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最新的寶馬3系統後,換成奔馳C260,車主比較了一下體驗,知道了有這麼大的差別。
如果這兩輛車出現在同一個框框裡,就可以知道事情並不是單純的東西,確實,他們也可以說是老朋友,但是每次見面都要取得很高的地位,如何改變設計,車頭雙腎和星輝始終是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的身份證,經典的天使之眼已經成為歷史,兩輛全車標準配備了全LED前照燈,C級可以升級為幾何形狀的多光束前燈,但需要支付1100元,3系有著很長的教訓,稍長的車型側面已經沒有專用設計,整個側面線條非常協調,其長度、寬度、高度包括軸的距離都大於C級。
運動風格可能是輪轂設計中最經典的方案之一,奔馳、寶馬不能庸俗,這三個系列選擇了19英寸的輪轂品牌的型號,雖然不代表普通車型的級別,但原車標準裝備的18英寸車輪仍然大於C級17英寸車輪,3系車的後面比車頭低,也很容易發現上一代車的影子,雖然C級已經不新鮮了,但是圓潤的車後面依然保持著它的靈動。
近距離看3系凹凸的尾燈立體感強,從遠處看C級C字的燈的話會有視認性,上一代的3系剛發售的時候,32 Li/320單元的排氣管的設計被散開了,這次的國產3系直接使用了海外340個梯形管,終於在這個項目上與級較量了,3系尾部黑色的迷你「磨砂板只有耀夜版才有的裝飾性比實用性大,稍微有點口音,兩個老對手不約而同地在最後的標誌上玩起文字遊戲原來的20/200變成了現在的25/260,玩得比較快更大膽,你懂我的意思。
角很明顯,很圓潤,我把外觀設計線帶到了車內,外觀樣式和高度一致,C級的內部裝修更豪華,但是,在3系的新設計面前,怎麼也老了,3系保持著自己的個性,中控臺使用大塊普通軟質材料C級,用縫紉線和皮革強調品牌一貫的豪華,3系的手柄很粗,手小的人還可能覺得有點太粗,表面是像一些沙子的皮質,手感很好。
不必擔心奔馳和寶馬車的實用性,至少現在空調是按著按鈕控制的,與傳統的按鈕相比,可以得到更快、準確的響應,關於座椅的舒適性,可以得出結論,分別不超過5秒,3系座椅的填充物非常厚,柔軟,與身體的貼合性很好,坐C級的駕駛席的話,坐的姿勢比3系低,座位的背面性和支持性更好,相對地更戰鬥,但是,同時比3系更硬,此外,還可以調節角度,頭枕也是C級前排座位的亮點。
325Li使用2.0T發動機,最大輸出184馬力最大扭矩300牛美國奔馳C260L採用1.5T4缸發動機+48V輕混合系統,最大輸出功率是184馬力,280牛,325Li傳動部分依舊是埃克維爾8速手之一的變速器,C260L也保持著自然地搭載了9速手的自一體變速器的配置,日常行駛的兩輛車的動力表現差異不大,可以滿足正常運行的動力需求,我覺得追求運動感是不夠的。
但是,第一次超車踩也沒關係,不能說速度感很強,最好充分表現,不同的是發力方式不同,基礎排氣量小,C260L行駛時需要經常下降來滿足動力需求,電力系統對動力輸出的增加沒有顯著效果,動力系統對扭矩要求的響應表達不如寶馬,在80km/h的巡航狀態下,突然踩了油門,感覺電力系統會及時響應,只是用微弱的力量回復了,325Li的動力表現更順暢,更從容。
全速可以得到適時的動力響應,更輕快,更有底力,用低功率調整的325Li的動力表現還有點薄,但是,與C260L相比,325L在全速範圍內的動力輸出表現更加順暢,需要更加追隨,兩輛車的懸架學校方向完全不同,C260L的底盤比325Li更堅韌,整體感更強,細小的震動,豐富的道路感也會發生變化。
減速帶是C260L的堅韌的底盤的惡夢,真的推上去的時候,懸架能出乎意料地吸收衝擊,但是,同樣保留著強烈的道路感,我是高級的,態度也很強硬,325LiL比上一代車型更滋潤,分解舊類型的3系,在零件之間塗上油脂,提高了振動性、靜謐性等駕駛高級感,C260L的轉向裝置比從大的方向小的方向轉移都快,這個使那個方向轉換更加靈敏,手感是奔馳一貫的重量和粘性。
無論怎麼轉型,寶馬3系和奔馳C級都是天生的宿敵,對於它們的競爭和對抗也可以一直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