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顧城持斧殺妻並自盡,這個自帶光環的男人,不過是個巨嬰

2021-01-10 陳大美妮兒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註定緣分一場。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一)

顧城,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詩人之家,著名詩人,期中被大家熟知的一句:「黑色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他的經典之作。

從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薰陶,幼兒時就熟讀《三國演義》等經典巨著,並講給同學聽。文革時,因特殊原因輟學,開始寫詩,那時候他才12歲,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由於歷史的原因,也由於自身的因素,他對事物總是敏感多疑,這或許也是他靈感的源泉吧。

他和妻子謝燁,原本很相愛。他倆在火車上相識,第一眼便喜歡上了對方,並認定她就是今生要娶之人。為了追到心上人,他奇招頻出,情書和情詩更是家常便飯。在顧城的窮追猛打之下,雖經過多次分分合合,最終還是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如果說愛上天才是幸福的開始,那麼嫁給天才是幸福的結束,也就意味著噩夢的開始!

(二)

婚後的顧城不上班,在家裡寫詩,也不讓愛人去上班,甚至愛人穿什麼樣的衣服,畫什麼樣的裝,都得經過他允許,否則就會大發脾氣。他的愛,需要通過控制來體現。

即使這樣,也不能阻擋初次步入婚姻的甜蜜。我想,那個時候的謝燁,應該是深愛他的,甚至把他當成偶像來愛。他的所有缺點在謝燁的眼裡都變成了閃閃發光的優點。

自此之後,謝燁做了顧城的全職保姆,生活上的,也包括工作上的。

一個大男人什麼都不會做,除了寫詩,其它一概不知;在人情世事方面更是一竅不通,全有謝燁周旋和打理。外人對顧城的評價是童話般的詩人,像不食人間煙火一樣,心思單純的像一張白紙。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只會寫詩,其它什麼都不知道。

我想:如果說寫詩,是顧城閃閃發光的才華;那娶了謝燁,才是顧城有生之年的福分。

雖然日子過得清淡,但兩個人卻情意濃濃。如果時光定格在那一刻,他們也算幸福,但現實卻沒有那麼溫情。

(三)

小有名氣的顧城,開始到各國遊歷,最後定居在紐西蘭的激流島。

那時候,詩人還是比較清貧的年代。

在島上,謝燁不但要照顧顧城的飲食起居,還要想辦法賺錢維持生計。謝燁憑一己之力採野菜、種地到撈海鮮、養兔子、養雞,想盡各種辦法賺錢;而顧城辭掉了大學的工作,寫詩、畫畫,還動不動的發個脾氣。從某些方面來說,他性格裡含有極端的因素,沒有外力驅使的情況下,很難被發掘。

因為養雞這個事,打擾到了周圍人的安寧,被鄰居舉報了好多次,顧城一起之下,把200多隻雞全部殺掉,然後上山砍了好長時間的柴。他用這種變相的方式發洩他心中的不滿和怒氣。

夫妻恩愛的轉折點有兩件事:一是生命裡出現了另一個女人英兒,二是孩子小木耳的出生,他總感覺孩子分掉了謝燁太多的愛,因此他不喜歡孩子,並把他寄居在別人家裡。

看來,天才並不是方方面面都優秀,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卻是弱智。

(四)

因顧城日夜思念英兒,強烈要求謝燁把英兒一同接到激流島。對他唯命是從的妻子二話不說,照做便是。人都說愛情是自私的,可從謝燁的嘴裡,我們知道了一個變相的愛情「真諦」,愛就是無原則地縱容。

從此之後,謝燁開始照顧兩個人,不但要照顧顧城,還要照顧李英,包括各種髒衣服,都有謝燁來洗。

對於顧城來說,紅玫瑰、白玫瑰統統都想要,一個對他千般溺愛,另一個對他萬般敬仰,他享受著權威的同時,還在發號著施令,似乎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做在寶座上什麼也不做就褶褶生輝。

我想,那時候的顧城應該是自戀的,也是幸福的。

可這樣的日子,隨著英兒的離開而結束。在這種意念的「幸福」裡,終有人看穿真相,憤然出逃,憤怒的顧城把所有的怒氣發洩到謝燁身上,從來都不考慮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貧窮和自私。

一個連自己都養不起的大男人,還在做著他的黃粱美夢,還想讓兩個女人對他俯首稱臣。可笑!也可悲!

(五)

當夢醒的時候,他便覺得是別人打擾了他的美夢。

我想:這種人,或許,更應該活在夢裡!

