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進來的各位鏟屎官肯定都有這樣的疑惑:狗狗也會社恐嗎?答案是:會的。
狗狗和人類一樣,都有它們各自生活的小圈子,圈子裡有形形色色的狗狗,它們同樣需要社交,也一樣都會社恐。
仔細回想一下,你家的狗子是不是在家裡永遠一副歲月安好,現世安穩的樣子,一旦出門遇到其他狗狗就開始狂叫?有時候家裡來了客人,它是不是也會叫到停不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是不是就嚇得直哆嗦,完全不敢動?
如果你的狗狗曾經出現過這些現象,那很有可能就是它社會化不足。
人類的成長過程是從一個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而狗狗作為一種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也需要生活在人類社會,因此也需要面對一些人類社會中的事物和活動。
元元給大家簡單舉個好理解的例子,野外的狗狗只會吃生肉,但是家養的狗狗不僅愛吃人類食物,甚至還有自己的喜好。這就是狗狗的社會化:從「自然狗」到「社會狗」。
自然界中有一條基本的生存法則,那就是遠離所有我未曾見過或者不曾接觸過的事物。不僅僅是狗狗,人類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本能的害怕並且遠離陌生事物,因為這些可能會傷害到我。
野生動物對一切都保持著警惕,它們甚至連吃飯睡覺都時刻繃著神經。社會化不足的狗狗就會有這些表現,它們往往敏感,孤僻,對陌生世界充滿敵意,並且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
相信大家都看過動物世界吧,在殘酷的大自然中,對各種陌生事物都保持好奇心的,永遠是動物幼崽。現在元元對無知者無畏又有了新的理解。小狼崽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僅僅只維持19天,也就是說,19天之後的小狼崽就開始對這個世界保持警惕了。
狗狗作為狼被馴化的一支,開始警戒的時間延長了4個月。而正是這狗狗出生的頭四個月,我們把它認為是社會化的黃金時期。
根據調查顯示,美國每年有大約850萬隻狗被安樂死,其中80%都是在2歲以下,這些狗被遺棄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健康原因,而是它們的行為問題。主人無法忍受狗狗的吠叫敏感,甚至撲人咬人,於是遺棄。
由此可見,狗狗的早期社會化訓練至關重要,幼年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它們一生。
一隻優秀的「社會狗」應該是友好溫順,對陌生事物感興趣,性格開朗活潑,有自己小圈子的狗狗。
社會化訓練是有計劃得帶它們接觸新的事物同時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多帶狗狗進行戶外活動,當狗狗做得很好的時候不要吝嗇你的獎勵。
在它進行社交的時候,不要打斷它們的溝通,不要給它們帶來不好的經歷,不要因為害怕狗狗弄髒而選擇時刻抱著狗狗。最好的訓練就是讓狗狗像個孩子一樣,盡情玩耍,避免任何形式的懲罰。
帶它們去不同的環境,接觸不同的狗狗和人,熟悉各種聲音,啃咬各種物體。所有的訓練都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切忌不能貪心。
簡單來說,社會化不足的狗狗就像是沒見過世面的孩子,謹小慎微,尖銳敏感。我們要做的就是帶狗狗出去見世面,調整它們的心態,讓它們對這個世界都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你家狗狗是不是一隻「社會狗」呢?它更喜歡呆在家裡還是出門交朋友呢?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