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茶湯的厚和薄決定著一款巖茶的品質,不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2021-01-0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巖茶課堂

丨作者:李麻花

《1》

日薄西山,驅車行駛在三環路上,音響裡循環播著《後會無期》。不自覺,將車速提到了80碼,一路暢通無阻。要擱在以往,沒過19點,麻花都不敢出門。

一出門,就要堵在路上至少一小時。一小時,能喝一泡茶,撩個茶友,寫小半篇文章……總之比堵在路上好。

原想著,春節到了,麻花也偷個懶,來個只發圖片不更新文章啥的。

結果,藍小笛一個激將法,麻花華麗麗中招了。

本麻花,在春節期間,依舊為茶友們持續更新文章,這耐力,可以和365天的都見面的《新聞聯播》相媲美咯。寫稿,可比相親有趣兒多了。

在春節期間,若是茶友們有什麼想問的,有啥想了解的,儘管找村姑陳哈~畢竟,誰沒個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喜歡關心我們終身大事的。

咳……抖完包袱,進入明天的主題。

呃,是今天的主題——巖茶茶湯的厚與薄,是由什麼決定的?

等等,麻花姐姐,你不要說太快,先來解釋一下,「厚」是啥?「薄」又是啥?

《2》

喝巖茶時,我們聽到的「厚」和「薄」,其實是指茶湯的滋味。

厚是什麼意思?

「厚」,字面意思為重;多;豐厚;扁平物體上下兩面之間距離大;酒味濃的等。

而我們平時在喝茶時說提及的「厚」,與「酒味濃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指的是茶湯的滋味足、湯水有內容物、有一定的分量。

比如,我們常能聽到茶友說:「這茶不錯,湯水挺厚的。」,言外之意,就是這茶,喝起來是有內容物的,是有分量的,好像喝糖漿一樣,是有濃度的。

湯水厚的巖茶,含在嘴裡,好像嬰兒的小手,在輕輕撫慰你的舌頭,把舌頭的每一個細胞都包裹起來。

茶湯厚的巖茶,用「瓊漿玉液」這四字來形容,最合適不過。華酌既陳,有瓊漿些。

薄是什麼意思?

薄,字面意思理解為:不厚。引申為稀薄,淡薄,形容滋味淡薄。與「厚」相對應。

像是麻花喝到外山的茶時,往往會吐槽一句:「這茶,也太薄了吧。」

說的就是茶湯不夠有內容物,味道很寡淡,沒有太多的滋味。和白開水沒啥差別。

加入非要道出個不同,那用一句話來形容最好:當一片葉子落入水中,便有了茶。

味薄的茶湯,是輕的、寡的、平的、淡的,好像一層薄紗輕輕拂過,不能掀起波瀾。

這樣的茶,難怪會遭人唾棄,簡直就是冷淡系列。

同為茶,一個是滋味濃鬱,另一個卻是滋味寡淡,真真是「同茶不同命」。

細究其中的緣由,茶湯的厚與薄,和巖茶的山場、樹齡以及工藝有關。

《3》

影響巖茶厚與薄的因素一、山場

巖茶茶湯的「厚」與「薄」,實際上和巖茶本身的內含物質多少有關。果膠物質、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茶多糖含量高,茶湯「厚」。反之,茶湯「薄」。

追本溯源,內含物質的多少,還是由山場決定。

山場好(即土壤、溫度、溼度等綜合指數高),茶樹生長在此處,物質吸收多,積累多,自然茶湯醇厚、稠滑,有著不俗的表現。

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角——正巖山場,就是典型好山場的代表。

別的不說,光是「土壤」,正巖山場就與別處山場不同。

正巖茶產區的土壤,含有大量的砂礫,它是軟的、疏鬆的,輕輕撥弄,就能刨下一大把。不像麻花院子裡的土,全是黏土,拿來燒制蓋碗還差不多。

這種鬆軟的土,茶樹輕而易舉就能紮根,且還扎的很深。茶樹根扎的深,營養吸收的就多,茶葉的身材魁梧,茶湯喝到嘴裡,自然是「厚」的。

而外山的茶,土壤砂礫含量低,土質教黏,茶樹紮根難,自然物質吸收不好,營養不了,茶湯喝著就薄。

正巖產區的茶,天生帶有高貴血統,讓我們忍不住感慨:「這些茶樹可真會投胎,一出生就售價不菲。」

影響巖茶厚與薄的因素二、樹齡

會影響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還有茶樹的樹齡。(指同一片山場下的同品種茶)

