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改革開放40年】「煙臺,振翅高飛!

2021-01-08 齊魯網

煙臺,振翅高飛!

YMG記者 王慧 通訊員 王侃

初冬的清晨,空氣已開始清冷。隨著暖陽漸漸升起,俯瞰煙臺機場,點線面交相輝映,勾畫出一幅和諧舒適的畫面:雄偉的高架橋像主人一樣伸開臂膀迎接八方來客,沐浴在朝陽下的航站樓像一個微微張開的金色貝殼,俗稱「小蠻腰」的塔臺像一個美麗的少女亭亭玉立,廣袤的停機坪上停靠著一排振翅欲飛的銀鷹……

這時的候機樓內早已人頭攢動,航班信息的廣播聲、行李箱與光亮地面發出的清脆響聲此起彼伏,膚色各異的遊客匆匆而過,來自世界各國,去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就在記者駐足欣賞的同時,王萌憶也和同事完成了當天的交班工作。這位稍顯靦腆的80後姑娘,部隊轉業後就來到了煙臺機場,成為旅客服務保障部的一名員工,一幹就是五年,「雖然只有短短的5年工作時間,但是我和煙臺機場卻有著20多年的感情,這段感情源於我的父親年輕時就在煙臺機場工作。」

王萌憶的父親王軍良從上世紀80年代便在煙臺萊山機場空中管制的崗位工作,跟女兒王萌憶談起煙臺老機場,他有很多話要說,「煙臺機場初開航時,辦公室的房子就是一個磚砌的平房,候機樓從外面看就像一個倉庫。那個年代,買機票還得單位開介紹信呢……」

順著一老一少兩代民航人的思緒,記者眼前漸漸浮現出煙臺空港34年來的發展歷程。

1984年,煙臺獲批成為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步伐,煙臺進出的人數成倍增加,增勢迅猛。而沒有航空港所帶來的交通不便,使很多華僑和外國客商打消了來煙旅遊、投資的初衷。面對這一局面,全市上下形成共識:不能讓藍天束縛住煙臺騰飛的「翅膀」,煙臺要開放,必須建民航。

同年6月15日,煙臺獲準使用海軍萊山機場開展民用航空業務。四十幾名民航技術人員從天南海北來到萊山的一片農田窪地上。沒有宿舍,他們擠在倉庫裡睡大通鋪;沒有開水,他們就喝生水……日子雖然苦,可他們心裡卻是熱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他們要圓煙臺人的藍天夢。在第一代煙臺空港人的艱苦奮鬥下,從立項到啟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創造了煙臺空港從無到有的奇蹟。

1984年10月8日9時50分———每一個民航人都不會忘記的時間點———一架銀灰色的安-24型民航客機,安全平穩地降落在萊山機場,揭開了煙臺民航事業的歷史篇章,也掀開了煙臺對外開放的嶄新一頁。

「開航初期,因為那時候沒有塔臺,一般是早晨起來提前開著塔臺車到跑道邊上插上電源進行指揮。但那時的跑道短、薄,無法起降大、中型客機。」王軍良回憶起那段艱苦的工作時光時說。

1987年9月,煙臺機場進行擴建,1988年7月復航,跑道長為2600米,寬60米,厚度為32釐米,MD-82和B-737開始起降。在這之後,煙臺機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剛開始降落在煙臺機場的就是螺旋槳那種像運7系列的小飛機,能裝五六十個人,慢慢又增加了737系列的飛機,後來就是麥道82和麥道90,最後757也能落了,那能載客200多人了。」王軍良回憶道。

煙臺機場在復航以後又先後建設了候機樓、航管、通信等業務用房,相繼開通了煙臺至廣州、哈爾濱、瀋陽、西安、成都、深圳、海口等三十多條國內航線,隨後又開闢了至韓國、香港、日本的國際和地區航線,為煙臺對外開放打下了良好基礎。1992年和1994年,國務院批准同意開放煙臺航空貨運口岸和客運口岸。

伴著煙臺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煙臺機場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出行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民航運輸業需求也越來越高。由於萊山機場為軍民合用,軍航和民航的飛行矛盾較為突出。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啟動煙臺新機場建設。2015年5月28日0點2分,伴隨著山航SC9001航班安全降落蓬萊機場,就此翻開了煙臺蓬萊國際機場的新篇章。一夜轉場,一次成功,充滿智慧的煙臺空港人靠著周密的計劃、強大的執行力完成了萊山機場和蓬萊機場在28日0點的「無縫對接」。

