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餘溫尚在
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鼎爐之剩藥猶存,襟淚之餘痕尚漬。
【字面義】
你眉上的黛色如青煙縹緲,還是昨天我親手描畫的;你手上的戒指已玉質冰涼,如今有誰會把它焐暖?怡紅院的爐罐裡還存著你的藥渣,衣襟被褥間,你的淚痕至今未乾。
【解析點】
《芙蓉女兒誄》大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寶玉對晴雯的生命評價,詳見《一手好牌打稀爛的她,為何獨得曹公之愛?長篇誄文到底寫了什麼?》。
第二部分是寶玉對晴雯的生平回憶、情感緬懷。
第三部分是寶玉對這世界發出長歌以哭的質問。
卓語上文解析的是第一部分。從這一小段開始,誄文進入第二部分情感緬懷。
在很多讀者心目中,寶玉有那麼多丫鬟,跟每個都打鬧廝混。怡紅院一堆鶯鶯燕燕,每個都差不多,都是富貴公子哥風流倜儻的一部分。
但事實上,她們一樣的只是工作崗位而已,心靈卻處於截然不同的世界裡。她們每個人發生的故事、對寶玉的意義,都是截然不同的。
拿晴雯跟襲人比,把她倆每次出場的場景、氣氛好好品一品,你就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晴雯正式發生故事,首現在第八回。在那個飛雪的半晚,從薛家小宴散後,寶玉半醉著回到絳雲軒:
一面說,一面來至自己的臥室。只見筆墨在案,晴雯先接出來,笑說道:「好,好,耍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興,只寫了三個字,丟下筆就走了,哄的我們等了一日。【甲側:嬌憨活現,餘雙圈不及。】快來與我寫完這些墨才罷!」
書中大部分寫的都是寶玉的荒唐事,讀書寫字這種正經事卻很少寫到。這次是很難得的,更何況還寫了三個極好的字「絳雲軒」。能入林妹妹法眼,那肯定是足夠風雅了。
這樣難得的高光時刻,真正合於正統文化的行為,是誰在陪伴、誰在督促他呢?是晴雯!
筆墨在案,且晴雯上來就催他繼續寫,說明那筆墨都還是現成的。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裡,是怎麼做到的呢?很簡單,說明晴雯磨墨,磨了整整一天。
她心心念念就記著這件事了。儘管寶玉早忘了,出去玩了一天。晴雯就是這麼一個實誠到「傻」的姑娘。
然而這傻姑娘,又著實可愛。她聞聲而動,先跑出來接寶玉。似嗔非嗔、嬌憨甜美的要求寶玉繼續寫字。這一幕任誰見了,心中不生出一股暖流和歡樂?
同樣是勸寶玉學習,相比於寶釵動不動給人扣個黑帽子,以及襲人的威逼利誘,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我生怕別人貼壞了,我親自爬高上梯的貼上,這會子還凍的手僵冷的呢。」寶玉聽了,笑道:「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焐著。」說著便伸手攜了晴雯的手,同仰首看門鬥上新書的三個字。
在飛雪盈盈之中,倆人站在字匾下仰頭賞字,那是他們共同的作品。這一刻青春洋溢在臉上,笑聲迴蕩在窗前,寶玉和晴雯沒有主僕關係,只是兩個開心的孩子,他為她哈著氣、暖著手......
這是多麼純淨、多麼美好、多麼溫馨的一刻啊!
一向褒襲貶晴的脂硯齋,在這段故事裡也被感染到了,他有評語說
【甲側:(晴雯)全是體貼一人。】
【蒙側:何等景象,真是一付教歌圖。】
「何等景象」,這是脂硯齋最成功的評語,沒有之一!