忍受不了折磨的謝燁,對他也失去了最後的耐心,並漸漸的對朋友大魚產生了好感。後告訴顧城,準備離婚尋求自己的新生活,可被照顧慣了的顧城,一輩子都沒想到會有這一天,當生活的脊梁突然倒塌,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面目猙獰的去控制。或許,這是他骨子裡存在的特質吧。

在內心的撕扯中,他還是選擇結束愛人的生命,還有自己。於是,震驚的一幕發生了。

一個天才,從此從地球上消失,連同他一起的,還有至愛的髮妻。

(六)

從顧城的整個人生軌跡來看,與其說他是天才,不如說他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巨嬰。

在愛與被愛中,他不懂得包容,體貼,也不懂的怎樣表達愛,只是用極端的手段來展現他的控制欲望。可這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

謝燁,也是一個悲劇的角色,無私的奉獻愛,卻遭到了對方的殺害。她的慘案告訴我們:不與傻瓜論長短,不與巨嬰結夫妻。哪怕他是個鑽石王老五,都不如自己的生命重要。

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願你遠離巨嬰,好好愛自己。

相關焦點

  • 揭秘顧城 謝燁與英兒的激流島恩怨
    原標題:【回顧】「顧城事件」羅生門20年導讀: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奧克蘭市的激流島,顧城在自家的木屋外草地上致妻子重傷,他回屋對姐姐顧鄉說,「我把謝燁打了」,顧鄉慌張地跑出去,發現躺在草地上的弟媳婦正大口喘息。此時詩人顧城已在屋子上吊自盡。奧克蘭警方派出直升機,但兩人仍搶救無效離世。
  • 詩人顧城的舊居雜草叢生,門前停放的汽車成廢鐵,兒子不知所蹤
    這個浪漫而又殘酷的詩人。他的一生,傳奇,但也讓人唏噓不已。1956年的秋天,顧城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詩人之家。書香世家,從小耳濡目染,他的骨子裡充斥著的,都是浪漫。他天真爛漫,看待世事簡單執拗,只用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只用自己的想法衡量世事。但生活殘酷,顧城這簡單而又被文學填滿的一生裡,發生了太多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他衝動、他魯莽,在妻子謝燁面前,他仿佛一個「巨嬰」,事事都需要謝燁照顧。
  • 著名詩人顧城曾經住在武夷路這裡,目的是……
    這樣優美的意境這樣深刻的情懷這是朦朧詩人顧城的詩顧城的目的是和謝燁結婚,並把她帶回北京。詩人張毅偉曾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不止一次看到顧城坐在天井裡用木搓板洗衣服,一日三餐非常簡單,總是麵條,加上排骨青菜。只有謝燁來陪伴的時候,才會由謝燁把青菜切成一段一段。如果沒有肉,顧城乾脆就用醬油拌光面。
  • 情人英兒:詩人顧城自殺背後的北大才女,後來怎麼樣了?
    ▲ 顧城、謝燁、李英(右)事件發生時,她已於幾個月前和一個英國人離開了激流島。李英後來稱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上殺妻時,如果她在場,也會命喪斧下。李英形容自己每次見到顧城:「像進殿堂朝聖一樣,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環所籠罩。」
  • 天才詩人顧城:37歲殺妻後自縊,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1979年,開往南京的綠皮火車上,嘈雜的人聲使年輕的詩人顧城有些煩躁,忽然間的抬頭,一雙如小鹿般純淨的眼睛正笑意盈盈的望著他,顧城的心像春雨落在大地般,生機勃勃,那一刻,顧城覺得他戀愛了。顧城對漂亮的姑娘謝燁一見鍾情,開始了瘋狂的追求。顧城致謝燁:買票的時候,我並沒有看見你,按理說我們應該離的很近,因為我們的座位緊挨著。
  • 一個神經病巨嬰,一個賢妻,一個小三兒,加起來就是一齣悲劇
    說到中國詩壇,一定繞不開顧城這個名字。 1993年10月8日,顧城瘋狂殺妻之後上吊自盡,成為詩壇最讓人震驚的慘案。 一直到今天,大家說起顧城還是會感嘆於他的才華和藝術成就,這些當然不能否認。
  • 詩人顧城經典現代詩歌精選十首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消息(記者 彭瀟瀟)今天回憶一位詩人——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 他向詩人的妻子求愛,詩人夫妻雙雙斃命,他卻否認自己的愛情
    這個問題真是很難回答,恐怕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中國著名詩人顧城在婚姻出問題時,居然有人向他的妻子求愛,最後他殺妻後自殺,夫妻雙雙離世,這是怎麼回事?向顧城妻子求愛的人究竟是誰?到現在一直是一個謎。
  • 詩人顧城和英兒:誰也不知中止玫瑰。顧城的詩歌《一人》賞析