「搬到新機場以來,從老機場的六個機位現在增加到47個機位,大大提高了機場的運行保障能力。」從當初簡陋的塔臺車變成了俯瞰整個機坪的塔臺,從以前靠個人記憶的程序管制變成了雷達ADS-B多重覆蓋的智能化監視。王軍良見證了煙臺空中交通管制手段發生了質的飛躍。

機場的變化體現了城市發展,煙臺人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三十年前人們出趟遠門,往往選擇乘坐火車或汽車,如今,飛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運輸方式,正日益成為現代人商務、旅遊的首選。」在煙臺機場工作30年,現為煙臺國際機場集團總經理的楊玉彪用數據總結34年間煙臺機場的發展變化:「在剛開航時,民航煙臺站僅僅和北京、上海兩個城市通航,北京機票定價65元,上海機票定價69元,分別一周往返兩班。雖然當年民航煙臺站僅僅運行3個月,但仍然起降飛機55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949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如今,煙臺機場與海內外59個城市和地區擁有131條航線。旅客吞吐量數據可以證明煙臺空港轉場後的發展速度。2016年12月21日,煙臺機場客流量首次突破500萬人次。去年,煙臺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更是達到650萬人次。今年10月25日,煙臺機場迎來了本年度第700萬名旅客,年底有望突破850萬人次。明年將持續提升運行保障能力,全面提高煙臺的航空通達性,全力向千萬級機場發起衝擊,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要素支撐和物流保障。」

