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斯金納根據「迷箱實驗」,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他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種: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而操作性行為則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繫,是有機體自發作出的隨意反應,是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
1.強化
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舉例:
(1)如果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就獎勵學生去遊樂場玩,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行為增加。
(2)如果能夠按時到校,就獎勵一個玩具,學生按時到校的行為增加。
(3)某學生為了吸引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上課總喜歡做小動作,一次學生上課扔小紙條,被老師批評後,扔小紙條的行為變本加厲。(被老師批評對於該生來說是一種愉快的刺激)
(4)「強寶寶」喜歡「馬蓉蓉」,「馬蓉蓉」為了讓「強寶寶」努力學習,就說:「你如果好好學習,我就嫁給你」,「強寶寶」努力學習的行為增加。
負強化:擺脫一個厭惡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舉例:
(1)如果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就不讓打掃衛生,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行為增加。
(2)如果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就不讓罰站,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行為增加。
(3)戴罪立功:對於接受懲罰的人來說,如果多做一些立功的行為,那麼就會減少處罰,因此立功的行為增加。
(4)坦白從寬:對於犯罪的人來說,如果能夠坦白自己的罪行,那麼就可以減少處罰,因此坦白的行為增加。
2.懲罰
正懲罰:給予一個厭惡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舉例:
(1)如果學生遲到,就罰打掃衛生,學生遲到的行為減少。
(2)抗拒從嚴:對於接受懲罰的人來說,如果抗拒不服的行為太多,那麼就會增加處罰,為了減少處罰,因此抗拒的行為會減少。
負懲罰:撤銷一個愉快刺激,從而降低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舉例:
(1)如果學生經常撒謊,就不讓他看電視,那麼撒謊的行為就會減少。
(2)如果學生上課說話,就沒收手機,上課說話的行為減少。
3.消退
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後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麼,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這稱為消退。消退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舉例:對於很多上課搗亂的學生 ,他們這些行為更多是為了引起同伴和老師的注意,要想減少該行為,老師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予理睬。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看視頻」,查看教招面試說課|試講視頻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