也許很多讀者仍然看不出其價值。在這個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世界裡,這樣的清心悅目,這樣沒有負擔的交流,並不多見。
無關於一切世俗名利,無關於色相淫慾,無有絲毫煩惱憂愁、盤算思量。
她對他,只有赤膽忠心的維護;他對她,只有至親般的呵護關懷——每當晴雯出現,都是這樣一種氛圍。
就在這一刻,林妹妹也來了,她那嬌俏的聲音「怎麼寫的這麼好了」,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這是個極有深意的安排,晴雯的首秀,恰好跟黛玉同場。作者的玲瓏心機都藏在裡面。
他想告訴世人:晴雯是另一個版本的黛玉。她們都用自己的純淨無暇,潤澤了寶玉的心靈。
而襲人呢?就在這段故事的同時空裡,她躲在裡屋的床上,書中原話是:
「故意裝睡,引寶玉來慪他頑耍」。
一個站在晶瑩潔白的雪地中笑顏如花,一個悄無聲息地藏在床上暗懷心事。這些場景,各自代表了什麼?彼此格調之高低,還不清晰嗎?
被編劇曹雪芹安排的布景那麼爛,這就罷了,暗懷的心事也不幸落空。寶玉偏偏沒去逗她,一個摔杯子把她給嚇出來的。
曹雪芹的奇特就奇特在,他會用官方評價來肯定襲人,但他又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來羞辱她。
寶玉之乳母李嬤嬤,並大丫鬟名喚襲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這是襲人首次登場,看看這介紹,真是陪睡員耶,一不小心就理解偏了。
自此之後,差不多她每次登場必有床做襯。
她的故事總是帶著「悄悄的」色彩,或是窩在床上悄悄盤算,或者跟寶玉悄悄嘀咕,又或者跟王夫人暗表忠心。連劉姥姥的滿屋臭氣,也得她來悄悄掩蓋。
跟她相關的道具,都是些什麼呢?精液、床、汗巾子、窩心腳、蠅帚子、屎尿屁。
不管跟同事相處,還是跟黛玉寶玉這些主子相處,只要她一出現,不是矛盾爆發之地,就是憂慮煩惱之時。從未有過歡快,從來沒有輕鬆自在過。
晴雯恰恰相反,每次她出現,都能引出一段燦爛明媚的故事。或雪中暖手,或燈下補裘,或長夏涼榻、或冬夜捉迷、或煨藥聞香.......就算病中,都有膏藥美人的趣事。就算跟寶玉吵架,最終也會以一場歡愉的撕扇來合好。
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人性的靈動,深含生活氣息,但又不止眼前的苟且。最後都成了寶玉生命裡,永遠無法抹滅的經典。
人生的歷程中,總有些特別美好的回憶,一旦逝去,永遠不再。但也總有一些人和事,在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添上了重重的一筆黑。
晴雯就是前者,襲人是後者。她倆是世界的兩端。
世間詆毀晴雯者不可勝數。即便喜愛晴雯的,也只知其美;更進一步的,能知其巧、知其勇。
很少有人看出曹公賦予她的最大價值:忠和賢。
寶玉有二十幾個女僕,爭奇鬥豔,各有神通。可是赤膽忠心愛護寶玉的,其實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晴雯。(宥於篇幅,本文不羅列證據了。卓語會另著詳文來論述這個問題)
身為奴婢,最大的也是最核心的素質是什麼?是忠心。一個無有私利的忠僕,才是最大的賢德!也唯有如此,才稱得上正統文化代言人。
黛玉從不喊口號、賣焦慮、逼前程,但手不離卷珍藏寶書的是她,為寶玉指點思想迷津的是她,滿身濃厚詩書氣質的是她,志向高遠、明辨是非、唯一堪稱文明使者的人是她。
晴為黛副,曹公讓晴雯陪伴寶玉讀書寫字,自有一番苦心深意。
這世界上賣焦慮飲雞湯的,都是些無能之人。有能之人,只在無聲無息之間釋放自己的光和熱,影響萬物、改造境界。
0202 物是人非
鏡分鸞別,愁開麝月之奩;梳化龍飛,哀折檀雲之齒。委金鈿於草莽,拾翠盒於塵埃。樓空鳷鵲,徒懸七夕之針;帶斷鴛鴦,誰續五絲之縷?
