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做好項目破解募款難

2021-01-08 搜狐網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做好項目破解募款難

  ■ 本報記者 宋 揚

  身為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國內發展部部長的葛振江,已經明顯的感受到金融危機對公益組織的影響。

  11月30日,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多個機構合辦的「房地產慈善之夜」在北京舉行,晚宴中,主辦方以拍賣的形式籌集善款,用於救助西部農村地區的貧困母親和城市下崗母親,慈善晚宴最終募集善款總計96.3萬元。

  這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第三次舉辦「房地產慈善之夜」,而此前的每次「房地產慈善之夜」募集善款的額度都在200萬元、300萬元之間。

  「以往我們只是在北京的房地產界內募款,每次參加晚宴的人數大概是4、500人,而今年慈善晚宴面對全國的房地產商,參會人數規模達到800人,但最終籌集善款的額度反而比以前少。」12月11日,在基金會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辦公地點,與《公益時報》記者談起慈善晚宴的籌款情況,葛振江還是露出失望的表情。

  以不變應萬變

  「金融危機對非營利組織的衝擊是非常大的。」葛振江坐在沙發上,雙手一攤,他背後的牆上掛滿了基金會獲獎的獎狀。

  今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全國住交會合作舉辦「房地產慈善之夜」,葛振江本預料籌款額度會大大超過往年,但沒想到,最終的善款還不到100萬元,顯然面對慈善捐贈,企業家們並沒有表現出以往「一擲千金」的豪邁。

  葛振江認為,目前公益組織所遭受的衝擊並不是來源於企業本身收益的減少,而是企業在「金融危機」的氛圍中不敢行動。葛振江並不覺得經濟界真正面臨「寒冬」了,企業本身的收益可能並沒有減少,但是「寒冬」的氛圍讓企業家們都緊縮腰包,不敢出手。

  「就像2003年的SARS一樣,自己並沒有感染,但是那種氛圍會讓每一個人恐慌。」葛振江說。

  雖然,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已經完成本年度的籌款任務,但是對於即將到來的2009年,卻憂心忡忡。「明年對每一個非營利組織來說都是一個大挑戰。」

  而如何應對挑戰,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要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銷售自己的產品,無外乎擴大宣傳,做各種品牌促銷活動,以爭取消費者。面對2009年諸多不利因素,慈善組織要籌集善款,是不是也要加大宣傳,多做項目呢?葛振江的觀點是,公益組織心態上要「以不變應萬變」。

  「金融危機只會導致企業和個人的捐贈行為縮水,而人們的捐贈意識是不會縮水的,而公益組織的公益品牌也不會縮水的。」葛振江說。

  在捐贈意識不縮水,公益品牌不縮水,而捐贈行為縮水的狀態下,「公益組織的心態無疑是最重要的」。

  葛振江非常喜歡一句話,「從來沒有什麼勝利而言,挺住就是最終的勝利。」而對公益組織來說,在即將到來的2009年,堅持住無疑是最大的勝利。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投身公益事業十幾年的葛振江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未必就是公益組織最好的時候。經濟環境好,企業可能將資金用於擴大再生產;經濟形式不好的時候,收益率低,企業反而可能控制投資規模,拿出閒置資金做善事。

  做好項目才是根本

  今年11月初,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福建省召開會議,推廣福建漳州運行「幸福工程」的先進經驗。這正是該基金會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之一。

  對於企業來說,產品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對於公益組織來說,公益項目無疑是決定公益組織生存發展的關鍵。

  「現在這個時候,正好是各個公益組織梳理自身項目的好時候,重新審視公益項目的優勢、劣勢,找到新的突破點。」葛振江說。

  年底是各基金會做明年發展規劃、籌款計劃的時候,葛振江和同事們最近幾次開內部研討會,研討目前的狀況下,明年做什麼、怎麼做。

  「說到底,做好公益項目是公益組織的根本。完善項目管理,提升善款利用率,才是提升公益組織競爭力的最佳策略。」葛振江說。

  當籌款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無疑是公益項目「優勝劣汰」的時機,也是各公益展示自身運作項目能力的最好時機。