    ——賞詩品文論世集顧城的詩歌《一人》,是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情感糾葛,這種情感糾葛在詩人看來是「不能避免」的,是「他的命運」;顧城的詩歌《一人》,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危險安心」的愛戀,「危險」是為顧城置妻子謝燁不顧而與情人英兒的畸形之戀,「安心」是為顧城確實在與英兒的愛戀中找到了靈肉相合的感覺,顧城曾說:「英兒是我的靈魂」。
  • 顧城臨終前悽涼一幕:妻子出走,吊頸而亡,臨終留下四封絕筆信
    那一年的顧城,早已經名聞遐邇的大詩人。他的頭上常常帶著一個奇怪的帽子。詩人嘛,總是喜歡特立獨行,顧城經常把自己的褲腿剪下一段,編織成一個簡單的帽子。在那個年代的小迷妹看來,顧大才子戴著牛仔褲的樣子簡直帥死了!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斧頭砍死了我的妻子
    說到顧城,大部分人會說:聽過這個名字。但如果我提到這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啊原來這首詩的作者就是顧城。顧城是一個極度有才華的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非常極端的巨嬰,甚至,看了他的故事,你或許會說,他,是一個惡魔。他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與北島、舒婷等人開創了朦朧詩潮。
  • 重溫經典詩歌|顧城:我的心愛著世界
    我的心愛著這個世界,愛著春天的繁花錦簇,愛著夏天的滿天星鬥,愛著秋天的層林盡染,也愛著冬天的白雪茫茫;愛著它的熙熙攘攘,也愛著它的寂靜安詳。有時候,我也深深地厭惡著這個世界,厭惡它的無可奈何,厭惡它的去日苦多、世事無常,但我們終會明白:哪怕是苦痛或是歡快,終究還是選擇了與世界和解。
  • 顧城經典詩文賞析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人如何暫且不討,後人自有後人看法,就事論事,其在詩歌藝術方面的造詣是不可替代的特殊。
  • 都說顧城的詩乾淨!卻不知道他為報復一隻狗,做釘子陷阱撒老鼠藥
    從前華為的手機鈴聲就是這個,而這一句話出自現代「朦朧詩人」顧城,當時北島、舒婷……等人和顧城齊名,而後來很多人讀顧城的詩都非常有感觸,他的詩讀起來給人一種乾淨、純真、美好的享受,被後人稱為童話詩人。顧城真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嗎?或許你只看到了他的才華,卻沒有看到他的側面,顧城的故事是一個讓人痛心的故事,當你了解到他的側面時,你將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詩中形象的顧城。
  • 顧城給了我們一個詩的天堂,卻將自己化成了殺人惡魔!
    不刻意找尋韻腳的排比,不精心於華麗辭藻的堆砌,這些朦朧詩人用自己眼裡的心和心上的眼睛去找尋想要表達的東西,卻又給這些東西編制了夢一般的外衣。而這一眾詩人之中,在你耳邊環繞的名字不應該僅僅只有北島,還應有一個孩子般赤誠的詩人顧城。不得不說,父母的影響對孩子來說是很深刻的。
  • 顧城的詩歌《門前》賞析
    此照片和《門前》的 意境頗為wen'he顧城的詩歌《門前》可看作一首情詩,詩人寫兩情相立門前,寫出了「家」的溫馨,是顧城對戀人謝燁愛的表白;《門前》亦流露出詩人對農耕文明的留戀,對樸實田園生活的嚮往。「陽光照在草上」「風在搖它的葉子」,既是描寫,又更是象徵,「照」寫出陽光對草兒的情義,「搖」寫出風對草兒的情義,它們都象徵著詩人對戀人溫柔的愛的情義;「草在結它的種子」,孕育的幸福徜徉其中。這是一種家的溫暖、深情!《門前》後面也寫到了詩人和戀人「挖著泥土」,在門前土地上勞作的場景。詩人說「我們要乘著它/度過一生」,這可看作顧城對農耕文明,樸實的田園生活嚮往的明證。
  • 顧城|生命幻想曲
    顧城|生命幻想曲 大叔和左小祖咒模樣應該差不多老相相仿,可是周末在雪園買混沌時,一個兩三歲的萌寶,不好好吃媽媽餵的混沌,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叔看,大叔到哪? 少年顧城的詩歌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曾有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稱顧城為「會走路的詩。」這一稱謂生動而準確,同時也讓人聯想到另一位自殺的詩人馬雅可夫斯基,他說自己是「穿褲子的雲」。
  • 顧城完整版《英兒》將面世 曾因殺妻自殺引爭議
    記者昨日從金城出版社了解到,經近十年整理,《顧城海外遺集》將陸續出版。該文集匯集顧城眾多繪畫作品並完整呈現其唯一長篇《英兒》。2015年3月,小說卷《英兒及其他》已經在各大書城及網店開售。  顧城,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一個被謎包裹著的人物。1987年5月29日,顧城開始海外生活,1993年去世。
  • 為啥顧城總戴那頂奇怪的帽子?
    抖一抖機靈,全然發乎己意,分明要博大家一笑:7.也許他頭上長了個大包,總也不好,於是找個帽子遮著。8.因為他喜歡穿短褲。9.現在40歲以下的男人,幾乎清一色的都要戴綠帽子,太多了,他要反其道而行之。改戴白帽子了。10.我一直以為是王冠。這頂帽子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