【字面義】
鏡已破碎,鸞鳥失偶,我滿懷愁緒,不忍打開麝月的鏡匣;梳亦化龍飛去,我哀傷的撫弄著檀雲的梳齒。
你那鑲嵌著金玉的珠花,被遺棄在雜草叢中。翡翠髮飾也被堆在塵土裡。
鳷鵲樓人去樓空,七月七鵲橋相會的夜晚,你不會再穿針乞巧了;鴛鴦帶空餘斷縷,哪個能再用五色絲線,把它接續起來呢?
【解析點】
1、鏡分鸞別
傳說西域有個國王捉到一隻鸞鳥,養了三年它都不肯叫。聽說這種鳥見了同類才鳴,國王就掛一面鏡子讓它照。誰知鸞鳥見影,悲鳴沖天,一奮而死。
因此後世將鏡子,又稱為「鸞鏡」。
2、梳化龍飛
晉人陶侃懸梭於壁,後梭化龍飛去。曹雪芹借用這個典故,將其改梭為梳。
3、檀雲之齒
抄檢大觀園時檀雲已經不在怡紅院了。但檀雲和麝月的名字是一對兒,書中寫過麝月開梳妝鏡被晴雯打趣,檀雲梳子的故事應該與之相似,必然涉及到晴雯。
4、委金鈿於草莽,拾翠盒於塵埃
語出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5、鳷(zhī) 鵲樓:漢武帝建的樓觀名,這裡指華麗的樓閣。
這一段全是與晴雯有關的物品,真正讓人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悲痛。
跟襲人的屎尿屁相反,跟晴雯相關的物品都是貴族化的、高逼格的。
鏡子和梳子本來是常物。但鸞鳥忠貞,壁龍有志,用了這兩個典故後,就把晴雯的人格再次推高。
珠花翠盒,映襯了她的動人美貌;七夕針、五絲縷,顯示她非同一般的心靈手巧。
鳷鵲是祥瑞之鳥,鴛鴦是相愛之物,這些原本都是晴雯的象徵,但最終卻反襯了晴雯不幸的命運。
0303 滿目哀愁
況乃金天屬節,白帝司時,孤衾有夢,空室無人。桐階月暗,芳魂與倩影同銷;蓉帳香殘,嬌喘共細言皆絕。
況且正當秋日肅殺時節,白帝司令,更令人傷懷冷寂。孤單的被褥裡雖然時常夢到你,可空蕩蕩的房間裡已經沒有你了。
梧桐樹的臺階前,月色多麼昏暗,你的芳魂倩影再也不見了!芙蓉花的紗帳裡,你的氣息漸漸消散,你那嬌弱的喘息、我們曾經的細語,全都無影無蹤了。
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露階晚砌,穿簾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聞怨笛。
一望無際的衰草,又何止是蘆葦蒼茫!遍地悽涼的聲音,無非是蟋蟀悲嗚。
點點夜露,灑在青苔階石上,簾後聞不到搗衣砧的聲音;陣陣秋雨,打在薜荔牆垣上,遠方哀怨的笛聲也難以傳到這裡!(這裡是個死寂的地方,像牢籠一般)
芳名未泯,簷前鸚鵡猶呼;豔質將亡,檻外海棠預萎。捉迷屏後,蓮瓣無聲;鬥草庭前,蘭芳枉待。拋殘繡線,銀箋彩縷誰裁?褶斷冰絲,金鬥御香未熨。
你的名字尚在耳邊,屋簷前的鸚鵡還在呼喚你;你的生命行將結束,欄杆外的海棠就預先枯萎。
過去,你躲在屏風後捉迷藏,現在,聽不到你的腳步聲了;從前,你去到庭院前鬥草,如今,那些香草香花只能空等你!