  近幾年,各公益組織都開設了大量的公益項目,一個組織的公益項目可能同時涵蓋助學、助醫、扶貧、環保等各個領域。一個公益組織的公益項目應該「專業化」還是「多元化」也一直是業內爭論的焦點。而競爭的慈善市場無疑是考驗公益組織的最好時刻。

  開發公眾募款資源

  「以往公益組織和企業結合的特別緊密,但現在正好是開發公眾募款資源的契機。」在葛振江看來,金融危機正好是開發公眾募款資源的時刻。

  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大,對個人影響小。如果一個公益組織、公益項目是依賴企業捐贈,那麼受金融危機影響就非常大;但如果是主要面對公眾籌款,那麼現在受影響就非常小。

  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公益組織大部分善款都來自企業捐贈,公眾捐款只佔公益組織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慈善很大程度上扮演著財富從少數「富人」轉移到社會最弱勢的群體中的角色。

  縱觀歐美發達國家,企業和少數富人的捐款,只佔社會總捐款很少一部分,善款大部分依賴於公眾的個人捐贈。這固然與這些國家的社會結構有關,即中產階層人數多,這些人是慈善捐贈的最主要力量。而在中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一個「中間階層」也正在崛起,這些人將來必定成為社會慈善捐贈的最主要力量。而現在正是開發這一階層慈善捐贈資源的最好時候。

  多樣化籌資方式降低風險

  做投資的人都知道,要分散自己的投資才能降低風險。將資金按比例分別投入到高風險、高回報,中風險、中回報,低風險、低回報的項目中,這樣才能做到旱澇保收,而不是將希望全部寄托在一根稻草上。

  對於公益組織來說,也是如此。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幸福工程」有三大宗旨:「治窮、治愚、治病"。因此,除募集善款外,「幸福工程」同時募集各種物資救助貧困母親,比如幫助貧困母親治病的藥品、幫助貧困母親脫貧的車輛等等物資。

  「金融危機導致社會需求減少,企業產品銷售少,庫存積壓多,那麼企業明年做公益就十分可能選擇向公益組織捐贈企業產品的方向。」葛振江表示,募集物資可能成為明年公益組織籌款的突破口。

  「最近就有企業聯繫我們,有意向捐贈一批車輛用於幫助貧困母親脫貧,在籌集物資方面,我們明年會加大力氣。」葛振江對2009年的募款形式,還是十分樂觀的。

(責任編輯:guoqiang)

