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磨練女兒,就是放任別人欺負甚至侮辱她?難道小紅是林之孝夫妻充話費送的?超市購物的贈品?加油站的新年小禮物?
另一方面,即使林之孝夫妻不主動「打招呼」,別人能不知道這是他們的女兒?最起碼李紈就知道吧?怡紅院的同事能不知道?欺負人家,隔絕人家升遷之路,甚至「兜臉啐了一口」,你當人家爹媽是擺設?「壽怡紅」時林之孝家的敢於「嘮三叨四的」「排場」襲人晴雯,你以為他們夫妻就不敢報復欺負女兒的大丫頭?
就算退一萬步,林之孝夫妻「磨鍊」女兒,難道晴雯眾人也在「磨鍊」小紅?大家齊心協力地認定「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於是不約而同「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是要培養一個丫頭呢,還是要歷練出一位聖賢?
在怡紅院受到晴雯、秋紋、碧痕等人侮辱性的欺負,說明小紅絕對沒有什麼背景,更不可能是二管家林之孝夫妻的女兒。
但是作品中又明白交代,小紅是林之孝之女,而且是李紈說的,而且小紅自己也承認,而且林之孝家的還是王熙鳳的乾女兒。這是怎麼回事?
這顯然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情節改動留下來的「漏筆」。
《紅樓夢》的寫作,是一個長期而動態的過程。作者用了大半生的時間來敘述這個故事,當然不是寫一遍、改改錯別字那麼簡單。在人物性格、情節設置、甚至重要人物的結局方面,都有過重大調整。
就以寶玉為例,就有與寶釵結婚後棄妻出家、寶釵難產而死後貧困潦倒、中年邂逅同樣落魄的湘雲結為夫妻這幾種不同的結局。
回到小紅這裡。在蜂腰橋那一回,佳蕙替小紅抱不平:「可氣晴雯、綺霰他們這幾個,都算在上等裡去,仗著(寶玉疼他們,這句有的版本中有,有的版本沒有)老子娘的臉面,眾人倒捧著他去。你說可氣不可氣?」
小兒女的私房小話,卻傳遞出重要的信息。綺霰不算,晴雯是「不記得家鄉父母」的孤兒,怎麼會有「老子娘的臉面」可仗?林紅玉是二管家林之孝的女兒,怎麼反而沒有「老子娘的臉面」可仗?
那麼,會不會是佳蕙弄錯了?唉,就你們兩個人在一起,說點私心話,替對方抱不平,你會把這樣重要的信息弄錯?而且指斥「老子娘的臉面」是不公平的根源之一,二管家林之孝的女兒居然毫無反感?
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在《紅樓夢》較早的版本中,小紅沒有什麼家世背景,晴雯的父母卻是地位較高的管家。
那麼,為什麼要調整小紅與晴雯的家世背景呢?
可能是為了「寶玉探晴」更具悲劇感染力,作者剝奪了晴雯的父母,把她改成「不記得父母家鄉」的孤兒。這樣一來,被逐後的晴雯沒有親人照顧,寶玉的探望才會特別驚心動魄。
可能是為了「獄神廟慰寶玉」(脂批中出現了這句話,是重要的線索)時小紅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作者把二管家林之孝夫妻安排給小紅做父母。我曾著文推測,林之孝向賈璉建議把老僕「放幾家出去」,賈璉卻置之不理。而賴大不被「放出去」,林之孝就沒有升遷的空間。他可能藉口為主子節省開支,給自己一家子贖身,避過賈家被抄之禍,女兒小紅還有能力探望故主。
但是作者「增刪五次」,一改再改,最終卻沒有定稿,就溘然而逝。以至於修改留下的漏洞,沒來得及彌補。在這個地方,已經交代小紅是林之孝之女;在那個地方,卻還保留著小紅卑下的地位。
這才是小紅受晴雯等人欺負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