繡線已經丟棄,還有誰來裁紙樣、定顏色? 潔白的絹已經斷裂,也不會再有人去燒熨鬥、燃香料了。
昨承嚴命,既趨車而遠陟芳園;今犯慈威,復拄杖而近拋孤柩。及聞蕙棺被燹,慚違共穴之盟;石槨成災,愧迨同灰之誚。
昨天我奉嚴父之命,乘車遠出家門,來不及與你訣別;今天我不顧慈母發怒,拄著杖前來弔唁。
誰知你的靈柩已被人抬走。及至聽到你的棺木被焚燒的消息,我頓時感到自己已違背了與你死同墓穴的誓盟。你的長眠之所竟遭受如此的災禍,我愧對與你同化灰塵的舊話。
爾乃西風古寺,淹滯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颯颯,蓬艾蕭蕭。隔霧壙以啼猿,繞煙塍而泣鬼。
看那西風古寺旁,青燐徘徊不去;落日下的荒墳上,白骨散亂難收!聽那楸樹榆木颯颯作響,蓬草艾葉蕭蕭低吟!哀猿隔著霧騰騰的墓窟啼叫,冤鬼繞著煙蒙蒙的田塍啼哭。
自為紅綃帳裡,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
原先我自以為紅綃帳裡的公子,感情特別深厚。現在才知道被黃土埋葬的姑娘,命運實在太慘!
我就像汝南王失去了碧玉,斑斑淚血只能向西風揮灑;又好比石季倫保不住綠珠,這默默衷情惟有對冷月去傾訴。
【注】
碧玉:晉代汝南王司馬亮的愛妾。
綠珠:西晉巨富石崇的愛妾,石崇有別館在河陽的金谷,一名梓澤。故梓澤代指石崇。石崇失勢後,孫秀索要綠珠,石崇不允,招致殺身之禍。綠珠則墜樓而死。
【解析點】
1、這一段全是情感緬懷,悲戚之情達到字字血淚!
寶玉多次說過,將來要和大觀園裡的女孩子們一同化煙化灰。然而那並不是捨生赴死的豪言壯語,而是他想躲進純淨群體、逃避現實的反映。
你想躲?做夢!現實只會甩給你一串大大的嘲笑。
寶玉越是離不開姐妹,現實越是獠牙畢露,專門對這些姐妹開刀。而且越是寶玉最珍愛的女子,現實越要以最殘酷的方式奪走她們。
當世界以血淚來構建的時候,活著還算是幸運嗎?還算是勝利者嗎?不!反而是比死更悲慘的事——如果你能讀懂這一小段的情感,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寶玉作為歷劫者,他必須見證千紅一哭萬豔同悲,所以他不會死。身體不死,可是心靈呢?
西風古寺,淹滯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颯颯,蓬艾蕭蕭........你能體會這是怎樣一種生不如死嗎?
2、對現實進行無情批判
如今談紅樓夢,只要一提到「反封建」三個字,就會被批狹隘。探索貴族生活的點滴,品味曼妙女子的環肥燕瘦,追尋無善無惡人生,才是不狹隘。
可是真的不好意思,作者曹雪芹原本就是個「狹隘」的人!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一把把心酸淚流著,你說他心裡裝的是什麼。難道不是對現實的極度不滿和憤恨?而所有殘酷的現實,不是腐朽的封建社會、沒落文化又是什麼?