樹齡老的茶樹,紮根深,根系發達,營養物質吸收快。樹齡小的茶樹,紮根淺,根系稀疏,吸收能力較弱,自然會有所差異。

舉個簡單的例子,普通水仙和老叢水仙茶湯的「厚度」,就有差別。

老叢水仙的茶湯,濃、醇、稠、滑,好像高濃度的米漿。普通水仙的茶湯,茶湯厚度比老叢水仙差一些。

將普通水仙和老叢水仙的茶湯厚度做一個星級對比,那有以下關係。

老叢水仙:★★★★★

普通水仙:★★★

水仙湯水厚度的差別,主要是茶樹根系發達程度不同影響的。

試想一下,100條根系和10條根系吸收營養物質,哪個更強?

當然是100條的贏了呀!

影響巖茶厚與薄的因素三、工藝

巖茶茶湯的濃厚程度,還有製作工藝有關。如巖茶的發酵、焙火程度,將影響巖茶的茶湯厚度。

發酵程度到位的巖茶,耐火程度較高,在焙火過程中的轉化也較為豐富。

恰到好處的發酵程度,才能讓巖茶的香氣和滋味都達到一個巔峰狀態。若是巖茶發酵不足,茶的青味較重,茶湯寡淡、滋味薄。

這樣的茶,即便是正巖山場產的茶,也只能讓我們感慨一句:所託非人呀!

一款茶湯是「厚」還是「薄」,該如何判斷?

簡單,喝!