相關焦點

  • 社區型慈善基金會募款方式亟待創新
    2日,南京市首家成立的社區型慈善基金會——姚坊門慈善基金會負責人嶽耀蒙苦惱地向記者吐槽:基金會成立兩年多來,募款越來越難,從最初一年可從企業募款200萬元,減到現在只有幾十萬元。    記者隨後調查發現,社區型慈善基金會成立之初大多能向企業、政府募得款項,但往往是「一錘子買賣」。單一的資金募集渠道,無法支撐其長久持續發展。
  • 國際非公募基金會募款方式觀察(之一)
    國際非公募基金會募款方式觀察(之一) 2013-06-0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高文興自2004年以來,我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迅猛。截至2012年11月20日,中國非公募基金會數量達到1591家,但籌資問題就成了制約非公募基金會發展的「硬道理」。
  • 你的公益機構靠什麼驅動募款?
    莊偉是該基金會的秘書長,談到早期網際網路募款時,莊偉從未想過網際網路募款帶來的實際「魔力」真的如此之大。 2015年,姜瑩邀請莊偉在兒慈會的合作平臺設立合作項目,由於慈弘屬性為非公募,不能參與公眾募款,對於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參與公募的效果,莊偉一度有些將信將疑,但願意嘗試北京慈弘還是在2015年初將「慈弘悅讀成長計劃」項目放到了兒慈會的合作平臺上。
  • 上海千餘募捐箱受冷落 公益組織募款方式遇轉變
    據胡增耆介紹,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試點設置募捐箱,數量最多時有近3000個。近幾年募捐箱募款效果不佳,除了加強管理外,對其數量上的進一步壓縮也在考慮範圍內。募捐效果差事實上,募捐箱這種曾經極為重要的公募手段正逐漸被公益機構冷落。「主要還是募捐效果不好。」
  • 省婦兒基金會來宿遷市調研
    12月28日,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理事長趙鵬、常務副理事長柏志英一行來到宿遷召開「助力宿遷鄉村振興」調研溝通會。副市長薛啟書出席會議並講話。趙鵬指出,本次調研將著重了解宿遷在鞏固脫貧成果、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工作上的亮點和經驗,同時為了做好「助力宿遷鄉村振興」後半篇文章,省婦女兒童福利基金會將在支持宿遷圍繞實施女性「兩癌」救助、兒童大病救助、母嬰健康守護、殘疾兒童康復、農村留守兒童精神關愛、婦女合法權益維護、開辦職教春蕾班、婦女就業創業培訓八個方面設計、實施項目。
  • 臺灣海基會新辦公大樓現2億資金缺口 正持續募款
    中國臺灣網2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位於臺北捷運大直站旁的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新辦公大樓將落成啟用,未來可望作為兩岸兩會協商場地。不過,海基會發言人馬紹章證實,目前資金仍缺少約新臺幣2億元,海基會正持續募款。 馬紹章說,海基會新辦公大樓預定5月落成啟用,對於尚缺少的經費,海基會持續募款中,募款對象包括臺灣企業界、海基會的董監事及大陸臺商等。
  • 「天使愛心烘焙屋」公益項目在區社會福利中心啟動
    昨天,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的孤兒寶公衡在烘焙老師指導下,親自做成了一個蛋糕,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由Danisa皇冠丹麥曲奇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發起的「天使愛心烘焙屋」公益項目在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啟動,區社會福利中心的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烘焙屋。區政協副主席項健為愛心烘焙屋揭牌。
  • 5000人徒步募捐超48萬善款 募款名列前茅的隊伍有大獎
    據悉,2018一路·純悅公益徒步活動經過近兩個月的愛心募款,截至目前為止,共籌得善款486708.65元。  據了解,主辦方為募款名列前茅的隊伍設立三大獎項,分別是成人組募款金額總數前10名的公益獎、隊伍捐款人次前10名的人氣獎,還有專門針對親子組設立的隊伍捐款金額前10名的愛心小天使獎。  成人組募款金額總數第一名的是「跟著黨走」隊伍。
  • 旺旺集團向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300萬元愛心物資
    捐贈儀式上,旺旺集團向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市場價值300萬元的愛心物資,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謝華柏,旺旺集團長沙分公司行銷總監賀海麒等出席捐贈儀式。湖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謝華柏表示,關愛貧困殘疾人需要大家的高度重視和共同努力,湖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將一如既往地開展各項公益項目,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儘快脫貧,也希望有更多的社會愛心力量投入到扶殘助殘的行列中來。
  • 蔡正元打臉:來募款的
