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6月確診白血病到現在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3歲的伊一已經歷了四次化療,花費近三十萬,而接下來她還將面臨骨髓移植和高昂的移植費用等……為此,伊一的媽媽楊女士不得不在網上發起籌款。
楊女士介紹,自己是成都市新津區的人,和丈夫2017年初結婚,年末便生下伊一,今年伊一剛好三歲。但與常人不同的是,楊女士和丈夫是軍婚,丈夫常年在新疆,一年只回家一次,孩子出生以來,只見過爸爸三次。保衛國家是丈夫的職責使命,所以照顧雙方老人、小孩的重擔則落在了楊女士的肩上。
伊一一家三口
今年6月中旬,伊一感冒發燒不見好轉,家人帶著孩子到成都市雙流區中醫醫院檢查,查血後醫生懷疑是白血病,建議儘快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做詳細檢查。楊女士立馬請假,和媽媽一起帶著孩子到了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最終檢查結果確診為白血病。
醫院檢查報告
突來的疾病讓楊女士差點倒下,不光是因為白血病需要高昂的花費,還因為她知道自己小小的女兒將面臨難以忍受的病痛。自己照顧的「後方」出了這麼大的問題,怎麼辦?因為丈夫工作性質的特殊,楊女士不確定這次能不能聯繫到丈夫,以往突發情況失聯也出現過,正常情況下偶爾能一起微信視頻,「我生孩子那時候就是沒聯繫到他,沒辦法,後面才託人轉告到他。」
最後確診當天的晚上七八點,楊女士想著丈夫應該是休息時間,她忍著眼淚撥通了電話,「我說孩子病了,白血病,能不能和領導請示下,趕回來?」對於丈夫能否趕回來,楊女士也不敢抱太大期望,自女兒出生以來,不算網上視頻,實打實就只見過爸爸三次,但是女兒卻很喜歡爸爸,「沒想到打完電話後兩天,就趕回來了,我覺得我一個人可能真的撐不住。」
送爸爸回部隊時,父女合影
雖然丈夫回來了,但治療費用成了擺在一家人面前的難題。楊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和丈夫都是一般農民家庭,她原本在幼兒園任教,現在為了照顧女兒也已辭職,自己媽媽平時幫忙照顧孩子,爸爸在外做零工沒有固定工作,公公57歲在快遞公司上夜班,婆婆55歲在餐廳當服務員,他們上面還有80多歲年邁的老人……對此,她還專門到新津區花源社區居民委員會開了「因醫藥費用高,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證明。
「今年五月我們剛湊錢在雙流買了一套房,還是期房,沒有房產證,想轉賣也沒辦法。」楊女士表示,因為買房,家裡在外借了錢,結果房子剛付首付,孩子就得了病,「買房借的錢剩了一些,總共湊到了三十來萬,都給女兒化療用了。」
伊一
醫生告訴楊女士一家,接下來就是要等待合適的骨髓移植,移植費用還需幾十萬,因為女兒是基因突變造成的白血病,移植手術後,還面臨更大的復發風險,費用難以預估,她不得已在網上發起求助,楊女士丈夫表示:「預定籌款目標是八十萬,現在已經有四十萬,若款項有剩餘,將會退還給所有愛心捐款人,或者給更需要這筆錢的孩子。」
籌款連結戳這裡
紅星新聞記者 劉成夢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