西縣人民政府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推進會上的...
    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推進會上的發言瀘西縣人民政府  瀘西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全省石漠化治理試點縣和紅河州2個石漠化治理重點縣之一。全縣轄5鎮3鄉、81個村委會、47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5萬人。2014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65.59億元,實現公共財政總收入12.0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4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2元。
  • 【牛勢牧歌】「牛」勢騰飛牧歌揚——「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突泉縣聚焦「精準」二字,下足「繡花」功夫,將養殖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牛產業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創新實施了「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牛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縣牛存欄已經從2017年底的2.8萬頭發展到現在的12.26萬頭。
  • 開州區詩詞楹聯學會《扶貧攻堅》文學專號
    規劃今年收入好,不因瘟疫少銀元。任毛埡村第一書記有感王萬輝扶貧進駐我毛埡,美麗鄉村錦上花。這處魚塘沉水影,那坡脆李滿枝椏。熊叔易地搬遷喜,易姐興農網售誇。駐村扶貧逢年豬飯有感王萬輝(一)豬叫一聲驚破天,濺飛鮮血木盆邊。開腸破肚肉鉤掛,臘月鄉村年味餐。(二)又到年豬院壩飯,扶貧宴請拒絕難。
  • 且看古城扶貧事:內蒙古奈曼旗土城子鄉扶貧工作見聞
    幫扶,要從經濟上幫,更要從志上扶,從「根子」上解決百姓的致富問題。為此,扶貧工作組這群村民眼裡的「熱心客」,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後,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繪藍圖」,修梯田、栽扁杏、養土雞、育肥羊……開出了 一個個致富增收的「方子」 土城子鄉精準扶貧把養殖業作為脫貧致富產業之一,探索走出大戶帶動發展之路,創造幫、趕、超的脫貧氛圍,實行獎勵機制,鼓勵抱團取暖、合力攻堅。
  • 湖南湘西苗寨精準扶貧:挪窮窩 興富業 奔小康
    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長沙8月25日電 走進湖南湘西鳳凰縣臘爾山鎮夯卡村的同福苗寨,一棟棟青瓦黃牆錯落有致坐落在青山中,家家有院,院內有花有地有菜。院外身著苗裝的老人坐在石凳子上悠閒的哼著山歌,孩童圍著老人嬉戲。 夯卡村地處湘西武陵山區為數不多的高山臺地——臘爾山臺地的南部邊陲,海拔800多米,是一個古老的苗族聚居村。
  • 白沙電信:打通信息扶貧路 「智志雙扶」贏未來
    近年來,中國電信海南公司積極踐行企業責任,認真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用企業的力量帶動貧困村、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今天起,人民網海南頻道將帶您走近多位紮根扶貧一線的海南電信人,講述他們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