    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左)10月13日赴臺見蔡英文 (右),他是川普陣營非常重要的顧問。(圖取自蔡英文辦公室官網)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外界質疑蔡英文當局押錯寶聲音四起,臺灣地區外事部長李大維昨天特別澄清,幾周前川普曾派重要顧問訪臺,並與蔡英文見面,而這名人士據指出就是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Edwin Feulner)。
  • 【NGO專業之路】非營利機構是否應以銷售來募款
    不少時候,這些提供商並沒有對其所服務的非營利機構進行認真考察,並不確定這些商品或服務的銷售項目是否能在其下運轉得順暢,也沒有確定這樣的商品或服務是否符合該機構的形象。而許多認真調查的提供商又往往忽視了一點——許多公益組織之所以願意開展一個銷售項目,只是因為它們覺得,比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傳統途徑,這樣的項目更能帶來迅速、可觀的回報。
  • 2019年「國際家庭日」中國宣傳活動在京舉行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愛心呵護嬰幼兒健康成長——2019 『國際家庭日』中國宣傳活動」近日在京舉行。做好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事關嬰幼兒的健康成長,事關億萬家庭的和諧幸福。今年國際家庭日中國宣傳活動的主題定為:愛心呵護嬰幼兒健康成長,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呼籲社會各界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開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共同為嬰幼兒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為幸福家庭、健康中國助力添彩!
  • 臺灣育幼院孩子們的福利生活
    臺灣育幼院孩子們的福利生活 2014-07-1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明敏 育幼院孩子們的福利 14歲之前,單薇從來沒有離開臺灣,也沒有坐過飛機,她一直是生活在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的「大同育幼院」(相當於內地福利院)福利機構裡面。這是臺灣地區近百家育幼院中的一家,這裡的孩子們大多是因為在自己家裡面經常受到父母打罵虐待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或者由於貧困導致孩子在家庭中不能很好地成長而來到這裡的。
  • 第二期中國孤獨症兒童「紅旗·海豚康復訓練項目」在俄啟動
    索契市長阿納託利帕霍莫索契市政府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代表團舉行會談國際在線報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王毓韻):6月18日至7月2日,第二期中國孤獨症兒童「紅旗·海豚康復訓練項目」公益活動在俄羅斯索契市啟動。
  • 追問:募款吳花燕是否知情,9958迄今沒回應
    為何針對社會不特定對象開展募捐的公募基金會可以針對個人開展項目?受捐人不知情的項目是否違規?因外部原因導致捐款無法繼續執行給個人後,捐款歸屬何方?誰來監管基金會執行捐款的流程?記者採訪法律專家,解讀其中關鍵。 記者:吳花燕事件中,您最關心哪個方面的問題?
  • 留住金絲猴的家-中國綠化基金會公益項目
    跳躍在樹叢中的神農架金絲猴   為此,中國綠化基金會特別採訪了神農架金絲猴保護基金會秘書長李淑香女士、神農架國家公園科研院楊敬元院長和長期從事金絲猴保護工作的楊萬吉工程師,使我們對於神農架金絲猴的現狀有了更深入和專業的了解。
  • 艾多美攜手中國兒基會啟動「慈善教育」公益項目
    中國山東網12月16日訊 12月15日,「艾多美慈善教育」公益項目捐贈儀式在北京舉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朱錫生,項目對外聯絡部主任王向農、副主任黃煥鏗,海外部對接人劉鳳華和愛心捐贈單位艾多美(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樸炳寬、項目對接人袁松巖等出席儀式。
  • 為過百萬人治療眼疾 燃亮希望 弗雷德霍洛基金會中國項目成立20周年
    中國日報8月22日電(記者 張若瓊)21日, 國際眼科發展組織弗雷德霍洛基金會中國項目20周年慶典在北京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舉行。基金會全球總監韋思瀚(Ian Wishart)表示,項目在中國成立20年,為超過100萬人提供眼部手術和治療,未來將繼續與中國政府合作,特別是發揮基金會在「一帶一路」國家多年的工作經驗,配合建設「健康絲路」計劃,以最終消滅可避免的盲為目標。
  • 中國動物福利標準項目第一期「動物福利研究生研修班」舉辦
    本網訊 8月26­-29日,中國動物福利標準項目第一期「動物福利研究生研修班」在我校西校區培訓中心順利舉辦。該研修班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獸醫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聯合舉辦,來自我校動物科技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獸醫學院、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共27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