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註定緣分一場。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一)
顧城,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詩人之家,著名詩人,期中被大家熟知的一句:「黑色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他的經典之作。
從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薰陶,幼兒時就熟讀《三國演義》等經典巨著,並講給同學聽。文革時,因特殊原因輟學,開始寫詩,那時候他才12歲,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由於歷史的原因,也由於自身的因素,他對事物總是敏感多疑,這或許也是他靈感的源泉吧。
他和妻子謝燁,原本很相愛。他倆在火車上相識,第一眼便喜歡上了對方,並認定她就是今生要娶之人。為了追到心上人,他奇招頻出,情書和情詩更是家常便飯。在顧城的窮追猛打之下,雖經過多次分分合合,最終還是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如果說愛上天才是幸福的開始,那麼嫁給天才是幸福的結束,也就意味著噩夢的開始!
(二)
婚後的顧城不上班,在家裡寫詩,也不讓愛人去上班,甚至愛人穿什麼樣的衣服,畫什麼樣的裝,都得經過他允許,否則就會大發脾氣。他的愛,需要通過控制來體現。
即使這樣,也不能阻擋初次步入婚姻的甜蜜。我想,那個時候的謝燁,應該是深愛他的,甚至把他當成偶像來愛。他的所有缺點在謝燁的眼裡都變成了閃閃發光的優點。
自此之後,謝燁做了顧城的全職保姆,生活上的,也包括工作上的。
一個大男人什麼都不會做,除了寫詩,其它一概不知;在人情世事方面更是一竅不通,全有謝燁周旋和打理。外人對顧城的評價是童話般的詩人,像不食人間煙火一樣,心思單純的像一張白紙。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只會寫詩,其它什麼都不知道。
我想:如果說寫詩,是顧城閃閃發光的才華;那娶了謝燁,才是顧城有生之年的福分。
雖然日子過得清淡,但兩個人卻情意濃濃。如果時光定格在那一刻,他們也算幸福,但現實卻沒有那麼溫情。
(三)
小有名氣的顧城,開始到各國遊歷,最後定居在紐西蘭的激流島。
那時候,詩人還是比較清貧的年代。
在島上,謝燁不但要照顧顧城的飲食起居,還要想辦法賺錢維持生計。謝燁憑一己之力採野菜、種地到撈海鮮、養兔子、養雞,想盡各種辦法賺錢;而顧城辭掉了大學的工作,寫詩、畫畫,還動不動的發個脾氣。從某些方面來說,他性格裡含有極端的因素,沒有外力驅使的情況下,很難被發掘。
因為養雞這個事,打擾到了周圍人的安寧,被鄰居舉報了好多次,顧城一起之下,把200多隻雞全部殺掉,然後上山砍了好長時間的柴。他用這種變相的方式發洩他心中的不滿和怒氣。
夫妻恩愛的轉折點有兩件事:一是生命裡出現了另一個女人英兒,二是孩子小木耳的出生,他總感覺孩子分掉了謝燁太多的愛,因此他不喜歡孩子,並把他寄居在別人家裡。
看來,天才並不是方方面面都優秀,很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卻是弱智。
(四)
因顧城日夜思念英兒,強烈要求謝燁把英兒一同接到激流島。對他唯命是從的妻子二話不說,照做便是。人都說愛情是自私的,可從謝燁的嘴裡,我們知道了一個變相的愛情「真諦」,愛就是無原則地縱容。
從此之後,謝燁開始照顧兩個人,不但要照顧顧城,還要照顧李英,包括各種髒衣服,都有謝燁來洗。
對於顧城來說,紅玫瑰、白玫瑰統統都想要,一個對他千般溺愛,另一個對他萬般敬仰,他享受著權威的同時,還在發號著施令,似乎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做在寶座上什麼也不做就褶褶生輝。
我想,那時候的顧城應該是自戀的,也是幸福的。
可這樣的日子,隨著英兒的離開而結束。在這種意念的「幸福」裡,終有人看穿真相,憤然出逃,憤怒的顧城把所有的怒氣發洩到謝燁身上,從來都不考慮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貧窮和自私。
一個連自己都養不起的大男人,還在做著他的黃粱美夢,還想讓兩個女人對他俯首稱臣。可笑!也可悲!
(五)
當夢醒的時候,他便覺得是別人打擾了他的美夢。
我想:這種人,或許,更應該活在夢裡!
忍受不了折磨的謝燁,對他也失去了最後的耐心,並漸漸的對朋友大魚產生了好感。後告訴顧城,準備離婚尋求自己的新生活,可被照顧慣了的顧城,一輩子都沒想到會有這一天,當生活的脊梁突然倒塌,他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面目猙獰的去控制。或許,這是他骨子裡存在的特質吧。
在內心的撕扯中,他還是選擇結束愛人的生命,還有自己。於是,震驚的一幕發生了。
一個天才,從此從地球上消失,連同他一起的,還有至愛的髮妻。
(六)
從顧城的整個人生軌跡來看,與其說他是天才,不如說他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巨嬰。
在愛與被愛中,他不懂得包容,體貼,也不懂的怎樣表達愛,只是用極端的手段來展現他的控制欲望。可這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
謝燁,也是一個悲劇的角色,無私的奉獻愛,卻遭到了對方的殺害。她的慘案告訴我們:不與傻瓜論長短,不與巨嬰結夫妻。哪怕他是個鑽石王老五,都不如自己的生命重要。
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願你遠離巨嬰,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