34年間,煙臺機場,拓寬了煙臺人看世界的視角。

34年間,煙臺機場,拉近了煙臺與世界的距離。

[責任編輯:楊凡、徐琳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年的時空穿梭,「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8日開放
    時隔6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足廣東這片改革熱土。從珠海到清遠,從深圳到廣州,「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的信念一以貫之。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在深圳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強調,我們要堅定沿著改革開放之路走下去,同時要向更深更廣的領域中不斷開拓,不斷提高水平。
  • 改革開放40年 河南餐飲風雲榜揭曉!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餐飲突破4萬億大關,河南餐飲突破3000億元,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徵途,餐飲服務業一直堅立改革潮頭、為時代瞭望。
  • 深圳特區40年成功的密碼——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深圳改革開放成果也證明:社會主義不僅能夠擺脫貧窮,還能夠富起來、強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實踐沃土上能夠長出現代化、國際化的特大型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闊。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城市的歷史與社會文明史幾乎一樣久遠。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城市始終見證著這個古老國度的歷史滄桑。
  • 改革開放40周年:溫州人的商業奇蹟
    讓我們一起探尋改革開放的40年來,溫州商人創造的商業奇蹟。 溫州,簡稱:「甌」,是浙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位於東南沿海南部,甌江下遊南岸,全市陸域面積11612.94平方米,海域面積11000平方千米,全市轄4個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至今常住人口,921.5萬人。1984年初,中國政府,決定實施的對外開放。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
  • 改革開放打開了「巨大的能量罐」(我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經濟的潛力一直在那裡,是改革開放讓中國重新回到了其在世界中應有的位置。」查爾斯·弗裡曼三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弗裡曼現在是諮詢公司鮑爾亞洲集團常務董事、布魯金斯學會客座研究員,本世紀初他曾擔任美國助理貿易談判代表,專門負責對華貿易談判。弗裡曼來自一個同中國淵源頗深的家庭。
  • 振翅高飛!山東航空煙臺分公司10周年夢想起航
    煙臺機場轉場之際,旅客郭先生喜獲免票。   新華網山東頻道9月10日電(張亞會 楊帆)2005年9月8日,山航煙臺分公司成立,開啟服務煙臺經濟社會發展的航程。自成立以來,山航煙臺分公司始終把「確保安全,狠抓效益,力求正點,優質服務」放在首位,以安全飛行、優質服務、良好信譽立足市場,助力煙臺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發展。10年後的今天,山航煙臺分公司已逐步發展壯大,成為煙臺一道亮麗的城市名片。
  • 一名阿拉伯咖啡商的40年中國改革開放情緣
    人民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曾書柔 法伊薩)1979年,作為最早一批的外國留華學生,巴勒斯坦小夥兒克裡木·傑迪抵達北京的時候,未曾想過,自己在中國一待就是40年,恰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幾乎整個過程。
  • 三隻紅隼在錫林郭勒草原振翅高飛
    三隻紅隼在錫林郭勒草原振翅高飛 2020-07-04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家庭見證改革開放40年 愛人殘障、內弟智殘 王國亮的堅強之家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喜迎中國婦女十二大,市婦聯在全市廣大婦女和家庭中,以「見證她力量·品味家文化」為主題舉辦「40戶最美家庭見證改革開放40年」宣傳教育分享展示活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匯聚撫順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巾幗智慧和家庭力量。
  • 改革開放40年,盤點那些傲驕的追風少年
    在剛剛過去的2017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盛典上,陳東升的老朋友這樣評價陳東升:「20年過去,他還是個奔跑的少年。」而陳東升本人也在多個場合稱「自己完全停不下來,仍是一個追風的少年」。  改革開放40年,這群不服輸的「追風少年們「在時代的大潮中踩準了節奏,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實現自己的夢想並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 蕪湖通航產業振翅高飛
    近年來,蕪湖搶抓國家開放低空空域、航空產業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將通用航空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規劃建設蕪湖航空產業園,以航空製造為核心,堅持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有效整合通航產業上下遊,短短三年即實現了通用航空產業的「從無到有」、集聚發展,蕪湖通航產業振翅高飛。
  • 鉤沉|「辦三資企業敲126個章」,改革開放40年...
    本文原標題:《鉤沉|「辦三資企業敲126個章」,改革開放40年看上海金融發展》原創:範永進範永進,上海愛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原上海市金融辦公室副主任。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蘇科大舉辦專場音樂會
    本報訊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昨天,蘇州科技大學舉辦「領航新時代」專場音樂會。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與數百名師生共憶往昔崢嶸歲月,展望未來壯闊前程。  音樂會在氣勢壯闊的鼓樂合奏《龍騰虎躍》中開場,之後意韻綿長、詩境深遠的古箏《長相思》、在世界音樂會上獲得一致好評的笙獨奏《即興曲》、榮獲全國舞蹈大賽一等獎的《豐收時節》等一一登場,以飽含深情的旋律,讚頌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音樂會下半場,在眾多演奏家的精彩演繹下,現場高潮迭起。最後,整場演出在《在燦爛陽光下》《領航新時代》大合唱中圓滿結束。
  • 微波山下 兩代人的蛇口故事(改革開放40年·改變從這裡起步②)
    而他們,正是改革開放無數創業者、奮鬥者的縮影。   一通電話:連接蛇口和世界   1979年1月31日,經中央批准,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正式成立。1979年7月,蛇口轟然響起填海建港的開山炮。這聲巨響震撼了中國,後來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第一炮」。
  • 黑板加粉筆變多媒體 改革開放40年高臺縣教育巨變
    說起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的變化,高臺縣教體局教研室主任韓天禧感慨萬千。  今年55歲的韓天禧,曾在新溝初中、二中、一中任教37年,親眼見證了這三所學校的變化,別的不說,僅三尺講臺發生的巨大變化就讓韓天禧感受深刻:「以前,老師上課是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現在,上課不但用上了多媒體設備,而且電子白板都更新換代成了紅外一體機。」
  •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就:令人難以...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就:令人難以置信的轉變 原標題: 中國40年改革開放讓7億人脫貧。圖片來源: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截圖  中國日報網12月12日電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的這個月,中國領導人帶領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實現了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經濟和社會轉型。  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多家外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報導了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歷史劇變。
  • 實用名人名言之——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隨著時光飛逝,羽翼漸漸豐滿的它們,會開始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歡快的嬉戲氛圍裡鍛鍊自己的身體,不斷的準備著振翅高飛的訓練,沒有高度的把握,它們就算再嚮往高空都不會輕易衝刺,只有條件具備才會凌空飛翔。正所謂「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 高水平開放 高質量發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浙江開發區(高新區...
    中國日報12月14日電(記者 馬振寰)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改革開放40年來,開發區(高新區)已經成為浙江對外開放的主要載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產業集聚的重要基地、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和產城融合的重要平臺。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牽手走過的歲月
    隔著屏幕小編都知道大家肯定跟著唱了起來今天下午14:30,由中共江漢區委宣傳部,江漢區殘疾人聯合會主辦,FM89.6武漢交通廣播、青桔音樂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牽手走過的歲月」活動在江漢區圖書館舉辦。
  • 馬丁·雅克:讓我們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訪問教授馬丁·雅克1月20日在英文媒體《中國日報》刊發文章:《讓我們共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幾乎每個人的預見都錯了。 毫無疑問,中國的改革是過去兩個世紀以來世界上最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而若沒有毛澤東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沒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這一系列改革就無從談起。中國的改革促成了當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轉型,甚至也堪稱是迄今全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轉型。 即便如此,如果西方的確有人記得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話,他們的紀念也將會是十分敷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