晴雯之死,徹底敲碎了寶玉的逃避夢,也徹底打開了曹雪芹悲憤的閘門。
在這段裡,甚至提到了他的「慈母」。提到了不顧她發怒,也提到了晴雯死後的遭遇,被挫骨揚灰。這樣沒天理的狠毒,比之毒蛇都更甚萬倍。
詳見《紅樓最毒隱忍:假裝不認識長達六年,最終將其挫骨揚灰》
需要注意的是,寶玉還提到他父親賈政。寶玉本想去施救晴雯,卻被賈政叫走,耽誤了寶貴時間。賈政主觀上絕沒有害晴雯的意思,但客觀上卻令事情更加糟糕。
那麼這裡就藏著作者對賈政的評價。
賈政把寶玉叫走,是幹嘛呢?參加了一場冠冕堂皇的詩會,寫作的主題是林四娘。女性在男權社會中被肯定,作為詩會的主題並不多見。這說明什麼呢?賈政內心有寶玉的影子。
可惜,大大的可惜,他只能紙上談兵。
讓寶玉做著林四娘的詩,嚮往著勇敢衝破桎梏的女性。可他家裡卻養著專制的老巫婆,專門害人損命。他搞的詩會,恰恰成為晴雯的最後一道桎梏牢籠。多麼諷刺啊!
在紅樓夢裡,只有無權無勢的青春女子,才有真正的善良美好。一切長輩,只要有權有勢,都會成為黑暗能量的一部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賈政是個非常複雜矛盾的角色。他有跟寶玉相似的靈魂,但卻有王夫人相似的作用。
因為賈政的原型是曹寅。曹家祖上原是明末的軍事將領,後歸順滿清,成為清廷的包衣奴才。這個身份非常屈辱,深為傳統漢文明鄙視。
曹寅內心始終非常矛盾,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算滿人,還是算漢人。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只做個奴才,還是做個有思想的文人。
曹寅的人生無奈,或者說整個曹家的悲劇,都濃縮在了賈政身上。所以賈政只能紙上談兵,在理想裡高談闊論,在現實裡屈膝稱臣。
這裡是誄文非常令人驚心的一部分。寶玉既提到了母親,也提到了父親。貌似隱晦,實則赤裸裸地批判了他們的殘酷和昏聵。說白了,他的意思就是:是你們殺了晴雯!
在當時社會,父母的地位神聖不可侵犯。對父母的批判揭露,無疑就是對皇權的批判揭露。
3、否定本書表象上演繹的富貴夢、兒女情
最後他發出了憂憤的嘆息:自為紅綃帳裡,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
這一句,是對寶玉一生美夢的否定。後人津津樂道於賈府的富貴生活,無數讀者在惋惜賈府敗亡。多麼可笑啊!
其實曹雪芹耗盡畢生血淚,就想告訴世人:別做夢了!黃土隴中,才是逃不掉的結局。
4、凸現晴雯的角色定位
碧玉、綠珠都是才貌絕倫、閃耀歷史的女子。而倆人的身份,都是愛妾。寶玉用她兩人的典故,顯然是特別思考過的。
說明他很清楚,賈母送晴雯給他的用意。全府都知道,晴雯本是毫無爭議的美嬌妾。即便她去世了,寶玉也視為最愛之妾。是生死相依的那種!
5、黛玉的命運徵兆
這段裡也大量出現了有關黛玉的徵兆。
首先是寶玉回憶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跟黛玉都發生過,都可以用給黛玉。其次是鸞鳥失偶,孤衾有夢等大量的比喻,都適合用給黛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這是詩經描寫的純真愛情。寶玉把蒹葭之美,引入了本文。晴雯就是那個「宛在水中央」的美人,而黛玉不更是嗎?
最為點睛之筆是碧玉、綠珠。黛為青色,黛玉就是青玉,跟碧玉不是一樣嗎?跟綠珠不也差不多?這就證明,誄文實則祭奠黛玉。
最為劇透之筆,則是寶黛兩人對誄文的修改。
最開始,黛玉說紅綃帳過於俗套,其實是覺得這個詞容易令人浮想聯翩。黛玉畢竟是寶玉的愛人,還是有點小吃醋滴。所以她建議改成「茜紗窗下」。
可是寶玉不知犯了什麼犟勁,偏偏說自己不配用「茜紗窗」,硬把誄文算成黛玉的作品,改來改去,最後成了: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這樣一來,寶玉自認無緣茜紗窗,那不等於說無緣黛玉嗎?!黛玉當然會忡然變色!