《4》

一款湯水「厚」的巖茶,喝著是什麼感覺。

麻花李先來發表感言。

湯水厚的巖茶,三個詞可總結。

1、稠

2、飽滿

3、有分量

稠,指的是茶湯濃厚,有濃度,好似牛奶一般,它是有稠度的。有稠度的巖茶,是看得見的。當茶湯從茶海裡倒入品茗杯時,因茶湯稠度好,會在茶湯表面形成小氣泡。

輕輕搖晃茶杯,茶湯如同酒體一般,在杯子裡微微晃動,又有些像布丁狀。

飽滿,指的是茶湯內含物豐富,這樣的茶湯喝在嘴裡,如飲甘露。

有分量,指的是茶湯有重量。喝在嘴裡,用舌頭攪一攪茶湯,掂一掂,好似吃濃度為85%的巧克力,舌尖更感受到重量。

這就是茶湯的「厚」。

《5》

武夷巖茶的湯水厚,是好品質的一種體現。

如果喝到一款高品質的巖茶,恭喜你,中獎了!那就好好珍惜,誰知道下次還能不能碰到呢?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簡介
    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為武夷名樅之首,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據傳明朝永樂年間,舉子進京趕考,途經武夷患病,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住持,贈此茶其飲病癒。舉子高中狀元後將皇帝御賜紅袍蓋於茶樹之上,故得(大紅袍)之名。大紅袍外形緊結、壯實,葉底軟亮勻齊,葉邊帶硃砂色,色澤帶寶色或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顯金圈。香氣利,濃長、馥鬱,具幽蘭之盛,滋味醇厚,帶有巖韻。水仙武夷巖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當家品種。
  • 一分鐘讀懂武夷巖茶,用簡單的方法辨別水仙、肉桂和名叢!
    香氣馥鬱、湯水柔和、內涵豐富、還很耐泡,或許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優點,經過了排列組合,就讓巖茶具備超高的人氣。一不小心,你就會愛上喝巖茶的感覺。如果遇到一款合適的茶,感覺口腔被茶湯360°無死角地寵溺著,每一滴茶湯都不想錯過!喝到最後,還會砸吧著嘴,回味剛剛咽下去的滋味。巖茶就是這麼奇妙!
  • 同樣是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和大紅袍有什麼特點?真相在這!
    如村姑陳的麻麻,就曾經喝過一款鐵羅漢,至今麻麻對這款茶依舊記憶猶新,只不過,這味道也只能留在記憶裡。村姑陳也曾經喝過一款脂粉味極濃鬱的雀舌,宛若一個粉面美人,妖嬈萬分,直到現在,這味道也永遠只能停留在記憶裡。這就是巖茶的特殊性,也是巖茶的不可替代性。有些巖茶,喝過就再也忘不了。
  • 武夷巖茶品種這麼多,為什麼大家只知道水仙、肉桂、大紅袍?
    這些名字或接地氣,或有詩意,或熟悉、或陌生,真正能將巖茶喝完的人,少之又少。看完這些節選,也有的茶友感慨:「原來武夷巖茶品種這麼多,我還以為只有水仙、肉桂、大紅袍呢。」曾有一位重慶的姐姐和麻花說過:「在我們這裡,大家說巖茶只知道大紅袍,連水仙、肉桂都很少聽說,就更別提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妖、金牡丹、黃玫瑰。」聞此言,作為福建人大概會覺得特別吃驚:「咦,不會吧,你們只知道大紅袍?」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過去的武夷巖茶,因為不出名,所以都叫大紅袍。 現在的巖茶市場,大部分都是水仙和肉桂。 因為肉桂=肉很貴。 SO,再按原來的大紅袍統稱,已經out了。 現在的巖茶,直接改稱肉桂,最簡單直接。」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武夷巖茶成百上千種,為啥大家只知道肉桂、水仙、妖精、大紅袍?
    提到武夷巖茶,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大紅袍,拿武夷巖茶和大紅袍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其實,大紅袍、肉桂、水仙、妖精都屬於武夷巖茶,只不過它們品種不同,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代表茶品,甚至被作為國茶贈送給外國元首,其實武夷巖茶品種加起來在千種左右。
  • 水仙、肉桂、大紅袍和奇蘭,這些巖茶,喝起來為啥都是一個味?
    有一天,麻花和一位新茶友聊天。他說,他在外面買了一個巖茶組合,有水仙、肉桂,還有大紅袍和奇蘭。不過奇怪的是,等到他把四款茶都喝過後,覺得都是一個味,這是怎麼回事?麻花覺得,這個話題今天可以和大伙兒們,好好的侃一侃。
  • 為什麼武夷巖茶,你喝來喝去,口糧茶還是選水仙、肉桂、大紅袍?
    就像買巖茶,要想穩妥不出錯,也可以沿用這個法子。不論是平常自己喝的口糧茶,還是買來送禮,選水仙、肉桂、大紅袍這三類,準沒問題!《2》水仙、肉桂、大紅袍,是巖茶裡的基礎品種。與此同時,還是名氣最大的品種。若按著名氣選茶,這三種茶裡邊,不論哪一種,都可以拿得出手。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武夷巖茶中,所謂的百年老叢「肉桂」,是什麼來歷?