更有深意的是,黛玉既然已經發現不祥之兆,為什麼不提出來,繼續修改呢?匆匆收尾,反令寶玉不要改了。
這就說明,黛玉感知到了馬上就要降臨的厄運。
黛玉是個悲觀主義者,她一直秉持的生命觀是「質本潔來還潔去」。她越是有所感知,越不會去改變這結局。於是,祭奠晴雯的誄文,被改來改去,竟然成了祭奠黛玉的祭文。
脂硯齋在這裡,用非常明確的語氣說,此文實誄黛玉。後文中寶玉到紫菱洲徘徊,脂硯齋也說是【庚夾: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
脂硯齋劇透,誄文劇透,再結合林黛玉的《唐多令》,可以看出故事情節在明顯加快。也就是說,黛玉歸期已至。隨著香菱下線,黛玉馬上就會魂歸太虛了。
0404 人神共憤
嗚呼!固鬼蜮之為災,豈神靈而亦妒?箝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
【字面義】
啊!這本是鬼蜮陰謀製造的災禍,哪裡是老天妒忌我們的情誼!
我真想鉗住長舌奴才的爛嘴,對她們的誅伐決不能從寬!即便剖開悍婦的黑心,我的憤恨也難消除!
【注】
蜮(yù):傳說中水邊的一種害人蟲,能含了沙射人的影子,人被射後要害病。《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 本文中是指使用陰謀詭計的人。
清朝著名的紅學評論家洪秋蕃,著有《紅樓夢抉隱》。書中評價薛寶釵是:心如蛇蠍,形同鬼蜮,其奸壞陰險無以復加。
箝,同「鉗」,夾住。詖(bì)奴:刁奴。
【解析義】
誄文在經過很長一段低落的情感哀悼後,終於達到了噴發。悲痛化成了憤恨!
箝詖奴之口,剖悍婦之心——
瞧瞧這恨意,嚇人不?比「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更深切。誰能想得到,這竟然是大暖男賈寶玉的話。
這是整篇誄文中最激憤的一句,同時也是整部紅樓夢裡最真實的一句話。
箝詖奴之口,是誰的口?王善寶家的那些刁奴自然在其中,但寶玉更恨的是告密者,也就是襲人黨。
剖悍婦之心,是誰的心?一切害晴雯的人。其中就包括了王夫人。
誄文前面已經隱晦的批判了父母。就算他不能明說,內心也是一清二楚。由此可見,這篇誄文是寶玉生命歷程上的標誌杆。
它標誌著寶玉在思想上,已經跟王夫人勢不兩立;在情感上,跟襲人形同陌路。寶玉與家人、與這世界的決裂,已經初現端倪。
也因此,才會發生第80回求取療妒方的故事。詳見《療妒方給誰喝?不是夏金桂!87版電視劇誤導了我們幾十年》
晴雯死後,表面上看寶玉沒有追究襲人,怡紅院的日子繼續往下過。但生活恢復平靜,不代表寶玉內心平靜。很多人以為寶玉冷血,對晴雯之死無動於衷,那絕對是誤解。
曹雪芹不是瓊瑤,紅樓夢的時代不是言情時代。你想通過曹雪芹的文字,直接了解角色的內心,那不可能!他的故事是隱晦的,他的人物情感是克制隱忍的。
世人皆知,這部書是真作假時假亦真。滿篇都是假話,那真話在哪裡呢?芙蓉女兒誄裡都是真話。
儘管曹雪芹寫的明明白白,但世人會選擇性無視。人們還是會高舉賢惠的大旗,把襲人、寶釵、王夫人之流捧上天。#紅樓夢#