    提到武夷山的巖茶,任憑是不懂茶的人,也能知道有大紅袍的存在。畢竟,大紅袍是巖茶界的老江湖,是茶王嘛。然而從客觀上看。當今巖茶界最負盛名的茶,其實是肉桂。因為按市場銷量看,肉桂要高於大紅袍。這些年來,武夷巖茶裡的各種「肉」,牛肉,馬肉,豬肉……更加是頻頻露臉,知名度節節攀高。在省內喝茶的時候,不論是在閩北還是閩東,最常見的待客茶是各式的肉桂。可見,肉桂是真的足夠火。
  • 肉桂 武夷巖茶中的珍饈美饌 全肉宴
    武夷巖茶 無肉不歡喝過肉桂的人都領略過它的濃烈,相比起水仙的柔和,肉桂就顯得「霸氣」多了。肉桂除了具有巖茶的滋味外,更以其辛銳持久的香氣著名, 茶喝下去 滿口茶氣,勁道足,回甘快。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種香、更是根植在肉桂基因中的香味, 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之說,因此 也多被用於拼配其它茶中, 如 :為大紅袍拼配的主要原料。武夷肉桂又名玉桂,為無性系品種,茶樹為大灌木型,樹勢半披張,梢直立。樹高與寬幅可達2米以上。,分枝尚密,節距長。
  • 沒喝過巖茶?你熟知的這3種茶其實都是巖茶
    巖茶花色品種眾多,其中我們熟知的大紅袍、肉桂、水仙就都屬於巖茶之列。 01. 大紅袍 巖茶可細分為「奇種」、「單叢」和「名叢」,其中「名叢」被譽為「巖茶之王」,而武夷名叢中數大紅袍享有最高的聲譽。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什麼不講究醒茶?
    今日本文的主題——醒茶,和醒酒也有那麼些不解之緣。所謂醒茶,也就是讓茶葉甦醒的過程。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同樣還是要看年份說話,瞧見沒這就是年份的魅力,就連醒茶也要看年份。作為普洱茶發燒友,醒茶一詞您肯定不陌生。如若您是巖茶愛好者,要是醒茶二字感到很陌生,這也正常,因為武夷巖茶本就不大講究醒茶。
  • 判斷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的好壞,有什麼標準?
    就和當下社會中,單身狀態下的男女,相親會面般,彼此尋找契合的點。感覺,說不清,摸不著,但又確切的存在,令人玄之又玄。那麼,喝武夷巖茶,到底要怎麼找感覺呢?最初,麻花在開始喝巖茶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特定的節奏感。
  • 你見識過武夷巖茶大紅袍肉桂水仙,卻未必相逢武夷名叢金柳條!
    是屬於山溫水軟的江南,是屬於山明水秀的武夷。據說它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它的葉片,形似柳樹的葉子——細瘦、窄長,且不分枝條和樹幹,全身皆長滿了碧綠的嫩葉子,極似二月的江南風景,煙柳垂楊,翠堤春曉。這款全武夷山年產只有150斤左右的巖茶,是一個古老的原住民。
  •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每年的好巖茶究竟什麼時候上市呢?
    鐵羅漢、水仙、北鬥、肉桂、大紅袍、水金龜、老叢、石乳……這些巖茶界的重量級嘉賓,還沒有正式採摘。它們現在還處於發育階段。瓜沒熟,蒂未落。這連茶青還沒開採。現在要去談巖茶新茶上市,時間可真的有些久遠。待在巖茶圈越久的老江湖,其實對巖茶上市這件事,就越淡定。
  • 又是石乳,又是肉桂,這泡武夷巖茶藏著什麼貓膩?
    武夷巖茶的江湖裡,只有不專業的掌柜,才會這樣胡亂的貼標取名。將一泡大紅袍標成石乳肉桂之類的大雜燴,可有誤導之嫌!《2》石乳是巖茶的一種。肉桂更不用多提,它是武夷巖茶裡的當紅品種。這樣雜糅出來的肉桂,不應當取名叫「石乳肉桂」,而得是歸入大紅袍裡頭去!《3》從根本上看,石乳和肉桂之間是畫平行線的關係。石乳的名氣雖然沒有肉桂那麼響亮,但它是正兒八經的老品種,在武夷巖茶裡資歷很深。
  • 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武夷巖茶裡,黃觀音是名叢嗎?
    豹子頭、撲天雕、 青面獸、赤發鬼、花和尚……光是一讀,就讓人覺得匪氣特別重。三兩言語的諢名中,把人物的個性與神採,交代得清清楚楚。花樣繁多的武夷巖茶,品種數量遠超108將。其中有一款茶,江湖人稱外號——透天香,是今天的主角。這裡要提的並不是肉桂,而是黃觀音。黃觀音的香氣,個性突出,擁有香透天的梔子香。百花當中,梔子花香極具代表性。一個院子裡,栽下寥寥幾棵。
  • 此肉桂非彼肉桂,武夷巖茶中的當家品種,武夷肉桂!
    今天介紹的這款烏龍茶,就是武夷肉桂,聽這名字,確定是茶嗎?這不是平時燉肉所放的香料,怎麼變成茶了呢?此肉桂非彼肉桂,只是同字同音,武夷肉桂是武夷非常著名的一款巖茶,而不是吃的香料。兩者有何關係,下面給大家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